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魚大魚看世界
-
2 # Chotsins
從三個點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①金錢。
如果僅僅是一個愛好者,也沒必要砸重資去購買太過於昂貴的相機如徠卡哈蘇,除非你有的是錢當我沒說。把錢用在生活中其他地方。
②時間。
在一次拍攝中,你的時間有限,你是花更多的時間去拍你想要照片呢,還是花更多時間去好好欣賞當下的美景亦或是與鏡頭中的人好好地虛度一下時光,聊聊天吃吃飯。
如果是專業/職業攝影師,可能會對某個領域有深入的專研與成就,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拍同一型別/題材的照片。而只是攝影愛好者的話,可能什麼都拍,什麼都拍不好。
-
3 # 閒人小攝fjsm
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如何看待攝影過程中的取捨?
那麼,什麼是攝影過程中的取捨?我們都知道,一幅好的攝影作品,應該包含三個基本要素:1,要有一個主題。2,要將觀看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你想要表達主題的景物(主體)上去。3,要有個簡潔明瞭的畫面。而要做到有個簡潔明瞭的畫面,就需要我們在拍攝初始的時候,依據拍攝主題的需要,透過攝影構圖技法的運用,對拍攝的場景物進行“按需簡化”處理:保留有助於突出被攝主體的景物,除去對被攝主體有沖淡效果的景物。這個“保留與除去”的選擇過程,就是我們說的攝影中的“取捨”過程。
從某種的程度上說,我們的眼睛就是智慧相機。他可以將關注點專注的集中在感興趣的景物上,而忽視(模糊化)周圍不感興趣的景物。怎麼去理解這句話呢?現在你就可以直接的做個實驗:在你的面前放個茶杯(或是其它),當你專注的看著這茶杯時,是不是感覺到只有這隻茶杯是清晰的,而其它物品那怕是靠茶杯很近的物體都被選擇了“模糊化”的忽略了。可當你拿起相機拍攝這茶杯後,再看拍攝的照片時,你就會發現照片裡的茶杯,並不是像眼睛直接看到那樣清晰的突出於其它景物,而是讓茶杯周邊的景物被沖淡“掩蓋”了。
這就如同拍攝下面圖中的花朵一樣,眼睛所看到的花朵很漂亮很顯眼。於是就在眼睛看到花朵的位置上進行了拍攝。拍攝後卻發現照片中,原先漂亮顯眼的花朵,被周圍的草葉給沖淡了,沒有眼睛所看到的效果了。
可當我們走近貼近這花朵(如下圖),選取讓花朵佔拍攝的畫面多些,捨去花朵周圍的草葉後再拍攝。立刻感覺到花朵又漂亮顯眼了。在這圖例裡,拍攝中場景物的取捨起到關鍵的作用。
用這個簡單的例子想說明的是:在攝影創作過程中,場景物的取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驟,他直接關係到一幅照片的主題景物(主體)是否突出,畫面是否簡潔完美。
下面就結合我自身的二個例項,說說“取捨”在實踐拍攝中的運用。
1,攝影有句老話:“走近點拍攝”。這是提醒我們在拍攝創作過程中,基於創作意圖的需要,儘可能的接近被攝主體,突出被攝主體。其實質是:透過拍攝距離的改變,引導構圖的變換,確定拍攝場景物的“取捨”。如下圖例《冬日》
拍攝初意是透過老人,火籠,晨霜三者之間的關聯來表達拍攝意圖的。但在(上圖)畫面中,卻因老人的面部過於的突出,形成了視覺中心點,淡化了火籠和晨霜,這就違背了拍攝意圖了。
於是,走近拍攝(如上圖),在前期的拍攝構圖中,捨去了老人的頭部,選取老人的手與火籠為視覺中心,並將視線引向畫面深處的晨霜。冬日,躍然於畫面之中。
2,攝影還有句老話:“換個角度拍攝”。這是提醒我們在拍攝過程中,多選擇不同的角度觀察構圖,拍攝出更具有感染力的照片來。其實質是:透過變換拍攝角度,尋求更好的構圖畫面。這是個拍攝角度“取捨”的過程。如下圖例《鄉鎮的燒餅鋪》
上圖1中,“之”字形構圖讓畫面呈現了平穩安靜,騰騰的火焰在增添氛圍的同時,也將視線引往被攝主體。但是,缺少了點什麼呢?
在上圖2中,換了個角度,在較大俯拍的拍攝角度下,人物,餅子,騰騰的火焰所形成的三角構圖,不僅使得畫面緊湊簡練,也將“燒餅鋪子”的主題更加的清晰突出展現出來,這正是在這圖例中,前圖(上圖1)照片中所缺少的。
我們都知道“攝影做的是減法”。但我想,這裡說的“減法”,不應該簡單的理解為,僅僅只是與繪畫上的“加法”,在操作手法上的不同。而是在告訴我們“攝影做的是減法”的實質是:在攝影的拍攝過程中,對拍攝場景物進行“取捨”的過程。
攝影過程中的“取捨”,取決於拍攝主題的需要,存在於攝影的各種題材之中。在拍攝過程中,善於運用攝影構圖等技法對拍攝場景物的“取捨”,盡力為攝影創作提供簡潔的拍攝場景畫面,是我們攝影人所應具有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考驗攝影人“攝影眼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4 # 志勵好攝
說起攝影的取捨,很多人都會想到攝影是減法的藝術這個金句。
這句話太泛了,對於剛開始學攝影的人來簡單就是個災難。
拍攝不敢大膽取景,感覺除了主體外其它的都應該減去,長期讓主體獨守空房,拍照技術永遠都不會有長進。
攝影取捨的宗旨是統一性,不管畫面有多少個元素,只要它們具有統一性的整體感,就是取得剛好,捨得恰當的好照片。
怎麼做好畫面的取捨1.畫面的取
畫面的取景是你直接表達主題的方式
比如下圖,橋的縱深感具有很強的視覺張力,取景角度很好。但是畫面如果沒有這隻狗或橋上有很多人的話,照片就不會這麼統一完整,這就是攝影的取捨。平時出門拍照時,看中了一個場景,要做的就是等,取一個合適的人的出現,這個興趣點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使畫面不像一空殼子。
比如下圖,一條居中的分割線把它畫面劈成了二半,就像是天空與海面的拼圖,唯一的看點就是色彩統一,但分裂感還是很強。要怎麼樣才能把它們聯絡在一塊,成為一個整體呢?
有一種辦法就是打斷它的直線的延伸,只要直線不是穿過兩邊的邊緣線,就不會有割裂感。
要麼等待一隻船的出現,把船放在直線的任何位置;要麼就是利用岸邊的風景,放線上條的另一端。
比如下圖,岸邊的風景變成天空與海面的中介,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三個元素緊密聯絡在一起。2.畫面的舍
懂得了畫面的取,舍自然也就明白了。
統一依然是唯一的標準,只要有破壞畫面統一感的元素一律抱出去,不要它。
如下圖,來分析下這圖從左到右,護欄、廣告牌、火車、火車上面的拱形橋、交叉的電線、LED顯示屏、騎行者,這些元素都很突出,你究竟要我看哪個呢?
你把所有看到的都拍進去了,但線條的方向、運動的方向、物體的形狀都是完全不同的,硬把它們塞一起只會使畫面變得混亂不堪。
要懂得舍,一個畫面只能表達一個統一的主題。
你可以只拍那個騎行者或是行駛的火車,都是不錯的選擇。
結束語畫面的取捨記住一個宗旨,畫面要統一。
太空的畫面一定要有個興趣點,它有畫龍點睛和統一畫面的作用。
一張照片只能有一個視覺中心,一個主體,一箇中心思想。
其它的都是陪體,要做到使這個主體更突出的作用
-
5 # 三葉蟲影像王
我覺得一張照片表達的是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相關的元素保留下來,無關的元素都捨去。如果不取捨,畫面雜亂,主題不突出
-
6 # 攝影小小新
攝影很有趣的一點是無時無刻都在取捨之間,具體在於:
一、器材的取捨當你拿起手機拍照,你會覺得畫質不如相機;當你用相機拍照,又會發覺不如手機輕便;
當你選擇變焦拍攝,又會覺得光圈不夠大;當你選擇定焦大光圈,又會懷念變焦的方便;
當你提高ISO調整亮度時,又伴隨噪點影響畫質;當你降低快門速度,又會容易糊片等等。
這樣的例子在攝影中處處體現。
二、價格的取捨相機廠家的相機和鏡頭都有中高低端,豐儉由人,想要70200f2.8就要多花錢,次之就選f4的,再次之就選70300。
三、畫面的取捨一張相片的畫面只有一座山,會顯得畫面單調;如果畫面有山有水有云有人有村有家禽有飛鳥有高壓電線杆有風力發電機,又顯得畫面雜亂不堪。這就要在畫面中取捨,並在取捨中讓畫面平衡和諧。
取捨是攝影中最最常見的,這也是攝影耐玩的原因之一。
-
7 # 黑田君雷雨亭
剛入門的愛好者有激情是可取的,畫面太貪什麼都想拍下這個不可取,攝影是減法,能把畫面拍的簡約而不簡單你就成功了!
-
8 # 木子李的小香豬
就像是你想拍攝不一樣的風景,大雪皚皚的雪天,晴空萬里的晴天,我們會總有很多照片,在我們創作的過程中,給我們不一樣的人生啟迪,面臨多樣化照片的取捨,我們要選擇最適合最想要的那張照片,代表著我們所要傳達的某種意義。
回覆列表
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如何看待攝影過程中的取捨?這個問題我覺得要看對藝術的理解和每個人的審美。
攝影是減法在拍攝中我們會突出重點記錄最精彩最值得關注的那一刻,忽略哪些多餘的感染因素,在作品中提現你要表達的內容就可以了。
攝影有些時候是自己去獨立思考的一個修行,好的作品會給人很多啟發,攝影師既可以突出重點又忽略哪些干擾因素這就是一副好的作品,這樣的作品有穿透力有故事性,攝影師在拍攝的時候多數都在思考如何取捨,保留誰突出誰。
另外攝影還需要留白,對於取捨還在於表現的主題內容,例如在街頭拍攝人文想要突出孩子快樂的玩耍,那麼可以重點表現孩子玩耍中的快樂,是誰在參與,他在玩什麼,周圍的情況是什麼,這幾個主題就夠了,其他的內容可以被忽略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