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娛
-
2 # 咖咖爆米花
近年來,影視行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中國產小成本電影進一步發展的新局面,同時也激勵著中國產小成本電影的創作和發展。
小成本電影是指不需要在演員、場面、服裝、效果等方面有額外支出,所需資金僅限維持正常製作、發行的電影。
電影按照其投資成本的多少一般分為大、中、小成本電影。在中國的國情內 ,所謂的大片,則是投資在8000萬元以上的影片,即大成本電影,而1000萬元到8000萬元之間的影片是中等成本電影,小成本電影的投資金額在1000萬元以下。
小成本電影的蓬勃發展歸功於2006年電影《瘋狂的石頭》的巨大成功。由此,小成本電影成功敲開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大門,並逐漸在上升的發展態勢中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瘋狂的石頭》是2006年,由甯浩導演的一部帶有黑色幽默風格的中國影片。如今的金馬影帝郭濤,在當時也是個名氣不太大的小演員,裡面還有王寶強,黃渤,徐崢等,現在可以算得上影視大咖的人物。
當年這部片子的製片成本:350萬人民幣,當時全球票房收入:2700萬人民幣,票房回報率:7.7倍。回報率沒有海外影片那麼誇張,但是這部電影勝在贏得了較好的口碑,而且直至今日,人們提起這部電影依舊津津樂道,還可以回憶起當時看過的片段,並不會對一部過去好幾年的電影感到陌生,電影中道哥的河北方言,麥克的粵語,黑皮的青島話,再加上當地的四川話,各種方言給了我聽覺上的衝擊,人物特別的鮮明,加上重慶的取經,偶爾穿插的二胡背景樂,可以說是非常的接地氣和討喜。我覺得一部電影能夠做到這些,也可以算是成功。
2010年的《人在囧途》,這部電影總共投資不超過八百萬,但是上映三週,票房就已經達到了三千六百多萬,而在電影收官時,總票房更是達到了近五千萬,絕對是當時電影票房上的一匹黑馬了。
我認為《人在囧途》堪稱好電影,原因在於它把中國文化中“烏鴉嘴”這一現象演繹的淋漓盡致。之所以陷入窘境,每次都和王寶強飾演的擠奶工牛耿的一張神奇的“烏鴉嘴”有關。飛機能讓他一句話預言就返航,準確預言道路塌方公汽不能前行······每一次的不幸遭遇都跟這張烏鴉嘴密切相關。
以及2015年的《心迷宮》為代表的小成本電影為電影市場吹來一縷清風。《心迷宮》上映後以首週末435萬票房,它的最終票房1038萬,在動輒單日票房破億的中國電影市場似乎不值一提,但對這部總投資僅170萬的小成本電影來說,最終票房不僅足夠片方收回成 本,還略有盈餘。在如今大製作、熱門“IP”當道的電影市場,小成本電影不僅收穫口碑,在票房上也逐漸能分得一杯羹。
回覆列表
縱觀這幾年的電影市場,有很多作品都打著大製作的旗號。很多中國的大片的製作都以億為單位進行資金的投入。但是反觀中國電影市場上這些小成本的電影,不管是在票房收益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相比於這些所謂的大製作電影,小成本的電影,往往也會給觀眾們帶來新的驚喜。在這裡,舉兩個例子。
首先,很多人都看過《人在囧途》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總共投資不超過八百萬,但是上映三週,票房就已經達到了三千六百多萬,而在電影收官時,總票房更是達到了近五千萬,絕對是當時電影票房上的一匹黑馬了。從故事情節來說,這部電影以“囧”為主題,講述了不管是社會背景還是身份地位完全迥異的兩個人物趕春運回家的故事。從題材上看,作為中國特色國情的春運,一直都是被社會所關注的熱點事件,而這部電影恰巧也是抓住了這個熱點,真實而細膩的植入了多個喜劇的包袱,讓大家在收穫歡笑中,也能感受到隱藏在電影中的一些黑色幽默。
而筆者要說的第二部影片,就是《失戀三十三天》。相比於《人在囧途》,這部《失戀三十三天》以不到1500萬人民幣的小成本投資,獲得了3.5億的票房,而且在這部電影上映期間,還有兩部好萊塢的大片同時上檔,眾多影院也是少有的為這部電影做出了大量的排片。同樣作為話題性的作品,《失戀三十三天》在前期的營銷上,確實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在上映前,就在全國拍了14個關於失戀的短片,再加上在新媒體平臺上建立的“失戀博物館”,都讓這部電影未播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