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人稱老頑童999

    時代主流跟政治脫鉤了,那會是什麼?逆主流而動?

    文學不管怎樣,不管你作者有意無意都帶有時代特點和政治意味。純粹的文學是不存在的,都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都能反映出他(她)的世界觀。

    當然,“太陽公公起的早”之類除外。

    因為這裡提出的就是時代主流和政治。

  • 2 # 千百萬年

    這個問題必較深奧,也必較敏感,最好不談,也談不出個什麼結果來。總之,文學是一門形而上學的藝術,這一點,從文字的誕生起就註定了他的這個使命,不僅僅只體現在以上兩個方面,更多的功用在於反映事物的本質,使全人類的思想達到一個統一的標準。

  • 3 # 聞魯生

    現代文明呼喚世間文學 —— 高舉批判現實主義大旗,彰顯人性至善道德光芒。舍此而外,別無他途。

    “時代主流”,可以逾越文學的天然使命嗎?此話嚴重語焉不詳。

    “服務政治”,政治並非孤立存在,應已融匯於榮辱譭譽生活之中。

  • 4 # 大千世間雜談

    首先說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反映時代的主流文學,有維護統治階級的文學,也有歌頌被壓迫人民的辛勤勞動及反抗統治階級鬥爭的文學。有階級性就與政治分不開,文學要反映時代主流和為政治服務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 5 # 李少軍lishaojun

    時代主流與政治,前者內涵有一定的限度,後者要寬泛些;

    二者的存在,既有相同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點;例如抗日戰爭時期,國共聯合抗日,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時代主流,但雙方代表的政治傾向不同,但包容在統一戰線之內;可謂殊途同歸;此時的文學應以反映抗戰這個時代主流為主題,為這一時期政治服務;

    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建立、完善、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思想;獨立自主,自立更生,艱苦奮鬥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沒到後來四個現代化建設以及在四個現代化基礎上提出的‘’改革開放‘’和加強黨的建設,這些都是時代的主流,也是這一時期政治的重要內容;做為文學應緊跟時代,反映人們的意氣風發的面貌,時代精神,而不應陷在‘’小我‘’中,與世隔絕,搞些‘’x×文學‘’,與時代主流唱反調,還自鳴得意,孤芳自賞;

    在近半年中,抗疫情是中國的一件大事,在黨和政府領導下,軍民團結,萬眾一心,取得了驚世的成就;可是令人遺憾是,文學非但沒有跟上時代腳步,更談不上為政治、為人民服務了,反而出現了一些相反的雜音;個別作家的不當言行,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有關人士還繼續漠視嗎?

    文學,時代主流與政治,三者密切相關,既有區別,又相互關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接密法只有灌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