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會碾壓北京生源嗎?
2
回覆列表
  • 1 # 閃光的物業費

    清北不瞭解,人大,北航,北理,北外這些學校的話,北京學生並不差,畢竟學習不是隻靠自己的,北京的優秀學生有更好的學校資源,更好的家庭資源,學習事半功倍,反而一些小地方來的更容易被碾壓

  • 2 # 好聲自得

    說到這問題,一定又有人提“全國一張卷”。其實真全國一張卷,只要把題目變一下,多出些計算機應用,美術、音樂方面的題目,估計小地方來的考生又要抓瞎了,然後又有人嚷嚷“不公平”了。

    沒有絕對的公平!

  • 3 # 龍行天下v8

    北漂這麼多年,有感而發,北京學生視野,見解,深度,都很不錯!北京的小學生啊,接觸的機會多,什麼科技館,天文館,文化館動物園,各種各玩各的活動,機會多,文化水平,周圍人的素質都很高!出來的人不一樣!我山東出來的,上了山大來北京了,感覺山東人高考一定得離開山東,儒家思想影響太大了,中庸之道,不敢有大膽的想法和思維,確實比不上浙江!

  • 4 # 遙望遠方1980

    這個話題曾經有個北京的中學教師回答過我,大概的意思是,北京的學生在綜合能力方面比其他省市的強。然後,我是這麼回的,這麼低的分數,這麼多高校資源,我也可以讓我的孩子學鋼琴,機器人等等學業之外的東西,君不見我們很多初中的孩子每天的睡覺時間為23點,早上6點半到校。但是,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孩子到了大學之後一下子鬆了,沒人管了,反倒不會學習了,因為高考完畢那天,考生會說,我他孃的再也不要過這樣的日子了。

  • 5 # Andy_Dufresne

    從兩個角度來回答,

    一方面,前段時間看到有一個統計表格,按省份來統計清華錄取學生中出優秀畢業生的率。就是清華從某省六年裡招了多少學生,這些學生裡四年大學畢業後被評為優秀畢業生的有多少,將後者除以前者,就可以得出一個比率數,這個數越高,說明這個省的生源質量越高(哪個省的學霸最牛),資料表明江蘇浙江在最前面分列一二,這也用數字證實了自古江南多才俊這一古老說法。明清兩朝這兩省狀元最多。中科院工程院院士裡這兩省最多。清華博物館裡展出的大師書信旁有該大師的簡介,有心人可以統計一下那些大師的籍貫,仍然是該兩省最多。清華各系的年紀大一些的老師們,你仔細聽一下他們的口音,江浙普通話的最多(年輕一代的老師普通話比較標準聽不出來是哪省的了)……

    另一方面,北京是人才的集中地,北京的那些考入清北考入名校的學生的父母,往往當年也是從外省憑自己的頭腦智商考入北京名校在北京落腳紮根的高知,這樣經過多年的人才匯聚之後,後代智商會趨於優質(2005年曾經對某年齡段的各省孩子有過一個智商測試,可查到相關論文,北京上海幾個大直轄市的資料明顯較高),所以無論試卷難度如何,基於這些優質人口基數出來的學霸還是學霸。

    上面兩方面有矛盾嗎,其實不矛盾,比如江蘇人口約是北京的四倍,你隨機各取一千個孩子測平均智商,可能是北京高,但是被清華或北大精心挑出來的各一百個孩子測平均智商,可能就是江蘇高了。

    最後回到實際學校裡就學生日常表現來說,用“碾壓”這一用詞太誇張了。確實有個別智商特別高的(一般一個班30個人裡能出現1-2人,各地生源都有可能),學習起來毫不費勁,拿學習方面的獎拿到手軟,但這確實是少數。多數情況下,大家在學校裡都是發揮所長彌補短板,展現和加強自己感興趣的那些方面,有的外語好,有的計算機好,有的喜交際,有的組織能力強,有的喜商業想創業,有的想去國外,有的想從政,有的就是想搞研究,有些孩子綜合素質高視野廣,有些孩子肯吃苦肯鑽研……。清北畢業的,若干年後,再回過頭來看看同學們在各自崗位上的經歷和成就,除了個別去賣豬肉的,絕大多數都不錯,都生活的比較精彩。

    如果大家身邊有在清北學習過或正在學習的人,不妨親自問問

    (下面補充一段,主要是看到有網友對清北的校風不瞭解,對進入清北的北京孩子有些看法或誤解。本人是 很多年前 從外省高考入清華就讀的(我弟次年考入北大),所以有一些親身的經歷和體會。現在雖然離開學校已經很多年了,但還是時常關注母校的發展的。一個體會是清華的校風非常正,讀書氛圍濃厚(就是有的網友形容的那句 比你天賦高的人還比你更勤奮努力)、其他高校裡的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在這裡比較少。第二個體會或當時的感覺是班裡的 能進清華的北京孩子(當時一個班30人裡有5個左右的北京孩子~~這裡指九十年代初期。後來清華逐漸減少了在京的招生規模,在其他省份如江浙等省加大了招生數量) 智力與外省孩子區別不大(學習成績在我們班裡排中間的居多,沒有拉課拖後腿的),不過他們的英語口語聽力和計算機操作的基礎比較好(一開始比我們好,),組織和領導能力較強(當班幹部的多,參加社團的多),見過的大場面多 上臺講話不怯場,知識面較廣 各種話題與誰都能說上幾句,很多人會音樂或其他藝術(當時每個系裡有樂隊。清華出了不少音樂人,如高曉松等等),人生規劃比較明確而且比較有自己特點,比如班裡有一位北京同學在校時就樹立目標想從政(這是我們工科大多數外省孩子沒想過的,我們的目標都比較隨大溜),畢業後也確實去從政了。很多年過去了,同學聚會 時 同學們也回顧了各自經歷和取得的工作成績,可以看到畢業後大家都做得不錯的,大家不約而同談到了校風校訓對自己人生的影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行勝於言。這些都不是嘴上說說的,大家真的是將它們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而在實踐的。我想,這應該是同學們畢業後在各自崗位上 堅持不懈 作出成績的非常重要的一條因素吧)

  • 6 # yord

    北大清華每年的優秀畢業生中,前三的省份必有江浙。自古江南多俊才,明清的狀元人數,兩院院士,民國和現代的大牛,諾貝爾的得主等等,兩省的人數差不多可以吊打全國其他省份之合。所以你說哪個省份最牛

  • 7 # dF0

    牛與不牛是個難以確切描述的概念,不同人有不同的根據。這裡附上一個最直接的指標,每年本科畢業生中優秀優良畢業生統計。

    http://tieba.baidu.com/p/3903845882

    此表較舊,大家可以多找一下近期的表格

  • 8 # 知心小公舉

    我個人認為,北京學生大體上是不會被碾壓的。為什麼這麼說,首先無論是硬體裝置,還是軟體設施,毋庸置疑,北京都是很有優勢的,我個人感覺他們學生綜合素質很好。當然我這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在以前還沒有某寶時,我們要買個什麼比較難買的學習用書,你只能到省會去看看有沒有(當然我這裡在說的是我親身經歷的事,不包括一些發達城市),如果沒有那就只能不買了。可在北京的學生,那資源絕對槓槓的相比起我們小縣城。

    在大學考驗的不僅僅是學習成績,還有更方面的綜合素質,這一點,我想大部分大城市的學生都是可以的!眼界寬廣的可能更為有利吧。

    小公舉要說的也就這麼多,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9 # 航海家歸來

    那要牛逼的標準是啥?論學習的能力,科研的投入,論文的被引用數,無疑沒有爭論的懸念,資料說話。可是真的落到實際意義,似乎也沒什麼爭論的必要。且不清華北大的內部之爭了,中國目前婦孺皆知的幾個科技領域,比如量子看科大,軌交看西南交大,似乎還沒看到太多清華北大的報道,反而看到最多的是關於北大清華拼名氣的口舌之爭,難道北大清華只是中國大學裡的偶像派嗎

  • 10 # aj111969911

    清華,北大又能怎樣?難道你能悍動地球?你只能生存在屬於你的世界裡,而我們的世界卻只有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生活在大山裡,與世隔絕,連當今的總統是誰都不知道,只要能吃飽飯,餓不著就行,一切東西都抵不上一個饅頭重要。哈哈哈!!!

  • 11 # 鄭州王律師88

    清華大學優秀生源地排行榜公佈:江蘇、浙江、河南居前3http://t.cn/RjTg3xP !北大的應該也不例外吧

  • 12 # 佩子臨

    很多外地考生,尤其是高考大省(比如河南、山東之類的)有這樣一個誤區:那些北京本地的考生,佔了政策上的大便宜,題目又簡單,分數那麼低還進了北大清華,實力肯定不能跟我們這種萬里挑一的學霸相比。等我進去之後,看看怎麼教那些北京土著做人吧!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進了北大清華的學霸們,表現最好的,往往是來自發達地區的學生們。而那些應試能力看上去更高一籌的外地考生,則相當一部分出現了水土不服症狀。

    你要問哪個省的最牛?不好說具體的省份,但是以上的規律基本上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北京本地的考生,通常被外行人覺得是最差的,實際上是表現最牛的幾個省市之一。很多人大附,清華附中,北京四中的學生,由於地理位置和氛圍的原因,使他們可以在高中的時候就可以和北大清華的學生談笑風生,對於大學的情況並不陌生,這樣等他們進入北大清華的時候,不會像其它小縣城中學的學霸那樣兩眼一抹黑,從零開始,而是很多熟悉,北京話叫門兒清。

    其次就是江浙滬地區的考生,這其中以江蘇為最強。因為江蘇的考試難度,是全國最難的,數學帝葛軍功不可沒,正是他的一手改革,讓江蘇的試題達到了競賽初級的水準。做過江蘇的高考題你就知道什麼叫地域難度,能難到你懷疑人生。所以江蘇的考生,在高中階段就接觸了很深的理工科思維,這樣的話,他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會搶佔先機。

    然後就是中部地區的幾個省份,什麼湖南、安徽、湖北,每年都會出現一個牛人。但一般出現在基礎科學領域,比如數學,物理,電子工程之類的。比如十幾本課滿分的清華學神韓衍雋,來自安徽:

    像什麼計算機這種新興學科 ,就不太行,只能出現在像浙江,上海,北京這樣的省市。比如來自杭州的姚班大神陳立傑,就是來自杭州外國語的頂尖大牛:

    其它的省份,大牛其實也是不少的,但是有些省份的大牛,就機率很低了,比如邊遠地區,什麼青海、內蒙古之類的省區,教育不發達,人口又少,以前都是東部地區的人移民過去參加高考。

    當然,無論如何,進入北大清華,都是精英無疑,在當地人口中都屬於智力層面的佼佼者,不過最終在社會上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還有看之後的努力,任何優勢只是暫時的。

  • 13 # 餘姚小石頭

    經濟好的省份,家庭富裕,作為家長肯定把孩子的教育放第一位,從幼兒園就開始了。要是全國一張卷你說可能嗎,真那樣,內地985,211全是那些人均收入靠前的省份(北上,浙江江蘇)

  • 14 # 水水叄叄

    基本上我老家湖南都榜上有名,可悲的是基本上給大城市在輸送人才,回來的能有幾個,希望家鄉的經濟也這麼出類拔萃,人才都回來建設家鄉。

  • 15 # 手機使用者6719290885

    江南才俊多(江浙滬)上海中學培養院士50多名 部長100多人。將軍100多名 學霸沒有用 關鍵是成材 重點是成材 所以不要提狀元 有幾個狀元是成材的 馬雲不是狀元 難看嗎?

  • 16 # 小憨說電影

    我很早之前就說過,進北大清華以後,江蘇的考生並不能出類拔萃,因為和北京選拔出來的相比,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天賦水平,大都是比較接近的。

  • 17 # 聖西羅騎士92541891

    北京現在最好的一波孩子,不再是考慮上北大還是清華了,而是美國常青藤或國外前50的大學了。畢竟上完北大清華,優秀的人還是要出國繼續深造的。

  • 18 # 很安慰你終於來了

    不明白為什麼說中國最厲害的大學是清華北大,感覺最厲害的人物要不是海歸,要不是下面不起眼大學培養的,馬雲 劉強東 屠呦呦 莫言 馬化騰 王石 任正非 董明珠 雷軍 凡事拿得出來的都不是清北畢業的,給他她那麼多資源榮譽,真實太不應該了,每年擄走那麼多高考狀元直接變廢物,不是仗著手上有幾個狀元,哪裡來的勇氣叫囂,勇氣是梁靜茹給的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喝純牛奶好還是喝奶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