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學興農
-
2 # 高校人才真經
怎樣評價一個導師的學術水平?這是一個人才評價的問題。而人才評價問題,又是當前高等教育最大的難題之一。別說真經,就是教育部、科技部的專家也不一定說清楚。但如果我們只是想找一個合適的老師來做導師,實際上並不需要很準確地評價他的學術水平。學術水平也只是我們選擇導師的一個考慮因素而已。學術好的導師在科研方面可能有過人之處,但不代表他就擅長研究生教育,也不代表他在學生前途問題上能幫多少忙。甚至還有一些導師,表面上看有各種榮譽加身,但實際都是靠壓榨學生換來的,這樣的導師最好還是避而遠之。
所以,真經認為,選擇導師還是應該綜合考慮。
可以參考幾個方面的指標第一是品德。師德永遠是第一位的,對研究生來說,學術水平再高,那也是導師的事,只有落在學生身上的關心和指導才是學生自己的福利。師德好的老師,會花大量的時間在學生身上,不但會關心學生的學業,還會關心學生的品德培養,甚至學生的生活。跟著這樣的老師,學生能更健康地成長。
第二是作風。導師的作風雖然並不是一個決定你是否成功,但卻可以決定你是否快樂。如果你不太想吃苦,想過得灑脫一點,那儘量不要去找那些要求很好,特別會push的導師,這樣你多半會壓力山大,甚至會頻頻出錯,最後有可能喪失學術信心。反之,你則特別需要找一個嚴格的導師,這樣更容易幫助自己提高。
第三是學術。學術不是唯一指標,但卻是是必要指標。學術好的導師一般來說站的更前沿,可以讓學生少走很多彎路,此外,學術水平高的老師,往往有較好的科研條件(有些老師甚至會自己搭建實驗平臺),這對學生科研產出有很大幫助。
那麼這些指標應該怎麼去觀察或者怎麼去獲取呢?首先應該去了解導師的口碑。同學、師兄弟、其他老師,只要有交集,都可以去問問。科研和工作作風方面大家一般都會有大致的評價,而人品方面則很難說,大家只需要留意口碑很好和很差的就行,儘量跟著口碑很好的,迴避口碑很差的。
其次可以看看導師的論文。論文型別可以看出導師風格,比如是實驗型、模擬型還是工程應用型;論文層次可以看出導師的學術高度;論文的作者排名則可以看出導師的人品,如果導師都佔著第一作者,那需要回避一下,而基本都是學生第一作者,自己是通訊,那這樣的基本都是合格的。
最後應該看看導師的專案。專案是一個導師開展科研和培養研究生的生命線,導師申報的專案,很可能就是你進校後要做的專案,專案平臺越好,意味著這項工作越前沿,當然,專案越大,經費越高,也意味著導師可支配的錢越多,這可能就是你上研究生後的直接福利。
要判斷一個導師是否可以選擇,看這幾個方面其實就足夠了。絕大多數導師都是合格的導師,水平也都比作為學生的你要強,所以,只要注意避坑就行,也別太挑剔。
回覆列表
最近研究生考試成績已經陸續的放了出來,其實在城市剛剛出來的時候,就有遠方的親戚給我打電話諮詢如何聯絡導師,以及如何選擇報考導師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首先對其評價自然是導師的學術科研水平,因為無論是誰既然報了研究生,還是想要幹出來一點成績的,想要在導師的指導下做出相當的研究成果,哪怕今後無意於從事科研工作。那麼哪些指標是衡量導師學術水平的指標呢?
年齡嗎?我覺得這個標準並不太合適,許多人認為在學術圈,能夠混到一定的年齡必然能夠有一定的成就,哪怕再不濟也能夠混到一個博導的水平,其實不然,學術同年齡之間其實可不成正比,大家知道顏寧,也就是施一公院士的博士生,人家可是在28歲時候就已經幹到了博導,這樣的成就著實另我汗顏,因為我如今已經31歲,才即將迎來畢業,可是人家都已經博導了,而在中國這樣的例子雖說是少數,但是也著實給我們一個衡量標準——不能以年齡衡量學術。
扯的可能有些遠了,那麼選擇年輕的老師就意味著他們的學術水平高嗎?他們的學術水平可能不高,但是我認為他們的學術思維以及眼光可能還是比較前瞻的,而那些大牛導師的戰略目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個研究生所能夠完成的,而這些年富力強的小老師反而能夠帶領各位同學走向遠方,真正的做出來一些實實在在的成果。
在這裡給大家說一下,我對於學術水平的衡量標準,學術眼光!這個眼光其實說的是戰略目標,一個具有長遠戰略思維的好老師,做出來的研究成果是普通老師的N倍。之前看到過一個文章,說的是博士生畢業的文章水平到底誰來決定,是博士自己的勤奮?還是導師?最終答案是導師,中國學生的水平其實差別並不是那麼大的,在思維方面可能確實有差別,但是再勤奮的學生,選擇一個沒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也不可能發出高水平的文章,而一個前沿的導師給你指匯出來的文章,再差也不至於發不出來文章。大家可以去查閱一下目的導師的文章,看看他的課題研究方向,是不是同時代脫軌,是不是在這個去圈內很另類,其實另類不見得是貶義詞,反而是人家在主動尋求突破。
中國的學術圈研究思路其實侷限性很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小白鼠的故事。實驗室用的小白鼠我們一般都會把它關在籠子中,而只要有動靜,他就會沿著籠子邊緣轉圈圈,如果強制性的不間斷給他刺激,這時候他就會一直圍繞籠子邊緣轉圈,而經過長達三個月的訓練之後,我們將它放在桌面上,驚奇的是,它的選擇不是逃跑而是轉圈,而且這個圈子同原來籠子半徑相似。這也說明了一點,如果大家進入一個普通實驗室可能接觸到的東西依舊在哪個圈子中,而那些能夠跳出圈子的導師才真的是值得選擇的前沿性導師,即便這樣的導師目前沒有獲得很好的研究性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