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邯鄲傅少
-
2 # 遊霞客行
沁陽的九渡村,有一條丹河流過,因為是在河的第九個渡口,所以叫九渡村。
九渡村早在唐宋時期就有人類在此居住,明清時期形成村落。村子的北面山脈過去就是山西地界了,相傳在古代,這裡經常發生戰爭。
村子位於丹河峽谷中,群山環繞,現在儲存有明清時期的老房子2000餘間,基本都是兩層樓的石頭房。
九渡村由13個自然村落組成,村子都是依山勢而建,很多房子都已經破敗了,急需修復。最裡面的尚河村建築佈局最有特色,非常漂亮。還有宋寨,傳說是以前楊家將的楊繼業所建,因此又名六郎寨。寨子儲存的不錯,明清時期修復過,歷史上有不少戰爭在這裡爆發。
九渡村以前是省級貧困村,2013年入選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現在村子建成了景區,很多村民都開了農家樂,收入有很大的提升。
-
3 # 張口吃飯
九渡村於明末清初形成村落,但據考證,遠在唐宋時期,該村即有人類零星居住。九渡位於峽谷中,周邊群山環繞,北側山脈為河南與山西的交界處,軍事位置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九渡村是省級貧困村,2013年入選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九渡村附近有沁陽神農山、沁陽神農壇、朱載堉紀念館、九渡寨、丹河峽谷景區、鄧禹墓等旅遊景點。有懷府鬧湯驢肉、鹹驢肉等特產。
-
4 # 愛旅遊的石頭
九渡寨位於沁陽市常平鄉九渡村。年代為清。 九渡寨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在九渡村南、丹河峽谷西岸的馬頭峰頂部有一處寨堡,因為在九渡村,所以叫九渡寨;又因為鄉民傳說楊六郎曾在此駐軍打仗,所以又叫楊六郎寨;又傳說此寨建於宋代,所以又名宋寨。沿著馬頭峰東北坡下的青石臺階可以上到寨堡。九渡寨東南北三面為絕壁,西邊寨牆外為山坡,地勢險要,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九渡寨是一座石砌寨堡,由石灰岩石塊、白灰漿砌築,呈長方形,東西長45米,南北寬12.7米,面積5715平方米。寨牆高7.9米,厚1.5米,上設巡道與垛隍。巡道外側建防禦牆體,高2米左右,防禦牆上設有瞭望孔,或為射箭孔,呈拱券式,高0.85米,寬0.55米。在巡道外側寨牆的牆體上設定有石雕龍頭滴水。寨門開於西南面,正對坡道,出寨門下石砌臺階,是一處梯形小院,石造牆垣,南側原有房屋4間,現僅存殘垣斷壁。寨門拱券式,寬0.9米,高2.3米,門內為兩層石木結構營房。過寨門進入寨內,為長方形,二道門與寨門相對應,拱券式,高2.75米,寬1.3米,門上開直欞窗,過二道門,營房左側設0.6米寬的石砌梯道,可登上寨牆。在寨堡東北角開設寬約1米的拱券門,進門後,向右側下臺階,是一處30多平方米的橢圓形平臺,平臺四周砌築垛隍,平臺上挖有一眼甕形水窖,口小肚大,深4.2米。
寨外西南面,下山坡進入山坳,山坳內有面積大約1萬平方米的梯田,據考古人員調查,這裡或許曾經是守寨士兵的營帳所在地。
寨堡下邊是關帝廟,均是單簷硬山式建築,大殿3間,東西耳房各一間,捲棚3間,簷下有平枋、立枋、一斗三升品字斗拱,山牆飾磚雕墀頭,大殿對面是山門式戲樓。關帝是忠義仁勇的化身,在軍事建築內供奉關帝,其目的是希望用武時得到關帝的保護。
由於九渡寨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據考古研究,在丹河峽谷中的其他石砌寨堡多為宋代修建,元明清又經復修。考古人員又在寨堡外的坡地上採集到不少元明時期的黑花瓷片,這些文物遺存,說明至少在元代就有人在此活動,相應其建築年代也應不晚於元明時期。據村民講,在清代,河內縣寨ト昌村(今示範區蘇家作鄉寨卜昌村)商人王泰順為躲避兵亂,重修過九渡寨。解放後,寨堡內房屋被拆毀。九渡寨原有的營房屋頂被拆毀,其他儲存基本完整。近些年,又被整修,成為一處人文景觀。
回覆列表
九渡村歷史悠久,從唐宋至明清,形成了眾多歷史文化遺蹟。如宋代的宋寨、楊家衛、神仙洞;明清時期的朝陽寺、火神廟、佛寺、皇姑廟等。
水磨始於盛唐,興於明清,古人臨河挖深洞丈餘,修引渠接丹河之水,利用丹河水落差衝擊水輪帶動石磨轉動來碾磨糧食,在手工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水磨也是九渡村民世世代代維持生計的重要工具。
九渡村是沁陽市常平鄉的一個行政村,包括裡溝、八渡、葛萬掌、九渡、溝口、槐樹底、碾谷洞、南坡、群峪、黃掌、宋窯、尚河、天池嶺等13個自然村,轄區總面積約14平方公里,有204戶623口人。
九渡村周邊水系主要有丹河、青天河。因村子位於丹河第九個渡口處,故而得名九渡村。該村落於明末清初形成,據專家考證,遠在唐宋時期,九渡就有人類零星居住。九渡村位於峽谷中,周邊群山環繞,北側山脈為河南與山西的交界處,軍事位置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宋代為北宋與遼國的邊界線,現存的宋寨(六郎寨)、楊軍衛、神仙洞均為楊家將屯兵駐守的軍事要塞。歷史上,九渡村一直隸屬懷慶府河內縣,解放後稱沁陽縣。
始建於唐代的水磨,見證民族氣概的屍軍口,儲存完好的古民居,神秘幽深的神仙洞……眾多的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了九渡珍貴的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