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物理老師老李

    我覺得主要是兩點原因吧。

    一、有的學生確實在學校沒有學好,需要課外輔導。這是大部分選擇課外輔導的同學的實際情況。學校教學是班級教學,老師只能照顧大多數,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這就造成了必然有一部分學生學習存在問題,在學校得不到解決,家長也不能解決,進而轉向輔導班學習。

    二、家長和孩子怕吃虧的心態。華人的這種心態不止在孩子學習這一件事情上,處處可見。超市促銷一大堆人排隊,自己不排隊總感覺錯過了什麼。其實省不了幾塊錢,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學習這方面也是一樣,從眾心理嚴重。看別人家孩子都去補課自己家孩子不去好像對不起孩子似的。孩子也有從眾心理,看別的學生去補課,自己也要去,不去好像就是很虧。一部分選擇補課的學生和家長處於從眾和怕吃虧的心態去補課。

    其實一個孩子到底需不需要補課,完全看孩子的學習狀況而定。不能見別人補課自己也去,這種心態是要不得的。我曾輔導個學生,學習很好。能考650分左右,給他上課非常尷尬。講什麼知識點都會,做個題,不但會做,還直接說答案。幾乎所有題都刷了一遍,這樣的孩子為什麼要補課,我也很苦惱,我都不知道該給他講什麼了。其實他學習這方面沒什麼問題了,差的是應試能力的訓練和臨場的發揮,這兩點輔導班老師為解決不了啊!

  • 2 # 08娃de小史記

    這是從眾心理在作怪。

    中國自古有“學而優則仕”的說法。人多資源少,除了那些錢權二代,大部分孩子的前途,全靠自己的能力,全靠教育。華山一條路,走的人多,家長會很焦慮,唯恐自己孩子落後。這樣的心態下,只要發現一點孩子落後的苗頭,那麼砸鍋賣鐵也要補!輔導班的各種廣告,進一步加劇了家長的焦慮。一旦看到熟悉的人去了輔導班,家長會忍不住跟風。

    每個人都這麼想,就演變成全民上輔導班,除了讓孩子們更累外,沒有任何用處。結果,家長付出長期的金錢支出、精力支出,卻不見得能換來好的結果,家長的焦慮可能更多,沒有金錢付出還好,一旦金錢付出了,總希望有回報,一旦回報不夠,對孩子會更加苛刻。

    全民都上輔導班,輔導班其實已經沒有用處了。因為提升分數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名次,輔導班可以提分,不見得提名次。

    如果不去上呢,自然更擔心。還是上吧,至少付出金錢後,焦慮多少能轉移點。轉移到哪裡去了,到可憐的孩子那兒去了。

  • 3 # 鈴鈴

    現在補課的孩子確實很多,一般來說有兩類,一類是跟不上學校的學習課後來補習的,還有一種就是提前去學習為了變得更加優秀。但是並不是大面積的孩子跟不上,而是說很多的家長希望孩子更加的優秀,所以參與課外補習的人越來越多。

    補課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學習,但是沒有絕對,不補課就跟不上的只是一部分孩子,這類孩子可能都有或多或少不好的學習習慣,值得家長早注意早糾正:

    1、基礎知識落的太多。

    很多孩子在學校學習時因為貪玩、三心二意、理解能力差、反應慢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跟不上老師教學的節奏,回家後也沒有向家人及時反映,家長和老師都不瞭解孩子學習的狀態,久而久之,導致孩子的基礎知識落的太多,學習成績總是不理想,所以家長平常要多多關注自家孩子的學習狀態。

    2、自主學習的能力太差。

    有一些孩子本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太差,比如有很多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家長不督促孩子寫作業,孩子就一直在到處玩耍,並沒有主動寫作業的意識。類似於這樣的孩子都屬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孩子,必須在老師或者家長的監督下才能更好的學習。對於孩子這樣的習慣家長要及時的糾正,正確引導孩子去學習,儘早給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以上回答,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4 # 寫作萌新

    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媒體宣傳,如果你的孩子再不努力,就要輸在起跑線上了。家長都害怕啊,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加上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不讀書沒出路,萬事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家長認為,別人的孩子都在補課,我的孩子不補課那不就比別的孩子差了嗎?加上教育機構宣傳,說老師在課上不講重點,家長就害怕了,怕孩子輸在起跑線。

    最後孩子累,家長也累。其實跟著老師思路走,考大學沒問題的啊。家長或許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孩子要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也不瞭解孩子,只有有一個目標,才能有針對的選擇培養方案啊!比如你要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但是以後能有個穩定工作,幸福過一輩子,幹嘛要去上奧數班。同時,就算你想把孩子培養成科學家,可是孩子願意嗎?報班就能培養成科學家嗎?

  • 5 # 一念逍遙遊

    一方面現在的社會壓力大,多數家長要努力工作,沒有時間管理孩子,同時一方面感覺自己步入社會後還是覺得當時應該好好學習。另一方面現在的網路發達,誘惑比較大,比方說王者榮耀,吃雞等遊戲對於孩子的吸引力大,自己顧不上,怕孩子沉迷,都是這麼大過來的。

    當然,最大的因素肯定是學生的學習成績了。學習比較好的,家長想讓孩子更好,學習不太好的,肯定是想讓孩子學好,學習上落下太多,基礎很差的,家人自己沒功夫管,只能送去輔導班了。唉,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 6 # 育萃教育劉老師

    只能說整個社會在教育上的風氣已然如此,並將在以後的發展中變得更為惡劣!這是教育的一種病態,也是家長對於孩子學業過於擔心的緣故!

    在當今世界,可以說孩子們日後的成就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你比別人先跑一秒,你就能比別人走得更遠,社會的競爭已經蔓延到了低齡的孩子身上。教育以逐步步入了拼學業,拼成績的階段,掀起了一股“補課熱潮”。在很多家長們的觀念看來,所有的孩子都在補課,自己的孩子要是不補,說不定就會被其他孩子超越一大截。就連哪些孩子成績好的家長看到別的孩子補課,生怕自己孩子不補課就會被其他人超過,所以很多家長補課其實都是迫於無奈。

    我們普遍認為的教育的實質就是考試考得好,以後的前途就越大,國家選用人才的標準也是透過考試,那麼成績就是衡量一個學生好壞的必然標準來。並且由於現在教學資源的分配不均,孩子們想要獲取優質的教育資源就需要和同齡人進行競爭,只有透過考試成績來爭取到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所以大家都是不得不爭,被迫去爭!

    因此並不是“孩子不補課,家長心裡就不踏實”。而是因為置身於這樣一個時代裡,家長和孩子也是身不由己啊!

  • 7 # 有緣問答362

    給孩子補課,報補習班已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很多人怕孩子跟不上時代的要求被淘汰,即使諸多埋怨,可還是人云亦云,身不由己的加入這股熱潮。

    一,順應型家長;受社會環境影響,不報班怕孩子落後,大家都在報班,自己不給孩子報班,覺得孩子什麼也不會,怕人嘲笑。或者是看到別的孩子多才多藝,成績優異,非常羨慕。於是效仿他人。

    三,無奈型家長。由於前期疏於對孩子的管教和培養,孩子成績差,跟不上學校正常進度,被老師經常“約談”,而自己又不能有針對性的輔導,只好選擇課外輔導,希望查漏補缺,取得進步。

    個人認為,無論社會形勢如何,從孩子自身實際出發,各取所需。

    在我們周圍,有的孩子從不補課,成績一路遙遙領先,考入名校。這類孩子學習主動,方法得當這肯定也離不開家長背後的教導和付出。也有一部分是透過補課,讓自己如虎添翼;當然也有花費人力物力折騰一番後,成績毫無起色。

    那麼應該怎麼做好呢?

    一,補行為習慣、學習方法比補知識更重要。

    對於不同的學科,做不同學習方法的指導。紮實的基礎再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少走彎路。小學一到三年級數學的培養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養學習興趣,在學與玩的過程中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選擇老師應有新理念,新教學方法有獨到之處。

    二 ,文體藝術方面的培訓,以孩子興趣愛好為主,不要盲目為考試加分而報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真正喜歡,願意投入其中,才能在以後學習的過程中持之以恆,有所建樹。家長不可自以為是,忽略孩子的真實感受,只求功利性的投資勢必會得不償失,一旦孩子失去興致,在逼迫的枷鎖下負重學習,自然是徒勞無功。

    三,補課是一種外向性的注入,孩子的學習態度對補課效果有很大影響。

    補與不補首先得徵求孩子意見,只有充分發揮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才是補課是否卓有成效的關鍵。鄰居家的初二女孩,數學相對薄弱,在沒有徵得孩子同意下,家長不惜巨資重聘名師指導,可孩子很不配合,應付了事,一段時間下來,沒有什麼成效,孩子反而被逼的鬱鬱寡歡,對學習失去興致。真是苦不堪言,那又何必呢?

    四,補課得有目標針對性,有的放矢,不要一路跟風隨波逐流。

    今天看到李家孩子畫畫好,心生羨慕就給孩子報個美術班,;明天覺得張家寶貝字很漂亮,書法也很重要,得報!改天又看到新聞報道圍棋開發孩子思維益處多多,也得學啊!……有些人沒有自己的主見,不明白到底該培養孩子哪項技能,人云亦云,盲目追隨。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其個體差異,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正確之道。

    五,補課要有度,量力而為,適可而止。

    有些孩子的課餘時間被各種各樣的補習佔滿,一放學就在各種補習班來回穿梭,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得在路上匆匆解決。我們都知道,任何彈簧都是有個承受度的,過分的拉扯可能都會崩斷。那麼我們稚嫩的孩子何嘗沒有這份承受的力度呢?愛他不僅僅是為他運籌帷幄,也要為他眼前的負荷累累適度鬆綁。

    相信沒有哪個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我們也不能在迷失的環境中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的成長,安撫下焦灼的心,放飛孩子在理性的天空成長。

  • 8 # 派大大星225

    不管是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生,都流行在課餘時間補課。有些是孩子主動提出來補課的,有些事家長強制要求補課的。那為什麼孩子不在課餘時間補課,家長就不踏實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父母看見周邊或者鄰居家的孩子都在補課,只有自己孩子沒去補課,有一種比較心理吧,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出現這種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沒有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要厲害點,成為別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讓別人羨慕自己有個優秀的孩子。

    第二個原因就是,自己的孩子成績不理想,怕跟不上班裡的學習進度,考不上好的學校,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透過補課來提高學習成績。

    有這種心理的父母比比皆是,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好的大學,以後找工作難,想盡各種辦法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其實我覺得課餘時間補不補課主要還是看孩子自己,如果孩子學習成績好,自己也願意去補課,大可利用課餘時間來補課,鞏固知識。如果不願意去也不要強求,孩子成績好不用太擔心。而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自己又不願意去補課,我覺得家長也不用非逼著去,先讓他自己想清楚以後他想要做什麼,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可能有的學生成績不好但是其它方面又很有天賦。強求著孩子去補課,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知識沒學到,還讓他更加害怕學習。所以家長還是適當尊重一下孩子的意見。

  • 9 # 生活需要節奏感

    為什麼孩子在課餘時間不補課,家長就不踏實。這個問題可從一下幾方面入手:

    1)、社會風氣:現在的補習班是越來越多。很多孩子都在課餘時間去補課,來充實自己。(其目的:希望自己能有個高的起點)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補習班,就會產生跟不上時代的感覺,同時也會覺得將來的某一天回落後於別人的孩子。

    2)、競爭力 :目前的社競爭可以說越來越嚴重。例如:目前正在進行的校園招聘活動。如果你在一個不錯的學校對書,那麼用人單位會主動找上門。若是一個一般的學校,那就不好意思,得天天像狗一樣跑招聘會。

    3)、父母自身 :現有父母一輩受過高高等教育畢竟還是少數。所以他們深深的明白學歷在現實社會中的重要性。並且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避免從走父輩的老路。

  • 10 # 寒風凜冽梅花香

    看到周圍人的孩子都在補課,有多少家長能夠淡定。就怕耽誤了孩子,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一窩蜂的去補這補那的,基本都在超前學習,拔苗助長,也不去管有用沒用,只求心裡安慰。

    還有家長攀比心裡,你家娃在上補習班呀,我家也是,一年好幾萬呢,感覺財力雄厚呀。孩子不是你要面子的工具,沒人在乎你有多少錢培養你家孩子,你瞭解孩子內心的感受嗎,她真正的需求嗎,她想好好休息,雙休日能去公園玩玩。

    家長就怕孩子沒有好的未來,於是拼命的寄託在補課上,學習靠補課就能補好嗎,孩子內心抗拒補課,你花再多的錢,也補不出一個好成績,孩子的童年被補習霸佔了,沒有歡樂,沒有玩耍,他的內心沒有幸福感,都不知道什麼是快樂,孩子就是一個做作業,跑補習班的機器人,就算長大了有多少成就,那他快樂嗎,幸福嗎,他都不知道什麼是幸福跟快樂。

    天生我材必有用,行行出狀元。學習是個艱鉅的任務,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學好的,正視孩子的優點跟缺點,揚長避短,重視孩子的特長培養,少去補課,讓孩子從興趣出發,有個快樂的成長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割讓給沙俄許多土地,那些地方的原居民會怎麼樣?屬於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