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馬兒呀你慢些走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是舉世聞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代表了中國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藝術價值最高的石窟藝術,有“絲路明珠”之稱。

    莫高窟創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相傳當時有一個名叫樂尊的禪師,途經此地歇息,正值黃昏夕照,突然抬頭望見三危山金光萬道,彷彿有千萬尊佛顯身其間。樂尊以為是佛顯聖,便把此處當作聖地,滿懷虔誠,僱人在這個斷崖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其後又有一個名叫法良僧人,效法樂尊,開鑿了第二個洞窟。莫高窟歷史就從此開始了。

    唐代是莫高窟藝術的黃金時代,石窟的開鑿和造像活動達到了空前的規模,是莫高窟藝術的極盛時期。開鑿於初唐的96窟的彌勒像,高33米,是莫高窟第一大佛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泥塑佛之一。開鑿於盛唐時期的130窟彌勒像,高26米,是莫高窟的第二大佛像。開鑿於中唐的158窟的臥佛,規模亦相當大,而且在藝術上都有傑出的表現。民國時莫高窟被中外盜賊破壞嚴重,著名畫家張大千也自私的在臨摹後毀滅了許多壁畫。文革中紅衛兵又企圖破壞,被當時群眾制止。如今,歷經浩劫的莫高窟重綻新生。

  • 2 # 雪糕糕的旅遊小指南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東西方文明透過這條神奇的古道貫穿起來,而敦煌就位於絲綢之路上。上世紀初,敦煌莫高窟被重新發現,中古時期連續1000多年的壁畫彩塑,還有掩埋在流沙裡的無數的美術傑作,改寫了中國的繪畫史。

    在鳴沙山和三危山周圍有一座坐西向東的普通崖壁,公元366年的一天黃昏,行遊到此的月尊和尚看到了一個奇異的景象,對面的三危山有霞光萬道,似有千萬神佛在熠熠金光中浮現。月尊和尚認為這是佛祖對自己的啟示,就決定要在三危山對面的崖壁上開鑿一個洞窟,莫高窟1200多年的營造歷史就此開始。為了紀念月尊開創首窟,後人就將這裡稱為莫高窟,意思是莫高於此僧。

    此後漢武帝又先後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去攻打匈奴,使漢朝的版圖逐漸擴大到了河西走廊,先後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這河西四郡,又增加了玉門關、陽關兩個邊塞,從此絲綢之路得以暢通無阻。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人不只是馱著貨物的商隊,還有四處傳法的僧侶,他們往往會在敦煌莫高窟停住,留得久的就開始尋找具有佛緣且適合修行的山崖,開建石窟,用以坐禪和清修。

    莫高窟留存下來最早的洞窟叫禪窟,裡面的4個小窟僅能容作一人,是供僧人誦經的地方,而北面的禪窟是古代畫工居住的地方,可以想象在荒涼冷寂的莫高窟裡,古代畫工的生活艱辛困頓,那是什麼力量讓這些畫工創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呢?在唐朝莫高窟迎來了它重要的營造高潮,當時的木工、塑匠、畫工等開鑿洞窟所需的工匠紛紛來到這裡開鑿洞窟,成為了敦煌的一種風尚。

    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讓整個河西地區陷入戰亂,敦煌也被亂軍包圍,百姓們人心惶惶。就在此時,當地望族李大濱建造的佛窟落成了,這是一個巨大的佛祖涅槃窟。62年之後,敦煌人張議潮率眾起義陸續收復了敦煌及河西地區。後來張義潮派使者去長安報捷,以表示歸附。4個月後,唐朝任命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在他後來修建的功德窟第153窟南壁,張議潮舉行的那次盛大的慶賀遊行,也被繪製成了一幅壁畫長卷,儲存的栩栩如生。正如周武帝滅佛時,敦煌民眾仍堅持造窟一樣,在動亂的年代,莫高窟佛教聖地其實也正是敦煌民眾的一種精神寄託。

    在敦煌導遊的路線圖中,有一處洞窟是必不可少的景點,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在100多年前,幽謐的地方還不為外界所知,那麼藏經洞的經卷是如何重見天日的呢?我們把時光倒回到時局動亂的1900年,此時的莫高窟已經十分破敗,一些洞口已經崩塌,作為莫高窟的柱石,道士王圓祿的生活平淡無奇,日常清掃洞窟流沙的工作佔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有一天在清理16窟的時候,突然山裂一縫,王圓祿和工人趕緊用鋤頭挖開,欣喜地發現了一座佛洞,內藏古今萬卷,不過這個意外的發現打亂了他平靜的生活。

    到了1907年春,匈牙利探險家斯坦因為了尋找失落的文明,穿越重重艱難險阻,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了傳說中的莫高窟。他對王道士的第一印象是忠於職守、古怪、孤傲。第二天斯坦因就對一些主要的洞窟進行考察,對重要的壁畫進行拍照,以此來掩飾他此行的主要目的。王道士始終不願意開啟藏經洞封鎖的大門,斯坦因不得不在洞窟前常住下來苦思對策。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給王道士照的照片中,王道士身後正是玄奘西遊的壁畫,而在一卷王道士送來的經卷邊角,斯坦因也發現了玄奘二字,他認為這很可能就是玄奘早年翻譯的佛經,斯坦因正好帶著一本大唐西域記,出於對玄奘的崇拜,讓斯坦因找到了與王道士溝通的橋樑。

    王道士也在不久之後偷偷的拆除了堵在藏經洞入口的磚牆,直到有一天他終於答應了讓斯坦因進入藏經洞,在隨後的20多天,藏經洞成為了斯坦因收穫驚喜的地方,一層一層的經卷堆在那裡,密密麻麻雜亂無章,可是這些經卷重見天日的時刻,厄運也隨之而來。斯坦因沒有時間研討這些經書和絹畫的年代,他所關注的是能從這裡拿走多少。令他奇怪的是王道士對這些無價之寶毫不可惜。斯坦因提出想從藏品中挑出一些絲畫布畫和文書,以備日後深入研究。王道士居然沒有提出任何的反對意見,於是斯坦因挑選了9000多卷子和500多幅佛像絹畫,而這些幾乎都是藏經洞裡最珍貴的藝術品。

    斯坦因走後,各國Explorer聞風而至,莫高窟遭受著一次又一次的劫掠,王道士出於什麼原因被騙走了價值連城的寶物我們不得而知。想必王圓祿周圍的富紳百姓均無人認識這批寶物的價值,腐敗的清政府也沒能對其進行應有的保護,致使到現在3萬多卷價值連城的遺書和捐畫流落在海外國家,造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不過流落海外的畫,只是揭開了敦煌石窟藝術神秘面紗的一角,這座擁有無數寶藏的藝術寶庫,還在等待著真正發現他的人。

    1941年這個人終於來了,他就是張大千。當他第一次走進莫高窟,沒有想到敦煌莫高窟比想象的要精彩千百倍,中國畫的很多歷史謎團到了敦煌莫高窟迎刃而解。張大千驚喜的發現,數百年不見蹤影的鐵線描,行雲流水描,折蘆描,蘭葉描,在莫高窟比比皆是。中國畫的18描技法在莫高窟被運用的是出神入化,他認為莫高窟壁畫一定有名家參與其中,也就是說早在歐洲文藝復興1000多年前,敦煌畫工把人和萬物畫的活靈活現了,而他們從沒有做過什麼素描技法的訓練。

    在莫高窟259窟中,釋迦牟尼和多寶佛身披袈裟,他們的衣褶用刻刀刻出深淺不一的線條,看上去就好像剛從水中出來一樣。曹仲達以此曹衣出水的技法出名,如今他的畫早已絕跡,但傳說中的曹衣出水居然在莫高窟見到了。作為中國頂級畫家的張大千也自愧不如。他在莫高窟一呆就是三年,臨摹了大小壁畫267幅,耗費黃金5000兩,幾乎傾家蕩產。

    不過利用莫高窟這座寶藏,張大千創立了一個新的畫派敦煌畫派,點燃了近代中國藝術復興的希望。如今被荒漠掩埋了千年之久的敦煌莫高窟已經甦醒。在一帶一路的今天,莫高窟在國家的保護下,又讓我們得以親近先祖的智慧,感悟文明古國的源遠流長。

  • 3 # 文軒小遊

    “千佛洞”莫高窟的大名,這是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被譽為“東方盧浮宮”,以精美的壁畫和雕塑聞名於世。

    莫高窟始建於前秦時期,經歷十六國的興建,至今已有735個洞窟,4.5萬㎡壁畫,泥質彩塑2415尊,規模宏大無比。

    本世紀初以來,以藏經洞出土文書與敦煌石窟藝術為主要研究物件的"敦煌學"在全世界興起,已成為當今國際上的一門顯學。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944年,在莫高窟設立了保護研究的專門機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1950年更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擴大為敦煌研究院。

  • 4 # 遊霞客行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郊區,屬於敦煌研究院管理,不能算是純粹的景區。曾經旅遊部門要評定莫高窟為5A景區,但是被莫高窟拒絕了。

    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遺產,是沙漠中的藝術瑰寶,經歷了十幾個朝代,有很高的考古價值。如果把莫高窟當作景區開放,到時候人滿為患,是對文物的破壞。

    莫高窟總共有七百多個洞窟,現在採取的是限量開放。不僅對人流量限量,同時也對洞窟限量。

    進去莫高窟參觀,要提前預約,每天限量六千人次,人滿即止。莫高窟每一段時間只隨機開放十來個洞窟,其它洞窟都是封閉保護的,其中有幾個洞窟是永久封閉保護的。

    如果有人預約不到那六千張門票,可以現場購買普通門票,普通門票限量一萬兩千張,只能參觀三到四個洞窟。

    雖然莫高窟不是5A景區,但是每天的門票都很緊俏,旅遊旺季甚至要提前一個月預約,不然就買不到票了。

    取票以後,門票都是有固定時間的,要按照門票上的時間進去參觀。首先會在遊客中心先觀看兩場介紹敦煌莫高窟的影視作品,然後乘景區大巴前往莫高窟的洞窟參觀。

    大概十分鐘左右,到洞窟門口,會把遊客分給導遊,一個導遊帶二十人左右,每個遊客發一個耳麥,用來收聽導遊的講解。

    每到一個洞窟,導遊都會給你講解洞窟的歷史典故,藝術價值之類的。注意,洞窟內嚴禁拍照,否則會被導遊請出去。

    參觀完洞窟以後,導遊收回耳麥,然後解散,遊客可以自由活動。可以看看裡面的一些陳列館,展覽館,博物館之類的。

    在裡面逛完以後,再乘景區的大巴回到遊客中心。

  • 5 # 拍客阿飛

    莫高窟現狀

    來到西北,有這麼一座城市是你一定不能錯過的,這裡是世界四大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它的歷史,是個延續千年的夢,這裡便是敦煌。而提及敦煌,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敦煌莫高窟,這是一個享譽世界的景點。

    莫高窟,一直是來敦煌不得不去的景點,它在敦煌的地位就相對與長城於北京一般。也正是由於莫高窟的地位之高,所以每天來到莫高窟參觀的人也非常多,為了保護莫高窟,景點每天都會限制入園人數,所以也就出現了提前網上預約門票,所以想去莫高窟的記得提前網上預約門票,門票200元,不然到了景區進不去,那真是莫名的失望。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進入景區,首先透過觀看兩部電影瞭解整個莫高窟的歷史及其價值,隨後乘坐大巴來到莫高窟的核心地區,來到這裡遊客都會集中跟隨一位講解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八個石窟,這裡的每個石窟都會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編號。

    如果你有去過莫高窟,亦或是對莫高窟有過些許瞭解,你就會發現莫高窟參觀都是封閉式參觀,每一個石窟如果沒有參觀都會關閉,而參觀也是在嚮導帶領下開門才能進入。除此之外,你也會發現為什麼我發的照片都是莫高窟的照片都是外觀?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參觀莫高窟的時候是禁止拍照的,大多數人認為,敦煌莫高窟禁止遊客是因為防止相機上的閃光燈強光與牆壁上的壁畫發生化學反應,致使壁畫加速脫落的過程,是一種對壁畫的破壞,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據當地的旅遊專家說:石窟內空間狹小,每天遊客眾多,拍照停留可能會造成秩序混亂的狀況。同時,遊客長時間停留在洞窟內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溼度和溫度變化會加劇石窟“衰退”,顏料顆粒溶解致使壁畫畫面脫落,這才是不允許遊客在敦煌莫高窟拍照的真正原因。

  • 6 # 瓷之辭

    1、敦煌石窟營造及其歷史過程,敦煌的悠久歷史,當地有影響的世族與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圍民族與西域的關係,在歷史中沒有或很少記載。敦煌石窟有成千上萬個供養人畫像,其中有一千多條還儲存題名結銜。能夠了解許多歷史狀況和歷史線索。本生、佛傳、福田經變、彌勒經變、寶雨經變、楞伽經變及供養人題記,可幫助瞭解古代經濟生活的狀況。法華經變、涅槃經變提供了古代軍隊操練、出征、征伐、攻守的作戰圖,及兵器裝備的寶貴形象資料。敦煌壁畫中儲存有屬於體育屬性的資料,如騎射、射靶、馬技、躍馬、相撲、角力、舉重(舉象、舉鍾)、奕棋、投壺、武術、游泳、馬球、蹴踘等。

    2、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畫,大都是佛教內容:如彩塑和壁畫的尊像,釋迦牟尼的本生、因緣、佛傳故事畫,各類經變畫,眾多的佛教東傳故事畫,神話人物畫等,每一類都有大量、豐富、系統的材料。還涉及到印度、西亞、中亞、新疆等地區,可幫助瞭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傳播,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佛教中國化的過程等等。

    3、敦煌石窟營建的一千年歷程,時值中國曆中上兩漢以後長期分裂割據,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統一,臻於大唐之鼎盛,又由顛峰而式微的重要發展時期。在此期間,正是中國藝術的程式、流派、門類、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時期,也是佛教與佛教藝術傳入後,建立和發展了中國的佛教理論與佛教宗派,佛教美術藝術成為中國美術藝術的重要門類,最終完成了中國化的時期。

    4、從中國繪畫美術的門類角度看,敦煌石窟壁畫中的人物畫、山水畫、動物畫、裝飾圖案畫都有千年歷史,自成體系,數量眾多的特點,都可成為獨立的人物畫史、山水畫史、動物畫史、裝飾圖案畫史。特別是儲存了中國宋代以前即10世紀以前如此豐富的人物畫、山水畫、動物畫、裝飾圖案的例項,這是世界各國博物館藏品所未見的。敦煌壁畫中有音樂題材洞窟達200多個,繪有眾多樂隊、樂伎及樂器,據統計不同型別樂隊有500多組,吹、打、拉、彈各類樂器40餘種,共4500多件。敦煌藏經洞文獻中也有曲譜和其它音樂資料。豐富的音樂影象資料,展現了近千年連續不斷的中國音樂文化發展變化的面貌。為研究中國音樂史,中西音樂交流提供了珍貴資料。

    5、敦煌石窟大多數洞窟的壁畫中幾乎都有舞蹈形象。有反映人間社會生活、風俗習尚的舞樂場面和舞蹈形象,如西域樂舞、民間宴飲和嫁娶舞樂;有經變中反映的宮廷和貴族燕樂歌舞場景;有天宮仙界的舞蹈形象,如飛天的舞蹈形象,供養伎樂等。還有藏經洞儲存的舞譜及相關資料。舞蹈藝術是無法保留的時空藝術,古代的舞蹈形象,現代人已知之甚少,就敦煌石窟舞蹈形象的珍藏而言,堪稱舞蹈藝術的博物館,儲存了無數高超的舞蹈技巧和完美的舞蹈藝術形象,代表了各時代舞蹈發展的面貌及其發展歷程。

  • 7 # 樂活小貓

    一 、敦煌莫高窟遺產的開發

    近年以來,民族文化遺產資源不斷被社會所認識並相繼地納入各地文化產業開發重點,從而使這部分重要的文化走向了社會,走向了市場。其結果,一方面豐富社會生活,增強了市場的營銷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擁有這些文化遺產的城市透過開展旅遊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增長了城市經濟。中國對文化遺產的保護集中體現在保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個方面。敦煌莫高窟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多座,它對中國建築,彩塑,壁畫以及對中國古代文獻的補遺和校勘都有著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1987年12月,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敦煌莫高窟申遺成功之後,對其進行開發,發展成為旅遊景點,讓遊客欣賞敦煌之美,同時吸引了大量外國遊客,提升了甘肅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經濟總量。

    二 、敦煌莫高窟旅遊發展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一)石窟超負荷旅遊承載力危機

    莫高窟開鑿在崖壁之上,加之洞窟內空間狹小,其石窟特性決定了遊客的訪問量。但是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行,新一輪的 “敦煌旅遊熱”正在升溫。莫高窟的常規日承載力是2 000人/天,但“黃金週”一天的遊客數量就可以達到4000多人/天,曾創下月接待73482人的最高記錄,超出常規接待能力的175% 一200%甚至 300%。從1979年莫高窟正式向遊人開放時起,每年來敦煌石窟旅遊的人數迅速上升,1984年首次突破lO萬人。敦煌研究院提供的資料顯示,‘五一’、‘十一’長假和客流高峰期,每天的客流量都在2000人以上”。2002年突破5O萬人次。由於氣候等因素,敦煌的最佳旅遊時間是5—1O月,在這段時間尤其是兩頭尾的“黃金週”人流量最為擁擠。

    “片面追求數量型增長的旅遊發展模式下,遺產資源的保護受到威脅,旅遊質量出現下降,從旅遊地生命週期理論判斷,這樣的世界遺產地的旅遊也很有可能走下坡路,逐漸失去本身的資源吸引力,失去市場號召力,從而導致旅遊業發展的迅速衰竭

    (二)洞窟的“環境疲勞"與“體質惡化”

    敦煌研究院的科研人員測算,窟內空氣溫度、相對溼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半衰期分別是0.25小時、1小時和 3小時,由於洞窟內外空氣交換條件很差,人們在洞窟裡呼吸所排出的水汽的67%、撥出的二氧化碳約52.3%在離開洞窟後仍然留在洞窟內,人體在洞內所發出的“三氣”(熱氣、溼氣、廢氣)會嚴重破壞洞窟內的小環境,導致崖體及壁畫底部產生氯化鈉聚積,催化壁畫發泡、起甲酥鹼等,從而使洞窟陷於“環境疲 勞”狀態,導致洞窟“體質惡化”。

    (三)景區內部 “城市化”和外圍 “孤島化”

    由於世界遺產的特殊性,在對其面向市場實現經濟效益的過程中,政府主導的旅遊規劃和宏觀調控是必需的。但是在旅遊開發觀念衝擊下,敦煌莫高窟被開發為旅遊產品,被當作純經濟物件而遭到破壞性開發。旅遊業及相配套的餐飲、住宿和交通業在景區內的過度發展,破壞了遺產本身的審美價值和資源品位,對景區原有的歷史風貌及其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景區內的 “城市化”和人口大量湧入對遺產地的包圍和蠶食,造成景區外圍的 “孤島化”,終將可能造成景觀的不協調和遺產地可能被現代文明所取代。

    中國遺產地管理部門往往具有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雙重屬性,這使得遺產管理部門在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方面,往往會選擇後者。用經濟開發區的概念、政策去開發利用保護性的社會公益性遺產地,必然導致風景區遺產地的錯位開發和超載開發,造成自然文化遺產地的人工化、商業化和城市化,使風景區遺產地遭到嚴重破壞。

    (四)“申遺”後期管理滯後

    敦煌莫高窟遺產景區是現存遺產資源中的精華,在作為旅遊產品開發的同時,需要政府拋棄盲目開發的功利心態加強景區管理,提供景區發展和遺產保護的資金和政策支援。嚴格在旅遊環境承載力水平下經營遺產旅遊是政府規制的重要內容。世界遺產的不可再生性要求地方政府在遺產地加入遺產名錄後,進一步做好保護、管理世界遺產的決策和工作。

    (五)多部門條塊分割、管理權責邊界不明

    中國在加人世界遺產公約以前,對文物、風景區、名勝古蹟、森林公園等的管理一直實行分部門的管理體制,在現今遺產地範圍內,更存在著遺產與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單位、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的重疊而造成的權屬不清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透過包漿鑑別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