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老衲侃春秋
    一、原因

    1.利益原因:

    2. 宗教原因:

    防止聖地被毀滅是一個鼓動基督教徒參加遠征的好原因。什葉派的埃及哈里發控制耶路撒冷之後,下令拆毀聖墳墓教堂,並且禁止基督徒進入耶路撒冷朝聖。這顯然在廣大基督教信徒中建立了反對穆斯林控制聖地的輿論基礎。

    3. 權力原因:

    當時基督教剛剛經歷了東西教會大分裂,人們被羅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教皇互相開除對方的行為驚得目瞪口呆。為了防止基督教社會進一步分裂,樹立羅馬教皇的權威,以及君權神授的正當地位,貴族和教皇發動了對異教徒的戰爭。

    4. 民族原因: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之前,歐洲人剛剛將摩爾人趕出伊比利亞半島中部,同時也拿下了包括西西里在內的一系列地中海島嶼。民族復興的偉大責任感使得民眾對於“奪回”被阿拉伯人佔據的土地充滿了鬥志。

    二、戰爭簡介

    在歷史上,十字軍東征(Crusade,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教宗的准許下進行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發動的戰爭。當時原屬於天主教的聖地落入伊斯蘭教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便進行多次東征行動。但有一些東征是針對其他天主教派,並非針對伊斯蘭,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背景

    這場戰爭被羅馬教廷賦予了宗教戰爭的性質,號召從異教徒(穆斯林)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因爾也被形象的比喻為“十字架反對弓月”。參加戰爭-{計程車}-兵佩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

    參加東征的各個集團都有自己的目的。封建主和騎士想擴張領地;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地的商人想控制地中海東部的商業;而羅馬教皇想合併東正教,擴大天主教的勢力範圍;許多農民受到教會和封建主的宣傳,想到東方去尋找樂土。

    八次東征

    1095年11月26日,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的克勒芒召開會議,號召所有人拿起武器,從異教徒手中奪回“主的墳墓”,並且說參加遠征的人可以赦免罪孽,戰死疆場的人可以升入天堂,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1099年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並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同時還建立了三個附屬小國:埃德薩伯國、的黎波里伯國、安條克公國。

    1144年,塞爾柱帝國攻佔埃德薩。耶路撒冷國王向法王路易七世和德國國王康拉德三世求援,開始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年-1149年),結果遭到慘敗。

    1187年,埃及蘇丹薩拉丁攻佔耶路撒冷,俘虜了耶路撒冷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紅鬍子)、英國獅心理查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年-1192年),卻遭到薩拉丁和東羅馬帝國的聯合抵抗,無功而返,腓特烈一世也在途中墜水而死。

    1202年,教皇英諾森三世發起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年-1204年)。最初的目標是埃及,後來改變了軍事計劃,攻佔了君士坦丁堡,並洗劫達一星期之久,拜占庭帝國的大部分土地也被攻克,並建立了拉丁帝國(1204年-1261年)。

    1212年,教會在法國和德意志組織兒童十字軍東征。1218年發起第五次十字軍東征(1218年-1221年),以埃及為進攻目標。1219年攻佔達米埃塔,1221年由於尼羅河水氾濫被迫撤退。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1228年-1229年)仍然以埃及為進攻目標。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為耶路撒冷第二王國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恆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1244年,花拉子模在埃及支援下重新佔領耶路撒冷。

    法王路易九世發動第七次十字軍東征(1248年-1254年),進攻埃及慘敗,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以大筆贖金贖回。

    第八次十字軍東征還是由法王路易九世領導,進攻突尼西亞。路上發生流行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軍隊撤退。

    此後,教皇或國王都號召不起東征,十字軍在東方的領土逐漸落入穆斯林手中。1291年,最後一個據點阿克(位於現在的巴勒斯坦北部)陷落,耶路撒冷王國滅亡,十字軍東征以失敗告終。

  • 2 # 九門衚衕

    不要看教科書上難懂的文字,不要扒百科上的東西,沒基礎是看不懂的。

    簡單說,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仇恨從穆斯林越好直布羅陀海峽進入歐洲就開始了,如果沒有查理馬特,也許今天的歐洲看到的不是教堂而是清真寺。

    十字軍東征並非從1095年的烏爾班二世總動員開始,其實早就有,只不過1095年的正式一些。

    耶路撒冷其實早就被穆斯林佔領,但雙方還是相互默契,互相允許朝拜各自的聖地的。

    矛盾的真正激化還是一撥突厥人攻佔了耶路撒冷,他們不光屠殺基督徒,也屠殺什葉派穆斯林,這給了教皇充足的理由去收復聖地。

    這一切暴行的訊息一傳到歐洲,教皇烏爾班二世用他史上最成功的演講發動了十字軍東征運動(1095年),十字軍陸陸續續向耶路撒冷出發。說十字軍東征有幾次,那都是學術上的歸類,其實是沒有分次的,兩百年間陸陸續續不斷地。1098年,什葉派法蒂瑪人趕走了突厥人收復了耶路撒冷,但十字軍已經出發幾年了,因為那時的交通條件,幾萬人靠徒步行軍,怎麼也要幾年的時間。雖然法蒂瑪人又取代了突厥人,但從歐洲歷盡千辛來到中東的十字軍,是不會輕易打道回府的。而且他們可能也分不清誰是阿拉伯人,誰是突厥人,誰是遜尼派,誰是什葉派。反正都是穆斯林,他們要從穆斯林手中奪回聖地-耶路撒冷,奪回失去了幾百年的耶穌的聖墓(教堂)。

    其實自從7世紀阿拉伯人佔領耶路撒冷以來,穆斯林並未對基督徒的朝聖活動有過什麼大的威脅,只不過是讓基督徒們交些“買路錢”。而且他們在耶路撒冷的宗教活動也並沒有受到限制。但幾件事將矛盾激化,一是“瘋子哈里發”哈基姆拆除聖墓教堂,雖又重建了;還有貝都因人對朝聖隊伍的搶劫和屠殺,再加上突厥人在耶路撒冷的暴行(最後一根稻草)。

    有興趣者可參見本人寫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20-6)

    上圖,十字軍東征的導火索,耶路撒冷聖墓教堂(耶穌受難地),2014年攝於耶路撒冷。

  • 3 # 廖花花

    十字軍東征是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地區的國家發動的宗教戰爭,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持續了近兩百年,東正教徒也參加了其中的幾次十字軍東征,因為參加這場戰爭計程車兵配有十字標誌,所以成為十字軍。

    當時歐洲的氣氛十分陰鬱,國王和貴族其實困守在城堡中,他們互相攻伐,搶奪土地,結果造成了更為荒涼的景象,此時,農奴負擔承重,他們忍受著饑荒和戰亂,只在教堂的鐘聲中寄託了對來世幸福的期盼。但行駛不會永遠這樣維持下去,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蘭西南部的小鎮克勒芒召集了一次宗教會議,與會者包括幾百名主教和修道院的院長,還有很多貴族騎士和上萬老百姓,烏爾班告訴打架:突厥人已經佔領了主的聖地,玷汙了主的聖墓,他們在那裡殺戮百姓,侮辱婦女,喝主孩子們的鮮血,現在基督要求你們迅速前去久遠。

    一場宗教的狂熱席捲歐洲大地,十字軍東征開始了,大批的農奴和城市無業者都加入了十字軍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參加東征就可以擺脫封建,就能找到新的土地和新的生活,於是,這支隊伍越走越壯大,很快就彙集了十幾萬人,由於飢寒交迫,很多人在途中因為解餓而死,剩下的人也沒有多少戰鬥力,所以當時拜占庭皇帝看到這樣一隻不像樣子的隊伍時,就已經大失所望了,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求助的竟然是這樣一隻叫花子隊伍,在後來跟突厥人的戰鬥中,十字軍果然不是他們的對手,被突厥人打得狼狽逃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國的上網速度為什麼能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