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芒四濺的暱稱

    孩子犯錯誤,總讓父母頭疼。教你3個絕招,即懲罰孩子,還有益於孩子。

    情況一:孩子大嚎大叫怎麼辦?

    每當孩子大嚎大叫,家長都想讓孩子立刻閉嘴停止哭鬧,但往往用錯方法。越對孩子打罵恐嚇,孩子哭得越大聲,甚至可能會破壞親子關係,使孩子記恨你一輩子。

    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方式是冷處理。

    簡單來說,你可以擁抱孩子,或者陪在孩子身邊,冷靜地對待孩子大哭,但千萬不要讓孩子的哭鬧影響到自己,從而情緒激動發火罵孩子。更不要直接將孩子關小黑屋,或者無情地將孩子晾在一邊,等孩子哭完找父母也不理。

    這裡的冷處理,更著重於父母的情緒控制能力,而不是對孩子冷暴力。其目的是讓孩子宣洩情緒,而不是使用粗魯的方式迫使孩子停止哭鬧。

    一切的說教,等孩子哭的聲音慢慢小了,再安慰他,和他溝通。這樣孩子既能宣洩出當下的壞情緒,也能聽進父母的教育,認識到錯誤,最有益。

    情況二:孩子犯小錯誤該怎麼罰?

    對熊孩子的懲罰,可能不是一次兩次的,而是三番五次。這時間線很長,何不利用懲罰,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或者學會一個好技能,練出一副好身體等等。懲罰,可以表面是罰,但實質是利。

    比如:

    罰跑步:鍛鍊孩子身體。

    罰寫檢討:鍛鍊孩子文筆。

    罰背古詩:鍛鍊孩子記憶力。

    等。

    這些懲罰,肯定是要孩子付出一定的時間和努力才能達到的,不辛苦怎麼才能讓孩子長記性改錯誤呢?但要注意家長選擇一種懲罰方式,就一直堅持用這一種,才可能有效果。

    比如,每次都罰孩子寫檢討,寫不透過再寫,孩子不得挖空心思專研事情脈絡和人物心理,不得琢磨語言表達,讓自己的檢討一次透過?積年累月孩子的寫作能力肯定見長啊。

    情況三:罰他不管用怎麼辦?

    有的孩子,父母一生氣嚴厲管教,他還是聽話能改進的。但有的孩子,因為無知,所以無懼,牛起來父母什麼硬招都不管用。

    比如:

    罰孩子吃不喜歡的菜,孩子硬不吃,你能咋辦?

    罰孩子做家務掃地,他死都不做,你能拿他怎麼辦?

    有人說,那不會硬逼孩子接受懲罰!但如果孩子屈服了,那你的說教還管用;如果孩子不屈服,父母不得氣上加氣嗎?

    所以,這時候父母得換一種思維懲罰孩子。比如,沒收零食、減少零用錢、減少喝飲料、減少看電視時間、不能玩手機遊戲等,減少這些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待遇"。

    這樣,即讓孩子感到損失,意識到因為自己做錯事,所以失去了享有吃零食、花零用錢、看電視、玩手機等待遇,還能有效地控制了孩子過多使用這些將會造成的不良影響,一箭雙鵰!

    孩子犯錯誤,家長講究方法,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給予孩子不同程度的懲罰,才能有效糾正孩子錯誤。如果一犯錯就打,打皮實了,以後打就不管用了。打孩子,應該是父母們逼不得已的"最後一招"。

    相關文章:

    管教孩子不能打罵兇,13種管教孩子的溫和方式,比任何懲罰都有效

  • 2 # 德雲呆呆醬

    小孩子們正是在犯錯誤中而成長起來的,但是如果孩子們總是犯同一個犯錯,應該怎麼辦呢?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瞭解下如何教育這類的寶寶吧!犯事都會有解決的方法,所以父母們切記勿要發火!

      分析

      三個原因導致孩子“一錯再錯”

      第一種情況是,孩子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滿足。這個合理的需求最常見的就是父母的愛,父母對他們的關注得不到滿足,但孩子又不懂得用正常的方式來表達,他就用犯錯來引起關注。做得好的時候和做得差的時候都能引起父母關注,而做得差時父母的反應會比做得好時更強烈。所以,孩子有時會有意識地做一些“壞事”,來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對於孩子來說,批評也是一種關注,他們寧願要批評,也不願父母不關注他。

      親子網,另一種情況是,孩子緊張、害怕,甚至恐懼。害怕犯錯,因為之前由於類似情況曾被爸爸媽媽嚴厲批評過,當再面對類似的事情時,他會緊張,擔心自己再犯錯的話,肯定會被爸爸媽媽訓。但人的心理就是這樣,越擔心出錯,就越會犯錯。

      最後一種情況是,孩子對父母的某些決定不接受,但又沒辦法用合理的方式來表達,他就用一錯再錯的犯錯來表達。這型別孩子跟上面不同的是,做錯時他沒有恐慌感,他是有意識做錯的,是故意的。

      對策

      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綜合以上三種原因,專家指出應對症下藥,針對以上三種不同型別的孩子應量體裁衣、因人而異地予以糾正和指導。

      方法一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改善親子關係,多花些時間關注孩子的點滴成長和進步。不管孩子犯的是什麼錯,父母都應給予包容,不能把錯無限擴大,上綱上線地批評孩子。父母可以指出孩子的錯誤,但指出錯在哪不等於批評。而在孩子一錯再錯時,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告訴他爸爸、媽媽遇到類似這樣的事情時是怎麼處理的。透過這樣的言傳身教,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方法二 父母要調整好孩子的心態,對孩子來說,犯錯是合理的,是正常的,父母要用包容的心態來面對孩子的錯。跟他說:沒有關係的,慢慢來,你一定可以做好的。鼓勵孩子朝好的方向努力就好,而不是一看到一點苗頭馬上就發火。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具體的改正方法,教孩子用更好的方式去做。

      方法三 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傾聽孩子的想法,不用家長“權威”來壓制孩子。同時要教他遇到類似情況時該怎麼處理,同時引導他自己總結經驗,以避免下回再犯同樣的錯誤。此外,跟第二類一樣的做法是:多欣賞孩子好的一面,引導他把注意力放在做得好的事情上,並引導孩子想想為什麼這樣做更好。

      親子教育,給懲罰加點“愛”,“愛”的表示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最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在這些情景中,它是更加不可缺少的。父母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解決孩子一錯再錯的問題的關鍵。每次和孩子充分溝通後,千萬不要吝惜給他一個親吻或擁抱,化解孩子的疑慮和擔心,讓他明白,父母仍然愛他,並且相信他能夠變得更好。這會使剛才的懲罰和溝通變得比什麼時候都有效,會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錯誤,建立健康的心理秩序,促進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 3 # 嘰裡咕嚕楊媽咪

    孩子嘛,都會犯錯,我們也是在錯誤中成長起來的,所以說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屢錯屢犯,尤其是孩子們幼年時期人格形成的重要時刻,我們更加要把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的東西摒棄,那麼該如何應對孩子的一錯再錯呢,我分享兩點我的經驗,因為我家孩子也才五六歲,我們正處在這個經歷當中。

    1.當孩子犯錯了,我們要耐心引導,問清楚原因,把道理講給她聽,也許孩子還不懂,但是她是能夠記住的,當然這是在她會改正的情況下

    2.犯錯了,我們也講道理了,但是還是不管用,這就得注意了,必須收拾一頓,讓她長記性,只有讓她知道家長的底線不敢再犯了,所以有時候粗暴簡單更能解決問題

    現在還孩子特別早熟,特別聰明,她們已經懂得揣摩我們家長的心思了,所以對於孩子有些不好的習慣一定要及時糾正,犯錯必須接受懲罰,讓她知道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可以嬌慣,決不能放縱。

  • 4 #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一)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物

    很多時候,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父母劈頭蓋臉的訓斥,容易導致孩子誤以為是自己這個人,不被父母所認可;

    而不會客觀的理解為,是自己做的事不被認可,因此,就容易發展成習慣性自我否定等自卑消極的性格。

    (二)切記不要打擊到孩子的自尊

    時刻謹記這樣一句話:

    “父母一句不恰當的批評,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是用十句讚美也彌補不回來的。”

    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批評,一定要講究技巧,例如:

    1.批評孩子要對事不對人,溫和而堅定。

    2.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客觀而理性。

    3.批評孩子不要翻舊賬,要點到為止。

    4.批評孩子不為發洩情緒,保持冷靜等。

    (三)和孩子一起總結所犯的錯誤

    孩子犯錯最重要的是引發孩子思考與反省,而不是讓孩子感到痛苦;

    因為只有讓孩子思考並反省了,孩子的思維以及行為才有可能發生改變。

    因此,多問孩子以下這幾句話:

    “孩子,你當時做這件事的時候,是怎麼想的?”

    “孩子,你現在還這麼想嗎?原因是什麼?”

    “孩子,如果給你一次重來的機會,你會怎麼做?”

    “孩子,你現在可以做些什麼事情,來彌補自己所犯的錯誤?”

    “孩子,經過這件事,你學到了那些道理?”

    (四)引導孩子記錄自己所犯的錯誤

    教會孩子記錄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定期拿出來“覆盤”,那些錯誤經常犯,原因是什麼?哪些錯誤已經徹底改掉了?進行一一總結。

    同時,對於已經改掉的錯誤,父母要及時對孩子表達認可以及稱讚,及時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

    相反,對於那些經常犯的錯誤,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與孩子多溝通探討,父母要站在協助者的角度;

    讓孩子知道,成長是他自己的責任,父母只能在背後提供一定的協助,要不要改,取決於他自己,這樣就能激發出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正確態度。

  • 5 # 小軻

    孩子犯錯誤是很正常的,最重要是你如何讓孩子知道這是錯誤的,應該如何去改正。我是這樣教育的,生活上孩子犯一點小錯誤,我都會及時的去提醒並講解,而且很嚴格的去教育孩子,讓孩子有更深刻的印象,在孩子的心上,他自己明白這是不對的,錯誤的,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會那麼容易犯錯誤了。

  • 6 # 歡樂成長錄

    孩子的成長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家長不僅要面對孩子成長路上各種預知未知的問題,還要面對孩子成長過程的三個叛逆期。但無論問題性質如何,問題嚴重與否,當孩子有問題時,大人都應有一套固定的方法來幫助解決問題。

    作為家長,首先必須要接受的一個教育孩子的原則:不要只緊盯著孩子的問題,而是要尋找並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

    一、言行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

    首先要判定孩子處於什麼階段,有什麼相應的行為特徵,比如叛逆期的孩子本身就愛透過一些錯誤的行為來體現自己的力量,所以一旦看清孩子言行後面所代表的意義,咱們就可以相應的去解決,而不是首先就針對言行來進行判斷和解決,而是要了解孩子的感受。

    二、家長應該先學會聆聽

    在反省自己的某些不當方式後,為了進一步瞭解背後的原因,家長應該與孩子進行和平的溝通,在這個過程裡,父母一定要耐心地聆聽孩子的感受,在聆聽過程中的反饋絕不能用“這是做是為你好,那也是為你好”這樣惡毒的道德綁架。如果大人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就該道歉,改正,而不能因為一句無論怎樣都是為了你好而撇清責任。而這樣的溝通即是錯誤的也是無效的。

    三、成熟的父母先了解孩子的感受

    咱們華人是比較含蓄的民族,不像外華人一樣習慣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更何況是孩子呢。當孩子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通常會透過一些過激的行為來表達自己遇到問題了。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採取很坦誠的辦法,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最後,才利用恰當的時機,乖孩子自然地像傾聽時才給他們講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每次都是趙醫生去曲筱綃家住而不是曲筱綃去他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