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水不比淚水鹹3
-
2 # 一葉子一草一花
方法/步驟
1/5 分步閱讀
霧是由許多細小的水點形成的因而它能反射大量的散射光。距離愈遠,散射光越多,色調越明亮,遠處景物越看不清。所以在薄霧籠罩下的景物,能明顯地從色調上區分出前景 中景 遠景,加強了空間的縱深感。薄霧能掩蓋雜亂無章的背景,簡練地勾劃出畫面中的主要形象,提高了表現力。
2/5
拍攝時應注意
霧景的光亮度很高,應正確控制曝光量,以免感光過度。
3/5
霧景反差小,拍攝時最好遠用慢速與中速膠片。為使底片獲得較大的反差,也可採用減少曝光,增加顯影時間的辦法來加以改善。
4/5
安排畫面構圖時,應儘量選擇有遠景、中景、近景的景物,以表現景物的縱深感。前景中景應晝選取暗色調的景物。
5/5
濃霧時一般不宜於拍攝,因為它的能見度太低,除較近前景外,中景和遠景都不到。這時,如加用黃濾光鏡或橙濾光鏡,可減弱濃霧效果。因為黃、橙濾光鏡能吸收蘭、紫短波光,增強光線的透過能力。如想增強霧的效果時,可加用蘭濾光鏡或霧鏡。霧鏡分一號、二號,可獲得不同濃度的霧化效果。如果想加強霧化時,也可把一號、二號霧鏡加在一起使用。
-
3 # 和暢lnw
霧霾時節如何拍攝出別樣的風景
天氣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攝影作品的效果,霧霾時節如何能夠拍出別樣的風景呢?
就行攝而吧,你只能左右你的器材,你卻左右不了季節。但如果你能夠換個心情,能夠看待任何季節,就一定能夠很好的看待霧霾,利用霧霾。因為,這是大自然饋贈,它是瀰漫著和柔情爛漫時節,你會拍出一番不同的美麗、別樣的風景。
霧,有的時候我們拍攝時還要人為的去製造,何況大自然無償的賜予。我們都應該很好的去利用。無論是天賜的霧還是人造的霾,對視覺的限制是相同的。使得你熟悉的環境朦朧很多,你不熟悉的地方爛漫很多。霧,減少了色彩的迷惑、弱化了視野的迷濛。雖然拍不出晴朗天時的通透、豔麗,卻能夠拍到霧、霾天特有的“朦朧”與“簡潔”, “氣勢”和“韻味”……
就攝影而言:任何天氣都適合拍攝,只是你要適應每次外出遇到的的各種天氣,拍攝各種題材。遇到什麼樣的天氣,就拍攝什麼樣的題材,只是拍攝的手法各有不同罷了。當然,如果不是特別需要,為了身體健康,嚴重霧霾天還是不拍為好。
霧有霧的好處。霾有霾壞處,需要霧的時候,它沒有你很氣惱,有霧的時候,你又拍遮擋,那就麻煩了。所以,不要怨天尤人,要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無為而為,你才是高手。
-
4 # 黑蜘蛛王
圖片攝影是在一個二維的畫面之中來表現現實生活的三維空間,因此,畫面的縱深感、透視感是風光攝影永遠的痛,體現縱深感和透視感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線條透視,二是空氣透視。而空氣透視的原理就是由於空氣中水霧顆粒物等介質的存在,使得畫面亮度上近暗遠亮,飽和度上近高遠低,對比度上近大遠小。霧霾的存在更會加強這種透視效果。如下圖
當然霧和霾有這本質的區別,霧是空氣中的透明水滴或冰粒,本質上是透明的,由於光的散射、折射和衍射會呈現白色,而霾是不透明的顆粒物,沒有折射,只有散射和衍射,基本呈現灰色或黑灰色。所以霧天比霾天拍照好許多。
無論如何可以充分利用霧霾的遮擋效果拍出一些不一樣的感覺。比如極簡風格,高調風格等。
這裡關鍵是隱藏什麼顯示什麼?透過選擇天氣、位置、高度來遮擋不需要的雜亂無章,而只顯示一些讓人們能夠產生聯想的區域性和細節,給觀眾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產生“窺一斑而見全豹”或“猶抱琵琶半遮面”感覺,讓觀眾的想想力參與到你的畫面創作之中你就成功了!粗淺認識僅供參考!
-
5 # 誼東視界
霧霾時節如何拍攝出別樣的風景?
很多年前,在10米開外看不清人的大霧天,竟然拍了一張刊發多家報刊頭版的圖片,對從事基層宣傳工作的攝影人而言,這張《大霧來襲的時候》見報的霧天圖片,就是一道別樣的風景。
圖片《大霧來襲的時候》反映一位煉化員工在霧天登上百米煉塔巡檢的情景。
大霧天能見度低,通透性差,似乎不適合拍攝,特別是一些風光攝影,但新聞報道攝影卻有所不同,因為更注重內容。新聞人要做的就是把大霧的影響及應對,及時反饋;能見度低、通透性差,正是現實的反映。記得有位前輩曾經說過,風天雪天出新聞,就是這個道理。
有了這個想法,選擇對應的裝置,去拍就是了,圖片出來了,還沒有結束,要找渠道,發出去。這就是我總結的所謂攝影的生態。
凡事沒有絕對,不適合風光的,未必就不適合新聞。當然,霧霾天有時候也可以拍出朦朧的風光大片,記得在網上看過類似的圖片,這個領域,風光攝影師更有發言權。
-
6 # 美景在漢中
等時機選角度找題材,有些作品更需要虛化多的做襯托,就讓霧霾做虛的背景來烘托出想要的主體。實的景物太豐富也不一定能把主題說清楚。
-
7 # 蘇州三憶影像
霧霾時節如何拍攝出別樣的風景?
一般濃冬之際便是霧霾爆發的高峰期。蘇州每年的這個季節霧霾也是蠻嚴重的。
對於這樣的霧霾天氣,空氣渾濁,能見度低,按理說這樣的天氣不適合拍攝,特別是風光片更應該規避這樣的天氣。然而,事無絕對,霧霾天其實也能出片的。
文中的這些插圖,就是我近幾年在蘇州霧霾天拍攝的照片。和晴空萬里的好天氣相比,這樣的景象其實還是別有一番風味的。特別是一些遠景在霧霾中若隱若現,拍出來還有一些神秘色彩,韻味十足。
在拍攝這類片子時,我喜歡用長焦鏡頭。長焦距的空間壓縮能力,更能表現出畫面中區域性的小場景的趣味性,而且更容易構圖,畫面也會顯得更加簡潔。
還有,這種天氣一般都比較陰暗,現場光線不好。而拍攝風光往往會採用小光圈,為了能達到理想的曝光效果。我建議有條件的朋友儘量帶上三腳架。
回覆列表
霧霾之所以讓拍照的你們感到困擾,就是因為它的灰濛濛抹去了萬物的色彩,這種自帶特效的屬性讓拍出來的效果顯得十分陰鬱,侷限了題材的多樣性。為了避開這樣的屬性,不如干脆更徹底地去掉全部色彩,主動地選擇黑白而不被動的接受灰色,主導權彷彿又回到了自己手中!
黑白的效果可以從相機自帶濾鏡裡選,拍人像為佳(畢竟拍風景、靜物還是更適合光線、色彩的配合,不過一切以自己的想法為主)。拍人像還能有更文藝的解讀:無論霧霾還是晴天,總有人在活動,用攝影記錄人的活動不正是一個鮮明的主題嗎。
說到黑白人像,想在這裡提一位攝影師森山大道,他的黑白街頭攝影作品濃郁而強烈,能帶給人很震撼的視覺衝擊
當然我不是想讓小白們直接上升到大師的高度,不過可以借鑑一下黑白照片的修圖方式。透過強烈的對比度和粗糙的顆粒感,更能為照片增添濃郁的氛圍,此時霧霾對你照片的影響就小得多了。
而關於拍人像,也許會有小白說,舉著相機拍路人?天吶我的尷尬症犯了!被發現怎麼辦?有個好辦法就是拿長焦機去拍,焦段越長能拍得越遠,就像.。.偷拍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