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墨丹青客
-
2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關於截筆(或者切筆)這個說法,是在清代碑學興盛後相繼而來的說法。如果在要古代的書論中找截筆的理論依據,只能說“莫須有”,畢竟,常見的書論中並無提及。
-
3 # 狂喜淡墨a
對於切筆,在古書論未讀到,但是平常經常談及,與逆起筆相存。所謂切筆,就是直接落筆鋒而切下然後直接起運筆毫。
晉法基本都是切筆。直接運筆,王羲之的行書特點,皆為此法。達到筆法順暢流便。文徵明的蠅頭小楷,起筆都是切筆。
顏體都是欲左先右,呈現了逆勢起筆,達到有蒼勁有力。
平常寫字,依然順其自己的書寫習慣,感悟逆勢與直切筆鋒書寫體驗,知其各自的筆法特徵,及書寫達到的效果即可。不可糾結其中。
各種起筆,都有不同的書寫作用。各有其美,各有其特點。
9
-
4 # 文中子
古代書論中關於切筆這一筆法,是存在的。王羲之《論筆勢》中有對各種筆法的講解。
切筆多用側鋒,有正切法和反切法,一個高明的書法家手中的毛筆就是劍,切筆如劈劍,鋒利而又不失美感與法度。以“點”為例
“點”畫出筆露鋒,向右下側鋒直切,然後向右上順時針翻鋒,最後出鋒。反之,反切法則是向右下以逆時針翻鋒,後出鋒。精妙之下的切筆點畫猶如高山之落石,稜角分明,擲地有聲。
切筆最明顯的法帖屬魏楷《張猛龍碑》我們從其中選一橫畫,以此觀其切筆之法的應用。
以“晉”字中橫畫為例加以說明
“橫”畫入筆正切,收筆反切,行筆環節兩點相連。
魏碑中切筆靈巧多變,從切筆的力度,方俊度以及大小能方面可見每一筆畫中的差異,從點的變化來看,切的柔順則有圓筆的味道,切的狠則見方筆的意味,簡言之輕切則小,重切則大。
隨著書法不斷演變,切筆之法在行草篆隸楷等書體中也在不斷變化革新,充滿藝術的美感的同時,兼具法度。上面說到切筆用側鋒,王羲之用筆,最妙的就是側鋒,切筆在王羲之行書中展現得最為巧妙,王書點畫用筆如庖丁解牛般遊刃高蹈,落筆轉折多用剛硬健直的切筆之法,頗有“落刃”之勢,以《喪亂帖》之一“頓”字為例
左邊短橫與豎畫起筆切入的截面大有手起刀落之勢如斷金割玉,略無滯礙。
書法中任何一種筆法,都要回歸法帖中去探究,從魏碑中的《張猛龍碑》法帖觀察,就會發現一個字當中蘊藏的多種筆法技巧,魏碑學得好,其他的字型自然通曉。所以學書法不要一味去臨帖,而要在臨帖中加以思考觀察和探索,書法由最初的甲骨文發展到靈動藝術的階段都是書法家不斷思索創造的過程。
-
5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切筆實際上就是落筆,多用於畫的起筆法。為了突出側鋒出方筆的特點,筆鋒入紙時將某邊緣著力,使筆畫起筆處形狀特別齊整,像刀切出來似的感覺。
筆鋒入紙角度不同,分為橫向落筆、豎向落筆、斜的落筆,也叫橫切、豎切、斜切。此法在魏碑當中用的比較多。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釋出的相關練字論述,我的抖音、火山裡有小影片可以看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援!
-
6 # 呂永亮
首先強調的是,除了“永字八法”,其它書寫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現象,皆不宜稱之為“法”。這是因為,現象屬於意趣,可有可無,屬於境界問題。
名稱可能不同,切筆這種快刀斬亂麻產生出的線條很過癮,而且只有快速運筆的截斷東作才會產生這種效果,特別是在大寫意字畫作品中容易見到,本人喜歡稱這種現象為“截煞”!
類似於汽車漂移操控東作,驚險/刺激/過癮/浪漫/還有想再次回味體驗的衝動。而技術粗糙的話就只是一個急剎車,除了不舒服還只是不舒服,更別說是浪漫了……哈哈哈……
問題是,能看懂汽車產生漂移的一連串操控動作,普通的駕駛小白是看不懂得啦……
-
7 # 神韻軒書法
"筆法尚圓,過圓則弱而無骨,體裁尚方,過方則剛而不韻,筆圓而用方謂之遒,體方而用圓謂之逸,逸近乎媚,遒近乎疏,媚則俗,疏則野。″一一趙宦光《寒山帚談》。
這裡說的方筆就是切筆筆法,他說寫草書不能一味使用轉筆法,要偶用折筆法,則飄逸中有剛健之神采,寫楷書不能一味用方,筆勢要圓活,端莊中有靈動。
切筆法如何書寫?有何特徵?
切筆書寫側鋒鋪毫,側切。然後鋪下去,再行走筆。就是這一書寫過程。
特徵:多用於起筆和轉折的位置。硬直剛健,乾淨利落,爽利雄強,在孫過庭草書《書譜》書法作品裡,這種切筆運筆應用較多,(見圖。)
方筆有方筆的妙用,圓筆有圓筆的妙用。圓筆如何理解呢?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8 # 千年蘭亭
切筆,即露鋒起筆的動作,其運筆的方法就如同刀落下的動作,乾淨利落,寫出的筆畫稜角分明。
寫毛筆字,有藏鋒起筆和露鋒起筆之分。
藏鋒是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起筆處人好似畫了個圈,形成一個圓頭,將鋒芒藏於筆畫之中。
而露鋒則是舉筆順勢落下,形成三角形或方形起筆,但其關鍵在於應立即調整筆鋒,因露鋒起筆後筆鋒已經偏側,調為中鋒後線條方有力量。
說到切筆,有人會問了,古人不是說,凡起筆都要逆入嗎?逆才有力!
對於“逆”要正確理解。
藏鋒當然是逆,但露鋒其實也是逆,只不過它是在空中作了一個“逆”的動作。
試想一下,我們在提筆寫字時,是不是要先輕提手腕,筆尖先向左上移動,然後立即轉向,筆尖向右下落下,這便是“空中作逆”。
這個“空中作逆”的動作,與我們切菜的動作是不是有幾分相似?這樣一比較,對於切筆就好理解了。
-
9 # 蛻山徐康巖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書法?書法的具體規則是什麼?這個規則裡面有沒有切筆?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書法產生於曹魏的蔡邕,成熟與東晉王羲之,世稱魏晉筆法,俗稱法書,後來傳抄為書法。書法是有非常確切的規矩的,而且書法有唯一性,只有這種方法才能速寫流利,速度飛快,又方圓兼備,大美而天然。這個規則中有沒有切筆呢?切,魏晉時期,這個字沒有用刀削砍的意思,所以當然不存在什麼切筆,我們研究書法要從書法的起源開始探討,才有可能接近真實,而不是憑自己感官推想。那麼書法中有沒有類似切這個技術性動作呢,答案是有的,但當時所用的這個字不是切,是“衂”,我們現在的書,把這個字都印成“衄”,這是不解筆法的錯用字,這兩個字意義完全不同。衄是出鼻血,衂是書法的筆法,其確切意思是用非常鋒利的刀刃削砍,類似於今天的切,但又不同。這個刀刃要鋒利到什麼程度呢?碰到就出血。所以,這個衂字是非常確切的表達出這個筆法的精準度,這個字比切更具象更精微。我們可以舉例,王羲之在永字八法的趯中描述:趯須拙衂轉筆出鋒。就是說鉤畫,在出鉤尖之前先有個轉筆峰的動作,然後衂筆,然後出鉤尖。所以勾畫會有個尖角。這個動作是不需要停筆的,是一氣呵成,流暢的完成的。
-
10 # 夕陽山外山922
估計在墨跡裡沒有切筆,切筆在碑刻裡很常見。我個人認為,刀走直線比斜線相對簡單一些,筆因為有彈性,所以走斜線比直線簡單。
回覆列表
根據自己練字書法的觀點來看,切不切筆很大一部分和自己的用筆有關係。古代文獻中並沒有明確的指出要不要切筆,所以書法不能糾結於要不要切筆,而要靈活運用不能過去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