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浪淘盡權
-
2 # 繪語文
精讀課文表層意
精讀: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反覆仔細地閱讀,閱讀時,精讀和範讀要適當結合。
課文:語文教材一篇篇選文。
精讀課文:反覆仔細地閱讀語文教材裡的選文。選文都是由一篇篇文章組成,或者由節選文章組成。
怎樣反覆仔細地閱讀?文章可以按照文體分類,文體分為文章體裁和文學體裁。文章體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 。其中文學體裁包括詩歌、小說、戲劇、散文。
高考語文試卷又有不同的板塊,論述類、文學類、實用類文字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
無論什麼樣的文章,或者說課文,都是用文字表達思想的!這裡需要搞明白幾個點:文字、觀點、怎麼用文字表達觀點!搞清楚了這幾點,精讀課文就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了。
1、搞明白課文的觀點。
第一件事要弄明白課文到底要說什麼?知道了觀點,主觀可推斷要寫什麼相關的內容!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讀課文,要想搞明白他說了什麼?最重要的,不是你從中讀到了什麼?而是你是否會想到他寫一些什麼內容?
舉幾個題目《我不是一個好兒子》、《汴京的星河》、《湖底的書香》……從這些題目中,就可以把作者的想法窺探一二。
2、抓住文中的關鍵詞,抓住句子主幹,打通文章脈絡。
文中的關鍵詞,也可叫敏感詞,如果抓住了這些敏感詞,你也就掌握了文章要義。
比如:目前,文藝界普遍認識到,只有與身處的時代積極互動,深刻迴應時代重大命題,才會獲得藝術創作的蓬勃生機。然而,在創作實踐中,還有許多作家、藝術家困惑於現實如此宏大豐富,以至於完全超出個人的認識和表現能力。只有……才;然而這樣的詞就是關鍵詞,敏感詞。
抓住句子主幹,就等於抓住了文章的根。
此刻,就在我眼簾底下坐著,是四個鄉下人的背影:一個頭上包著黯黑的白布,兩個褪色的藍布,又一個光頭。他們支起膝蓋,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牆上休息。每人手裡一件簡單的東西:一個是白木棒,一個籃子,那兩個在樹蔭底下我看不清楚。無疑地他們已經走了許多路,再過一刻,抽完一筒旱菸以後,是還要走許多路的。蘭花煙的香味頻頻隨著微風,襲到我官覺上來,模糊中還有幾段山西梆子的聲調,雖然他們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鐵紗窗以外。整段,眼簾底下坐著四個人的背影,頭上戴了什麼、手裡拿著什麼……
這樣就比較清晰明瞭,一眼可以看出文章每段要表達什麼內容。
3、注意細枝末節,看作者如何遣詞造句
疊詞、動詞、形容詞、文言詞、口語、方言詞的運用,是否使用長短句,句子是華美還是質樸,語言是含蓄還是明快,是莊重嚴肅還是幽默風趣等等。
舉個例子17年全國卷散文閱讀《我們的裁縫店》,語言充滿生活氣息,何以表現,主要變現在語言生活化、口語化,親切自然;人物對話有地域特點,鮮活真實;整體上語言率真不做作。同時還需要掌握一些課文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
掌握這些,文章的內容也就解剖到位了。
總結反覆仔細地閱讀語文教材裡的文章,需要搞明白課文的觀點;抓住文中的關鍵詞,抓住句子主幹,打通文章脈絡;注意細枝末節,看作者如何遣詞造句。掌握了要點,還需要下功夫仔細琢磨,實踐再實踐,只有轉化成自己的內容,才能說我讀懂文章,甚至精讀了文章。
-
3 # 文行遠方
什麼叫精讀課文?
精讀課文, 就是要求我們仔仔細細地閱讀課文,我們對文章的細節處更要仔仔細細,我們要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線。我們讀課文時候不要瀏覽。讀一遍就能明白故事。
如何做到精讀課文精讀課文時做到如下三點:
一、快速地閱讀課文,基本上掌握課文的意思。
二、可以分分段去閱讀。
1)、課前設計問題,學生帶問題讀,
2)、重點詞、經典名句重點記。
3)、主要的段落,我們要反覆地朗讀。
4)、仔仔細細理解作者的目的。
三、我們要反反覆覆閱讀全文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只有我們反反覆覆閱讀, 得到新的知識,才是精讀。
-
4 # 李李和菠蘿
給你分享一下高三學姐的讀書方法吧。你問的是課文,那我們就先來說課文。第一遍,先把課文通讀一遍,瞭解它在講什麼。第二遍,帶著註釋去讀課文,現在的課文下面都有很多註釋,基本可以滿足需求。第三遍的話就要帶上筆去讀了, 把你認為好的句子勾出來,寫下你自己的問題。第四遍,帶著課後問題去讀,也要帶著你自己的問題去讀,可以加深你對課文的思考。
這樣讀比較麻煩,但是確實可以讓你對課文的印象加深,有助於提高你對閱讀理解的把握。
小學姐寫的不好,可能也有點囉嗦,還是可以參考一下
回覆列表
一,什麼是精讀
《課標》指出: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葉聖陶《<精讀指導舉隅>前言》:"像這樣把精讀文章作為出發點,向四面八方發展開來,那麼,精讀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帶讀許多書。"所以說精讀:就是深入細緻地研讀。精讀不僅語文課是主體,也是準備,為中段和高段學習略讀和瀏覽打基礎。
二,精讀課文策略
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二課時為例
(一)抓主線
本文的主線就是:伯父魯迅“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為別人”即文中提到的作者及下一代少年兒童、車伕、女傭及勞苦大眾;“為自己想得少”,即為揭露社會黑暗,抨擊反動派的罪惡,同情救助勞動人民,不怕“碰壁”、“一點也不在乎”自己的病,也正因為這樣伯父才會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所以,就有了“許多人都來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聲痛哭。數不清的輓聯掛滿了牆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送輓聯、花圈的有工人,有學生,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這樣抓主線精讀,即有提綱式引領,又能層層遞進。有幾個好處:首先,避免了長篇課文,分小節教學的分散性,也節約了大家的教學時間。其次,給學生一個學習策略,這樣的文章可以用抓主線的方法閱讀,學會了一種技巧。
(二)抓細節
如果抓主線,會讓聽者有種“粗”的感覺。這時候,得抓細節了,也就是本文中的所表達的情感的層層遞加:自身——身邊——身外(他人),可以把:伯父借談《水滸傳》啟發教育作者認真讀書;伯父在笑談“碰壁”中抨擊舊社會,這兩部分淡化處理,畢竟是自己家裡人,寫家裡人,也就是寫自己人,違背了“這麼多人的愛戴”伯父。
因此,重點講解:伯父熱情地救護和幫助黃包車車伕、關心女傭阿三,特別是伯父熱情地救助和幫助黃包車伕。為了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悟到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個人形象,體現出魯迅先生的偉大。這時候,就抓住救治受傷車伕的情景,連用九個動詞——“扶、蹲、半跪、拿、夾、拿、洗、敷、扎”,先讀,邊讀邊畫出,最後直接在課堂表演,而後寫感悟並在同學們面前讀來加深理解和體會。
這樣抓細節描寫,突出了語文的特點讀、說、寫等特點,在學習語文的同時,也給學生一種情感的培養,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三)抓填充
光不能以文字教學生,而要做好文字的填充。“伯父借談《水滸傳》啟發教育作者認真讀書”時,魯迅先生推薦的書籍,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借鑑,先是《水滸傳》,然後是《表》和《小約翰》。這時候,你會怎麼想呢?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已經覺悟出一個孩子的教育,不能侷限於中國的傳統,而要著眼於國際視野。通過幾本書籍的描述,教師在當今資訊化時代,教書育人更要有國際眼光。
誠然,精讀課文的方法較多,我以這篇課文列舉了幾點感受,希望大家能借鑑到。最後我想說,語文教學關鍵在於要有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並且多運用有效的方法來上好一堂語文課。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