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綠愛吃魚

    像我們溫州的語言下一代的孩子們已經很少會說了,慢慢的再消失,溫州在古代也有百工之鄉的美稱,手工藝品很發達,到現在不管是語言還是手工藝的確也在漸漸失傳,還有鼓詞等等,現在能做的就是我們儘量在家跟小朋友們說本地話,有些文化中心會不定期舉辦各種文化活動,還有尋找老手藝人學習手藝,也可以用影片記錄併發布在各平臺上,讓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學習。

  • 2 # 愛做美食的攝影師小光

    地方特色其實很受全民喜歡,傳承其實按老一輩的規矩是必須傳內不穿外的。

    但是現在可以發達,資訊迅速發展。我覺得最好的傳承方式就是,專門做一個地方特色的短影片號。或者在多個平臺講解分享。因為老祖祖傳下來的東西,如果守舊,在當今社會是不行的。

    所以應該在一些平臺上註冊個號。專門把地方的特色菜,建築,人文,歷史等一步步的介紹出來甚至。一些手藝可以由淺入深的講出。

    只有這樣大家對我們國家的地方特色認識的更徹底。而且傳承的意義也達到了。

  • 3 # 一直奔跑的小樓

    在城市建設急劇加速、人口密集化程度大幅提升的今天,地方文化正隨著統一的規劃理念、設計方案、建築形式等城市建設逐步消失,使得城市個性逐漸模糊,居民的凝聚力和認可度下降。

    想要建立獨樹一幟的城市形象,豐富城市精神文明,不是僅靠空氣質量指數、綠化覆蓋率、垃圾處理效果等資料就能完成的,更不是等基礎建設完成之後再來生編硬造文化底蘊,重複建設地標建築以達到提升城市建設品味,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目標。

    城市建設中,更應在細節處運用文化基因,更要透過功能區的劃分,加強城市文化展覽館建設,透過固定的場館形式積澱本地文化歷史,設立專題文化展廳,配備高規格講解員,豐富文化傳說,提升文化衍生價值。

    同時結合多途徑宣傳模式,吸納近現代文化成果,讓傳統文化更加歷史悠長,現代文明更加貼近時代,形成系統效應,共同策劃、製造需求,讓文化看得見摸得著,落在實處,將優美的城市自然生態景觀與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融合,讓充滿人文底蘊的城市建設服務地方發展。

  • 4 # 方廣慧語

    清晨,我拿著“核酸檢測報告”先從北京趕往南寧,出席一家特色企業的文化採風創作,隨後將一路旅途到昆明參加行業內舉辦的“龍舟競渡”。上午10時落地南寧,來到下屬影視公司修改微電影。

    一場別開生面的會見變成了務實的懇談。同事們主旨鮮明,見解獨特,談吐風趣,誓言拍出特色文化精品。

    當晚,美麗的南寧薄霧與夜色相伴。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觀賞了團隊主創的微電影《大國金言》和舞臺劇《節日的狗》。

    大家邊看邊評價說:地域特色鮮明,題材新穎鮮見,語言新奇鮮活,作品的思路、形式、特色、原則都考慮到了受眾群體。

    01 地方文化,特色鮮活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傳承下來的國度,非常濃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功不可沒。地方文化有哪些鮮活的特色?

    北京胡同充分體現北京特色;漢劇為湖北主要地方戲曲劇,也叫“漢調”“二黃”;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孔廟孔林聖賢文化是“東亞價值觀”的文化基礎,受著“文明過度”的西方學者的特別青睞。

    當自己每每欣賞著清逸俊秀的瓷器,撫摸著古樸貼切的陶藝,心裡頓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史前人古老的遺蹟,似乎能窺出浩瀚歷史的痕跡;每當閱讀那一卷卷詩書,彷彿心靈被洗禮。

    地方特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想想那些精湛的民間藝技,身在一個文明國度,我常常思考,應該用什麼方法傳承她的特色?和世人永續分享。

    02 宣傳歷史,展現特色

    文化的“神”是文化“形”的靈魂;

    文化的“形”是文化“神”的載體。

    包括但不限於利用文化娛樂、文化旅遊、網路服務、廣播電視、動漫產業、微媒體等進行現代傳媒,向國際和人際宣傳展示傳播。

    宣傳其地方的歷史文化特色的普適性,喚起國際社會大眾瞭解中國地方傳統歷史和文化的熱情。

    透過這些不同媒介宣傳,使中國地方特色文化社會化、民間化、大眾化、全球化,實現其“神”與其“形”的現代統一。

    03 保護遺產,傳承經典

    重視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保護,以特色的物質載體傳承特色的價值體系,激發地方特色文化新的生命力。

    一是致力於特色的“固形”——儲存、保護:優良民俗、古蹟文物、節慶傳統、文字經典、民間諺語等文化遺產,使其發揮作為特色文化載體的“神韻”作用;

    二是致力於特色的“傳神”——融入特色理念和價值觀,再創現代價值,體現中國發展程序中的新思維、新觀念、新取向,使其更具時代特徵和時代引導能力;

    三是致力於特色的“形神兼俱”——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吸取精髓,摒棄糟粕,使文化遺產的傳承更具現代生命力。

    04 拓展方法,廣泛弘揚

    一是企業要牽頭承辦。主辦一些地方特色文化知識講座或懇談、討論,將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企業文化、文學作品、影視藝術、戲劇舞臺,融入網路交流、文化旅遊觀光中。

    二是地方要主抓搭臺。將地方特色文化發揚光大,勇氣是不二法寶。例如年年舉辦龍舟節、孔子文化節、東坡國際文化節、中非文化節、佛山石灣陶瓷展、其它地方特色文化展。

    三是教育界要高度契合。要重視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和傳統經典技藝的傳承。有條件的小學開設書法、繪畫、傳統工藝等課程;中學課適當增加傳統經典範文、詩詞的比重;高校要結合各學科特點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內容課。

    四是城市建設更突出特色。在宏觀上規劃、佈局,在細節處運用地方文化設立專題線路、景點和展廳,豐富文化傳說,提升文化衍生價值。

    05 深入思考

    去年年底,一曲富有無錫地域特色的新曲目唱響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無錫分會場,令人意外的是,這場廣獲好評的錫劇專場是由無錫夾城裡某小學承辦的。

    據說八年前,無錫教育局就設定了“小小紅梅獎”,後來命名了12所“錫劇特色傳承”中小學。目前,有的職業學院正致力於“網際網路+”非遺傳承實踐,民間派與學院派碰撞交融,再創新傳承。

    看來,把傳統展成新風的不光是地方文化本身,這裡面有形有神,形神兼備的是什麼?值得我們深思。希望中國地方特色文化透過多樣化發展,形成一道國際矚目、魅力久遠、生生不息的風景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白手起家的朱元璋會重視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