回覆列表
-
1 # 安徽一書書
-
2 # 三九M
要問《古今圖書整合》哪個版本最好?
那當然是最貴的,售價49萬元人民幣的2006年第六版。
《古今圖書整合》至今已經變更了N個版本,現今已有紙質版和網路版。
如果想了解查詢的話建議上網檢視網路版即可。
下面是《古今圖書整合》的若干版本。
紙質版:
第一版:《古今圖書整合》第一次印本稱“武英殿印本”,系清康熙帝敕令編纂。
第二版:《古今圖書整合》第二次印本,稱“鉛字本”或“扁字本”。該版本校對不準,雖有爭議,但從此《整合》廣泛流傳。
第三版:《古今圖書整合》第三次印本稱“同文版”、“光緒版”。留存在上海的被火燒燬,所以這個本子流傳稀少。
第四版:《古今圖書整合》第四個印本,稱“中華書局版”、“中華版”。 是迄今流行最廣、最精善的版本。
第五版:《古今圖書整合》第五版是精裝本,1984年-1988年由中華書局和巴蜀書社聯合出版。
第六版:2006年中國大陸齊魯書社與國家圖書館合作,把館藏雍正銅字版原大小影印,手工線裝出版50套,售價49萬元人民幣。(屬於限量版)
網路版:是在光碟2.0版基礎上,增訂而成的。使用了52個索引資料庫,合計1189013條記録,共38359673字,是當今最大的古籍索引資料庫。
希望上面的內容能幫到你。
建議看第五版
《古今圖書整合》第一次印本稱“武英殿印本”,系清康熙帝敕令編纂。最初由陳夢雷纂集,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完成初稿,稱《古今圖書彙編》。到雍正帝即位,又命蔣延錫等重新編校,於雍正四年(1726)定稿﹐改“彙編”為“整合”,雍正六年(1728年)完成,這是《整合》的初版。武英殿印本共印成64部、576函、分裝5000冊、又目錄20冊。印刷時字採用聚珍銅字排版印刷,圖以銅鏤版印製,採用的紙張有兩種,一種為開化紙印本,一種為太史連紙印本。兩種紙質量上乘,印刷精細,裝幀富麗,美觀大方。
《整合》第二次印本,稱“鉛字本”或“扁字本”。光緒十年(1884年)設立圖書整合印書館,用三號扁體鉛字排印,費時四年,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印成,繪圖部分為石印,用的是連史紙。每半頁十二行,行三十八字,細黑口,單欄,魚尾下小字印明彙編、典、卷、部、專案、頁數。共印1500部,每部分1620冊,另有8冊目錄。該版由於校勘不精,訛脫頗多,不稱善本,但從此《整合》廣泛流傳。
《整合》第三次印本稱“同文版”、“光緒版”。光緒十六年(1890年),光緒皇帝下令石印《整合》,由上海同文書局承辦,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完成,照殿本原式印出100部。此版增刊了《考證》二十四卷,這是“銅活字版”和“扁字型版”所不具有的。《考證 》訂正了引文的錯誤及脫缺,皆核對原書,每書正文仍是5020冊,合《考證》24冊,共5044冊。此次印刷校證詳細,精細加工,所以印出的本子墨色鮮明,勝過殿本。這個印本,一部分運到外地,留存上海棧房的後被火燒燬,所以這個本子流傳稀少。
《整合》第四個印本,稱“中華書局版”、“中華版”。1934年《整合》由上海中華書局縮小影印,它是依康有為所藏的銅活字原印本縮小印刷。將原書九頁縮為一頁,仍舊白口,四周雙邊。每半頁二十七行,行二十字,版口中縫上端大字印《整合》,雙線,單魚尾,魚尾下小字印明彙編、典、卷、部,中縫下端雙行分印冊次、頁碼和“中華書局印”字樣。縮印後的字大小如新四號鉛字,邊框及字跡十分清晰,用江南造紙廠的加重連史紙,線裝裝訂808冊,1—6冊為目錄,7—800冊為正文,801—808為《考證》。此版校勘精細,字跡清晰,墨色均勻,查閱方便,切合實用,是迄今最通行、最精善的本子。
第五版是精裝本,1984年-1988年由中華書局和巴蜀書社聯合出版,重新影印1934年版,統一編頁碼,增附索引,共82冊(含考證、索引各一冊)。
第六版,2006年中國大陸齊魯書社與國家圖書館合作,把館藏雍正銅字版原大小影印,手工線裝出版50套,售價49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