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杞棠鑑藏
-
2 # 阿泉收藏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將奉天、吉林、黑龍江改為行省,由徐世昌擔任總督,徐世昌將奉天、吉林兩局合併成“東三省銀圓製造總局”,所造銀圓銘文均為“東三省造”。次年所出東三省造銀圓有七錢二分、三錢六分、一錢四分四釐及七分二釐4種, 因東北地區通用雙角小毫,到年底時其他面額銀圓被大量回爐改制。光緒皇帝十月二十一日駕崩(1908年11月14日),次年新帝登基改元“宣統”。為配合民間使用習慣只造了“二角”銀亳一種。
宣統二年,戶部整頓幣制,各地方造幣權收歸於中央,造幣總廠設置於天津。東三省銀圓製造總局更名為奉天造幣分廠,仍然只造“二角"小銀毫宜統二年四月十五日,清廷頒佈《幣制則例》,通令各省停造大小銀圓東三省也不例外,因此真正在宣統朝時所造的東三省宜統元寶“二角”小銀毫生產期不過一年多,數量有限。這時的“二角”小銀毫重5.2克,成色 80%,比光緒“二角”小銀毫的89%的成色要低。
民國初年,市面小銀毫嚴重缺乏。此時北洋政府雖已公佈《國幣條例》,但並未頒發幣模,故時任奉天都督的張錫鑾在經財政部核准後,命奉天造幣廠在1914年(民國3年)3月,將原來的宣統元寶舊模稍作修改,趕製含銀70%、幣面中心無滿文的“二角”小銀毫。
由於市面缺現洋可用,所以即使成色較從前要低,但商民還是樂於接受,也不須貼水。但是當時日本政府以劣幣使日本商人受重大損失為藉口,令其駐華公使出面照會財政部要求賠償,逼迫北洋政府下令回收減色銀毫,奉天造幣廠隨即停產,因此這批減色、幣面中心無滿文的宜統元寶小銀毫,只生產了一個多月。
1914年4月24日,在財政部的授意下,造幣廠與日本駐奉天總領事館簽署協議,規範新造的宣統元寶“二角“小洋,成色必須達到80%、幣面中心“暫時添印梅花之記號”,同時舊版的回收、兌換、改制等情況應詳報日本派駐奉天的總領事,並准許其參觀造幣廠,銀行等機構以瞭解實情。
銀毫根據稀缺度不同價格也會千差萬別,從幾十到幾十萬的都有,那就看具體品種了
-
3 # 禾城清若空
小的龍洋銀幣是豪子嗎?(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角幣)角幣的話也有值錢的,幾百到幾千上萬都有,一般會寫庫平一錢四分四釐或者更小的面額,大的龍洋一般寫庫平七錢二分,關鍵還是得看東西
回覆列表
清朝龍洋品種非常多,先不說稀見品種,光常見品種就數百,價格差異很大,從千元,數千元至上萬。
所以所有古錢幣收藏或者說所有的收藏均已工藝難,存世量稀少為貴。比如:銀幣光緒元寶龍洋,最貴莫屬廣東雙龍壽字幣,被稱為十大珍品銀幣之首。因其珍貴,市面上仿品泛爛,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贗品。收藏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