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陌上行任
-
2 # 在春天路等春天
老家在贛北小縣彭澤,就是被“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拋棄的那個窮鄉僻壤。
老陶家的成分是地主,家裡不缺裹粽子的糯米,這般任性,我只能豔羨。
端午節肯定少不了粽子。彭澤的粽子有別於他處的形制,是尖尖的火炬狀,箬葉為衣,麻繩捆紮,次第相連成串,一條麻繩串起了整個端午的念想;內容也不盡相同,幾乎是純粹的糯米,沒有蛋黃沒有五花肉,至多摻雜少許綠豆紅豆或者芝麻,用個新詞,這是一枚白嫩嫩的佛系粽子;口味自然只有箬葉糯米交融的清香原味,愛的人就好這質樸天然,不愛的嫌其無華寡淡,所以大多都會蘸白糖吃。
除了粽子,端午一起奉上的還有煮雞蛋和大蒜,是不是家家如此我不清楚,總之我家土灶大鍋裡的粽子從不寂寞,一定還有囫圇雞蛋和整頭的大蒜相陪赴湯蹈火。
和煮的大蒜是不辣的,蒜肉都煮耙軟了,只需咬住一端輕輕嘬出,蒜香米香箬葉香,至今猶在記憶裡齒頰留香。
彭澤端午節還有走親訪友的風俗,荷酒擔食,迎來送往,和中秋、春節的重視程度相當。
至於門頭插艾葉的風俗,小時候有,但現在基本不見了。或者是因為現在的樓房和鐵門讓艾葉無處安放吧。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習慣認知是籍以紀念愛國楚臣屈原大夫的,其實在屈原殉國之前端陽節就在,所以如果有人祝你節日快樂也沒有錯。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祝朋友們節日安康、快樂。
-
3 # 立國7506
三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我們這裡的端午節很熱鬧呢。
當然要包粽子了,大家都愛吃紅棗的蜜棗的,除了自家吃還送親戚朋友,這兩天夜市和地攤上都有自制粽子出售。
五彩手繩、香囊、彩色葫蘆,說是辟邪的,我們也不懂只是覺得好看戴在手上,掛在窗前很有節日氛圍。
要吃煮雞蛋,雞蛋提前買好,早上現煮,看好時間7分鐘,要煮成蛋黃嫩嫩的軟軟的,吃起來很香。
端午這天要起早,到河邊洗臉去病,採艾蒿回來掛在大門上保佑家人身體健康,去除疾病。
河邊很熱鬧,有各種小攤販叫賣,最惹眼的就是我們當地旗袍秀的大姐們,穿著漂亮的旗袍舉著小花傘在河邊壩上走秀。洗完臉採過艾蒿的人們,熙熙攘攘,看旗袍秀的,逛地攤的 ,回來時手裡都不空著。
今晚我得早點睡,明天早早的起來,爭取採到帶露珠的艾蒿。
-
4 # 硬筆學書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據說是人們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盡而形成的,它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一起被定為中國的法定節假日,而且被錄入國家級非物質遺產文化名錄,並且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有著廣泛的影響。
我的家鄉是安徽東部的一個縣城,在我們這裡,端午節又被稱作“五月節”、“粽子節”,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包起了粽子,有包五角的,當然包的更多的是三角的;有什麼東西都不放的,也有在裡面放上一顆蜜棗的,我比較偏愛甜一點放蜜棗的那種。
除了吃粽子,我們還會準備一盒綠豆糕,在吃粽子的時候配上一塊,無比的香甜。
至於艾草,在我們這裡過節的前幾天就開始準備了,由於這個季節蚊蟲比較多,而且蚊子喜歡躲在門口,伺機進入房間,所以我們把新鮮的艾草買回來,放在大門口,這樣一方面應了節日,另一方面艾草散發出來的清香味道,還可以驅散蚊蟲,真可謂一舉兩得。我們就這樣把艾草一直放在門口,直到第二年端午節再換上新鮮的,週而復始。
由於我們這裡受地理條件的限制,沒有寬闊的水域,像賽龍舟等一些特有的節日活動,沒有形成風俗,我們沒有辦法親身感受到那激烈、喜慶的場面,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端午臨粽夏,時清日更長‘’,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
5 # 北大荒二代農墾人
在我們東北黑龍江的家鄉,每到端午節時,門口掛葫蘆五顏六色,非常的漂亮。
許多家庭都在門口插著艾草,這些艾草都是在端午節,這天清晨太陽沒有出來之前,到山邊,溝邊現場採回來的。
這些艾草採回來以後,放在太陽下面曬乾,然後用繩捆起來,吊在屋簷下。
如果家裡或者朋友們誰受風了,身上起了風疙瘩,就取一把幹艾草回來,將艾草放在鍋裡熬一個多小時以後,用溫熱的艾草水擦洗身體後,這些風疙瘩就消下去了。這是一個老方法,所以,很多家庭都備一些這樣的艾草。
我們家鄉包的粽子有大棗餡的,有肉餡的,在鍋裡煮粽子的時候,順便再煮上幾個雞蛋,粽子煮好了,雞蛋也有特別的味道。
在東北端午節,也是人們出遊的一個好的時機,這時候,東北比南方的花草樹木都晚一些,氣候要晚一些。
現在,我們這裡天氣涼爽,早晚穿厚衣服,中午熱一會,只要太陽落山,每個人就行增加衣服,早晚變化非常大。
山上這時候的花草剛剛開放,滿滿山遍野,許多小花也都在這個季節,開始最旺盛的開花階段,特別的漂亮。
許多人家都是一起出遊,帶上吃的喝的,約上幾位朋友,趁著端午節休假,來到不知名的小山邊,藍藍的天空,旁邊樹林的裡不知名的鳥兒,在不停的鳴叫,好像在抗議,我們打擾了它們的生活。
空氣中,一種特有的花草樹木的味道,告訴我們,這就是大自然的模樣,在兩棵樹中間掛上吊床,朋友們坐在鋪著一塊布的草地上,放鬆一下心情,嘮嘮家常,說說人生,度過非常快樂的一天。
大自然是最無私的,它把自己全部奉獻給我們人類,如果你躺在森林中的草地上,閉上眼睛,你會聞到小草樹木特有的香味,在高樓大廈的城裡,你是聞不到這種獨有的味道的。
-
6 # 鹹魚愛思考
我們這裡的風俗跟大多地方的風俗差不多,只是有些因素影響,一些傳統活動都不再舉行。
首先,我們也會掛艾草,不但掛,還會提前一個月浸泡艾酒。掛艾草是因為它歷來有辟邪的意義,發展到後來,人們乾脆弄成白艾酒,就像江南地區的雄黃酒一樣,喝下之後能得神靈護佑,身體健康。最主要,這個白艾酒因為加入了一定量的糖,降低了白酒的辛辣,小孩子也可以喝,尤其端午這天,你不喝,父母還會灌你兩口。
其次,也會吃粽子,但我們這裡包的粽子不是三角粽而是長粽,也沒有甜與鹹這些分別,我們大多用鹼水,什麼好吃就用什麼做餡兒。
最後,也要祭祀先人,家庭聚餐。至於賽龍舟,以前城區的大河水量充沛,曾經舉行過,後來河水越來越少,就沒怎麼舉辦過了。
其實,端午習俗應該都大同小異吧,也期待看到更多的有意思的不同。
回覆列表
我來說說家鄉以前過端午節的習俗吧。
我皖北老家的端午節過得沒有南方熱鬧,因為正是午收過後秋種的時節。以前的人們全靠手工勞作,收割、拉運、打場、耕種,加上春季作物的田間管理,往往連續十幾天,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實在困得招架不住,好想美美睡一個大覺。
但是,鄉親們也絲毫沒有怠慢這個節日,自開春後,農民們就在溝邊地頭種上小片家艾,端午節的前一天,他們就收割回來,插在房簷上。前房和堂屋門上的簷上是必須要插的,俗語說:“五端午不插艾,死了變成老鱉蓋”。大家不知道插艾的道理,只明白這是講究,就象春節門上不貼對聯一樣,是自尋辱罵,犯了大忌諱的。
以前的北方不種植稻穀,端午吃粽子是從南方學來的,但是各家普遍在這天蒸上一大鍋糖三角。剛剛收回來的麥子,磨成麵粉嚐個新鮮,嘴裡那個香甜啊,一直美到心裡。孩子們也忙了一段時間了,吃個糖包兒,別提多高興了。
皖北過端午,也是個慶祝豐收的節日。午收剛過,家裡正是食品最豐富的時候,上街割上半斤豬肉,煮上幾個青皮(鹹鴨蛋),配上蒜泥白蛋,土豆辣椒,黃瓜洋蔥,美滋滋的吃上一頓,再來上二兩白酒,犒勞下自己這一大家子人。畢竟從農曆三月底以來,收大麥,收油菜,收豌豆,收小麥,種黃豆,種玉米,栽紅芋。累得直不起腰,邁不開腿,好不容易碰到一個節日,又趕上好的收成,怎能不好好的吃上一頓呢?
皖北過端午,也是孩子們的節日。以前農村商業不發達,貨郎們來了,家裡給孩子扯上二尺花頭繩,手脖兒、腳脖兒栓上幾根綵線繩,圖個吉利。父母給嬰幼兒買上桃鎖、桃刀,以求驅鬼降妖。嬌氣點的孩子,姑姑、姨姨們送上了一個花肚兜,繡上蛇、蟾蜍、蠍子等五毒,盼望孩子不招災,健康快樂。
端午節,還真是除了大年和中秋節以外,家鄉最隆重的一個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