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林散人

    我個人認為,心理學在社會上的普及很有必要。至少能讓人更加了解自己內心世界,對於自我的品格、性格特質的養成都會有極大的幫助。

    學生心理

    對於學生而言,其實我們小學學的思想品德、中學學的健康教育,都是跟心理相關。6-13歲的孩子正是塑造其心理重要時期,這時期的學生面臨學業的壓力,以及青春期對社會、對性的認知,如果有一個符合社會公共的心理標準來指引的話,會讓他們更加的坦然面對問題,主動尋求解決問題。就會減少一些諸如校園霸凌之類的事情了。

    學生家長心理

    對於學生家長而言,很多的家長是雙標要求。對自己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而對於自己的要去卻很寬鬆。比如有的家長不讓孩子吃飯時玩手機,而自己卻邊吃飯邊玩手機,當孩子提出質疑時,家長卻拿出一副“我是你老子”的姿態,久而久之這也導致孩子的內心會出現不平等的心理暗示。如果多瞭解一些心理學,家長們將會更好的與孩子進行溝通互動,與他們成為朋友而不是一個長輩。

    中青年人

    以上的家長心理,單獨拿出來說了。在這裡說的中青年人主要指的是除了與孩子的有效溝通外,的其他普遍問題。對於中青年人而言,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學業、戀愛、婚姻、家庭、事業,要面對的問題更多。因為生活節奏和工作節奏快,所以導致很多人的工作壓力很大,心理承受力卻很脆弱。“屋漏偏逢連夜雨”,當一個一個的不順心問題接踵而至時,積攢內心的不健康的心理問題沒有一個正確的渠道疏通,會造成很多的心理問題,如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等。

    老年心理

    老年人退休後,對於生活的不習慣。尤其是從管理崗位等重要崗位退休的人,會有一種落空被社會拋棄的失落感。而老人面對的是由身體衰退導致的心理問題,再一個當身邊的伴侶以及同齡人去世後,他們面對死亡,所產生的焦慮和恐懼。

    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會面臨每個年齡段的心理問題,如果都能心理學的一些常識能夠普及,就能夠讓人更清晰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更加主動的去解決這個問題。宗教在很大的層面也是起到了這個作用。

  • 2 # 心聆奇境

    研究心理現象,揭示心理規律,自然,就對學習和生活有了作用,顧名思義,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亦稱“心理科學”。心理現象是心理學的研究物件。心理學研究心理現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用以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

    人有心理,動物亦有心理,所以心理學既是研究人的心理又研究動物的心理。人們通常所說的心理學,是指研究人的心理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心理,是對心理現象、心理活動的簡稱。人在清醒狀態下,隨時都可以體驗到 某些心理,人們對它並不陌生。例如下面一個生活片斷:

    小張清晨醒來,看到光亮照進屋子,聽到窗外樹上的鳥兒正在吱吱地叫個不停。 她開啟窗戶,一陣微風吹來,使她感到涼爽極了。她盡情地吸了幾口清新的空氣, 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這花香大概是從不遠處的花園裡吹來的。她還記得, 花園裡有許多花,現在也許已開花兒了。今天休息,她很高興,便在腦子裡盤算著 今天如果去花園玩兒,該多麼愜意啊!她很喜歡花,已有好多天沒有去花園了,應 該去一下。忽然她又想起,報社的約稿還沒有寫完,今天應該交稿了,必須忍耐一 下,堅持寫完。想到這裡,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過早飯就開始寫稿了……在這個 小小的生活片斷裡,就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這裡的“看到、聽到、感到、嗅到”就是心理學中講的“感覺”和“知覺”;這裡的“記得、想起”就是心理學中講的“記憶”;“猜想、盤算”就“思維”問題;“高興、愜意、喜歡”屬於“情感”;“忍耐、堅持”屬於“意志”。這些心理活動或心理現象,都是人們所熟悉的。

    人的心理現象是多種多樣的,這裡從個體心理和群體心理兩個方面來說。

    ⑴個體心理。個體心理是指個別主體即具體的個人的心理。上述生活片斷中小 張的心理活動,就屬於個體心理。個體心理,一般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兩大類。前 蘇聯心理學家愛列維托夫(1890-1972)認為,在心理過程與個性之間還有一種過渡 的狀態,即心理狀態。這樣,人的心理現象結構(人的心理現象之間相互關係系統) 就有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個性三大類。

    心理過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動發生、發展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客觀事物作用 於人(主要是人腦) , 在一定的時間內大腦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包括認識過程 (簡稱為“知”)、情緒和情感過程(簡稱為“情”)、意志過程(簡稱為“意”) 。三者合在一起簡稱為“知-情-意”。

    心理狀態是介於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之間的既有暫時

  • 3 # 飛翔心理研習社

    心理學普及的社會意義

    國民心理健康在2017年之後被提升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可見心理健康重要程度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關的科學研究也已經表明,心理因素對於各類疾病的產生、治療和康復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抑鬱症、焦慮症、人格障礙等等問題已經逐漸成為了常見的社會性問題,自殺率的逐年升高都在影響著心理學普及化的程序。

    這些都是對於心理學比較利好的因素,但是,也有不利的方面。

    由於大多數非心理學專業的人很難接觸和學習到系統的心理學知識,所以,人們對於心理學仍存在一定的誤解,例如:心理學就是學習怎樣看透一個人怎麼想或者說一個人的行為背後會透露出什麼心理現象而已。

    從某個方面來說,心理學的確包含我們生活中個體或者群體出現的心理現象,正因為如此,每個人都能夠針對這些點說出一些自己的想法,這也導致心理學在推廣中缺乏了很多權威性和科學性,普及起來難度就會比較大。

    同時,所謂的雞湯、成功學、心靈學等等內容在人們缺乏瞭解的情況下都會被納入心理學的範圍之內,讓人感覺心理學是一門極為主觀並且缺乏實證研究的科學。心理學是輸入性科學,基於西方對心理的研究,從1879年開始,心理學就已經進入了科學研究的新發展。

    心理學普及的個人意義是什麼?

    中小學有心理健康,成年人會接觸到各類心理課程,公司裡會組織心理講座,災難發生時會有心理救援,這些都是心理學普及的渠道。

    這種普及對於大多數人的意義是,人們可以透過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情緒、人格、成長、親密關係、家庭、親子關係等等方面進行更多的瞭解和應用。

    從個人層面來說,這些瞭解是我們在面對生活和工作時,心理機制能夠更加平衡,產生更多愉悅情緒和和諧人際關係的基礎;從國家層面,人們透過心理學可以更加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對自己的影響從而減少因為心理問題而產生的個體或群體性負面事件,使得國民幸福感的整體提升。

    普及心理學並不代表應用被普及了

    心理學即使普及了,有一些問題不能夠透過學習而完全進行吸收或處理。

    雖然個體或群體心理具有一定的共性,由於個體心理發展的過程中,所處的經歷、環境、家庭都不同,人格特質和可能會面臨的心理困惑、問題的程度、型別也不同。

    所以,就出現了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這樣的職業,他們的工作就是利用心理學和心理諮詢的專業知識幫助人們在個性化因素之下更好地應對自身所出現的一些問題,以此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並且,心理學在管理、營銷、教學等方面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結合,這些知識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處理工作。

    總結

    所以,題主問心理學普及了,對社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個人認為,這個影響可能並不會有過多顯性的因素存在,而是學習過的人都會透過這些知識的應用來幫助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情緒更加穩定,認知也更合理,對社會而言,每一個小點的穩定就會形成一個大的穩定面,這種相互影響的過程,就是心理學普及的最大意義。

  • 4 # 皎月天眼

    如果心理學普及,相信肯定沒有這麼多精神有問題的人了。人也不會這麼痛苦,人與人之間也不會有這麼多矛盾,人也不會有這麼多犯罪的機會。因為現在的人的心理素質都挺差的,很多人性的東西都不明白,有的甚至黑白不分啊,所以才形成了犯罪。心理學雖然不能讓人不犯罪,但是如果研究得挺深,起碼能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自己有什麼問題,起碼會自省讓自己變得更好。

  • 5 # 阿西爸

    我不會照本宣科的複製貼上那些晦澀的概念,在這裡我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向大家解釋這些影響及原理

    心理學普及對社會的好處有哪些?

    絕大多數人都可以最大程度的互相理解、包容,沒有特別嚴重的問題時,每個人都可以應用心理學的理論及方法去調節、疏導自己及對方的內心,讓問題的矛盾不再激化,社會的和諧度會更高,犯罪率更低,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將直線上升。

    為什麼會有這些好處?

    首先, 心理學是一門幫助人們認識自己的學科

    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就是一個逐漸瞭解人思維、邏輯、習慣、性格等等所有跟人相關的知識的過程。這也就幫助人們更好的懂得人的行為方式背後的原因,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去選擇相應的應對方式,避免讓自己產生不理解、不懂得對方的念頭。

    其次,學習心理學可以更好的掌握人在社會中運轉的模式

    心理學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學科,幾乎包含了所有跟人有關的科目:社會心理學、銷售心理學、學習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幼兒心理學、老年心理學、男性心理學、女性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等,只要和人產生聯絡,就會有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去進行相關的研究、探討。在學習相關分支學科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更深入的瞭解相應的心理範疇背後的執行機制,也就能更有效的去對相關領域進行應對。

    再次,心理學普及後會讓各個領域可以更好的協同工作

    目前社會上各個領域的工作分工比較明確,但因為執行工作的主要力量仍舊是人,這就避免不了在溝通中存在一定的誤會及誤差。透過心理學的學習我們就可以降低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誤會及誤差,讓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更多,更有效的提高社會總產值及人均產值,也能更有效的提高個人收入水平。

    簡單舉個例子來說:

    比如說我單位的領導因為最近得了癌症心情不好,所以在平時的工作安排中經常發脾氣,導致整個單位的氛圍都比較沉悶。因為大家都不懂得心理學,所以大家也不太會對領導的表現感同身受,甚至還會跟領導對著幹,導致整體效率進一步下降,領導的心情也落的更低了,整個單位的每個人都陷入到一個惡性迴圈中,既影響了領導的身體又影響了所有單位同事的心情及工作效率。

    如果大家都懂一點心理學的話,那麼就可以對領導在工作中的不佳表現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更好的和領導達成共情,並可以有效的傾聽領導發洩背後的緣由,進而把領導的發洩情緒拋在腦後,專心應對工作中的相關事宜,同時還可以對領導進行有效的關懷,既不破壞上下級關係,又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務,還能讓身邊的人另眼相看。可以說是一舉多得了。

    所以學心理學是一門非常有用的技能,不要覺得心理學離我們非常遙遠,其實只要用心觀察,心理學就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痛風為什麼跟尿酸“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