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澤仁心
-
2 # 良哥毅且壯
逆向法!熟讀精析諸子百家代表性的經典作品各一,反覆細讀品味,互動印證、推敲出每個虛詞的正確用法,以及常用的古文片語、句式用法,進而到文章結構、修辭手法等方面,自己蒐集整理出來,編撰成詞典,平日裡常讀常更新,機會成熟了拿出來給大家幫忙斧正,這樣的逆向學習法,其實已經不能簡單稱作學習了,而應該叫作研究、做學問了!此法非一般人可用,非對古文懷有強烈興趣者、非強毅力者勿試!
-
3 # 墨凝秋露
文言文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文章,歷經千百年至今,我們所能讀到的,都是精華中的精華。我們只有學好文言文,才能穿越千百年與古人對話,學習他們的思想,傳承他們的文化。那麼怎樣才能學好文言文呢?我結合自已的學習心得,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的遍數多了,其中的意思就自然明瞭。讀書分為泛讀和精讀。泛讀是結合自己以前的文學基礎,大致讀懂文章所述的意思。精讀是逐字求解,藉助一些工具書,把每一字每一句都理解吃透。
二,多背。背誦是最傳統的一種記憶方式,背誦記入腦子裡的東西,都是不容易忘記的。背過的文章多了,久而久之就融入到自己的知識裡。
三,掌握好實詞和虛詞的意思。有些實詞是古今異義的,比如“犧牲”,在古文中是祭祀用的牲畜,現在是指為正義獻出生命。“而”作為虛詞,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示的意思也不同,有時是承接,有時是遞進,有時是轉折。等等。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四,仿寫。在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礎後,可以模仿寫一些小古文,寫景,抒情,狀物都可以,寫完後再和古人對比朗讀一下,看能不能讀出那種語感。
以上是我學文言文的一些經驗,望朋友們多提寶貴的意見。
有什麼好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得從三個方面來回答,一是學文言文的目的;二是學文言文的時機;三是學文言文的方法。我們做一件事情,如果連目的方向都不清楚,就猶如在黑暗里長徵。目的知道了,我們還要考慮時機的問題,因為我們人生是一個成長變化的過程,是不是我們做任何事情得考慮一下年齡的問題呢?最後才是根據目的、內容和時機選擇學習方法。
一、為什麼要學習文言文
學習文言文不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我們五千年的中華文化高度智慧主要都集中在經典當中,而這些經典基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記錄的,所以我們要深入瞭解中華文化的智慧,必須學習文言文。如果一個華人連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不知道,就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華人,所以學習文言文又是必須的。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世界上的學問大致分東方的學問和西方的學問,也可以說是人們常說的生命的學問和智慧的學問。如果我們一個人只學西方的知識技能的學問,而缺失生命的智慧的學問,這是非常遺憾的,尤其是生活在我們這樣一個有五千年高度文明的國家,我們更是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祖宗,對不起天地的。
二、學習文言文的時機
我們一般人可能會說,學文言文當然是大人的事了,至少是初中以上的孩子才開始學了。其實,這正是我們近百年來受西學的嚴重洗腦所致。因為對文言文的學習是可以而且應當貫穿人的一生的,也就是從有生命的那一天一直到生命結束的時候,我們都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文言文的。所以,根據人的腦神經發展(學習能力),我們以十三歲為界,大致把人生分為兩段來討論。為什麼?因為十三歲以前,大致以記憶力運用和開發為主,十三歲以後,以理解力的開發和應用為主。我們任何的教育教學都應該考慮到這個問題,否則很可能費力多而收功少。
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而且被大家忽略了近一百年呢?主要是受西方人的影響,把一切的學習都看成是科學的知識的學習,而我們學文言文主要是為了學習經典,經典記錄的是生命的智慧的,是非知識非科學的內容,是不是要按照科學學習方法進行呢?答案是顯然的,因為我們近百年的語文教育證明了是失敗的,我們的文言文教育是失敗的,我們絕大多數華人是不能輕鬆愉快的閱讀古文經典的。不然也不會有這個問題的出現,不是嗎?
三、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學習文言文是為了學習經典,主要是為了學習聖賢智慧。學習文言文與學習經典需要的方法,有區別嗎?告訴大家,區別大了。
我們的經典智慧是屬於生命的學問,需要的是實踐理性,是要用生命來感悟和實踐的;如果只單單為了學習文言文,這是知識的範疇,需要的是思辨理性。
知識的學問和生命的學問,學習方法有什麼不同呢?知識的學問就是我們目前大多數教學採用的方法,即循序漸進、按步就班,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的方法;而生命的智慧的學問,要採用薰陶浸潤式的教學。音樂美術等非科學的學科,都應該採用這種方法,語文學科嚴格上講,也不算科學的學科,尤其是經典學習。
我們幾十年來的學習古文的方法,就是按照科學學科學習方法來學習的,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從最簡單最基礎的地方開始教學。最簡單的是什麼?肯定不是經典原文,因為小孩不可能真正理解經典,一是我們很多老師自己也搞不懂,二是,就算我們老師講明白了,孩子也肯定理解不了,因為經典是需要我們一生去理解實踐的。小孩子懂什麼呢?只能懂一些簡單的生活性的道理,而古文哪來這些內容呢?最少也是一般古文,那也是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的,所以在小學基本沒有文言文的教學。什麼是最基礎的呢?最基礎的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字詞句的一些意義和用法,這些又是日常生活基本不用的,比較抽象的,這樣也就成了比較複雜的,所以小孩又不能學,只能到初中才慢慢學。
如果我們搞清楚了學習文言文主要是為了學習經典,而經典學問又屬於生命的智慧的學問,我們就應該用非科學學科的學習方法來學習。
第二,從時機上,我們大致分兩個階段來講。
本來文言文的學習只有一個辦法,但是現實情況出現了變化。當然是13歲以後的情況,為什麼呢?13歲以後,年齡大了,理解力強了,心也靜不下來了,關鍵是學習任務更重了,尤其是成人的話,現實的牽拌更多,所以在方法上可以做適當的變通。
我們這裡主要講13歲以前的方法,也是文言文字來應該的學習方法。什麼方法呢?就兩個詞——老實和大量。
老實,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學習的文言文內容要老實,怎麼老實?選擇真正的最好的經典來讀,選哪一本呢?因為每個人的判斷標準不一樣,所以選擇自己認為的最有價值的一本就行。比如有人覺得是《易經》,有人選《老子》,在這裡呢?推薦第一本讀《論語》,第二本《老子》,後面自選。
為什麼要選真正的經典?因為,一方面,人生短暫,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經典都讀完,雖然我們真正的經典並不多,幾有幾本十來本,但是,這是一個遠離經典的時代,能認真讀一兩本的人已經很少了。另一方面,同樣是讀書學文言文,如果我們首先選的是經典,經典會了,一般的古文就很簡單了,這裡有兩個意思,一是方法上,文言文都是一脈相承的。從這裡我們也應該明白,原來文言文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把開啟五千年文化的金鑰匙,可惜的是我們這些不孝子孫,幾乎都把它給搞丟了。為什麼呢?因為白話文是我們生活中用的語言,生活語言又是時常變化的,如果文化用白話文記錄,就會造成過一段時間,後人就看不懂的情況。為什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最後只剩下中國的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呢?其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的祖先選擇的不是白話文,而不是用文言文來記錄我們的智慧。不知是歷史的巧合還是我們先人的智慧。所以自古以來的中國讀書人,都是從小就開始學文言文的,白話文是不教的,但是他們的白話文都學得很好。而我們近代的華人,自從不學文言文,只學白話文後,我們不但文言文不會了——不但不會寫,連讀都不會了,連白話文也沒學好。比如四大名著,他們的作者都是學文言文長大的,但是今天我們還有人的白話文能力能比得上四大名著的水平呢?就連近代的魯迅、老舍、錢鍾書、沈從文、林語堂、梁實秋、朱自清、郭沫若等,我們也比不上了,然而,他們都是讀文言文長大的。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文言文學好了,白話文是很簡單的,不學就會的。這是題外話。
另一方面,經典的意義更高遠,多在智慧層面的,在思想上,高度的是涵蓋低度的,所以經典讀多了,讀好了,一般古文就簡單了,好懂了。但是不能反過來說,不能說一般的古文讀多了讀好了,經典就簡單了好懂了。
老實第二方面的意思是,我們要老實的讀。一是不看解釋只讀原文,為什麼呢?因為現代人最缺的就是時間,本來時間就不夠,如果我們一邊看解釋一邊讀,耽誤時間;另外經典本來很難,經典的解釋更難,而且還是文言文,往往比經典原文還難,所以邊看解釋邊讀經典,一般都很難把一本經典讀幾十遍幾百遍的。有人說,看白話文的簡單一點的解釋不好嗎?肯定不好,一經典有它自己的意思,不能隨便亂解,如果解錯了,給人先入為主,就害人不淺了,故意把經典解釋簡單了,又容易讓學人長傲慢心,覺得原來經典這麼簡單,不但限制了他對經典的更全面深入的瞭解,還生起了看不起經典聖賢之心,就得不償失了。再說,理解經典文句,最好是全面深入的瞭解一本書的情況,相互對照參照,否則很容易斷章取義。還有就是老實讀,不玩花樣最好。我們今天的教學,一般都強調趣味性,覺得這樣一遍又一遍的讀枯燥,其實也是一種受西人影響的錯誤的理念。人的天性是好動的,但是人性就只有動嗎?顯然不是,人除了好動,也有好靜的一面。而我們人的心卻是放開容易收回難,我們都知道靜定生慧,寧靜致遠,今人卻忽視了這一點,很是遺憾啊。
大量是什麼意思呢?一是遍數要大量,讀得越多越好,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所謂讀他千遍也不厭,讀他的感覺像春天。至少讀一百遍,小孩子一般最好讀到三百遍,成人可以適當減少,至少要讀一百遍。為什麼要這樣呢?一是任何語言的學習都必須建立在熟悉的基礎上,才更容易學懂學好,學語言如果是沒有熟悉的懂,都是靠不住的,學不好的。二是經典內容本身價值所在,終生受用,如果能讀到終生不忘,豈不更好?
小孩子學文言文,不管懂不懂,就只是讀,讀多了讀久了,就記住了,因為記憶力好,所以記起來也快,慢慢就進入生命了,隨著理解力的提高,人生閱歷的豐富,經典就像原子彈一樣在孩子生命中發牙、開花、結果。如果非要給他講,老師講起來吃力,孩子聽起來也辛苦,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費力不討好的事。孩子讀多了,不但提升孩子識字能力、寫作能力,經典中的智慧也潛移默化著孩子的品德、性格和氣質,這樣老師不就輕鬆了嗎?孩子不就愉快了嗎?
成人學文言文,因為理解力增加了,關注的東西多了,心也散了,簡單重複的記憶相對就比較難了,短時間的反覆誦讀還可以,長時間的只讀不解,很多人是受不了的,不是方法不對,只是成人的心性亂了,這時我們可以折中,讀到大約一百遍後,再邊解邊讀。這時對文句也熟了,對一本書的大致情況也瞭解了,深入瞭解正當其實。
上面說的是遍數的大量,其實還有字數的大量。就是我們最好儘可能多的讀點經典,三百五百,肯定是不夠的,三千五千也是不夠的,最好是讀十萬二十萬字的經典,作為一般人,四書應該是最基本的了,大約五六萬字。語言的學習都有一個量的積累,文言文的學習也不例外,不但文言文方法學習需要大量的熟悉積累,經典智慧的學習,更是需要大量的積累。
綜上所述,學習文言文,以讀為主,熟讀成誦,熟能生巧;學的內容是真正的經典,越經典越有價值越好,經典會了,一通百通,終生受用;讀的遍數,小孩子越多越好,最好三百遍以上,成人一百遍以上;讀的過程中,小孩子不用管懂不懂,只讀就好,能背最好。成人一百遍以後可以試著看解釋,再進行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