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江中公浩南老師
-
2 # 順達培訓高老師
一.申論的內涵:
1.申論最早源於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古代稱申論,策論,也稱對策。古時候朝廷為了招賢納士,唯才是舉。設定了對策:由朝廷出題,應試者對答……建國後取消了這一制度。建國初期,新中國百廢待興、適應新中國體制的人事制度尚存在一些弊端,那時中國實行黨政企事業混崗,在黨政機關工作的都是國家幹部,在企業的、事業單位也有國家幹部的職數,可以說那時候分工不夠明確,管理不夠科學。
2.申論做為公務員入職的考試科目之一被固定下來。改革開放後,從1988年國家開始實行人事制度改革試點,黨政機關的從事公務工作的過去所說的國家幹部明確為公務員。國家人事部前常務副部長程連昌帶領人事改革領導小組以及改革辦公室研究人員借鑑了中國古代科舉考試製度。並重點研究了對策——策論、申論。
經過5年的研究,探索於1993年中國第一次試行公務員招錄考試,全國只招錄了10名。但那時考試科目沒有申論,考試科目分為《行政能力傾向測驗》和《公共基礎知識》。
1994年首次試行了公務員招錄考試,在程連昌等人的倡導下從此“卷子”代替了“條子”!公務員考試科目也相對固定下來呢《行政能力傾向測驗》、《申論》。
1996年國家頒佈了《公務員法》。
3.申論的含義:經程連昌程老帶領的公務員招錄考試班子研究: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是這樣定義申論的:
使事深於政術,理密於時務;(1)
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緩之高談;(2)
馭權變以拯俗,而非苛薄之偽論;(3)
風恢恢而能遠,流洋洋而不溢。(4)
筆試對此的理解認為:
(1)使事深於政術——
“使”是介詞“把、將”的意思;
“事”就是申論材料中涉及到的事例、事件、具體事情……
“深於”是表程度的介詞,就是“提高到,”或者“深度”的意思;
“政術”就是指社會政治的方略,今天的話說就是治國理政的大政方針、治國政策。
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考生)要(跳出個人的視野和角度)把申論材料中涉及到的事件和相關問題,放置到治國理政的高度或者深度來理解、來評價、來把握、來衡量。理密於時務——
“理”就是(考生在)論述申論材料中事情的緣由,或者意在說明某個觀點時;“密”就是緊密結合,“時務”就是當下的時事政治。比如目前中國的時務就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以及圍繞著實現目標的相關政策,法律和法規《條例》《法規》《意見》等。
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考生在做答申論時的分析,論述、說理等必須緊密結合當前的時事政治。(2)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緩之高談——
“酌”就是針對的意思,三五是數量詞,在古代一般省略量詞,這裡省略的是“條”;“熔世”就是改變申論材料中的事例所反映的現實社會中的不良現狀……
這句話的意思是:(針對申論材料中的事例反映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三五條解決對策。而非迂緩之高談——而不是迂迴繞開問題去空談闊論,論述要針砭時弊。
……
2.申論主要考察考生幾大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不能僅僅理解文字表面的含義,還要與當前治國理政的大政方針相聯絡。綜合分析問題能力:也是要和國家當前倡導的政策相結合來進行綜合思考。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要站在政府部門開展工作的角度,從國家治理體制的高度,以行政執法的要求來衡量申論材料的事件、事例中出現的問題的得當解決措施。貫徹執行能力:領會和把握我黨的性質和宗旨,貫徹落實黨的政策、方針,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凸顯群眾工作能力,彰顯政府服務職能。文字表達能力:按照要求作答,使用規範語句,規範文種表達國家機關的行政執法意志。 -
3 # 渡船的漁夫
申論到底考什麼。申論大綱中明確說出,申論考察五種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貫徹執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說的通俗點就是你的個人能力能不能達到公務員的要求。我分別說下這幾種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申論是通過幾個材料讓你答一些問題,最後透過你閱讀提煉的觀點寫一篇大作文,所以閱讀功底很重要。綜合分析能力。一般七八個材料。有些題目針對一些材料中好多段,有些針對好多材料。而且在回答時針對一件事,要多主體,多層次的綜合回答。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基本考察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多。如果你複習過申論,那麼,萬能八條就是那個意思。多主體,多辦法。貫徹和執行能力。這個主要是在你寫的措施中可以看出來。措施有針對性,有可行性。上來就加強法制建設。對於一個基層崗位,顯然是不現實的。文字表達能力。這個考察貫穿於整個申論試卷,無論考試還是入職後,和領導面對面的交流很少,大多數是要寫材料。這就看你寫的是不是說明問題言簡意賅,提出的措施是不是針對性,可行性。表達觀點是否中性。五大能力只是大方面的概括。要想短時間內提分。多讀,多寫,多總結。多主體,多層次考慮問題。讀是為了能明白說的是什麼意思,建議讀讀人民日報練習。
寫是為了讓自己寫的好看,可以買個字帖。
多考慮,讓自己答題範圍廣,多去抓住得分點。
-
4 # 使用者818402312477
申論主要考的就是歸納總結和邏輯分析能力,並不是看語言文字是否華麗搶眼,看的就是能否把答題要點都找出來,並按照一定邏輯排列組合出來。
-
5 # 岸上教育
首先,我們清楚申論作答的本質是答案來自於材料。審清楚題幹資訊,得到作答物件,帶有目的,去材料中尋找答案要點。因此,閱讀理解能力成為了我們作答申論最基礎的能力,而我們更加強調的是高效的閱讀,分析材料邏輯是關鍵,把材料按照一定邏輯梳理,能夠幫助你快速讀懂材料,例如總分結構,材料的核心主旨一定在“總”的部分,而梳理邏輯往往是考生容易偷懶的地方,歸納概括儘量寫成總分結構,而你是否存在畏難情緒而直接忽略總括句的書寫。在申論答題中,我們並不是要儘量拿到一百分,而是易拿的分儘量全拿,難拿的分盡人事聽天命。
其次,在有效的方法下刷題。你會遇到這樣的同學,他們能夠輕鬆拿到申論高分,而你問他們為什麼要寫這個要點時,他們會告訴你:這就是要點。之所以可以斬釘截鐵同時又準確無誤的從材料獲取要點資訊,是因為題感確實是存在的。不僅是在行測作答中,申論同樣需要練出題感。這個感覺的練就需要我們研究真題,深入到題目、材料中,甚至能夠站在出題者的角度思考出題的目的,如果能做到“知己知彼”,申論已經難不倒你了。
最後,在刷題的前提下反思總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申論刷題需要控制時間,把所花時間進行記錄並分析錯題等原因。除此之外,學習的重要目的在於查漏,而查漏的最終目的在於補缺,也就是需要把自己的問題一一羅列,最終想辦法逐個擊破,提升自我水平。學會自我總結,針對性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在未來的公考學習中,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加上你的堅持,申論必然能快速提高,在成“公”之路上披荊斬棘,順利奪魁。
-
6 # 小豬燒麥
18年從211畢業以後,考了兩次省考,最終上岸大河南。
終於有空來好好回答問題了,此篇適用於時間緊,拖延症,不會寫,寫不好以及看到申論就手足無措的考生……
(兩次備考,總結學習方法和經驗都是精髓,認真看完,絕對助你高效備考,快誇我,給我個贊!)
以下開始正正經經,敲黑板,快拿小本本了嗷!
一、申論試卷組成部分,掌握“敵情”。
申論試卷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
·注意事項
第一部分,在注意事項這一部分,我們要注意選擇黑色的鋼筆或簽字筆進行作答,字跡要工整,考生可以在平時訓練時就養成用黑色水筆答題的習慣,同時注意練字,字跡對於申論來說也是至關重要,對於改卷人來說這是第一印象。
·給定資料
第二部分給定資料也是試卷佔比最大的部分,大概由五篇左右的材料共同構成,近年來申論在話題與材料的選擇都比較偏向於社會和人文層面,在選擇時具有消極性和辯證性,也要求大家看待問題需要有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備考時注意對一個問題的全面分析,看見問題的不同方面,同時也要多閱讀人民日報、今日時評等文章內容增加積累。
而且我們需要閱讀給定資料後按照作答要求依次在答題紙上進行作答,這就要求考生需要具備在8000字的材料中找到答案的閱讀能力,所以你知道在備考時注意對快速閱讀能力的訓練有多重要了吧!不然怎麼在有限的時間裡快速準確的找到答案?
·作答要求(這個得分三個部分來分析)
不管省考還是國考主要有五大題型,分別是歸納概括、綜合分析、提出對策、貫徹執行和申論論述(大作文)五種。
這五種題型中,申論論述是必考題型,其餘題型是常考題型。考生在備考時不可忽視任何一種題型,平時要每種題型都要做到,對每一種題型的答題思路都記住。
而且要注意每道題目都有字數要求,作文一般字數要求在1000字到1200字的範圍之內,與作文題目不同,非作文題目一般都要求字數上限,不能超過,若超過要求不得分甚至是扣分。
所以我們在平時做題時一定要注意字數的要求,注意鍛鍊語言的簡潔性,注意培養概括能力。
- - - 籠統一點兒來說,申論到底該怎麼入手呢?
第一,是要分清題型。這樣才能保證答題思路正確。避免寫不必要的字,畢竟答題是限制字數的。
第二,要讀透材料。許多人在做申論題對答案的時候會發現,自己把答案的答題點給刪掉了。這就是因為材料沒有讀透,沒有找到真正的答題點。比如案例型材料,重要部分應該是在案例前後的理論性語言中,而很少在案例裡;觀點型材料,重點在於觀點而不在論證。所以一定要讀透材料,並且歸納各個小段材料的大意、主旨。
二、深扒那些申論高分備考方法。
·如何由淺及深的學習?
先掌握申論的基本要點,然後結合題目逐字逐句去分析,找到得分點,再組合成句。我認為這就是見效最快的學習方法了。
如果你對申論有了一定的研究,其實會發現,申論是按點給分的,只要你找到得分點,分數就不會差。而找到得分點的辦法,就是透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準確找到材料中的關鍵詞句。換句話說,只要你能提高這兩方面的能力,那麼就能提高申論成績,而不一定非要去大量地刷真題。
我們有對申論的準備認知,選擇兩三個優質的網課跟著學就行,我用的是鍾君申論課和阿甘上岸說結合搭配學習,外加一個做題用的課程(湯可特訓七套卷),跟你們說怎麼有針對性的學嗷~
一是找出每段話中最重要的三個詞語,並說明理由,這一步是為了鍛鍊尋找關鍵詞的能力;
二是找出所有的關聯詞,並說明這些關聯詞起到什麼作用,我們都知道,關聯詞在申論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很多關聯詞直接到申論答案,透過這種鍛鍊,可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敏感性。
三是找出文章中表示承上啟下的句子,並說出其起到的作用,這一步是為了加強對文章中句子的理解能力和語言邏輯;
四是找出每段話的中心論點,這一步是為了提高概括能力和總結能力;
五是找出文章的邏輯,也就是每段話都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這是為了提高對文章中心論點的把握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
我認為這樣學下來,其實比沒有思維邏輯的做10套卷子的效果都好,而且越學越感興趣,一種對考試自信瞬間起來了。
·快速積累的三種方法?
①以訓練題為載體,掌握理論。
在複習過程中,大家透過網課已經學習掌握了不少理論知識,不同的題型運用所學理論進行審題找點加工往往事半功倍,大多數考生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我之前做題很快,做得也還行,但為何學習了理論知識以後反而慢了呢?
其實關鍵在於不熟,就好比給你一輛腳踏車,而你還在推著走,自然比原先走得要慢,但是當你真正熟練能夠騎行時,速度自然會快起來。所以理論很重要,但切忌死記硬背,應該透過例題來記憶,不同例題掌握了,面臨其他相似型別的題目時才能夠將理論融會貫通運用起來。
②以材料為核心,熟悉思路。
申論試卷中哪部分最關鍵?是材料。所以,往年申論試題的材料是各位最有價值的複習資源。那麼這些資源應該如何去使用呢?建議各位考生去複述材料,複述材料不代表背誦,複述出材料的主要內容,段落邏輯就行。
這個工作有什麼意義呢?考試出過的題目當然不會再考,但是我們在複述材料的時候,所慢慢熟悉的是命題人的思路,考試的思路,這樣在面對2018年的申論試卷時,你會覺得題目很熟悉,這種熟悉,並非對於題目主題的熟悉,而是熟悉了思路。而且歷年材料中出現的案例,也是你作文的論據來源。知己知彼,立於不敗之地。
在申論寫題目寫作文過程中,我們往往覺得找得到、看得出,但是在呈現答案時,不會寫了。這都是因為大家的詞彙量太少所致。對於詞彙量的積累,大家摸不著頭緒,如何積累?總不能去像背單詞一樣背誦詞語吧。
其實,我們的試題材料來源大多數都是評論員文章、地方報道等,我們平時可以去看去讀,但是建議各位使用紙質版閱讀,在讀的過程中將文章中提到的問題、原因、影響、做法等全部勾畫出來,然後在本子上摘除各部分核心詞。這個工作每天都去落實,去讀一篇,所花費的時間每天半小時左右,不僅能夠積累詞彙,還能鍛鍊各位的找點閱讀能力,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單價定能有所收穫。
·如何做題才不算假刷題?
1、不是做的題目越多越好。對於申論而言,很多考生都會把自己練習了無數道大小作文拿出來拍照留念,看似感動了自己,但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一招對於申論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運用不要甚至會起到負面的影響(浪費時間、導致思維僵化)。
當然,在備考中做一定量的題目是必要的,但不僅應選擇高質量的題目,還應反反覆覆的做同一份試題(最好是真題),反覆的總結自己所存在的問題,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答題思路與思考問題的方式,這樣做才能起到“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效果。
2、不要迷信相關的模擬題,更不要寄希望於所謂的押題。
在考試前,做一定的模擬題有助於把握答題的節奏,並模擬公考的氛圍,避免實際考試過程中所存在的緊張情緒。但切不可將模擬的功效無限的放大,要知道很多所謂的絕密題、終極題只是精明的商家利用你僥倖的心理而人為製造出來的噱頭,是其牟利的手段,應平靜的對待外在的喧囂,按照自己既定的計劃迎接考試,切不可因為外在的原因而亂了分寸。
3、中心思想應該一以貫之。
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應牢牢抓住文章的中心論點,整個行文緊緊圍圍繞中心論點所展開,堅持、必須、尤其、一定要避免重點不夠突出、離題萬里等問題。所以在行文前立一個簡要的提綱是很有必要的。
4、在論證過程中應避免模稜兩可、隔衣撓癢。
作為公職人員,指出問題一定要一語中的,堅決、中肯、直接、客觀,要知道直接、簡潔就是一種魅力,也是應試者應該具有的能力。具體的來講,就是要透過問題的表象看到實質性問題,讓你分析問題的原因時,你就應該指出最重要的原因、根本原因;在論述某一現象的時候,應該思考問題表象後深層次的原因,浮於表面也是一種罪過。
5、闡述措施時避免張冠李戴。
雖然這是一種常規性問題,但往往很致命,要知道如果對政府職能不夠了解往往會被定性為:不用心、能力有限。具體來講,就是在闡述具體的措施時,最好能明確相關措施的主體,如立法是什麼機關、執法是哪個部門,監管靠什麼落實等等,都應該明晰,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就是這麼來的。
三、申論答題技巧[最細緻、最全面]。
1 字數限制,時刻警惕
申論答題有字數限制,答題卡上有字數顯示,所有空格、標點全部都算,不需要自己計算,你只要做到在答題過程中:
不要囉嗦、簡明扼要、言簡意賅、準確完整就可以了。第一題一般要求200字左右,後面的題會逐漸增減。
一般情況下,除了時間不夠,很少有人少些,大多數人都抱著一種想法:答的越多采分點越多,其實不然,阿甘你也學過了,多不代表準,應該儘量避免字數太多,別傻乎乎的已經寫到最後的格子了,句子還沒有寫完,然後絞盡腦汁想怎麼結束。
2 聯絡材料,加工材料
申論所有的所答都是要僅僅圍繞材料,依託材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材料就是考生掌握的全部資訊和內容,一定要在給定材料的基礎上答題,儘量減少自我發揮,不要把申論攜程雜文、散文等等一些不符合考試要求的問題。
對於材料的用法,要是有些大段大段地照抄材料原文,那就完蛋了。
要學會巧妙的運用,可以用材料中給出的數字、提到的人物、引用他們的言論、觀點或行為、事蹟等等,退一步講,如果你覺得材料哪一塊寫的好,想引用也不能照抄原因,要學會適當的改動,體現出對材料的思考,而不是一個無腦式搬磚。
3 瞻前顧後,堅持到底
要重視申論前幾道題的發揮,太多考生都把大多數經歷放在最後一篇分值最高的大作文上,但事實,考生拉開分值距離的往往是在前面哪些題目上,因為這些題目評分更加客觀,可操作。
然而最後一道大作文給分會相對比較集中,得分率也相對比較低,無論上午的行測難度有多大,答題感覺有多不好,一定要堅持下午繼續申論的考試,當年我下午去考試的時候,考場上至少空了7、8個座位,實踐證明,在最苦難的時候堅持下去,努力走完最後一步,就有可能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凡事貴在堅持,既然考生都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就一定要堅持到底。
回覆列表
申論,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中,考生根據指定的材料進行分析,提出見解,並加以論證。申論考試是具有模擬公務員日常工作性質的能力考試。主要考查應考人員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應考人員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貫徹執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
本人建議,多點讀《人民日報》、《參考訊息》等官方報紙,網站可以瀏覽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政務資訊網等網站,收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新聞類節目;透過以上這些官方的傳媒介質,我們可以瞭解到社會的熱點,積累考試素材。多點做一下往年的真題,強化自己的語言能力,在演練中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作答思路和寫作風格,同時就能瞭解申論的出題思路,這樣才能得到鍛鍊和提高。
如果基礎實在差的話,可以去一些正規的學習機構進行培訓,或者進入他們的學習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