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佑聖哥哥

    周鼎大概重15噸。

    因為周鼎其實是九個鼎。象徵著九州。

    沒有。

    即使現在用吊卸的東西都很難舉起何況一個血肉之軀。

    舉鼎無從考證。

    感覺歷史上雖然有一句頂的這個事,但是無從考證。

    即使有可能也就是個小鼎

    個人覺得即使是存在舉鼎這個事情。可能也就是普通一般的小鼎吧。15噸重的東西不是人力可為?我感覺頂多也就500多斤,甚至最多也就到700多斤,再多的話,就跟那個秦王贏蕩似的。就力竭而亡了。估計就算力竭而亡,他也不可能舉起15噸重的東西。

    如果他舉周鼎最多也就是舉起一個。

    覺得如果這個事情是真的,他應該是舉起周鼎當中其中一個。

    其實歷史上關於舉鼎的人特別的多。

    秦王嬴蕩。項羽,李元霸。

    你要說它力氣打都說他舉過鼎。

    種小說,各種演繹各種傳說都有。

  • 2 # 歷史長亭

    並沒有資料證明一個周鼎重達15噸,而歷史上項羽、李元霸究竟有沒有舉起過周鼎,我們還是要從歷史記載中尋找答案,並不能簡單臆測,或是從影視劇中妄下定論。

    周鼎的來歷

    歷史上夏王大禹治水成功後,將國家分成九個州,並耗費許多人力物力打造了九鼎,將其存放於夏王朝都城。

    《尚書.禹貢》有“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做貢“,由此而有”畫九州,鑄九鼎”之說。

    《史記.周本紀》提到”商紂暴虐,鼎遷於周“,有”武王命南宮适、史佚展九鼎寶玉“之說。

    因此九鼎在歷史上是存在的,它代表的是至高無上的國家政權,經歷改朝換代,九鼎一直被當權者保留,只不過秦以後,九鼎就找不到了,相傳連秦始皇也沒有見過完整的九鼎。

    周鼎的大小重量又是怎樣的?

    我們常說“一言九鼎”,這句成語正說明九鼎的分量之重。在《戰國策》上有記載說,一個九鼎就需要九萬人才能拉的動。但是實際是怎樣的無從考證,不過按照這個說法,九個鼎就需要81萬人才能拉得動,這在古代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項羽舉鼎

    在宿遷市有一處標誌性建築——“霸王舉鼎”,這個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秦朝末年,24歲的項羽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為了聯絡各地豪傑義士,項羽來到桓楚家裡,而桓楚刁難道,“你能敵萬人,我們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舉得起嗎?”項羽走到跟前,大喝一聲,將其高高舉起,三起三落。於是,桓楚滿口答應,合兵從羽起義。

    根據一些野史的記載,項羽舉起的這口鼎大約有700斤,不過這是秦代的計量。哪個時候的一斤大約等於250克。如果換算成現在的重量,項羽舉起的這口鼎在175公斤。

    李元霸舉鼎

    很遺憾,歷史上不存在李元霸這個人物,李元霸是古典小說中的虛構人物,因此李元霸400斤的鐵錘,以及舉起3000斤的銅獅子都是不存在的。

    秦武王舉鼎

    司馬遷所著《史記.秦本紀》據載,秦武王力大好戲,有次來到洛陽,見周天子室所藏傳國之寶九鼎,以雍鼎代表雍州,應屬秦國,思欲取走。秦武王舉時,大鼎剛離地半尺,正要轉身時,失手砸斷自己腿脛骨,後不治而亡。

  • 3 # 瘋言說史

    周鼎絕不可能一個十五噸。

    先看下當年的生產力水平:始皇收天下兵,鑄金人十二,各重千石。

    按史料記載,秦華人均年消費糧食為18石。有人得出結論秦國每石重13.5kg,在此我們姑且按15kg/石計算。

    則金人每個重約15噸,十二金人合計重180噸,這可是秦朝初年收繳天下兵器的總和啊。戰國連年戰爭,兵器耗用金屬絕對是最多的了,總量也不過區區如此。

    再說周鼎,傳說是夏禹定九州時鑄造。它的年代比秦要早將近2000年。上古採銅,主要靠收集各種地質災害而裸露於地表的散碎礦脈。

    照你說的,一個十五噸,那九鼎合計就要135噸,我真不知道在上古時代,大禹要怎麼得到這些金屬。

    即使比大禹晚上好幾百年的商朝,為了鑄造司母戊鼎,也是耗費5000名奴隸歷時一年方才完工,重量也不過700多kg。

    即使,大禹年代有商朝的技術和人力,按這個效率來推算的話,鑄造九鼎也需要將近200年。你想想可能嗎?

    再根據,至少秦武王曾經舉起過周鼎,雖然因此送命了。就算他體質很好,力大無窮,那我們按照現在世界冠軍的水平往上再翻一截也夠瞧了吧。

    結論:終究誰也沒見過周鼎實物,但根據史料分析大概在200~500kg/鼎,即使再大也不會超過司母戊大方鼎。

    另外,李元霸沒舉過周鼎,因為此物早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給你推薦民謠《十二》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