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任菽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主要在於世界觀。

    這裡的西方當然是指歐洲。歐洲的文化傳統,其實是沒辦法追究到太遙遠的過去, 1000 年的中世紀曆史,已經讓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傳統盪滌乾淨,所以歐洲的文化,嚴格來說是開始於文藝復興時期,而這一時期的特徵就是顛覆。這一顛覆是從馬丁路德推動的宗教革命開始,顛覆的思想被金屬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普及到歐洲大陸上的每個角落,最終的成果就是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根本差異所在。“我思故我在”讓“我”成為新的上帝,“我”之外的一切成為“我”的物件。而為了確證這一點,必須征服所有的物件,從而確證這一新的上帝至高無上的地位。於是,征服異族、征服新世界,以及為了征服一切發明了新的技術,一切都是圍繞著“我”的地位的確證所展開。這就是歐洲近代、現代歷史的主軸。政治、軍事、經濟如此,文化與藝術同樣如此。

    東方社會雖然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存在不少文化衝突,但儒家文化卻有著包容、吸收和融合其他文化的特殊能力,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思想一直延續至今。換言之,在東方文化中,“我”始終不是至高無上的,我存在於天地之間,天地人是相互依存的,是一體的。

  • 2 # 明宇智遠

    1.西方文化就是燒殺搶掠、敲詐勒索、,卑鄙無恥是西方文化的靈魂。

    2.東方文化是合作共贏、打造人類社會命運共同體。

  • 3 # 劉摯仙老夫子

    這個提問其實就是一個偽命題,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什麼是文化,文化是以什麼為標準?文化是以文字為基礎(載體)的思想和精神文明,瞭解明確了這個就好理解和回答問題了,什麼是文字?文字必須具備什麼條件?文字的具體功能是什麼?文字有兩個功能,一是記音,二是表意。那麼當今地球所有的“文字”中,唯有漢字具備了所有功能,因此只有漢字和思想具備了文化的稱謂,而西方的語言只有記音功能並沒有表意功能,所以西方並沒有文化,因此西方是沒有文化之說。

  • 4 # 哈哈陳91

    東西方文化的重大區別主要為以下兩個方面:一、處理問題的方式,西方直接,東方間接,造就了西方人粗鄙,衝動的特性;二、對於社會處世的觀點西方信奉規則,東方信奉道德,規則的基礎是暴力機器,道德的基礎是人性。兩個文化造就兩種文明,這兩種文明可以相互借鑑但不會融合(原因就是上述區別),這兩種文明在相互競賽,結果,且聽未來分解。

  • 5 # 青年史學家

    謝謝邀請,很榮幸。東西方文明都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各國之間的差異,正是世界多樣化的表現。承認差異、求同存異、互相學習、互取精華、互相推動自然是正確對待不同文化的可取態度。西方文明無論是愛琴海文明、地中海文明,還是大西洋文明,都是隨著航海事業的發達、海洋商貿的繁榮而產生的。海洋文明的長度是沒有盡頭的海洋的長度,它的走向是四面出擊的方向。文明的基本色調以富於冒險、開拓、競爭和創新協作意識為主體。中華民族創造了融黃河文明與海洋文明於一體的華夏文明。但華夏文明的主調仍是以大河文明為特色的黃河文明。大河文明依賴於經驗的積累,因而大河文明的長度就是大河的長度,其走向就是大

    河的走向。中華民族由於長期受重農抑商經濟思想的左右,對海洋的價值取向是“興漁鹽之利,行舟楫之便”;對海洋的認知始終離不開“民以食為天”的祖訓,鎖定在“以海為田”的層次上。西方列強對海洋的價值取向則是為奪取豐厚的海洋國家利益而進行海外貿易、掠奪世界財富而強大起來的。海洋和海軍是西方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意識是瀕海民族的靈魂。中國曾輝煌在海洋,也落後在海洋。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明、清兩朝厲行海禁4 0 0多年,使以鄭和下西洋為標誌的中國航海事業大發展的節奏突然中斷,嚴重束縛了中華民族向海洋發展的進取精神,扼殺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生長。海洋是東西方文明的主要差異之一,也是東方文明在近代落後於西方的一個客觀因素。

  • 6 # 逍梟仔

    最大的區別,是商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差異吧。

    西方認為個體至上,東方則是集體至上。

    西方思想理性和先驗性強,東方思想感性和體驗性強。

    西方重邏輯推導,東方重整體把控。

    西方重實證,東方重經驗。

    西方重契約,東方重倫理。

  • 7 # 普奧畜牧技術員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區別在哪裡?

    我們東方文化主要體現在和諧觀念,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注重精神文化,而不是物質生活,我們的科學也更注重技術。

    而西方文化更注重理性,主張從根本上來認識世界,要運用理性思維來把握世界,並且積極的改造世界,讓世界來適應我們,在這種思想下,人們更加註重物質生活。

    一、成形期,分子論,標誌著西方文化的成熟。現在東西方文化很多融為一體,互相彌補自己的缺陷。

    如果說東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麼西方文化就是相對偏物質的,稱之為西方物質文化!

    大體總結一下,東西方文化都是值得後人學習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自古以來這都是一個生活規律。

    二、工業發展期

    中國現在是泱泱大國,經濟發展迅猛,以後一定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三、知識文化底蘊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後輩子孫虛心學習,發揚精神。

  • 8 # 上使紀楠

    這個世界真正意義的文化只有一種,文化的背後是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只有一個,那就是真理的道路,不存在東方文化,西方文化,這本來就是人們認知的失誤,這個世界只有一位真神,就是上帝,上帝唯一的兒子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可以到達父那裡去”,需要人們做的就是相信,人們能做的也就是相信,全球近三分之一22億人信仰上帝,真理就是真理,絕對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人生就是解決信仰的問題,認識生命的主人,找到靈魂的主人,人生真正的主人,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為什麼而活,活著是為了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認識神與自己關係的深刻程度,站在物質世界看精神永遠看不明白,就像很多人心中對文化的理解,多數停留在文化就等於學歷,其實文化和學歷沒關係,有文化不一定有學歷,有學歷不一定有文化,因為兩個方向不一樣,走的道路不一樣,文化和學歷的源頭不一樣,一個是神,一個是人,文化是過神的關,學歷過的是人的關,因為文化的背後是真正的信仰,千萬不要精神物質化,這些詞語都是精神世界的產物,對神認知的越深,文化就越深,文化是根,魂,生命力,這是一個人看不見的部分,體現的是一個人對信仰的認知程度,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真正拼的就是認知,對自我的認知,對信仰的認知。當一個人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這是世界唯一公認的文化,真理的道路只有一條。就看人們是否有這個緣分了,相信永遠比懷疑多一次機會。

  • 9 # 讀書文稿

    中西文化到底有什麼區別?馬一浮先生說過:“國家生命所繫,實繫於文化,而文化的根本則在思想”。聞見得來的是知識,將知識融會貫通形成一種體系就成了思想。任何一種文化的核心內容都是其哲學思想。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本質區別就是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區別。

    中西哲學的區別,首先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出發點不同,中國哲學從“天人合一”出發,西方哲學從“天人相分”出發,在矛盾的對立統一中,中國哲學選擇站在統一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主張從共同點出發;而西方哲學選擇站在對立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主張從不同點出發。其次是由於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導至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中國哲學釆用辯證思維,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合二為一的處理問題,主張在變化中動態的掌握好平衡,也就是中庸之道。強調“和而不同”,正視彼此差異,但不將差異絕對化,更不追求同質化,“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所以中國文化包容性強,華人也沒有異教徒的觀念;西方哲學釆用形式思維,也是一分為二的看問題,但一分到底,二元對立。主張“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選定立場對抗到底。強調鬥爭哲學,要找到差異,並將差異絕對化,直至將對方徹底征服或消滅,追求的是同質化,所以西方文化始終宣揚所謂普世價值,其實就是他們自己的價值觀,西方人也有著根深蒂固的異教徒觀念。

    中西文化從不同的哲學立場出發,各自發展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糸和文化形態。如中國哲學的宇宙論是生成論而不是構成論,認為宇宙絕非孤立、靜止或機械排列的,而是“天地之大德曰生”,是動態的有機的生生不息的。由此帶來的宇宙整體觀和生命連續觀,使華人有著對天地人物我之間相互感通、整體和諧、動態圓融的思想和觀念,產生了對天地精神的信仰和對天道天命的敬畏,並以“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為目標不斷地提升著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所以中國哲學實際上就是人生哲學,對於我們這個非宗教民族來說極其重要,是用道德的作用取代了宗教的功能。中國文化中儒、釋、道三大家,都強調人的德性修養和人文教育,都是以如何做人為根本的。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不同也體現在超越性上。西方哲學主張“外在超越”,這一點決定了他們是宗教民族,而中國哲學主張“內在超越”,這一點決定了我們是非宗教民族。內聖外王之道,為中國思想各流派所共有。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在很多方面是根本不同的。中國哲學就是華人發明的一套解釋世界指導人生的思想觀念體系;西方哲學就是西方人發明的一套解釋世界指導人生的思想觀念體系。

    中西哲學思想的不同帶來了各自文化中不同的行為標準,也就是不同的價值取向。如中國文化重道德,西方文化重法律;中國文化重精神,西方文化重物質;中國文化重秩序,西方文化重自由;中國文化重責任,西方文化重權利;中國文化重今生,西方文化重來世;中國文化重集體,西方文化重個人;中國文化重和諧,西方文化重鬥爭等。中西哲學思想和價值取向的不同,帶來了中西文化形態上的巨大的反差,如國畫與油畫;中餐與西餐;中國音樂與西方音樂;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等。任何文化都有其積極的一面,也都有其消極的一面,且往往長處就是它的短處。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具有很強的的互補性,我們在宏揚傳統文化,找到民族自我,站穩文化立場的同時,更要從全球化的角度,以西方文化為參照物博釆眾長融會貫通,將中國文化進行創造性的轉化,這樣才能使其真正與時俱進充滿活力。

  • 10 # 圓拙

    《我們開闢一條智慧的方法,來認識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別》

    用智慧的方法來觀察東西方文化。

    中國的文化是智慧的系統。西方的文化是知識的系統。

    知識的系統是科學研究,要把人獨立於客觀事物之外,這種研究無關乎人的本性。

    智慧的方法去從人的本性出發,產生了大智慧,研究萬事萬物,也能產生大智慧。

    中華的這種智慧的方法,觀察一切法都會歸於靈源,在表象與本源之間建立智化的關係。

    我們現在用這種智慧的方法來觀察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也會令他們歸源。

    歸源了,一切又都從本出發。

    這從本出發,是過去的嗎?是中式的嗎?是西式的嗎?微妙只在如如之間。

    我們開闢一條智慧的方法,來認識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別。

    用這樣的方法來研究人類的文化,主要是基於西方人的觀點。西方人的觀點對於同一個問題的研究,他們都有各種各樣的層次,我們是站在哪個角度,哪個層次來研究的呢?

    我們用西方人的觀點來研究中國的文明文化,很難發現中華文化的奧妙。不要把中華的文化等同於西方的文化。這就要求我們有自己獨特的智慧眼光,我們才能開啟古老的智慧之門。

    人云也雲,怎麼有創造性?這也許就是我們現在的中國,很難出現大思想家,大哲學家的原因。

    我們現在開闢一條新的認知方法來認識一下,看看能不能發現中華文化的一些奧妙。

    西方的文化宗教科學哲學三分,中華的文化宗教科學哲學三位一體。

    西方的文化為什麼宗教科學哲學三分啊?因為西方人的思維是二元對立的。西方人把人內在的潛能妙德(神性)外化形成一個外在的神,這就是費爾巴哈《基督教的本質》所說“宗教是人的本質的異化”。西方人沒法引用人的神性妙德來了解客觀事物。所以西方人的宗教與科學它的是二元對立的。如果能夠運用人的內在妙德來了解客觀事物,那麼宗教與科學就統一了。但是西方的文化沒法開啟人內在的妙德妙能,所以,西方人瞭解客觀事物,首先要把人獨立於客觀事物之外。

    那麼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這樣的學問,能夠開啟人內在的妙德妙智妙能來認識客觀事物呢?

    開啟人自己本身的妙德妙能來認知宇宙萬物,這保證,首先要了解我們的人本身。對於我們人本身的研究,西方人他們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比方說蘇格拉有一句有名的名言:認識你自己。但是西方的歷史存在表明告訴我們西方人到今天還沒法認識你自己的本質,也沒法認識人的意識的本質,也沒法獲得超級微妙的能量來進行科學大腦的研究。

    那到底有沒有這樣的學問?這樣的學問早就存在。

    這是智慧的方法。這種智慧的方法看起來像宗教,但是這種看起來像宗教的宗教與西方的宗教不一樣。這就是中國的佛法。這裡面首先教授認識我們能自己開啟自己的根本智慧,然後再來了解天地宇宙萬物。甚至裡面他有更加微妙的方法,能夠同時瞭解自己與天地宇宙萬物,這種方法叫:圓頓觀心禪。

    瞭解自己,開啟自己內在的妙德潛能,這似乎是宗教的特性。開啟自己的妙德,來了解天地宇宙萬物,只具備了科學的特性。瞭解自己,轉念自己的潛意識成智慧,瞭解天地宇宙萬物,也能成就大智慧,這也就具備了真正的智慧哲學。

    西方的哲學名為愛智慧,但是他沒法真正瞭解了自己的本身,也沒發在神性(人內在的妙德)與認知天地萬物之間建立智慧的觀照體系。所以西方的哲學才能發起人對智慧的探求意願,但是他們沒法,始終沒法獲得超彼的智慧。

    對於人與天地萬物的實相來說,人與天地宇宙萬物本為一體,但是西方人認識人,認識天地宇宙萬物必須分開來研究。

    可以更為具體的說,西方人認識人內在的妙德,外化成外在的神來認知。科學不但不能認識人自己內在的妙德,而且要把人本身,研究人本身也要當作客觀事物來研究。西方人的哲學,邏輯思維的訓練非常的嚴密,但是他沒法直接運用人的直覺來了解宇宙萬物,包括瞭解人本身。因為人的直覺才是一種超級的思維方法,這是關於我們人本性智慧奧妙的方法,西方的哲學缺少這種智慧的方法,所以他們要愛智慧。

    所以我們看到了嗎?西方的文化哲學宗教科學三分,其實就是西方人認識人本身,認識天地宇宙萬物,他們沒有超級的微妙智慧認知方法。

    這是西方文化的困境。

    西方人現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爆發,其真正原因正是西方文化的這種文化結構奧妙造成的。西方的科學有了廣大的研究,但是他們回過頭來看一看他們這種方法瞭解了天地宇宙的5%,很難全面瞭解人與天地宇宙萬物,他們發現研究的問題越來越多,但是很多時候都迷糊了。

    中國的文化中,宗教科學哲學三位一體。用中國的任何一種文化系統來認知,或者說用中國的智慧方法來與西方的文化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同樣的問題,在中國的智慧文化中早就有完美的存在。

    以心理學為例,西方的心理學能夠不停的觀察人的心理問題,但是都是從表象來觀察,他們能夠從表象來總結出一些效應,但是沒法真正瞭解人的心理的本質奧。但是如果用中國的智慧來觀察,就能瞭解我們人心理的奧妙。中國的智慧能夠了解我們心的本質,瞭解心運作的種種規律,有方法怎麼來提升人的本性的境界,能夠開啟人本有的智慧光明,能夠開啟人內在的妙德,能夠讓我們的思維獲得微妙的能量。

  • 11 # 命理師陳一宏

    應該是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的比較吧?這個問題倒是非常直接,並且有些搞笑。

    很多人非常崇拜西方文明,趨之若鶩。可是,當真正明白了,那就剩下不齒了。為什麼這麼說?且聽我分析。

    西方人是比較直率的,比如見面的禮儀是什麼?無非就是親吻下手和腳,以前是有親吻腳丫的,現在大概沒有了吧。但是拉著對方的手親一下,這個還是流行的。還有,親暱下臉蛋,擁抱下。

    你說,這叫文明還是文化啊?其實壓根什麼都不是,因為這個,像我們農村養的豬啊狗啊,他們也會的啊。這是動物本能體現而已,所以要怎麼說呢?只能講西方人還是停留在這個階段吧。

    我們人,既然是人,雖然也是動物中的一種。但肯定區別於動物,因為我們更加高階嘛。所以,我們是人了,自然很多事情也會比動物更加高等,這個禮儀也是,屬於是提煉出來的昇華了才是。於是,中華文化文明,這幾千年下來,就發展出了一套有區別於動物的禮儀出來了。

    我們也會握手和擁抱,不過這個不是對誰都可以這樣做的,通常是歲數大的屬於長輩的,對於小輩的一份親切。真正社交禮儀,見面禮,那是作揖。這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只是現在都學西方了,所以,平常中,作揖也被忽略了。大家都變成覺得這是很迂腐很俗套的動作了,是不是?

  • 12 # 嚴師說字

    1.東方人的思維特點:多點透視(散點透視),也就是從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從不同角度獲取的資訊,進行集中處理,如我們的國畫就是多角度看到的場景集中到一個平面上,所以,我們的國畫是一個“平面畫”;我們的漢字也是把音、形、義三方面的資訊集中表現一個字上,所以,我們怎麼才算認識字?就是不僅要還知道“人”讀“ren”;還要知道它是有男人和女人的組成,哪一劃代表女人?哪一劃代表男人?更重要的是明確人的意義是什麼?在天地人中人的意義是指人的意識。所以我們天天喊“以人為本”就會知道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

    2.西方人的思維特點:單點透視,就是善於從單角度看問題,西方畫是立體的,從不同角度看是不同的。英文的26個字母就是符號,沒有特定的意義,就像man可以翻譯為“人”,但“人”不可翻譯為“man”。同樣英文"goode"可以翻譯為“好”,但漢字“好”,由於語氣不同,就不能翻譯成“goode”。從語言角度來說,西方語言是直白的,東方語言是委婉的。

  • 13 # 張律明

    西方文化是: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中國文化是:儒教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在羅馬時期一分為二,成為了天主教和東正教,近代東主教佔了天主教最大的便宜,就是俄羅斯吞併了天主教在歐洲大量的土地;儒釋道文化來源於早期印度流域的“拜火教”,你看這三種教,它們都要“燒香拜主”,離不開“火”字。

    古希臘文化包括“古希臘戰爭、古希臘藝術、古希臘神話”。古希臘文學表現了古希臘人對宇宙、自然、人生的理解與思考,其中蘊涵著他們較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內容。古希臘文明對書寫、治金、紡織、繪畫以及在手工藝、數學、天文學、建築學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公元前5世紀,羅馬人先後戰勝了拉丁同盟中一些城市,而後又發動了三次布匿戰爭,征服了迦太基,成為地中海的一個大國。公元前215年,發動了三次馬其頓戰爭,征服了整個希臘、地中海、中東和亞洲的一部分。公元前451年,羅馬人頒佈了12銅表法,廢除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了羅馬法的誕生。西方文明最主要的兩方面:前半期為羅馬律法;後半期為基督教時代。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春秋末期魯華人,建立了儒教,晚年修訂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可惜的是到了東漢,六經變成了五經,丟了一經“樂”。到了宋代,儒家們齊心協力,弄成了孔子的四書,就是:“孟子、大學、中庸、論語”。孔子生前帶領弟子周遊列國,推銷儒學恢復周禮,由於春秋時是“百家爭鳴”,儒學是從周禮的“巫、史、祝、卜”分離出來,沒有人能夠接受儒學。到了漢代,漢武帝接受了儒學,承接大儒董仲舒贈送的“君權神授”大禮,後來的君王都採用了儒學,使儒學延續了中國二千多年。

    兩千五百年前,佛教誕生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由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喬達摩屬於釋迦族,所以又稱為“釋迦牟尼”。佛的意思是“覺者”,又稱為: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等等。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難、斷絕一切煩惱得到解脫。

    道教教主老子把“道”作為宇宙本體,萬物的規律,是超越時空的神秘存在,以“道”為基點建立道教的神學理論體系;老莊的神秘主義和養生思想所形成了得道成仙的思想,為道教的核心信仰。老子和莊子提出的“修煉養生、清靜無為、見素抱樸、坐忘守一”的修道方法,是道教的核心思想。

    總的來說,西方與東方,兩個地域、環境、歷史、信仰等等,千差萬別。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格格不入,南轅北轍,等於是雞與鴨對話,誰也不認同誰,互相貶低對方!

  • 14 # 河東來

    東西方文化的主要區別在於宗教的地位如何。

    西方是信仰神的,而東方以中國為代表則是信仰人的。

    西方信仰上帝,東方信仰聖人。

    西方文化與宗教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東方文化卻是宗教早早與政治脫鉤。

    西方宗教講究入世,東方宗教推崇出世。

    其實東方宗教最初也是講究入世的,積極主張干預政治。

    但中國宗教在追求統治過程中遇到了三個君王的強力抗爭,最終退出政治舞臺。

    第一個與宗教抗爭的是秦始皇,他主要針對儒教。

    他反對的是中國的最初本土宗教儒教。

    當時周天子實行政教合一的體制,周天子就是儒教的教主,道家是儒教裡面教主的忠實輔助者,結果秦始皇拒絕在周天子廢掉後繼續擔任儒教教主,採用分封制,成為新的秦天子。

    而是透過“焚書坑儒”,採用郡縣制,成為中國第一個皇帝。

    第二個與宗教抗爭的是漢武帝,他主要針對道教。

    在反抗秦始皇並取得天下之後,道家作為領軍人物帶領廣大的原儒教信徒進入漢朝的統治高層,儒教大有重新復興的希望,只不過名字可以叫儒教,也可以叫道教,或者其他什麼名字都可以。

    此時的道家對君王統治的“無為而治”的思想進行了改革,提出了一種“君無為而臣有為”的思想,這就引起了君王的警覺,以前的“無為而治”是針對諸侯王的,郡縣制後就成為了約束郡縣負責人的規範,要他們安於漢王朝的統治,現在的“無為”思想直接拿來要君王“無為”,實際上就是相權希望制約君權。

    而道家的這一主張已經與儒教的原始教義發生了衝突,所以作為虔誠的儒教徒的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早已走入民間的儒家重新引入宮廷。

    而漢武帝與董仲舒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各取所需,道家由此走下宮廷,步入民間,此時的宗教可以說是被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

    儒家藉此契機重回宮廷,進入政治核心地位。

    漢武帝藉此機會擺脫宗教控制,加強了君主集權。

    道家只好走入民間,發展為道教,但預期的規模已經大不如前,只在民間傳播了,沒有進入政治核心。

    第三個與宗教抗爭的是唐肅宗,他主要針對佛教。

    在儒教、道教之後,一個外來的宗教佛教傳播迅速,傷及唐王朝的統治根本,所以唐肅宗開始了歷史上有名的“滅佛運動”,再次宣告佛教與政治無緣。

    西方的“啟蒙運動”實際上是在宗教的大背景下展開,與儒教背景下的“百家爭鳴”有相似之處。

    “啟蒙運動”產生的一些西方文化思想離不開他的宗教特性,而中國代表的東方文化早早進入了無神論者的範疇,所以中國後來接受了無神論的馬克思主義,有著歷史的必然性。

    而西方的“三權分立”等思想在東方卻無法傳播,根本原因就是“水土不服”,帶有宗教的理論根本無法在無神論者集中的地域內傳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老丈人不把女婿當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