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實用內家拳法踐行者
-
2 # 軒轅凌霄
帛書甲版: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靜),處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靜(爭),故無尤
這才是老子的原意!
普及版: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帛書甲版: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靜),處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靜(爭),故無尤。(無“與善仁”)
短短的一句話,現代版和帛書版就有七處不一樣!有三處是截然相反的定義,這就是後世為什麼讀不懂《道德經》的真正的原因!
我們先從這裡入手吧!
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靜)
這才是對的。
水善利萬物而有爭(有靜)。
其實
水善利萬物而有靜。也挺好。
“靜”這個地方也是“爭”才能得來的!
因為後面一句,處眾之所惡!
“靜”就算這個“靜地”是個位置的話,也是“眾之所惡”之地。
“眾之所惡”(帛書版)不是“眾人之所惡”(現代版)。
我個人覺得,“眾”比“眾人”用的更好,更包羅永珍,一下子你大腦的桎梏就打開了,因為老子說的是“上善”而不是“水”,最起碼不是人間的水才對,只不過老子在人間找不到合適的東西去形容,人間最接近或者說最像這個物質的只有——水。
類似的還有一句:吾不知其名,強字曰道!
我知道天地間有一個東西,它是萬事萬物的宗祖,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與天同壽與日月同輝,我實在沒有辦法去形容它,為了讓你們理解,我強行搜尋枯腸給它強加了一個名字叫道。這是沒辦法的辦法。(我編的)
上善似水但非真的水!
老子是用人間的水,給上善打了個比方,除了人之外,萬事萬物都可以用,所以處眾之所惡!更完美!更精到!
夫唯不爭,故無尤。(現代版)
夫唯不靜(爭),故無尤。(帛書版)
是這段水之言的總結語。現代版和帛書版意思是完全相反的,現代版的語言意思是不爭,就沒事。
帛書版的語意是:爭!你只有“不靜”(不靜不就是動嘛!)爭,你就沒事!
這個區別實在是太大了!這是完全相反的語意,我們2400年都錯讀了這些最最精華的東西。
醍醐灌頂!
有爭有靜才是水!!!
水要是不爭不動,又如何“處眾之所惡”?
水善利萬物而有爭(有靜)這才是水的本性啊!
夫唯不靜(爭),故無尤。這才是水的真性情,或者說:大內在!
帛書甲版: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靜),處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靜(爭),故無尤。
“正”也比“政”更高明,範圍更大,疆域更寬,有助於你開啟大腦的桎梏。正善治,用的更好!
大得一為“天”,
超出天外才叫“夫”
丈夫不是現代詞“老公”,“大丈夫”這個詞不是一般人能夠配得上的。
古文不是精準到字,有時候是精準到“筆劃”的,在這裡我就不浪費筆墨展開了。有興趣的諸君開啟《老子說常清淨經》及其註解,看看“道”字!
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靜),處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靜(爭),故無尤。
這才是老子的真實意圖!
-
3 # 費玉山
一
世間無慾亦無求,
孕育魚蝦靜靜流。
滋潤莊稼禾苗壯,
首功水利保豐收。
二
人生大善若水流,
無慾世間無所求。
奉獻無言天地曉,
人前不語少煩憂。
-
4 # 芻蕘道畔
所謂不爭,分兩種。
一,有能力而不屑於爭。二,無能力爭。
水,屬於前者。善利萬物,卻處眾人之所惡,然天下莫能與之爭。
-
5 # 共論矛盾
孔子有所不為,老子不爭,孫子不戰。
有所不為,就是有所為。
不爭,就是爭。
不戰,就是戰。
只有不,才是最大的否定之否定。
回覆列表
水利萬物而不爭才是原意。為何不爭呢?其一從化學結構來解釋,水是H2O,化學結構穩定,只有在電解和超高溫的狀態下才會發生分子結構改變成H2和O2,當這兩種分子在自然界很快就又結合成水,其它物質要麼在水裡發生化學反應,要麼化合以後生出水。是為不爭;其二,從物理性質來說,水在很簡單的條件下就可以實現在自然界的固液氣三態中自由轉換,而甩開不利因素而超然獨立,回覆元態,不像其他物質要麼條件苛刻,要麼只能一種形態,或者兩種形態,只能依存於其它物質,而是自己變色變質。石頭百年必腐,水裡的物質會變質,水透過氣化以後又脫離出來,且永不腐敗。所以水利萬物而不爭才是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