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林不亂扔

    這有歷史原因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統一國家,後來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獨立時,“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 。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印度河流域氣候炎熱乾燥,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東南部還有大片沙漠。印度河每年有兩次漲水,它的中下游平原灌渠縱橫,人煙稠密,盛產小麥、棉花和稻米,是巴基斯坦的“糧倉”。 古老的印度河不僅是古代文明的搖籃,而且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

  • 2 # sam228328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河名出自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語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僅次於恆河,為該地區的文化和商業中心地帶.河流總長度2900~3200公里.印度河文明為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和定居社會主要文明之一.

    印度河的老家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岡底斯山西麓.它向西北穿過克什米爾的深山峽谷,再轉向南行,就進入巴基斯坦的東北邊境了.入境後切穿鹽嶺,又進入了號稱“五河之地”的旁遮普平原.因為它在這裡接納了5條支流,水量大大增加.再向南,流過沖積平原和三角洲,最後進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全長3 180千米,是南亞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96萬平方千米.它的幹流大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內,只有上游一部分幹流和一些支流在印度境內.

    既然印度河的大部干支流都在巴基斯坦,為什麼河名卻叫作“印度河”呢?這有歷史原因 .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南亞次大陸上的統一國家,後來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獨立時,“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 .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印度河流域氣候炎熱乾燥,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東南部還有大片沙漠.印度河每年有兩次漲水,它的中下游平原灌渠縱橫,人煙稠密,盛產小麥、棉花和稻米,是巴基斯坦的“糧倉”.

  • 3 # 箭箭4819

    自古印度只是一個地域名稱,而不是國家名,古印度這塊土地上包括現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等很多國家的國土範圍,且當時的國家更多。直到英國侵入,才統一整個印度。而二戰結束後,大英帝國統治下的統一的印度分別獨立成若干國家,最主要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後者又分離出孟加拉。所以,印度河在原印度地域而得名,印巴分治,成為巴基斯坦的就不奇怪了。

  • 4 # 見識雲南

    巴基斯坦本身就是大印度的一部分。印度河命名時,世上只有一個印度,幾千年來如此。巴基斯坦才幾年?70年而已。這叫問題嗎?

  • 5 # 雲霧山中繞清泉石上流

    先介紹巴基斯坦的基本面:巴國地處南亞次大陸東北部;面積88萬平方公里;人口1.97億;地緣結構上,發源於西藏高原的印度河縱貫全境,是巴基斯坦的“母親河”,河流衝擊而成的平原低地,適宜大規模工農業開展,是無可爭議的本部核心;東北部的青藏高原將印度河板塊與東亞大陸隔離開來;西北部的興都庫什山脈和西部的俾路支高原,則是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伊朗這兩個中亞國家的地緣分界;東部,塔爾沙漠則將印度河流域與南亞次大陸其他部分分隔開來。至於南部,則是阿拉伯海。

    總的來說,巴基斯坦的地緣結構還是十分完整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它身處的印度河板塊,被以恆河流域為核心的印度所壓制。

    這種局面其實是天然形成的。作為南亞次大陸的兩大核心板塊,恆河流域相對於印度河流域有兩大地緣優勢:

    首先,是自身地緣實力更強。印度河全長1368公里;而恆河則是2510公里;在流域面積上,印度河流域與恆河流域大致相當;但印度河流域乾燥少雨;恆河中下游地區卻雨量豐沛,為恆河流域的工農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淡水。

    其次,地緣格局上,印度河流域位居南亞次大陸邊緣;而恆河卻居於中部。這種不同的區位決定了,恆河平原是南亞次大陸的地緣核心。在兩大地緣板塊的競爭中,恆河平原不僅自身條件佔優,還可以藉助“中原”的地位,整合東部的孟加拉和南部的德干高原,獲得整體實體的提升——而這是偏居西北的印度河流域無法做到的。

    所以,我們看到,儘管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但最終,恆河大平原卻成為了印度文明核心區域,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恆河,而非印度河。

    當然,印度河板塊和恆河板塊的地緣博弈,說到底也只是南亞次大陸內部的事。由於雙方同處於一個整體地緣板塊,通常情況下,這種博弈與文明核心的轉移,並不會影響造成文明的分裂——東亞大陸的文明核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後,它們仍然同為中國和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但南亞次大陸的情況卻完全不同。印度河板塊與恆河板塊的地緣博弈 ,最後竟演化成兩大地緣板塊在政治和人文上的決裂——不僅形成了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兩個不同的國家,印度河板塊的人類文明也徹底發生改變,這個印度文明的原生地,最後竟為伊斯蘭文明的一部分。

    這又是為什麼?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印度河板塊受到中亞板塊的強勢衝擊。

    以地緣隔斷的強度而言,印度河板塊周邊的地緣屏障中,以青藏高原隔斷能力最強,興都庫什山脈和俾路支高原居中,塔爾沙漠則最次。

    這種隔斷能力的差別,決定了印度河板塊屬於南亞次大陸的地緣歸屬,但也為中亞外來勢力的進入留下了巨大空間。

    相對於喀喇崑崙山脈和青藏高原的不可逾越,興都庫什山脈和俾路支高原地形要平緩的多。尤其是興都庫什山脈西部的低矮山嶺,自古便是中亞進入南亞的天然通道。上古時期,發源於西亞、東歐的雅利安人正是經此通道進入南亞次大陸,成為婆羅門、剎帝利等印度高種姓白人的祖先。

    到封建時代,伊斯蘭文明興起,中亞被納入其勢力範圍,並以今日的阿富汗和伊朗為跳板,穿過興都庫什山脈,與佔據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文明發生激烈衝突。

    當時的伊斯蘭文明,無論是在規模、發達程度、以及軍事能力方面,都超過過印度文明;加上印度文明本身的分裂屬性,導致其無法抵禦伊斯蘭文明的攻擊,勢力範圍逐漸萎縮。最終,在16世紀,伊斯蘭化的突厥人擊敗土著政治勢力,徹底取得了南亞次大陸的統治權,建立了赫赫有名的莫臥兒帝國。

    如果從伊斯蘭文明擴張的傳統看,在取得政治勝利後,通常會對當地的原有文明進行覆蓋式的替換。

    不過伊斯蘭文明的核心在西亞,影響力輻射到南亞時已近強弩之末,加之印度文明底蘊深厚,體量龐大,故在南亞次大陸上,這種情況並未發生。但是,藉助自身的強勢地位,伊斯蘭文明仍在部分割槽域留下影響——在最靠近西亞核心區的印度河流域,以及便於海上往來的孟加拉,當地的印度土著徹底伊斯蘭化。

    及至近代,伊斯蘭文明衰落,英國取代莫臥兒王朝,成為印度的統治者。但英國式殖民統治,帶有典型的資本主義色彩,其出發點是盤剝利潤,而非奪取領土,故無興趣對印度社會結構進行徹底改造。反而,為了便於統治,英國還大力扶植伊斯蘭教、錫克教等少數派,以防備印度教族群的反抗——而這也進一步加大了這些族群之間的衝突。

    隨著二戰結束,英國勢力退出南亞次大陸,印度獨立。印度河流域和孟加拉三角洲因同屬於伊斯蘭文明的關係,聯合組成巴基斯坦

    作為南亞次大陸的主體國家,印度理所當然的意圖主導該區域的新秩序。而歷史積怨、領土紛爭,文明體系的不同以及恆河、印度河兩大板塊的地緣矛盾等等因素,決定了它與巴基斯坦的戰爭不可避免。

    憑藉互不相連的印度河板塊和孟加拉三角洲,巴基斯坦當然不可能敵的過佔據南亞次大陸主體部分的印度。兩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皆以失敗收場;尤其是第二次印巴戰爭,印度徹底擊敗東巴基斯坦,使其擺脫伊斯蘭堡的控制,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

    當然,按照印度的想法,最好是能將巴基斯坦徹底吞併——就像他吞併錫金一樣。不過巴基斯坦畢竟不是錫金那樣的彈丸之國,自身還是具備一定實力的;至於文明體系方面,伊斯蘭文明雖已衰落,但印度文明也強不到哪去,不足以引誘伊斯蘭民眾重回故主門庭;再加上國際政治環境的影響,種種因素導致,印度無法徹底收服巴基斯坦。

    但即便如此,也足夠巴基斯坦難受了。畢竟在地緣屬性上,印巴的地緣分隔並不十分明顯(僅僅是一個59萬平方公里的塔爾沙漠);而印度一統南亞次大陸的野心不可改變;印度河板塊的地緣實力,決定了巴基斯坦無論如何都不是印度對手。要對抗印度,必須引入外力。

    在古代和近代、伊斯蘭和英國都曾充當國這個外力的角色。但伊斯蘭文明已經衰落,英國勢力又已退出,此二者皆指望不上。於是,巴基斯坦首先把希望投向了美國。

    美國不僅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還是印度洋的海上霸主。最關鍵的是,這種地位,和印度獨霸印度洋的地緣戰略構成了天然衝突,因此聯美製印是很自然的選擇。

    對美國而言,聯巴制印,不僅有利於壓制印度洋上的潛在威脅,還可以打壓蘇聯勢力(因在印度洋和西藏兩大方向上分別與美、中衝突,故印度鐵定親俄),在冷戰大背景下,這完全符合美國利益,美巴同盟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但傍上美國的巴基斯坦,卻並沒有獲得想象中的保障。印巴衝突中,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援極其有限。這又使為什麼?

    首先是因為美蘇二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美蘇爭霸的主戰場首在歐洲、次在東亞;海上角逐也集中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甚至北冰洋。印度洋板塊與美蘇二國相隔甚遠,屬於冷戰邊緣地區,故不值得美國在此投入太多精力。

    其次,印度洋是四大洋中,與美國地緣關係最疏離的一個,美國在此力量有限。而即使這有限的力量,美國還得主要用在中東這個石油資源豐富、交通位置至關重要的關鍵地區。

    如果美國在巴基斯坦投入過多,一則力有不逮,二則會引發印度的報復,進而嚴重影響自己到對中東的控制。基於這種考慮,美國對巴基斯坦的口惠而實不至,也就順理成章了。

    正是因為美國指望不上,巴基斯坦才選擇了中國。

    在現代文明條件下,青藏高原已經不能完全阻斷東亞與南亞的聯絡——這是中巴能夠合作的保證;與此同時,青藏高原畢竟是世界屋脊,就算科學技術日趨發達,它的地緣分隔作用依然相當程度上存在。換句話說,中國沒有能力佔領南亞——這是巴基斯坦敢跟中國深入合作的前提。

    而對中國而言,青藏高原的存在,決定了中印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的;而目光再放長遠些,中國經營印度洋,必然引發印度不快。所以親近巴基斯坦,符合中國的利益。

    即便拋開印度,巴基斯坦作為一個印度洋國家,對中國在該區域的影響力拓展也有巨大價值。

    出於利益的考慮,決定了美國不能過分幫助巴基斯坦;而中國卻會對巴基斯坦不惜血本。縱然美強中弱,但投入程度的不同,導致中國反而對巴基斯坦更有幫助。只要印巴的地緣結構不發生變化,中巴的鐵哥們關係只會越來越好。

  • 6 # 煎餅林

    印度河谷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後來印度文明向南擴充套件到恆河流域,伊斯蘭文明興起後大力向印度擴充套件,印度河流域被伊斯蘭化 ,後印巴分治 信仰印度教和信仰伊斯蘭教的分別獨立建國,於是印度河流域成立了巴基斯坦國。

  • 7 # 六一圍棋

    這是因為古代的印度文明發源於印度河流域,並逐漸擴張到恆河中上游一帶,後來從北方南下的遊牧民族征服印度所建立的古印度政權也基本上統治這一帶,他們從來沒有完全征服印度半島,建立起統一的“大印度帝國”。

    直到大英帝國征服印度,才第一次把印度河流域、恆河流域、印度半島完全統一起來。二戰後,英國衰落,無法繼續統治印度,但英國不會放任疆域如此巨大的統一的印度出現,成為將來的強大對手,所以在撤離前對印度進行了肢解,把統一的印度按宗教信仰的不同一分為二,信仰伊斯蘭教的印度河流域和恆河下游獨立出來成為巴基斯坦國,信仰印度教的其他地區成為今天的印度。後來,恆河下游的東巴基斯坦又獨立成為孟加拉國。

  • 8 # Everyone175483398

    哥哥,印度河在古印度時就有了,而那時的古印度包括中南半島。即今天的南亞。在16世紀英國殖民印度時,印度包括今天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48年,印度獨立,信仰印度教和佛教的中南半島東北部成為印度,信仰伊斯蘭教中南半島西部地區成為巴基斯坦,大抵就是這樣,故印度河在巴基斯坦。

  • 9 # 蘇洪震

    印度河,印度洋,印度支那半島、印度尼西亞、西印度群島這些名字都是西方的無知命名的結果,在中國的翻譯者懶惰並且失去了“天朝上國”的自信後才造成今天的困惑。印度只是一個地理概念。

  • 10 # HR老油條

    這個提問有瑕疵,其實印度河歷史上就是在印度的,只不過英國將印度分而治之,成立了巴基斯坦,才導致印度河在巴基斯坦了。

  • 11 # 三隻腳的大烏鴉

    因為現在的印度不是歷史上的印度。

    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叫印度的國家,只有一個叫印度的次大陸。印度次大陸以印度河得名,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等南亞所有國家。

    印度次大陸在歷史上從未統一過,歷史上有很多帝國比如孔雀帝國、貴霜帝國、莫臥兒帝國都曾經控制過次大陸的大部分,但都無法實現統一。16世紀,英華人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經過300年的苦戰,1858年,英國滅亡了莫臥兒帝國,印度次大陸在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統一。為了有效統治印度,1858年,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一世在德里登基成為印度皇帝,從此印度次大陸有了印度這個國名。

    1947年,英國同意印度獨立,並按照宗教分治原則把印度次大陸分成了兩個國家。伊斯蘭教國家定國名為巴基斯坦,而印度教國家定國名為印度,這才有了今天的印度這個國家。但印度河卻在巴基斯坦境內。

  • 12 # 諶人

    謝邀;這是一條起源於青藏高原、向西流經印度、再向南流經巴基斯坦、最後注入阿拉伯海的3000公里的河流。印度河只是一個久遠的地理概念,取名字很早並延續下來,1947年“印、巴分治”,才有了巴基斯坦;為了避免上、下游用水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用水1/5,巴基斯坦用4/5。

  • 13 # 破破的橋

    按說印度河,顧名思義應該是在印度境內,可為何在巴基斯坦國內?這個小問題需要提起一個大的歷史背景:過去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以及現在的孟加拉國原本就是一個地區。

    一切要從英國東印度公司入侵印度說起。1612年東印度公司戰勝葡萄牙人,使他們獲得莫臥爾帝國皇帝的青睞。英華人認識到遠洋作戰的勝敗是暫時的,因此他們決定在印度本土建立受雙方政府支援的立足點。他們要求英皇採取外交措施來達到這個目的。

    此後東印度公司逐漸在印度擴張勢力並逐漸擁有了一直武裝力量,到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之前東印度公司是印度地區的實際控制者。之後與1857年英國正式的接管了印度地區直到1947年承認印度地區脫離英國獨立。史稱英屬印度的這片土地今日分別屬於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為何在脫離英國的通知後英屬印度變成了三個國家,這裡要提到兩個名詞:“印巴分治”,“東巴基斯坦”。

    在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地民族獨立蔚然成風,印度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也趁著這股浪潮開始擴大,隨著兵變的頻發和印度士兵對大英帝國忠誠度的喪失以及各地日益高漲的群眾遊行示威英國最後不得不開始正視印度即將脫離控制這一事實。到1946年,所有政治犯被釋放;英國開始就印度獨立的問題和國大黨開始進行政治對話。

    最後在1947年,根據英國駐印度最後一任總督路易斯·蒙巴頓提出的蒙巴頓方案,英屬印度分為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則歸屬巴基斯坦。今日的孟加拉國曾經也是巴基斯坦的一個省份,同時也是巴基斯坦自建國以來,唯一一個不與巴基斯坦主體部份(即西巴基斯坦)相接的外飛地(東巴和西巴被印度隔開)。到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後,東巴基斯坦地區在印度的干涉下獨立為孟加拉國。於是形成了今日我們看到的南亞地區國家劃分。

    自此,英屬印度分裂為三個國家,而這條以印度為名,在該地區重要程度僅次於恆河的古老河流,為這樣奇妙的變成了巴基斯坦的河流。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 14 # 激流勇進131782931

    華人看到了吧日韓狗,美國鬼子是他們在遏制中國,美國主子,日韓狗是忠實爪牙,愛國吧同胞們,中國產能代替的產品我是不會用外國品牌的,以用國貨為榮,國貨當自強!!!雖然我發這個可能大家覺得沒什麼,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夠少買美日韓一毛錢的商品,對中國就多一分安全保障。中國加油

  • 15 # 呆弟42005191

    因為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前是一個國家,印度(India)是這個國家的英文名,是西方殖民者取得,就像他們叫我們China一樣。這個國名是根據印度河這個名字取的。印度河名出自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語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印度這個國家的英文名就是這麼來的,我們現在稱呼他印度其實是英文名,至於印度以前叫啥就不細說了,就好像中國,以前叫過漢,唐,宋,明,清其實都是中國,英文名叫China。

    舊印度在1947年被獨立成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河的主要流域在巴基斯坦,這就是為什麼印度河在巴基斯坦而不在印度的原因。

  • 16 # 虎哥航空研究室

    這個問題得要知道印度歷史。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英國學者認為的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這與印度學者所主張的年限不符。)

    哈拉巴遺址出土的印章,上面有文字。顯然與梵文無關係。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摩亨佐-達羅(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又稱“死丘”或“死亡之丘”(Mound of the Dead),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約於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於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省的拉爾卡納縣南部,摩亨佐-達羅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早期古代城市,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

    在對“死丘事件”的研究中,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奇特現象,即在城中發現了明顯的爆炸留下的痕跡,爆炸中心的建築物全部夷為平地,且破壞程度由近及遠逐漸減弱,只有最邊遠的建築物得以倖存。科學工作者還在廢墟的中央發現了一些散落的碎塊,這是黏土和其他礦物燒結而成的。羅馬大學和義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實驗證明:廢墟當時的熔鍊溫度高達1400—1500℃,這樣的溫度只有在冶煉場的熔爐裡或持續多日的森林大火的火源才能達到。然而島上從未有過森林,因而只能推斷大火源於一次大爆炸。

    傳誦公元前3000年之史蹟的大型敘事詩《摩訶婆羅多》就是其中之一,詩中描繪了英雄亞斯瓦達曼向敵人發射“連神都難以抵抗的亞格尼亞武器”:“箭雨發射於空中。整捆的箭像耀眼的流星一樣,化成光包圍了敵人。突然,黑夜籠罩住巴達瓦的大軍,因此,敵人就喪失了方向感。”“太陽異動,天空燒成焦黑,散發出異常的熱氣。象群被此武器的能量焚燒,慌忙地從火焰中四處逃匿。水蒸發,住在水中的生物也燒焦了。”“從所有角落燃燒而來的箭雨,與凜冽的風一同落下。敵人的戰士們,就像遭到比雷還猛烈的武器。而烈火所燒燬的樹木也一一倒地。被這種武器焚燒的巨象群倒在附近,併發出慘痛的哀號聲。被燒傷的其他象群,則像發瘋般地四處奔逃,尋找水源。”

    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併戰爭,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充套件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公元前200~公元200) 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亞的巴克特里亞——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入侵印度次大陸的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在丘就卻建國後,國勢日強,侵入印度,滅大夏在印度的殘部。在閻膏珍、迦膩色伽統治時期,繼續入侵印度,從印度西部到恆河流域中部均歸入貴霜帝國的版圖。在迦膩色伽的支援與庇護下,大乘佛教在印度興起。小乘佛教流行於錫蘭、緬甸等地。薩塔瓦哈納時期(公元前100~公元200)

    薩塔瓦哈納王國300年的歷史使德干文化與北方文化互相結合。那裡的國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羅門,並且對部落地區實行軍事統治。

    笈多王朝

    4世紀初,貴霜帝國衰落,笈多王朝(320-540)興起,建都華氏城,該王朝取代貴霜帝國,逐漸統一了以恆河流域為中心的北印度地區。到超日王(380-415)時,國勢強盛,疆域擴大,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首都是華氏城。該王朝同國外有密切的經濟和文化教育往來。

    啞噠人入侵時期

    5世紀中葉,啞噠人自中亞侵入印度。6世紀初,啞噠人佔領印度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區。528年,北印度各王公的聯軍打敗啞噠人。但笈多國家經啞噠人打擊後,內部各小邦紛紛獨立,陷入分裂混戰之中。570年,笈多王朝的統治結束。

    戒日帝國

    戒日帝國是從笈多分裂後的一個小邦中發展起來的。7世紀初,戒日帝國(606-647)興起,啞噠人被逐,戒日王統一了北印度,建都曲女城。其疆域東到孟加拉灣,西迄旁庶普的幾乎整個北印度。戒日王統治時正值玄奘訪印,他對玄奘給予很好的禮遇。

    拉齊普特人時期

    戒日王死後,帝國陷入分裂。8世紀時,拉齊普特人統治的各小國割據稱雄,拉齊普特人是土著王公貴族後裔,軍事種姓(另一說是外族人,北大學者馬克堯認為,拉齊普特人最初是一支名叫古吉羅人的遊牧部落,後與當地貴族融合,因而該民族的源流是多種多樣的),由於他們勇武好戰,彼此削弱,失去了對外防禦能力。8-10世紀,印度有三個大國互相爭霸。

    伽色尼王朝

    該王朝是中亞阿富汗境內興起的突厥人,信奉伊斯蘭教。1001-1026年,該王朝的蘇丹馬穆德(999-1030年)先後共17次侵入北印度(另一說是15次),使其遭受嚴重破壞。馬茂德的遠征以掠奪財物為目的,未在印度建立其統治,他死後,其國家很快就瓦解了。旁遮普併入伽色尼王朝。阿富汗的突厥人入侵北印度時,印度南部在10-12世紀時興起一個朱羅王國,該王國曾遠征錫蘭,並與阿拉伯有頻繁的貿易往來。12世紀末陷入分裂。

    德里蘇丹國家

    12世紀時,阿富汗的古爾王朝(1152-1206年)從1175年開始不斷入侵印度。1206年,古爾王朝的蘇丹穆罕默德遇刺身死,其國家分裂。而統治印度的總督(穆罕默德的一位部將,名叫顧特布-烏德-丁·艾貝克)以德里為中心獨立為蘇丹,故稱德里蘇丹國家,北印度從此開始了德里蘇丹王朝。期間經歷了五個王朝。印度自古就有外族不斷從西北山口侵入,這些外族侵入後大都與當地居民融合或同化。但阿富汗的突厥人與以往大為不同,他們是在伊斯蘭教聖戰”的旗幟下進來的,他們不但沒有被當地的文化同化,而是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當然,印度教的傳統力量也根深蒂固。總之,印度最大的特點是多分裂少統一,以及多種宗教長期並存。

    莫臥爾帝國

    莫臥爾帝國的創立者是帖木兒的後裔巴布林,故自稱蒙古人。1526年4月,巴布林率2萬多大軍進攻德里蘇丹國,德里國的蘇丹親率4萬多大軍迎戰,巴布林取得戰爭的勝利,蘇丹戰死。巴布林在印度建立起莫臥兒帝國(1526-1858)。1529年,巴布林統一了北印度。到阿克巴(1556-1605)即位後,莫臥兒帝國進入鼎盛時代。帝國的疆域空前擴大,超過了歷史上其他王朝。北方包括阿富汗和克什米爾。然後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英國殖民印度時期。英國對穆斯林和佛教徒區別對待管理。這也導致了後來的印度分裂成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的原因。穆斯林佔據了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和恆河東部孟加拉國廣大區域,其餘佛教徒多數的區域成了現在的印度。

  • 17 # 四都火雞

    印度河全長3180公里,是南亞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96萬平方公里❕

    它的幹流大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內,只有上游一部分幹流和一些支流在印度境內❕

    既然印度河的大部分干支流都在巴基斯坦,為什麼河名卻叫做“印度河”呢❔

    這有歷史原因,印度和巴基斯坦本南亞次大陸上的國家,後來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1947年8月15日獨立時,“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

    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巴基斯坦是二戰後才從英屬印度分立出來的年輕國家,在這以前的數千年中,整個南亞次大陸都被統稱為印度❕

    古時各國商旅、使節、軍隊出入南亞地區主要是透過次大陸的西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因此流經這裡的這條大河被視作為印度的門戶和象徵,被當之無愧地冠以“印度”之名❕

    即使今天它已不再屬於印度,人們也無意更改已經沿用了數千年的“印度河”這一古老名稱❕

    印度河流域氣候炎熱乾燥,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東南部還有大片沙漠❕

    印度河的中下游平原灌渠縱橫,人煙稠密,盛產小麥、棉米和稻米,是巴基斯坦的“糧倉”❕

  • 18 # 湘平古珍郵館

    這個問題回答,首先得追索到英屬印度的殖民歷史。巴基斯坦地區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早期佔領的南亞大陸地區,它是英屬印度早期最繁華之處,也是伊斯蘭教徒聚居地,而伊斯蘭教在當時的英屬印度勢力最大。

    以上是1853年英屬印度信德地區(現巴基斯坦)第二枚郵票,第一枚是此地區發行與之一樣的黑色郵票。此枚也是亞洲首枚雙色郵票(當時的雙色郵票要分兩次印刷,太麻煩且容易重疊出錯,所以雙色郵票發行量極少,本館珍藏的這枚郵票為印度國寶之一)。英屬印度首枚郵票都在這裡發行,可見這裡是英屬印度最早期的中心地帶,所以當時人們把它叫做印度河就不足為怪了。

    1947年英國在印度獨立前把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分裂出去。於是印度河等於就成了巴基斯坦河了。印度就靠著恆河這條母親河了。但恆河大部分在中國和孟加拉國境內,唉,可憐的阿三,水資源都被別國控制著。

  • 19 # 布萊克懷特

    這個問題還有另一個問法,即“印巴分治時,印度河為何劃給巴基斯坦?”。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歷史上,印度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國家的名稱,就像西方人說遠東時,他們指的是包括中國東部、北韓半島、俄羅斯太平洋部分乃至日本在內的一塊邊界模糊、範圍缺乏共識的一個地理區域。而印巴分治之前,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都屬於英屬印度,或者說,在那個時候,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印度”。

    印度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印度文明的搖籃則是印度河。印度河的幹流源自青藏高原,但是其西部支流(喀布林河)來自阿富汗,且水流平緩、利於通行。在古代農業社會,河運是最廉價的運輸方式,因此印度河成為中亞遊牧民族進入南亞最便捷的通道。而在陸地上,中亞遊牧民族也可以透過開伯爾山口湧入南亞,建立外來政權。

    於是,印度河流域則成為本土文明與外來文明(主要是伊斯蘭文明)交融碰撞的前沿地帶。而在政治和軍事意義上,印度河流域也成為外來政權最先控制、持久佔有的中心地區。(下圖1738年莫臥兒統治範圍)

    這導致瞭如下後果:第一,印度河流域的穆斯林人口占多數。因為長期以來,印度的統治者主要是外來民族而非本地土著,而外來民族主要是來自中亞和中東的伊斯蘭勢力,例如印度的莫臥兒帝國就是一個來自中亞高原的征服政權。

    第二,印度河流域成為農業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這裡能夠最先獲得外來農業技術。而作為政權統治的核心地區,這裡的灌溉工程也最為發達,促進了農業發展、人口繁衍。

    1947年,英屬印度開始非殖民化,但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無法納入統一的政權。個人認為,根本原因是穆斯林作為征服者的驕傲、印度教徒作為人口多數的自負,導致二者都無法向對方讓步。最後,印巴分治,穆斯林佔主體的地區成為如今的巴基斯坦,而印度教徒佔主體的地區則成為今日的印度。

    由此就造成了印度河在巴基斯坦境內的現實。

  • 20 # 胡劍龍

    最簡單的解釋是,印度河的歷史要遠早於巴基斯坦,歷史上並沒有巴基斯坦這個國家,只有印度。

    在1947年8月14日的夜裡,尼赫魯(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慷慨激昂地宣佈印度獨立:"當午夜鐘聲響起全世界都還在沉睡的時候,印度將甦醒並迎接生命與自由。久經壓抑的民族靈魂終於開始發聲。”

    但是,在第二天,另一個國家從印度分離出來,那就是巴基斯坦,很巧合的是,在被分治的區域裡,印度河在巴基斯坦境內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在歷史上被稱為Indus, 它本身就是河流的意思。只不過,在古代,India是指印度河東岸的地區,但在公元前300年時,包括麥加斯梯尼的希臘作者用India一詞表示整個印度次大陸。

    印度河下游的盆地形成伊朗高原及印度次大陸之間的自然邊界,這個區域包括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開伯爾-普什圖省、旁遮普地區及信德省的全部或一部分,以及印度及阿富汗的一部分。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曾越過印度河,但在馬其頓王國攻克了印度河的東岸以後,他們選擇由河的南邊撤退,結束了這一場戰爭。印度平原之後由波斯帝國及貴霜帝國統治,幾個世紀後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伽色尼的馬哈茂德、帖木兒及巴卑爾等人的部隊也越過印度河,入侵印度次大陸的東邊及南邊。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一些令人困惑的地理現象,均與當年的分治有關,比如旁遮普,這是印度寶萊塢明星的基地,生產美女和帥男。當是,邊境另一側的印度,同樣也有一個旁遮普,巴基斯坦的軍政要員,基本都是來自這裡。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個地區原本是一個統一體,只不過被活生生的被政治切割。

    同樣的例子是西孟加拉和孟加拉。前者是印度的一個邦,後者從巴基斯坦分離,成了一個獨立國家。至今,西孟加拉和孟加拉還是講同一種語言。我們熟知的印度文豪泰戈爾,其實它老家是現在的孟加拉。為什麼大家認為他是印度文豪,而非孟加拉文豪?首先,他出生時,孟加拉還沒有獨立;其次,他取得的成就,大部分是在當是的印度首都加爾各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ota2的zsmj之前解說比賽經常噴別人菜,現在自己打比賽卻主動背鍋,這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