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ume淡痕69
-
2 # 鑑水漁翁
像我一樣喝得亂七八糟再寫,你就有境界了。但我先得問一下,你酒量行麼?我可以醒了就喝,從朝到晚,你還是別學。
-
3 # 九五就是我
這個還要有一定的基礎,文學基礎,閱歷基礎,感情基礎!
多讀,多看,看看人家優秀的散文怎麼寫的,符合時代發展潮流,言之有物,表現深刻!
最主要你要表現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這是主線,不能寫偏!
定位要準,不能今天寫這個,明天寫那個,最後自己都搞不懂自己要堅持什麼!
和平經濟發展年代,可能更多的從人性角度去出發,從社會熱點去落腳!
現在人們需求又廣又雜,寫好肯定不容易!
-
4 # 江湖浪子風情豪客
雜文論壇:閒遐之餘,偶聞文心雕龍的創作者徘徊於散文隨筆天地的某種困惑與憂愁,即散文即興創作與思想境界的相得溢彰是如何融會貫通,異彩紛呈的?老朽雖不是專業名家或資深學者,然而,心有靈犀一點通。你與我之間儘管互不相識,但是,在人生共同求索,理想奮鬥目標一致的基礎上,產生了志趣愛好、修身養性的同一類起跑線的平臺競賽之性情中人的客觀存在與主觀意識的必然反映。因此,在時尚新潮,重塑自我的人文理念感召下,孤魂野老展開心菲,竭誠相告,獨步江湖、勇闖天涯的人生坎坷經歷及業餘文學創作的點滴體會與部分收穫。懇請良師益友賞心悅目,深層研修與專題論證。一、量體裁衣,重點在散文創作的基礎知識上下真功夫,花大氣力。即在出散文精品上首選攻堅克難課題。二、精品的創作來自人品的幹錘百鍊。只有高尚的人品,才能隨心所欲創作出時尚光鮮,七彩紛呈之具有耐人回味,跨新世紀的勵心志、壯國魂之散文花絮集錦。三、思想境界的開發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追逐之人生需求。而是人生觀、世界觀的確立產生與縱深發展的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全面轉化期間覺悟認知與自我改造的希望工程。綜合上述:三個方面的觀點、立場及個人不夠成熟的一孔之見,僅供文學創作的有為青年及同道中人見習參考。不當之處,請文壇名家、學者賞光賜教。老朽不恥下問,虛心拜師學藝。世紀同行,共舉圖騰。鶯歌燕舞,更上層樓!!
-
5 # 文刀砍樵
散文是一種入門容易寫好很難寫出色尤其難的文學體裁,有很多詩詞大師寫散文失色無味,詩歌創作往往憑激情加上靈光一閃的精句來成就,因此,十幾丶二十幾歲就有天才詩人出世,但散文大家往往在人“如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幾經躊躇,輾轉反側之後,才有意會之作,如明清筆記大家,生於民國周作人、魯迅、林語堂、朱自清等,無不是在人生閱歷積澱足夠,思想境界“望盡天涯路“之後,才創造出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的。
以上,是鄙人陋見,不對之處,還望斧正。
-
6 # 周老師152405937
突出主題,調整思路,層次分明,攻畋於情。大膽放手,暢疏於心。多讀多學,適當定位。心入境界,幻自其身。潤語潤句,語法要精。各自觸通,便是倢經。
-
7 # Amy16281
寫作的人很多,寫各類文章的人也很多,但在於寫作的人擅長寫什麼文體,有人寫詩寫得好,詩興大發,如魚得水。有人散文美文寫得好,絹絹文字,妙語生花,美文寫的令人浮想聯篇。有人寫雜文評論,可涉及多領域話題,良思感悟流於筆端,有人寫小說天天編織小說人物人生離奇的曲折的故事。令人讀著欲罷不能。這些文學作品都是寫作者熱愛寫的,是自己喜歡的才有熱情有激情有內在的趨動力。有言之“真感情就是好文章”,要將散文寫好,首先要熱愛寫散文,見山水風景優美有感而發,見小橋流水,小鎮風情有自己獨到的眼光觀察細微之處寫真情實感,見春去秋來,鳥語花香,看荷塘月色,殘血昔陽,有文字功底,美麗的詞藻,華麗的篇章,又要有自己可以擬人擬物感想,知識廣博,便可以如鳥兒升起想象的翅膀,美麗的文字是散文的雲裳,思想與感悟是散文的內涵,所以博覽群書,勤學多練,便可以寫出美麗動人的篇章!
-
8 # 湖畔悠悠心
怎樣才可以寫出思想境界高而又有文采的散文
“風格即人”馬克思和恩格斯經常引用布封的這句話。意思就是說,作品的風格就是作家的人格。文如其人,人是什麼樣子,呈現在他的作品中的風格就是什麼樣子。
真正的詩文創作總是作者有感而發。總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總是“從肺腑中流出”的,因此作品中必然真實反映作者的真實的思想感情,世界觀,也就是人格。[清]葉燮說:
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功名之士,決不能為泉石淡泊之音;輕浮之子,必不能為敦龐大雅之響。故陶潛多素心之語,李白有遺世之句,杜甫興『廣廈萬間』 之願,蘇軾師『四海弟昆』之言。凡如此類,皆應聲而出。其心如日月,其詩如日月之光。隨其光之所至,即日月見焉。故每詩以人見,人又以詩見。使其人其心不然,勉強造作,而為欺人欺世之語;能欺一人一時,決不能欺天下後世。究之閱其全帙,其陋必呈。其人既陋,其氣必苶,安能振其辭乎?故不取諸中心而浮慕著作,必無是理也。”這裡說的是寫詩,散文創作也是這樣。文學創作是相通的。
所以必須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在此我不想過多地談這方面的問題。因為人人都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而且是一個人生中的必修課。
我要講的是如何在比較短的時間提高我們的散文寫作水平。
這裡有個寫作技巧問題。
作為文學創作的散文和詩歌、小說一樣,它們共通的特點是用形象說話,寫作的過程是形象思維的過程。而形象思維有三個顯著的特徵:
一是形象,二是想象,三是感情。
這三個特徵最根本的特徵是形象。想象和感情都是用以構成形象的。
形象思維的起點是“原始生活形象”,也就是說它是由生活激發了作者。我們的散文是有感於生活中的事,有了創作慾望,要表述出來。怎樣表述?用形象。
我們以《岳陽樓記》為例略做分析: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這兩段作者都是先展現形象畫面。
一是“滿目蕭然”的畫面;一個是“次樂何極”的畫面。作者用的是形象思維。畫面用的是重彩描寫的方法。然後各自都有一句抒情的句子: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先描寫後抒情。“一切景語皆情語”抒情則是形象畫面的深化是畫龍點睛之筆。
而全文的“文眼”則在最後一段: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境界是高的。
我們再以:小石潭記為例略做分析:
唐代: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下澈 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岳陽樓記》一樣,作為散文也是先以景物形象展現給我們: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
接著一句“心樂之”抒情。
接著又是景物描寫: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這一段中尤以那句“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寫魚的形象很傳神。緊接著一句“似與遊者相樂”的抒情點出了情語:
魚,多麼富有人情味,這倒觸動了作者情懷。在此,這一“樂”字值得注意。作者由於改革受挫,被貶遠方,精神負擔很重,處在極度煩惱和壓抑之中。為何能“樂”?乃是因為離開了紛陳煩惱的官場這一是非、爭鬥之地,在這裡找到了這樣一塊清靜之地,看到游魚的怡然自得,靈魂得到了淨化和復歸。水之清,魚之樂,終於給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帶來了片刻的歡樂。清靜神樂是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然而,現實是嚴峻的。
在這“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環境中,作者感到“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這幾句是全文的“文眼”
樂畢竟是暫時的,而悽愴是永恆的。面對這種原始的悄愴之景,或許更感到難受,或許更激起作者淒涼的聯想,因此形成了感情從“樂”到“悽”的大幅度滑坡。這一滑坡的表現也是立竿見影,覺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趕快離開,倍感淒寒逼人,毛骨悚然。這篇散文歷來被人們譽為精品。感情貫與始終。
透過以上兩篇經典散文大家之文的分析我們知道以下幾點:
一.散文要用形象思維,始終用形象說事。
二.而打動我們的方法就是:作者運用想象的方法“思接千載”,“視通千里”《黃鶴樓記》由眼前之景想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小石潭記》則是由眼前景想象到自己的處境。這無人過問,不被人們重視的荒野小潭的命運不就是自己嗎?表現出作者對現實的不滿。
三.景在前,抒發感慨於後。尤其結尾要有“文眼”點化之句。昇華文意。使文章有“思想境界。”
四.情感融入景中。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種“情”不僅要“真”要“誠”還要“高品味,高境界”這樣的作品才能“驚心而動魄,垂世而遠行”(明.焦竑語)。
-
9 # 遇見安苒
寫文章有一定的技巧確實很重要,但是有時候寫文章除了技法之外,有一些思想境界的高度,才能真正的寫出觸及人的靈魂的作品,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如果你還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也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試著彌補!第一:我寫我心。
很多時候,我們寫文章就需要寫出真實感,我寫我心。只有自己真實的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言真意切的表達出來,才會觸動到人的靈魂的深處。
第二:多出去旅遊,體驗真實的生活。
很多散文作品,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魯迅的《朝花夕拾》,還有現代散文作家李娟的一些作品,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多看就能多理解,然後就能找到一些寫作的方法和技巧,然後讓自己的作品也會慢慢寫得好起來,思想境界也就越來越好了!
第四:注意寫作時的文章結構的把握。
結構對於一篇文章來說非常重要,往往影響文章的精彩程度。比如我們可以常用起承轉合這種結構來讓作品的情節自然的流淌出來,等你寫完後,文章的意境也就慢慢的出現了,並不需要過多的其它修飾。無論如何,想要散文寫得出彩,不僅要把握好文章的角度,還要注意多加練習這些方法,就會慢慢讓文章有了境界和靈魂。才能寫得越來越好!
-
10 # 梧桐清泉
首先,散文題材一般都是用來寄託心情和感情的,怎麼說呢,在我的理解來看,散文一般是用來隱晦的表達個人情感和想法的,需要比較細膩的心思,這一點來說,可能比較感性的人更容易些。
再者,散文其實可以寫的內容有很多,感情、生活、故事等等,這些需要真正的去經歷,實際的去感受。辛棄疾曾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表達,也是在說,大部分時候,也是在痛苦於無從寫出的情狀。
最後,可以多讀書。古人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意思很簡單明瞭,不多做解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之所以寫不出來,在很多時候,也是苦於腹中筆墨甚少的緣故,因此,還需多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
回覆列表
我們到底該如何提高散文的思想境界?
關鍵在於寫作者有無思維的高度、廣度、深度,是否擁有縱向思維、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並且還要善於管中窺豹。
1.要有逆向思維能力逆向思維,又叫反向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也就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著對立的方向發展,或從問題的相反面進行探索,從而領異標新,出其不意。
具體而言,就是在散文寫作中,要脫離固化的正向思維方式,打破為文的一般窠臼,從反方向切入,發現不同於他人的結論。譬如劉禹錫《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就是逆向思維的典型案例。
2.要有發散思維能力如果說逆向思維是反方向的,那麼發散思維則是橫向的拓展。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出一種多維的擴散狀態,表現為視野廣闊,思想豐富。
具體到散文寫作中,就是“一事多寫”、“一物多用”。也就是說,文章不可單純地拘泥於具體的一人、一物或一事,而是要把思維放到更加廣闊的維度,將主題不斷橫向的延伸與擴充套件,廣泛取材,旁徵博引,大開大闔,形成汪洋恣肆之態,使文章更具廣度與普遍意義。譬如,餘秋雨的文化散文,大多都有這樣的特質。
3.要有縱向思維能力與橫向思維不同,所謂縱向思維,是在一定的結構範圍內,按照有序的、可預測的、程式化的方向來思考問題,一般具有由低到高、由淺到深的特點。直白點說,就是凡事要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具體到寫作實際,就是對生活中慣常的事物、現象或問題,一定要多追問幾個為什麼,透過反覆思考與叩問,向上,追求其形而上的意義;向下,深入挖掘隱含於事物淺表之下更深層次的內涵,並藉助於文字,把它深刻地揭示出來,使文字更具高度與深度。
4.要善於管中窺豹所謂管中窺豹,就是以小見大。常見一些作者,文章題目定得很大。按這樣的標題,倘若沒有幾萬字,甚至數十萬字的篇幅,絕不可能涵蓋或寫深寫透。大切口,若是裡面沒裝多少東西,到結尾,只能成“蛇尾”,細細的,令人大失所望。這顯然是一個最笨的寫法!
而聰明的寫作者,往往善於從微小的事物入手,以一滴水折射太陽的光芒,以小切口表現大主題、大內涵、大蘊藏,就像是”老鼠拖油瓶——大頭在後頭。“這樣的寫法,不僅容易把握,而且易於把某一題材寫深寫透,寫感人,而非大水漫灌,水過地皮溼。
譬如,前幾日讀過的一篇《爸爸的寶貝》。作品在表現血濃於水的親情時,構思十分精巧,切入的角度也很獨特:文章巧借“爸爸的寶貝”——一塊磁鐵,作為核心物象,並以此為線索貫穿全文,將爸爸生命中最後的日子緊緊連綴在了一起。從表面看,“腦子有問題”的爸爸,乃至“腦子變了”爸爸,就像一個孩子,時時刻刻都離不開他的“寶貝”,連睡覺也要將他的“寶貝”放在枕邊;然而事實上,作品的用意遠不止於此,而是更多地賦予了這塊磁鐵以象徵意義:一位行將離世的老人,“腦子裡只剩下了兩個方向——親人和遠方,就像磁鐵的正極和負極,一端要擁抱,一端卻要永別。”這樣以小切口寫出的文字,簡潔洗練,卻又極其感人,充分顯示了作者為文的高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