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碼友匯

    醫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需要經過大量的理論與實踐,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不建議去自學這些,否則自己瞎開方害人害己,如果只是興趣的話可以先把一些中醫經典書籍看下,例如<傷寒論>

  • 2 # 腫瘤時間

    不知道您想要哪方面的中醫書籍?說實話,中醫方面的書籍很多,建議成系統按順序的學習,不如先學中醫基礎理論、醫古文之類,瞭解中醫思維;然後學習中藥學、方劑學打好基礎;在這中基礎上,在學習內外婦兒相對就容易理解吸收,真正做到掌握。以下圖片中是我個人收藏的一些中醫方面的書籍目錄,您可以看看有沒有需要的!

    我是學中西醫結合出身的,如果你是想進醫院,拿醫師資格證,成為一箇中醫臨床醫生的話不防自考去實現,但是現在的就業形式對自考來說是不太合適的。 如果你是為了興趣,並不以此作為謀生手段的話,我可以推薦幾本書你看: 首先是《中醫基礎理論》這是必看的,這是基礎,是你踏入中醫殿堂的鋪墊。

    其次是《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這些是臨床基礎,也是必看的。中醫基礎血紮實了,學這些可以比較輕鬆,尤其是診斷。學中醫其實就像走路,一條道,分幾條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後你會發現任何一條岔路都能幫你達到目的地。 再次就是中醫的各個臨床應用的瞭如《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針灸學》很有用的,就算給自己保健也是不錯的。

    最後如果想拓展,學習古代的中醫專著則《醫古文》要看,前人的精華太多了,如:《皇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丹溪心法》《景嶽全書》《脾胃論》等都可以看的。

    有人會問,學習中醫有沒有捷徑?

    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人說過,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個人有下面點總結,可以參考:

    一、先整體後區域性:

      一定要先對中醫的學術體系有一個整體的大概印象,先透過走馬觀花式的瀏覽,然後再去學習具體的知識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種秘方,技法當中,紛紛擾擾,一鍋漿糊。

      臨床上遇到很多醫生已經號稱可以攻克絕症了,結果自己得了感冒,還分不清是風寒還是風熱。基本的概念都是一塌糊塗,如何能夠登堂入室?

    二、培養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強調死記硬背

      中醫學讓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誦大量的內容,而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體會是中醫學裡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其實是不多的。遠遠不如法律,外語等專業。

      很多內容,理解以後就會記得,而沒有理解,記來何用?當然,理解也是分層次來的,先淺後深,先一般後特殊。

      中醫知識浩如煙海,人的精力時間都有限,一個醫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學,也不可能什麼病都會治,關鍵是能構建自己的學術體系,在一定的範圍內有所建樹,善莫大焉。

      我記得當年背了好幾百個處方,但是臨床根本不怎麼用,現在還能背的處方不會超過50個吧,也沒有臨床開不出方的情況。

      學習方劑的問題,我以後會單獨論述。總結起來一句話就是-:一個臨床醫生真的不需要學那麼多處方。千招會,不如一招精。一方融會可變數方,一法學透可變數法。

      很多老醫生喜歡炫耀自己當年是如何過目不忘,博聞強記。先大量的背誦,以後慢慢理解,對於幼兒學醫,這個當然是有道理的。

    三、保持批判的精神學中醫

      一定在建立好自己的醫學體系以後,再去研究各家學術,對前輩的經驗,帶著懷疑的態度學習,以臨床療效來驗證。凡是科學的體系,一定有可以理解的邏輯,無法理解的東西,可以存疑,先放一放。這是因為你沒有一定的基礎,無法分辨是非,輕易轉進中醫各家學術的嘴仗裡,除了更糊塗,沒有別的收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直播分享改衣經驗,大家覺得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