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碧雯Sunny
-
2 # 秋閣一憑欄
其實瀟湘館的竹孑描寫的並不多,在十七回賈政代人遊大觀園時,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眾人都說"好個所在!"另外就是二十六,寶寶順腳一徑來至一個院門前看那鳳尾森森,龍吟細細,也就是說用鳳尾來形容美麗的竹葉,用龍吟細細來比竹管所做音調好聽的笛子,這用來形容一片竹林,再就是三十五回寶玉捱打黛玉心疼偷偷立在花陰之下遙望怡紅院黛玉在潮溼地上站了半曰腿痠方漫漫的扶著紫鵑回到瀟湘館,一進院門只見滿地下竹影參差,苔痕濃淡,碧森森千竿竹影顯青蔥,還有九十八回竹稍風動,月影移墻,好不清涼冷 淡。
竹子是瀟湘館的標誌也是林黛玉的象徵,還是《紅樓夢》中唯一有竹子的院落。關於瀟湘館的竹子描寫,全書共有五處,而這些都是作者看似無心之作實為點睛之筆,都有其耐人尋味的意義。
千百竿翠竹遮映“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裡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這是書中透過賈政眼睛首次描寫瀟湘館的竹子,“書中第十七回,當時大觀園初建成,賈珍邀賈政再檢查一遍。
千百竽翠竹”首先點明瞭瀟湘館的特點,房舍掩映在搖曳的翠竹中,Sunny透過濃密的竹葉,一地斑駁碎影。想象人氤氳在梨花兒的馨香裡,漫步在竹林間,滿目欲滴碧葉,淙淙泉水穿園而過,是何等愜意。難怪眾人都道:“好個所在!”也難怪賈政笑道:“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度一世。”
當時林黛玉也如這“千百竽翠竹”一樣,生機勃勃,朝氣滿滿,她在姥姥等親人的庇護下,對生活滿懷希望憧憬。
鳳尾森森,龍吟細細,一片翠竹環繞“鳳尾森森,龍吟細細”是書中第二次對瀟湘館竹子的描寫,在第二十六回。“鳳尾森森”雖然寥寥四字,但是不僅點出了瀟湘館中竹子之多之茂盛,而且還描繪出了一幅竹林幽幽枝葉搖曳多姿的畫面。這時的黛玉正值豆蔻年華,正是朦朧年紀,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幻想。
竹影參差,苔痕濃淡第三次寫瀟湘館的竹,是在第三十五回。是“一進院門,只見滿地下竹影參差,苔痕濃淡”,進入室內,“窗外竹影映入紗來,滿室內陰陰翠潤,幾簟生涼”。
當時,寶玉捱打,打在寶玉身上,疼在黛玉心裡,哭得兩眼似桃兒一般,但懾於封建勢力,黛玉不敢與眾人一起去看寶玉,只有“獨立在花陰之下”遙望怡紅院,此時的竹影,就像籠罩在黛玉心上的斑斑陰影。
雨滴竹梢,更覺淒涼第四次寫竹,是在四十五回。黛玉身體羸弱,每年春分秋分之後,必犯咳嗽。一個秋天的黃昏,黛玉病臥在床,本來約好晚上寶釵來這兒,不曾想“秋霖脈脈”,黛玉聽著窗外瑟瑟秋風伴著淅瀝的秋雨聲,不禁“雨滴竹梢,更覺淒涼”,她隱隱預感到自己生命的肅殺的秋天已經到來,她那純真的愛情,必然會被徹底摧毀。
竹梢風動,月影移牆在第九十八回,金玉良緣締結時,黛玉氣絕身亡,紫鵑、李紈等大哭一場後,李紈走出院外,只見“竹梢風動,月影移牆,好不清涼冷淡。”這是書中第五次描寫瀟湘館的竹子,也是瀟湘館竹子的形象最後一次出現。“竹梢風動,月影移牆”不正預示著黛玉生命結束後的“清涼冷淡”嗎?
全書五次對瀟湘館的竹子描寫,無不與瀟湘館主人林黛玉的命運有關。瀟湘館是大觀園中眾多住處中的一處小院,沒有什麼奇花異草,以竹子最盛,因為“我心裡想著瀟湘館好,愛那幾竿竹子隱著一道曲欄,比別處更覺幽靜。”黛玉就成了瀟湘館的主人。黛玉獨喜竹子,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她“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品格。
作者對瀟湘館竹子的描寫手法呈遞進式,由最初的“千百竿翠竹遮映”到“鳳尾森森”,由“竹影參差,苔痕濃淡”到“雨滴竹梢,更覺淒涼”,最後到“竹梢風動,月影移牆”。作者對竹子的形象描寫,層層遞進,暗示著黛玉心理變化,由靜到動,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絕望的心裡路程變化。“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這裡對竹的描寫,又進一步地預示著黛玉悲劇性的命運。
竹子,被譽為“歲寒三友”和“四君子”之一,自古就備受青睞。“瞻彼淇奧,綠竹猗猗”,人們傳唱了三千年;“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也被吟誦了近千年;“生挺凌雲節,飄搖仍自持。”更是激勵著人們追尋高潔的人生。可見竹子在歷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黛玉喜清幽,愛清淨,淡名利,超脫世俗之外,她本質上與人們賦予竹子高潔、堅韌、不屈的高尚品格有諸多相似之處。她在這裡伴隨著修竹、詩書、幽怨、孤獨和淚水,度過了一生。她不會為了自己而去阿諛奉承迎合他人,這種寧折不屈的品格最終葬送了她的人生,而她無悔自己的堅守。
大觀園中有眾多住所,然而那麼多葳蕤的居住地沒有給林黛玉,卻安排她住進了“掩映於千百竿翠竹一帶粉垣,數楹修舍”中。作者如此安排,目的就是為了以竹喻人,來刻畫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瀟湘館中竹子這一形象的描寫,不但增添了瀟湘館的清幽寂靜的氣氛,更烘托了黛玉孤獨的身世和悲涼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