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晴卅

    宋朝壓力來自北方遊牧民族,對待西南少數民族主要是採用懷柔和羈縻政策,宋朝羈縻制度承上啟下,是中國民族政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宋代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推行羈縻制度,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究其原因,與宋朝的國力與國家利益有關,也與自然條件相關。無論在當時還是從長遠來看,均利弊參半。總之,羈縻制度是民族政策演變歷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推動了對民族政策和民族關係的反思與探索。

  • 2 # 戲談歷史趣聞

    兩宋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和南宋(1127~1279)

    宋代西南少數民族治理觀念主要由當時兩宋時期的政治環境,不斷調整對民族政策導致的。由於受制地理管理或政治因素。西南少數民族從中古以前,一直髮展緩慢。所以一直沒有收到歷代中原王朝的重視。但是到了中古以來,西南民族在歷史時代的牽引下,逐漸靠近歷史舞臺的中心!加上當時的宋朝吸取了唐朝治理西南少數民族的經驗和教訓並根據自身情況,兩宋對西南少數民族的治理模式不斷提升!

    由於北宋建立之初不斷受到契丹族和党項族的騷擾,當時的北宋朝廷不得不把對外政策和軍事部署傾向北方!而針對剛剛順服的西南少數民族!宋朝主要採用綏靖的治理觀念,進行安撫!用最少得經濟代價來換取西南少數民族的順服,並獲得支援。

    總的來說,宋代對西南民族的治理觀念不斷地變遷,雖然帶有一些偏見,但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為西南少數民族的發展帶來了動力,也為西南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 3 # 設計師講歷史

     一、北宋前期

      趙匡胤代周建宋後,繼續實行後周世宗“先南後北”的統一政策,依次攻滅荊南、後蜀等政權,使得宋廷的統治觸角第一次觸及西南地區。但受制於統一戰爭的持續推進,宋廷並未對西南複雜的少數民族區域進行過多的政治深入,就連沿邊的州軍長官,也多選擇“蠻夷”擔任。在這一時期,宋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態度,更多是呈現荒置不問的狀態,其目的正是在於綏靖邊境。如任命辰州傜人秦再雄為辰州刺史,統御南北江溪峒諸部族。再由秦再雄派人“分使諸蠻,以傳朝廷懷來之意”,溪峒諸部族“莫不從風而靡,各得降表以聞。” 在攻滅後蜀之後,即停止了近一步的外拓。尤其是在黎州沿邊,“鑑唐之禍,乃棄越嶲諸郡,以大渡河為界,欲宼不能,欲臣不得。”瀘州知州錢文敏在赴任前,太祖也告誡稱:“瀘州近蠻,尤宜撫綏。” 在此觀念主導下,宋廷針對西南少數民族請求納貢的意願,全部接納之,從而開啟了宋朝與西南少數民族之間的朝貢往來。

      開寶九年(976),宋太宗嗣位,繼續進行著太祖未盡的統一大業。在平定南唐,收復北漢之後,宋廷對外重心又轉向北方的契丹。因此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政策也多秉承太祖,以綏靖羈縻為主,但在具體治理方式上有所調整。如派遣兵部侍郎許仲宣親赴大渡河,曉諭寇擾邊境的“西南夷”;對數寇邊境的撫水蠻,詔書招安,補其首領官職;太平興國二年(977)又以李崇矩為邕、貴、潯、賓、橫、欽六州都巡檢使,“抵其洞穴撫慰,以己財遺其酋長,眾皆懷附。”這改變了太祖朝任命“蠻夷”擔任沿邊州軍長官,間接向西南少數民族首領傳達朝廷諭旨的治理方式,而是指派朝廷官員前往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直接宣告朝廷旨意,或身體力行,規勸西南少數民族降伏。這一直接性的溝通,更能彰顯宋廷的誠意,促使一些荒服不至的西南少數民族“皆率服”,並紛紛赴闕來朝。

      轉至真宗時期,隨著澶淵之盟的簽訂,宋廷正式結束了與契丹的戰爭。宋朝創制以來劍拔弩張的戰爭氛圍也就此消散,宋廷統治重心也逐漸由外及內。在此背景下,統治者對西南地區的關注也與日俱增。真宗稱:“比來備邊,專意西北。至於遠方殊俗,要不可忽,如川、廣、荊湖,常訓齊軍伍,以為備邊也。”其所言川、廣、荊湖的備邊,正是指向西南少數民族。因為在這一時期,西南地區的民族矛盾格外突出。大量漢民在穩定的政局下,紛紛開拓荒土,與西南少數民族之間產生了諸多矛盾。荊湖、兩廣、以及川峽地區的“蠻亂”始終不息,其中以大中祥符元年(1008)一直持續到大中祥符三年的“瀘蠻之叛”,以及大中祥符六年淯井監作亂事件影響最大。這些衝突都對西南地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帶來了實質性的影響。而宋廷的平叛戰役又受山川地形的影響十分不順,因此宋廷開始調整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羈縻方式,逐漸以朝貢為誘,降伏“蠻夷”,綏靖邊境。大中祥符五年,夔州轉運使就建議“溪峒蠻人結集為亂,俟發兵討捕,則歸先所掠漢口,及五十人者,承例特署職名,許令入貢。” 即以歸還漢人的數量為準繩,對自願歸還一定人口的西南少數民族開放朝貢之便。可見,從過去被動接納朝貢,到主動利用朝貢,真宗朝對於西南少數民族的治理方式較前朝有所進步。而真宗朝西南少數民族朝貢次數增多的另一個原因,正是真宗意圖構建萬國來朝的正統地位,以雪“澶淵之恥”。究其性質,當與封禪、祥符之法相埒。在真宗封禪的過程中,就有西南少數民族的參與。這從大中祥符元年,邛部川蠻與西南溪峒諸蠻隨駕前往泰山封禪的史實中得以體現。

      誠然,真宗朝西南少數民族朝貢的種落數目與朝貢頻率增多的背後,雖然隱藏了真宗不同前朝的政治期許,但總體上,宋廷在這一時期還是延續了對西南少數民族綏靖羈縻的統治政策。如真宗曾言:“朕常戒邊臣無得侵擾外夷,若自相仇殺,但用本土之法。苟以國法繩之,則必致生事。羈縻之道,正在此爾。”當真宗滿足西南少數民族首領向通漢加封請求受到大臣們反對時,迴應稱:“檄外蠻夷,能慕風化,宜且從所請,向去制置可也。”而在向通漢內附請求定租稅時,真宗又以“荒服不徵,弗之許”。由上述事例可見,真宗在對西南少數民族的朝貢往來歡迎的同時,對西南少數民族內部事物干預甚少,並始終謹守“夷夏之防”,對西南少數民族表現出即利用又防範的複雜心態。

      仁宗朝繼續秉持著前朝以來對西南少數民族綏靖羈縻的治理理念,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西南少數民族一系列的朝貢制度。首先是對西南各少數民族朝貢時間的限制。如規定夔州路溪峒蠻人三年一貢,邛部川蠻五年一貢。此外,例如西南少數民族的“非時到闕”、護送流程也都在這一時期設計規範。仁宗朝就西南少數民族朝貢制度的規定,不僅是出於規範禮節制度的需要,更為重要!

  • 4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兩宋和西南民族之間和平居多(主要是雲南),也打鬥平叛過(荊湖平蠻),也因歧視壓迫而造反過(四川)。

    西南的雲南當時正有個大理國,和南北宋和平共處,地位可不是藩屬,那來問答裡什麼懷柔和羈縻政策,是正常的國與國的關係!!!

    趙匤胤拿起玉斧(一種文具)對著大渡河一劃,說:“此外非吾有也!”這就是“宋揮玉斧”典故。《宋史》把《大理國傳》列入“外國傳"裡

    以北宋的狀況,他也不敢惹呀!

    而北宋前期對西南的四川並不好,四川人民造反了幾次了!

    先看大理國

    大理國是南詔國的後續,當年的南詔國可把唐朝整的夠嗆。

    大理國雖然小一點,也是中南半島的小霸王,尤其南詔比起北方的那幫遊牧比就毫不遜色,只是山高水遠,馬踏不了中原。

    種種野史上說宋朝對大理國是放了一手,是懷仁慈之心。

    笑話!

    宋朝連馬和牛皮甲都向大理國買,大理國不缺馬不缺鐵加上山勢險峻,怕一個到外交錢找和平的小個中原王朝?

    太看不起我雲南人了!

    只是當時的段氏已被各門閥架空,後更被高氏鄭氏左右,這個時候也沒有閒功夫去收拾別人了,忙著內鬥了,鬥不過段家兒郎就出家當和尚,實在沒空和宋扯犢子吧!

    到了南宋,南宋都對這個自己後背的刺一點辦法沒有,而大理國是南宋馬匹供應商,漫天要價,日子過的也很愉快,不打不鬧就有錢拿,誰願意打仗!

    所以南北宋時和大理國都相安無事,和平共處。

    天府之國的西南↓

    四川

    四川當時是後蜀被北宋所滅時,王全斌的宋兵在川內以勝利者的資態無惡不作。

    送去開封的後蜀士兵在路徵時被北宋士兵壓迫的造反了。

    而王全斌不思悔改時,想到成都城內還有將近三萬的後蜀降兵,王全斌擔心這些士兵也會暴動,於是,一邊派軍鎮壓全師雄軍隊,一邊把這些人全部屠殺。

    激起蜀人的仇恨,蜀軍迅速發展到了十幾萬人,攻陷彭州,佔領灌口,新繁,青城等地。

    而大宋王師卻在成都割蜀地婦女的乳房來洩恨,急的趙老大三令五申的不讓割。

    整整兩年大宋王師全力以赴,公元966年敗走金堂的全師雄箭傷發作而死。部眾也在宋軍圍剿之下被屠戮殆盡,兵變被鎮壓了。。

    重要提一下,蜀軍沒有一個投降的,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宋王朝乾脆把後蜀府庫裡存放的金、銀、珠寶、銅幣絹帛布匹等全數運往京城開封,號稱“日進綱”,強徵了大量民夫,水陸兼運,化了十幾年的時間才運完

    這就是北宋對西南的好!!!這還只是掀開了蜀地動亂的序幕。

    蜀地百姓的苦難遠未結束,他們還會面臨來自中原更加慘無人道的盤剝。

    交子產生的原因

    是因為北宋征服四川以後,在四川實行歧視性和掠奪性的經濟政策,禁止四川人用銅錢,只能用價值密度更低的鐵錢,而把大量的銅運到中原,川人沒辦法才發明交子。

    北宋不管不聞,並助長士紳爭土地!

    蘇轍在後來的《論蜀茶五害狀》中這樣說:“臣聞五代之際,孟氏竊據蜀土,國用褊狹,始有榷茶之法。及藝祖(即宋太祖)平蜀之後,放罷一切橫斂,茶遂無禁,民間便之。其後淳化之間,牟利之臣始議掊取,大盜王小波、李順等因販茶失職,窮為剽劫……”活不下去了,反了,均貧富的王小波

    王小波只是青城的一個小茶葉販子

    北宋淳化四年(993)二月,西川大旱,政府在那裡設定“博買務”,還在壟斷各類主要商品的貿易,布帛、茶葉等都被官府控制。

    政府的壟斷本就使許多專業農戶與手工業者、商販生境窘迫,自然災害的來臨己然是活不下去了。

    造反吧!也許還能找條活路。

    青城縣民王小波率領百餘茶農,反了!

    提出“均貧富”口號。

    均貧富就可看出蜀地的階級分化有多厲害,大量土地被佔有,連小商小販也沒法做。

    勢如破竹攻下了很多城市,連成都也攻下了。

    王小波戰死後張順建立“大蜀”政權,建元“應運”,起義軍在臉上刺字“應運雄軍”,任用官員,並建立了一套行政機構,還鑄造了“應運元寶”銅錢和“應運通寶”鐵錢,來活躍經濟。

    但是畢竟不是正規軍隊,最後失敗了,但張順死後剩下的退入深山繼續對抗,北宋用了很久的時間,才最後平息。

    壓起了葫蘆,浮起了瓢,不放棄壓榨蜀地的政策,沒用!

    王小波這事平息才五年,王均又反了!

    雖然宋政府因王小波調整些蜀地政策,但當地官員仍然壓榨軍民。

    又一次迫反了軍隊!

    北宋真宗用了一年時間總算平叛了。

    這回總算吸取教訓了,改正了對川蜀壓榨的統治政策。流放了昏庸的牛冕,常駐張詠,才讓蜀地百姓喘息下來,宋朝對蜀地的統治也才慢慢的穩固了。

    直到北宋滅亡,宋徽宗的花石綱,都不敢從四川拿,只能去盤剝江浙。

    荊湖平蠻

    本來主要是湖南北路,西南夷的叛亂。

    章惇大勝梅山峒蠻族,使梅山峒蠻14800餘戶,26萬多畝山田劃入宋朝的戶藉。

    北宋政府這次做的還不錯,下旨減免他們一半賦稅且每年只需繳納一次稅款,並在當地建立的學校。

    章邯繼續收平南北兩江峒蠻族。

    史記“章惇經制湖北蠻夷……灃,沅,辰,靖之間,蠻不內擾,而安化,靖州等地,迄今為文治之邑"

    同時在荊湖的西邊,四川瀘州也發西南夷入侵內地突發事件,但很快平息。

    熙河開邊和荊湖瀘州平蠻是宋神宗新法的重大軍事成果。

    到了南宋,西南各族主要是四川都有北方這個共同敵人,自然也沒事,四川在抗蒙表現的相當出色。

    總結一下

    和平相處比較多,打打鬧鬧還是有

    欺壓歧視前政策。改正錯誤後跟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和男生說肚子疼,男生除了說多喝熱水還可以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