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雨風

    人們心目中的三國英雄大多來自《三國演義》,而三國確實是群英薈萃丶諸侯逐鹿的熱血沸騰的年代。羅貫中用妙筆生花般演繹了史詩般三國。在民間,特別在宋代三國評話已是熱火朝天,人們頌揚劉皇叔的匡扶漢室丶鞭撻董卓和曹操的 擅權,來表達對遼丶夏丶金兵侵犯中原的憤恨,寄託對中華祖國的忠義。羅很好地把民間傳說和歷史演義起來,突出了忠義這一個主題。

    以至於陳壽正宗的《三國志》反而不引人注目。《演義》自然是七分真丶三分假,但它是在真實基礎上進行了文學加工,顯得人物更飽滿丶生動。《演義》最精彩的是桃園三結義,到諸葛病逝五丈原。裡面的故事個個精采,可以獨立成章,又可以一氣呵成。人們讀來蕩氣迴腸,又可以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三國故事,人們腦海中隨處可現:貂蟬丶呂布丶董卓三角戀,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煮酒論英雄,關雲長千里走單騎,三顧茅廬,長坂坡趙雲救阿斗,火燒赤壁,捉放曹,官渡之戰,火燒連營,空城計,等等。

    三國故事體現了諸葛亮的智慧,關雲長的忠孝仁義,長久來在中華民族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出身布衣,隱居南陽,而懷"管仲丶樂毅"之志,千百年來鼓舞文人志士以天下為重。劉關張出自寒門,義結金蘭,勵志勤王,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為天下多少人奉為英雄丶視為楷模。

    這些都已經滲透在中華民族的血液裡。

    正因為如此,歷朝歷代都會宣揚"武侯祠"丶愛戴"關帝廟“。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是歷代王侯將相的追求目標。

    關雲長義薄雲天的忠義,是歷朝歷代為官的丶百姓奉為偶像般崇拜。

    而三國群英閃爍,又帶來極具商業效益的利益,驅使各種商旅文化的興起。三國文化傳遍華人世界,三國明星商機源源不斷。

    這一切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神話一般故事,在日本動漫丶網路丶連環畫等已帶來巨大財源,在中國日益發達的今天,三國效應也必將給商家帶來滾滾財富。

    三國夢,夢三國!更美的三國在中國!

  • 2 # 大白話說金融

    主要還是三國演義的功勞,三國演義流傳廣泛,無論戲曲 評書,相聲都有它的段子表現,多種藝術形式流傳至今,家喻戶曉,並且這個時代人才輩出,故事典故頗多,引人入勝,所才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 3 # 嘟嘟聊歷史

    縱觀中國歷史,三國時期總是要顯得特殊,原因有一下幾點。

    1,《三國演義》影響深遠。

    2,三國時期的歷史本身就帶有足夠多的傳奇性,亦或者說是要什麼有什麼,動亂的局勢,有明君曹操劉備,有武將關羽張飛,有智囊孔明周瑜,有足夠影響力的戰爭,例赤壁之戰,對外有梟雄的亂戰,對內有明爭暗鬥的宮廷戲碼。

  • 4 # 青梅煮酒品三國

    三國曆史非常的勵志。三國可以從多角度去閱讀,可以當做小說、可以當做英雄傳、可以當做創業史等等。沒個時期和不同的心態讀三國都會有不同的意義。以創業人的角度更是有趣。

    袁氏兄弟相當於行業的領頭羊

    袁紹、袁術兩兄弟在三國早期最大的軍閥了,而且是歷代如此的家族傳承,那麼這兄弟二人的勢力無異於現在一些行業的領頭羊。但是可憐的是袁紹、袁術二兄弟驕傲自滿、不思進取。一點一點的落後,一點一點的被動然後手下的勢力也一點一點的被新興企業吞食。袁氏兄弟屬於重工業難以轉型,只能慢慢的被新科技所取代。

    江東孫權好似一些能力不錯的富二代

    孫權繼承父兄基業,既沒有擴張企業也沒有讓企業縮水。孫權在整個三國曆史中缺乏存在感,手裡有一手的好牌卻不會打。明明自己就可以當主角,卻常常給他人當配角。波瀾不驚時就談合作,一波三折時就談合併,妥妥的為了生存。

    劉備屬於典型的暴發戶

    劉備在三國中可以說是典型的暴發戶。從市井小販到三分天下有一,可以說是草雞變鳳凰了。擁有資本後得意忘形,不住的揮霍。流動資金被揮霍,資金鍊也斷了,留給後代的只剩下固定資產。

    曹操典型的創業成功人士

    曹操從小資直線發展為龍頭企業。以創新的思維、開拓進展的勢頭長線發展。雖然起初有些力不從心,但是小有成就後就開始一飛沖天。不僅僅守得住已有的,還有能力吞併他有的。在三國時期成為了最具實力的幾個企業之首。

    總結:三國曆史可以分為很多的角度去品味,而且不同的心態讀出來的感覺也不同。

  • 5 # 八點說歷史

    三國向來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因為有真實存在的歷史及人物,和經過戲劇化的故事與形象,三國時期的名將們都大放異彩。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

    一呂:呂布,字奉先,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呂布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在《三國演義》及民間其他藝術形象中,呂布多被塑造成三國第一猛將。 二趙:趙雲,字子龍,常山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其“常勝將軍”的形象在後世被廣為流傳。其著名典故有長坂坡單騎救主,殺得七進七出。 三典韋:典韋,在《三國演義》中擅使兩枝鐵戟,重八十斤。因其逐虎過澗,夏侯惇薦於曹操,被稱為“古之惡來”。在《三國演義》僅存在了六回,但其勇力過人,曾三次救曹,最後戰死於宛城。 四關:關羽,字雲長,河東郡解人,被稱為“美髯公”。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推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其典故數不勝數,諸如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水淹七軍等等。 五馬:馬超,字孟起,曾殺的曹操割須棄袍,人稱“錦馬超”,素有“金呂銀馬”之稱。 六張飛:張飛,字翼德,長板坡前一聲吼,嚇退曹軍百萬,於虎牢關與呂布打的難解難分。劉備入川,張飛義釋嚴顏,先後與馬超、許褚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曾經一次將醉酒的許褚打傷。後被張達,範強暗算而死。 黃:黃忠,字漢升,定軍山七十餘歲斬夏侯淵於馬下。 許:許諸,字仲康,被稱為“虎痴”,曾與典韋,張飛,趙雲,馬超等大戰數回合不分勝負。 孫:孫策,字伯符,江東“小霸王”,以傳國玉璽借得兵馬,割據江東。 太:太史慈,字子義,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 夏侯惇,字元讓,其著名典故:拔矢啖睛,狠人一枚。 夏侯淵,字秒才,擅長千里奔襲作戰,張魯降曹操後夏侯淵留守漢中,與劉備相拒逾年,於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死。 張遼,字文遠,與關羽同解白馬之圍。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張遼為歷代推崇,併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張郃,字儁乂,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 徐:徐晃,字公明,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 龐:龐德,字令明,襄樊之戰龐德抬棺決死,力鬥關羽父子,又箭射關羽,被關羽軍稱作“白馬將軍”。後關羽水淹七軍,龐德被周倉在水中擒獲,誓死不降,為關羽所殺。 甘:甘寧,字興霸,少年時好遊俠,後率部投奔孫權,開始建功立業,立下戰功赫赫。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他為人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 周:周泰,字幼平,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所受之傷多達幾十處。 魏:魏延,字文長,隨諸葛亮平定南蠻,北伐曹魏,獻“子午谷奇謀”之策,但未被諸葛亮採納。 張繡: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後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戰典韋於宛城。 文顏:文丑,顏良,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部將,以勇而聞名,官渡之戰幸得關羽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 鄧艾,字士載,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姜維“一計毀三賢”使鄧艾被鍾會汙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所殺。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有“天水麒麟兒”之稱。諸葛亮北伐時收姜維,被諸葛亮重用,盡得諸葛亮真傳。諸葛亮去世後,姜維九伐中原。劉禪投降後令姜維向魏軍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 6 # 雨夜構想

    三國的歷史是被《三國演義》給炒熱的。

    古代的時候資訊閉塞,人們瞭解資訊的途徑很有限,普通人讀到歷史方面的書籍是很困難的,大部分是被口口相傳的。這樣以來《三國演義》作為一部以《三國志》改編而來的白話本小說,就被民間大量相傳。普通百姓也是透過他了解到了三國時期的那一段歷史。三國曆史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了。

    我們現在人們討論三國曆史往往都是按照《三國演義》的內容來討論的,主要依據就是《三國演義》。其實三國時期的歷史就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普通的歷史時期,雖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也沒有《三國演義》描寫的那樣異彩紛呈。《三國演義》神話了一批人,比如關羽,諸葛亮。貶低了一批人,比如曹操,周瑜。褒揚了一批人,比如劉備。演義中很多的故事不符合史實,可是人們還是願意相信書中的描寫,因為他複合大多數百姓的審美情趣,可以把大多數百姓的善惡觀念帶入進去。透過演義的精彩描寫,很多的故事被大眾津津樂道,口口相傳。比如諸葛亮的故事大多數都不是史實,可我們寧願相信他就是真實的,千百年來我們已經習慣了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他可以做出任何我們想象不到的事,他就是我們所崇拜的那位智慧智慧之神。

    三國時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段時期在中國歷史上湧現出來很多英雄人物,在歷史上是不可替代。比如曹操,在演義中曹操被貶低。在真實的歷史上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雄,他用一己之力統一中國北方,抗擊外族侵略,用威壓之勢強力威懾北方遊牧民族。使他們在曹魏統治期間沒有敢來騷擾中原,一度使中國北方百姓安居樂業。可是這種做法也給以後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給兩晉南北朝的混亂種下種子。

    三國的歷史從另一個方面也讓我們讀懂了整個中國歷史,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浩浩蕩蕩的歷史讓很多籍籍無名的人物引領了時代,站在歷史的三岔路口,總會有人認識路,他會帶領大家走到正確的路上。三國就是這樣一段歷史,被人們津津樂道的一段歷史。

  • 7 # 善良的劉半仙

    這個問題西域小夥跟你們談談看法

    第一《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從它開始,歷史小說正式登上文壇,併成為一大文學潮流,經久不衰。不僅如此,《三國演義》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歷史小說,流傳最廣,影響最深,以至於普通民眾將小說中的世界當作真實的歷史,而真實的歷史則被忽略。作為一部小說,《三國演義》能樹立如此威信,這在文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 8 # 時代話語

    三國(three kingdom)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接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恢復國內生產。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鼎立。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氏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的歷史過程:

    董卓亂政→群雄割據→三國鼎立→三分歸晉

    主要戰役:

    190討伐董卓出師有名且兵多勢眾,但最終還是落得讓後世恥笑的結局。

    200官渡之戰袁紹的優柔寡斷葬送了自己,也成就了曹操的一番事業。

    208赤壁之戰以少勝多的經典,是後人品味三國文化最為津津樂道之處。

    211劉備取蜀站穩腳跟的劉備朝著隆中三分天下的目標邁出堅實的一步。

    217攻取漢中漢中是進兵巴蜀必經之地,是關係益州存亡的要地。

    219荊州混戰荊州要地勢必還要有一場惡戰,結果以東吳全面獲勝告終。

    221夷陵之戰劉備的衝動使得剛剛漸入佳境的蜀漢元氣大傷。

    225南中平叛七擒七縱充分展現了諸葛亮政治與軍事相結合的戰爭藝術。

    228孔明北伐諸多因素註定北伐的失敗。這之後蜀國也走上滅亡的道路。

    263魏滅蜀漢雖有大將軍姜維的拼死抵抗,但最終也無法挽救蜀的滅亡。

    280晉滅東吳腐敗的吳政權已無法進行有效的抵抗,百年三國終歸一統。

    三國曆史為人稱頌的原因有很多:

    1,三國曆史本就非常宏偉,氣勢磅礴,三國皆從當初一個不起眼的人物做到了皇帝,相互廝殺,鬥智鬥勇,酣暢淋漓。

    2,三國時期出現了許多對後世影響很大的人物。關羽,諸葛亮,曹操,郭嘉,劉備許多許多,哪一個不是當時的英雄。

    3,三國戰爭對兵法的研究有很大促進作用。三國時期爆發了數不清的戰役,每一場戰爭中都蘊含了前人對於兵法的深刻理解,頗有研究意義。

    4,三國的歷史對於歷史研究有很大作用。

    5,三國曆史對於現代理論有很大的論證作用,如博弈論,心理學,社會學,厚黑學等等許多許多。

  • 9 # 坦坦蕩蕩的尚格

    三國故事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三國曆史的廣泛傳播絕不僅僅是《三國演義》一書的貢獻,《三國》的成書也應該歸功於此前的這麼一個過程。三國故事本身的特點,歷朝歷代對三國曆史的影響或是再創作,共同造就了如今三國曆史在中國雅俗共賞的局面。

    三國曆史本身的特點

    三國曆史本身就足夠精彩,東漢末年到魏晉之間持續多年的動亂,名士豪傑輩出。三個國家之間的利益糾葛,既不同於東周列國故事的複雜凌亂,又充滿曲折的脈絡與耐人尋味的細節。特別是三華人物在期間經過歷史加工之後的鮮明特色,更加使得三國故事鮮活生動,所以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都喜聞樂見。

    歷朝代對三國故事的臧否與補充

    從三國曆史到《三國演義》再到如今的三國文化,是雅文化與俗文化的成功互補。在三國的歷史方面,在三國曆史的傳播方面,先要歸功於記載和今後增補三國曆史的史官們。這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三國志》。

    《三國志》對後世的深遠影響不必贅述。《三國志》是三國故事得以傳播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這又要先歸功於陳壽。從入選中學課本的《隆中對》來看,我們就能發現《三國志》與其他史書的不同之處,《三國志》的敘述不同於之後很多正史的分門別類,它完全是以人系事,陳壽修《三國志》的目的就是為了純粹的記錄時人時事。所以,它的這個特點就很容易使人在其中發現精彩

    在之後的兩晉時期,品評人物的風氣盛行,在這期間又有大量的文學創作,它們自然而然地豐富與生動了三國故事。在期間的南朝,又出現了推動三國故事發展的另一個人——裴松之

    《三國志》其實很生動,但它過於簡略太過簡短。裴松之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為《三國志》做了補註,裴松之所做的工作之多,以至於我們只要對比《三國志》的原文與註釋的多少就能非常清楚看到。裴松之是豐富三國曆史故事的大功臣,他對三國曆史知識的傳播所做的貢獻應該說是不亞於陳壽的。

    (裴松之)

    在之後各朝對三國曆史的重視,特別是如宋代對三國正統的爭論,其實都推動了三國曆史的普及。這也是三國故事精彩複雜的結果。

    詩詞及通俗文藝的推動

    三國曆史的傳播很大一方面都要歸功於關於三國曆史的文藝創作。正是這些文藝形式,使得三國才被廣為熟知。

    首先是詩詞歌賦創作與戲曲雜劇等藝術。唐代的詩、宋代的詞、元代的劇有多少歌頌了三國故事。杜甫“三顧頻煩天下計”的《蜀相》、蘇軾“一時多少豪傑”的《念奴嬌》等等,這類的創作數不勝數,它們都推動了三國故事的傳播,這些詩詞也為後來的通俗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

    (一時多少豪傑)

    然後是市井文化中對三國故事的創作,這主要集中於大眾喜聞樂見的戲劇。《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的瓦肆勾欄的文藝表演:

    說《三分》……其餘不可勝數。

    《三分》即是三國故事。所以這些創作又以非常快速度在市井裡弄為三國故事做了推廣,茶餘飯後的閒談也因此多了主題。

    所以在關於三國的通俗文學越來越成熟的時候,在《三國志平話》的基礎上,《三國演義》誕生了。這裡我要多說一句,關於歷史小說的理論一般有兩大流派,一是“羽翼信史”,這方面的小說有傑出的《東周列國志》。二是“留心損益”,這方面的小說中最為知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和其他三國小說的巨大成功在明清極大的擴大了三國曆史的影響,以至於達到了被人津津樂道的地步。

    所以,三國曆史之所以被人津津樂道,我認為主要原因就在這三方面:一、三國曆史本身的特點,二、歷朝代對三國曆史的藏否與補充,三、詩詞及通俗文藝的推動。

  • 10 # 冒險的歷史

    三國曆史被人津津樂道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羅冠中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講述了三個國家魏蜀吳的發展歷程,並且寫出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戰役。例如,赤壁之戰。也有虛構的故事,例如,草船借箭,空城計,七擒孟獲。重點刻畫了很多的人物形象,令人映像深刻。

  • 11 # 老劉讀文史

    三國曆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我以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三國時代是戰亂時代,而從古自今戰爭的話題永遠都是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最愛談論的話題。從日常生活中的閒聊到民間故事直到文藝作品,戰爭都是永恆的主題。翻開中國的古典小說,你會發現絕大多數都是與戰爭有關,這就像現在抗日神劇霸屏電視一樣。何況中國古代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三國時代就佔了兩個,即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人們對三國感興趣的程度要大於其他的戰亂時代。

    第二,三國是英雄輩出的時代,湧現出一大批人們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這些英雄人物中有割據集團的首腦,如曹操、劉備、孫權等,有高瞻遠矚謀略過人甚至智慧化身的軍事家,如諸葛亮、周瑜、郭嘉等,有勇冠三軍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將領,如關羽張飛趙雲等。這些英雄人物無疑都是千百年來人們仰慕的物件,從《赤壁懷古》《單刀會》等詞曲作品對三國英雄的讚美中可見一斑。所以仰慕三國英雄必然使三國曆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第三,《三國演義》進一步加大了人們對三國曆史的興趣。《三國演義》就是在歷史事實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它的出現本身就說明了此前的人們對三國曆史的濃厚興趣,而隨著作品的流傳,必然使三國曆史更加廣泛傳播深入人心。

    第四,統治者對關羽的造神運動同樣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關羽在清初被封為武聖人之後,全國各地都修建了無數的關帝廟,許多行業拜關公是必須具備的莊嚴儀式。關公成為了全華人民頂禮膜拜的聖人和神仙。這樣以來,與關羽相關的三國曆史必然地更加被廣大百姓所熟悉所喜愛所津津樂道。

  • 12 # 歷史小鵬

    對於三國時期的這段歷史,最初我們可以透過陳壽寫的《三國志》來了解一二,後來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先生寫的《三國演義》一書使得這段歷史每一個人都可以觸及。而隨著現代影視作品的發展,以及從明朝開始到現代《三國演義》的系列改版,使得三國時期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每一個人都是希望成為一名英雄的,而三國時期的英雄爭霸,各種戰爭歷史,完全可以滿足我們心中的英雄們,以及形成對英雄的完美詮釋,所以每一個從小懷揣一顆英雄心的我們,每當讀到這段歷史,其實是在滿足我們自己內心深處對英雄的嚮往。那時的我們自己也是英雄。

  • 13 # 007MISSZHENG

    在中國只要一提《三國演義》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論是滿腹經綸的學者或是目不識丁的文盲都對書中的故事如數家珍,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三國演義》。這麼一部以歷史為背景,以描寫魏、蜀、吳三國之間錯綜複雜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為主題的歷史小說為何長久地使億萬人民群眾為之傾倒?其魅力究竟何在?

    通俗易懂:今天廣大民眾瞭解歷史,一般不會去閱讀艱深的歷史著作,往往會藉助通俗讀物、網路文章甚至影視劇等等媒體。而在中國古代,識字率不高,人們瞭解歷史故事主要透過街頭說書人,由此形成了一門民間藝術。在宋代時,各類歷史演義是說書人重要的談資,三國故事在當時就得到了民眾的歡迎,蘇軾就說過“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輒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描繪了人們聽三國的場景。

    而現在通行的《三國演義》就是從宋代的說書話本發展而來。儘管經過了羅貫中的潤筆,但其通俗的文字、細緻的描寫、曲折的情節深深打動了不同知識水平的讀者。與深奧難懂的正史《三國志》比較,更能讓廣大群眾所接受,這就拓展了閱讀面,無論是飽學之士抑或粗通文墨者,都能讀懂這部小說。而且《三國演義》的內容遠比原來的三國話本更加豐富,很快就得到了說書人的認可,透過他們精妙的講演,迅速地傳播到千家萬戶。

    此外,《三國演義》七分真實,三分虛構的故事結構,在當時滿足了多數民眾瞭解歷史的渴望。當然在古代三國迷,也跟當代歷史劇迷那樣,將三國中的史實與虛構混為一談,從而鬧出不少笑話。

    價值取向:在古代書籍的流通,難免受到管控,一些在統治者看來“誨淫誨盜”的小說(如:水滸傳、金瓶梅等等),都遭到毀禁,影響了其傳播。與其他被禁的書籍不同,《三國演義》“尊劉貶曹”的傾向在古代可謂“三觀正”。從朝廷角度看,作為“亂臣賊子”曹魏政權的對立面,蜀漢政權所代表的政治集團,是漢王朝正朔的延續,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從事的是忠君愛國的事業,符合維護封建統治的價值觀,是應該大力提倡。

    而從民眾角度看,在古代社會中,人與人交往都強調“義字當先”,無論是民間結社、生意往來或者出門遠行,人們都渴望得到異姓兄弟的幫助。而在《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尤其是關雲長“義薄雲天”的品格。引起了廣大民眾的共鳴。人們紛紛效法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方式,建立起各種互助組織(天地會、袍哥等),透過“抱團”的方式解決各樣的現實問題。這種模式甚至流傳到海外,很多在異國他鄉的華僑,也是靠著《三國演義》中的“結義”價值觀生存下來的。

    《三國演義》中的忠義價值取向,獲得了廟堂與江湖的雙重認可,因此得以廣泛流傳,而這也讓這部小說更加深入地影響了中國社會。不過,從當代社會角度看,某些價值取向是有問題的,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巧妙構思:作者羅貫中以豐富的想象力對三國曆史進行藝術加工。使枯燥乏味的歷史故事少了幾分呆板凝重多了幾分跌宕起伏。讓讀者觀後感到蕩氣迴腸、拍案叫絕。以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為例,作者把戰爭的起因,雙方統帥、謀士的鬥智鬥勇,戰爭過程的變化發展,各集團內部的勾心鬥角等方面描繪得生動而完整,將戰爭的磅礴氣勢、緊張氣氛、變化莫測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向讀者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戰爭畫卷。對於一般讀者來說,如果看到《三國志》上對於赤壁之戰的描寫,肯定會覺得索然無味。但藉著蔣幹盜書、草船借箭、黃蓋苦肉計、龐統獻連環、巧借東南風等等故事情節的虛構,讓這場大戰顯得格外精彩。

    此外,作者還成功塑造了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諸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曹操的奸險狡詐、關羽的忠肝義膽等更是讓人歎為觀止。正由於作者妙筆生花般巧妙構思,才使《三國演義》經久不衰。

    借鑑價值:《三國演義》中充滿了許多軍閥集團之間的鬥智鬥勇、爾虞我詐以及陰謀詭計的較量。當人們在獲得愉悅時,也能從中得到不少啟發,從而應用於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政治、軍事、經濟、處世甚至體育競技等有一定的借鑑價值。在古代社會中,它是指導人們作戰最普遍的教科書,不少人從中學到不少軍事謀略,從而影響了戰爭走向。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商戰中,它更是被廣泛應用,成為不少商家縱橫商界的“錦囊妙計”。可以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指導人們應對各種難題的“教科書”,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當然,有些信奉厚黑學的人,也將其拿來搞陰謀詭計,給社會及他人造成了傷害,因此也要警惕三國文化中的某些糟粕,不要將其應用在損人利己的惡事上。

  • 14 # 摸不著頭腦的人

    主要是人們生活中經常發生的類似事,之所以經典,凡例嘛!如:桃園丶三顧茅廬丶關專麥城丶六出祁山更多…………。

  • 15 # 夏洛克與夏落魄

    因為三國演義是講故事啊,故事要好聽,必須要講有故事的人。

    曹操很牛逼,這點毋庸置疑,但到了明朝,比曹操牛逼的人,多的是,開過君主基本都比曹操牛逼,論困難,朱元璋從乞丐起步,論軍事,李世民戰無不勝

    整個歷史上,曹操並沒有什麼特殊,更何況曹操還有赤壁大敗,漢中大敗,被關羽威震華夏差點遷都,成績擺上檯面,談不上傳奇

    但劉備就不一樣,劉備最大的熱點並不是功績,就算全盛時期,不過兩川加上三分之一的荊州,在割據政權裡,並沒有什麼特別,但劉備和他的團隊,卻非常神奇。

    三位主角情同兄弟,恩如手足,共同創業,不求同生,卻求同死,最後真的同死了!

    三人顛沛流離,終成霸業,劉備進漢中王,只給了兩位兄弟封了侯,有福同享

    關羽被害死沒多久,張飛被刺殺,劉備在夷陵戰敗,最終鬱悶而死,神奇麼?

    就憑這個履歷,就有很多故事可以說。

    劉備的一生,也是奇葩的緊,整個歷史裡,並不多見,先是草根出身得徐州,後被趕到絕路,終於又在赤壁後發家當了皇帝

    他的團隊裡,趙雲還有特別的<雲別傳>可以參考,諸葛亮也是歷史上可以數數的大牛,如此多的素材,不用上一用,不是可惜了?

    如果世界上沒有曹操,劉備也許可得天下,三國就沒那麼傳奇了,如果沒有劉備,曹操也許可以得天下,歷史也就簡單了,如果沒有孫權這個攪屎棍,故事也遠遠沒有那麼精彩

    無法否認的是,三主角里,劉備故事最多,可以挖掘的也更多,路線也最曲折,三觀也最正,選蜀漢,肯定是正確的選擇,畢竟我們看書,都喜歡看以弱打強,沒多少人喜歡看恃強凌弱吧?#帝壹文化#

  • 16 # 過往的小張

    三國曆史是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歷史片段之一。分析其原因,小張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三國時期的歷史是一個亂世,亂世之中必然出現一系列有趣的歷史事件,也必然湧現出一大批昏君、小人和英雄豪傑。而這些事件和人物必定是人們千百年來津津樂道的的談資。畢竟不管是什麼時代的人,都是喜歡唾棄小人,歌頌英雄人物的。並且經過不斷髮展漸漸形成評書、戲曲等民間文化形式,不斷在人民生活中擴散開來。

    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可以說完美的將三國這一歷史時期呈現在世人面前。羅貫中透過自己的藝術加工,更增添了三國時期各種事件和各個人物精彩程度,創作出大量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使這段歷史更加易懂生動精彩。

    三、三國時期是一個戰爭密集的時代,期間出現像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諸多歷史著名戰役。是軍事迷們非常喜歡的一個時期,大量的謀略,戰法,兵種,武器等軍事元素是軍事愛好者為之瘋狂的話題。再加上英雄美人層出不窮,亂世佳人,英雄美女的故事也十分符合人們的胃口。

    四、人物神話出現。關羽關雲長經過歷朝歷代的神話、帝王加封和民間渲染已經成為武聖,現在人們心中的保護神,成為忠義的象徵。人們自然而然,就會對關二爺的平生事蹟,時代背景產生濃厚的興趣。

    所以綜合上面幾條原因,三國曆史自然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 17 # 地水火風234

    看似好回答的問題,實則不簡單!

    三國曆史,讓人們津津樂道,那是主要因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先說說羅貫中。

    羅貫中,比明太祖朱元璋小2歲,比朱元璋晚一年沒地,同時代人。他要多活幾年,那他筆下的“明國演義”得有多精彩,不過他不會寫朱元璋的,早年他倆曾經為敵。

    羅貫中,元末明初寫小說和劇本地。號湖海散人,一聽名號,就知此人江湖書生,義氣雲天。巜三國演義》全稱叫《三國志通俗演義》,巜三國演義》是簡稱。他寫過宋太祖,作品存世不算多,但很揮弘。巜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是他老師。二人都是歷史和其它原因不得志,不能仕途,而成就中華名籍。

    1330年,羅貫中出生于山西太原,名字叫羅本,貫中是字。他爸是做絲綢買賣地,因元末動亂舉家南遷蘇杭,但小羅對買賣沒興趣,想入仕途,這樣他就輾轉成為張士誠的幕僚,張士誠誰呀?江蘇泰州一帶起義軍領袖,帶自家兄弟和鹽戶一起造反,但張是朱元璋死對頭,張士誠原名叫張九四,朱元璋不是叫朱重八嗎,可這九四就是幹不過重八,都心明鏡似地想雄霸天下,打到最後最後被朱元璋賜上吊。這下壞了羅秘書地終身大事,朱元璋不可能用他羅貫中了,從此專心著書,卻也名滿天下,該是名人,你擋都擋不住。

    《三國志》作者陳壽,主要依據《魏書》、《魏略》、《吳書》所撰。全書整合漢末晉初歷史,選材慎重;《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鴻篇鉅著,滂薄大氣,典型人物眾多,膾炙人口。兩著中呈現作者典型氣質特點,均為私人著作,直視現實,貼近生活,說百姓所說。符合封建社會各歷史條件下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實感受和願望,對現實仍有現代意義。這樣的史記和小說怎會不受歡迎。

    再看看,巜三國演義》中的這些名段

    一,開篇,巜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舒服,這個開篇寄,最低能讓人充實平靜,把小說看完。

    二,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三英,在張飛家後院桃子園,焚香飲血,義結金蘭,生死與共。這是什麼?這是封建社會普通百姓必須互相關懷的普遍寫照,那時小老百姓誰理你,這樣的互相深情拉一把,怎麼能不深入人心。

    三,煮酒論英雄

    四,千里走單騎

    五,張松獻地圖

    六,揮淚斬馬謖

    七,舌戰群儒

    八,三英戰呂布

    九,三顧茅廬

    十,空城計

    十一,水淹七軍

    十二,草船借箭

    十三,七擒孟獲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練馬甲線出四塊肌肉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