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黃媽天台種菜

    為什麼房子漲價不和農產品同步?很簡單,因為房子為不動產,農產品是動產。這個地方的糧食漲價了貴了,可以上那個地方運點過來,調劑調劑,可是這個地方的房子漲價了貴了,你能從那個地方運房子過來調劑嗎?沒法調劑沒法同步呀!要想抑制房價上漲,房產稅是不是應該跟上

  • 2 # 阿偉看農業

    實際都已經漲價了!我家裡做農產品的。葵花一斤五毛現在五元。十倍。房價600現在6000十倍。糧食作物兩倍。調控。

  • 3 # 鄉下申申

    現在房價高的問題已經成為事實,可以說房價帶動了許多行業發展,但是說到糧食,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為什麼糧食價格不能像房價一樣上漲?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的。

    首先,房產作為一種整合體商品,本身的價格基數就很高,隨便上漲一下都受不了。雖然中國糧食價格也一直在上漲,但是我們感到並沒有那麼明顯,其實還是因為它的單價低。但是房產就不一樣了,動輒就是幾十上百萬。

    其次,雖然中國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但也是世界糧食進口大國,與房地產相比,糧食市場是一個全球市場,相信我們也知道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比例還是很低的,曾經有人計算過一個美國農民的產值相當於中國十個農民的產值,這個差距就非常大了,所以說中國的糧食價格在世界上來說算是很高的了,如果不是國家自給自足,需要中國農民的糧食出售就會出現問題,所以這也是一個原因。

    最後就是市場不同,房產只是國內市場,而糧食是全球市場,自然面臨著不同的競爭,而且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市場,而是一個長期以來被政策和資金優待的畸形市場,這樣的市場形勢自然會導致房價持續上漲,而糧食本身的市場就是國際市場環境為背景,所以糧食很難會有大的上漲。

  • 4 # 老孟說農業

    房子和農產品不屬於同一個維度的產品。

    房子,作為商品,幾乎全是市場化運作的。

    但和農產品相比,房子並不是必需品,尤其是相對於大城市的外來人口而言。比如北京,大多數外地人甚至部分郊區的北京人,面對高昂的房價,都是透過租房來解決居住問題。也就是說,我不買房依舊可以在這個城市生活。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各地將房子的漲跌和農產品掛鉤,就不規定價格同步了,就以農產品價格的漲幅來調控房價的漲幅。

    比如,小麥和大米,這兩個作為國民主要的糧食作物,在國家的調控下,幾乎沒有太大的價格波動,這帶來的最大的好處是人民基礎生活的安定。但如果房價也很穩定,假如10年前,小甲買的房子是10000元每平米,10年後,同位置的新建小區還是10000元,那麼,拋開物價不談,也就意味著人工、物料等建築成本都不能增加。

    這明顯有背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同時,不同地段、是否是學區房,是否守著地鐵、公交等城市基礎建設給房地產商帶來的附加值並不明顯,而偏遠的、基礎設施不足的地方也沒有明顯的價格短板,這會帶來一些列的社會問題,比如誰也不願意花一樣的錢,主宰郊區吧。

    所以說,農產品畢竟是個基礎的商品,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國民的溫飽,而房子更像是一種調節劑,可以在溫飽之後為生活增添更多的幸福感。因此,這兩個商品無法實現漲跌同步。

  • 5 # 逐夢無懼253

    為什麼房子漲價不和農產品同步?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大事,首先我們看一看這兩個商品的屬性,房子是不動產,而農產品不一樣,它是人類生存的必須品,而且它有著不同區域的調劑性,是一個動態商品。房地產作為不動產,它的漲幅牽扯到好多產業鏈,如建材中的水泥,鋼筋,勞工等等,它關係到國家層面的GDP資料,所以我們的房地產國家一直在優著。

    糧食漲價雖然也能帶動產業鏈的發展,但他的漲幅不能過大,不能和房地產那樣,因為房子你有錢可買大一點,好一點,區域挑選的實惠一點。沒錢你就買地域差點,小點等,再沒錢我可租房住,同樣也能生活。一個人不吃飯不行,不吃飯會死人的,這就體現出民生問題,民生就是大問題。這些年,我們雖然是農業大國,但目前我們也是一個農產品進口大國,國家在農業方面還是採取扶持政策的,每年對農業實行補貼機制。說實在農產品也是在不斷調價,幅度稍為低一點,房子和糧食起價不一樣,看起來農業品價格很低,大家可以算一算。

    總之糧食生產是國家最基本的國策,國家也好,家庭也好不可一日無糧,一日無糧心中便荒。所以我們要加快農業的發展,使用機械化,現代化農業,降低生產成本。來提高農產品價格,大家又能接受,農民又增加了收入,大家說這樣做好不好?

  • 6 # 精神分裂的陳博士

    我理解這位老鄉的心情和提問的緣由,前幾天,我老爹在地上也給我講了這個不合理的現象,他的觀點應該和您的類似,他認為,農產品價格長期低迷,與農戶的勞動力價值不相當,從很長的階段讓農民吃虧了。

    但是,觀點有一定道理,但分析問題的眼光有些侷限。

    首先,並非所有農產品價格都保持低迷增長,主要糧食作物因為政府調控,技術進步和生產裝置的發展,產量的提高和所需勞動力數量的下降,沒有大幅度的增長。但是部分經濟作物的價格在近幾十年價格增幅與房產相近,主要是一些勞動力投入和資金投入高,風險大的產品,如大蒜,還有老鄉圖中的豬肉。作為農產品進口大國,放眼全球,很多地區的進口糧食價格比國內還低。

    其次,不動產和動產的區別,這個就比較複雜了,簡單來講,就是兩者的屬性和發展形態不同,具有很大的區別,無法實現同步增長。

    再次,還有戰略考慮,之前一個階段,城鎮化建設是國家的重要戰略,提高城鎮化率,農村人口入城,和人口代際變動,導致了城鎮房產價格的快速增長,這個增長並不是長期的。比如,二十年前,城市房價並不如現在如此高企,您考慮對不對。

    最後,從物價指數的角度來講,糧食作物類農產品是保證社會穩定的首要條件,絕不會出現盲目上漲的情形。

  • 7 # 新農人凱弟

    看來題主也深受房價高企之苦啊。

    糧食確實是剛需,而且歷史上確實出現過高昂的糧價,不過那靠的不是農民,個體的農民之間相互競爭,糧食收購價可是被糧商壓得死死的。豐收不豐產,歉收的時候還要往裡虧,自古以來就沒有小農單靠種地發家致富的。

    城裡高昂的糧價通常是囤積居奇的糧食投機商的“傑作”。CCP在剛主政的時候,還與上海的糧食商人鬥過價。(見:買不起房子的百姓 懷念四九年上海米棉之戰)

    那麼我們國家此後自然是吸取教訓,透過中儲糧等機構(參見其他答主的回答)平抑糧價。要知道民以食為天,糧食可不能給私人亂搞的。但即使這樣,前些年的“蒜你狠”、“姜你軍”仍然讓城裡的市民們叫苦不已。

    至於房價,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地價。我們知道在一件商品身上,有所有權和使用權之分。表面上我們在市場上交易的是商品,實際上交易的是附著在商品上的產權。消費者透過購買商品,成為該商品的所有人,從而得以行使所有人使用(或處分)該商品的權利。使用權自然是不可分割的(除非是公共品),但在使用權之上的產權卻是可以分割的,比如一家公司的資產就可以分割為若干股份,分別出售。

    與其他大多數商品不同的是,土地具有可層層分封的屬性。大地主可能把土地租給幾個人,而這幾個人卻可以完全不參與勞動,再把自己承租的部分分別租給幾個農民,從而做個“二地主”。土地最經典的形態自然是農田,但我們知道,房屋、礦場之類的不動產也是不可能拋棄所附著的土地而單獨存在的。那麼很顯然,對於同一片住房,在房屋產權外再設定一個土地產權,不過是增加了一個分封層級罷了。

    《國富論》中說過,地租本質上是一種壟斷價格。住房也一樣,房價看的不是本身的製造成本,而是所處的地段。中國土地很遼闊,但真正值錢的地皮都集中在城市裡,這就人為造成了一種稀缺。而我們推動城市化,把農民都趕城裡去,就進一步鞏固了這種稀缺性。除非推動人口的小城市化、乃至鄉村化,否則以中國如今的人口基數,房價要跌下來很難。

    有人說市政府加大公房建設,像當年米棉之戰那樣,但問題是一個城市的地皮究竟是有限的,並不能挫敗房產商的信心。有人說要收房產稅,問題是怎麼收。如果第一套房也收稅的話,窮人就住不起房了:隨便生個病什麼的,租子交不上住房就要被查封了。如果從第二套房開始收稅的話,“詭寄飛灑”就會再次復活,如何保障產權登記人的權益就是關鍵了。別到時候賦稅全扔給沒權沒勢的人,而惡霸們強佔著各處房產卻不用交稅。

    所以唯一可行的,就是推進住房的產權與居住權分離。比如房屋的產權可以拆分成股份,這也是“共有產權房”的思路;比如推進“租售同權”,消除畸形的租售比;比如透過贖買推動全國住房產權的公有化,從而實現住房旅館化,這種做法就比較左了

  • 8 # yu7987078044789

    農產品關乎民生,農產品不穩則民生亂。現在“二師兄”就是個例子,已影響到部分人,但還是可以成受的。如果農產品與房價同步,你會選房子還是農產品?

  • 9 # 李育識520

    房子漲價,要看是那裡的房漲了。除了大城市,我還沒有看到那兒漲。在農村有很多房子都亂在那裡了,平房樓房都有,要都沒人要,還講什麼漲價。象這種情況怎麼跟農產品同步。

  • 10 # zhdnyoucai

    糧食只能等到以後漲價了,把地佔了,面積小了,種的玉米棵數少了,人口多了,以後自然就漲價了,以後的錢就轉到了農業方面了

  • 11 # 義帆風順13

    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家裡有田幾畝、魚塘一池、果園一片、田園犬一隻。

    嚮往的生活就是每天要為自己吃啥而努力,幾畝田地,都種著自己喜歡吃的土豆、蔬菜。打藥施肥、除草。每天都要堅持做。就是單純了為了又吃有喝,過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

    下雨天,可以不用幹活,拿起魚竿,在自己小池塘釣釣魚,喂喂魚,何不是一件沒事呢?

    晚上休息前,去自己的果園裡摘一點新鮮的水果,放著留著晚上看看電視劇的時候品嚐,吃著自己種的水果,躺著看著電視或者星空。呼吸著大自然的新鮮空氣,沒有生活費大的壓力。

  • 12 # 博士軒轅

    因為改革開放以後,

    中國是工商業代表國家經濟強度,換句話說就是工商業為中國繳納的稅收與黃金多與農業。

    所以國家為了限制工商業的成本,提升房價,來收取更多工業人口的生活成本。

    一個人的生活成本,分為,衣食住行。

    衣掌握在工人階級手裡,住也掌握在工人階級手裡。行也是掌握在工人階級手裡。

    現代被政府完全掌握在手裡的只有,食。

    但是一個國家的穩定根基就在於食,尤其是脫產的工業階級人口,更依靠農業食物的穩定性,所以國家是不會提升農業與工業人口的鬥爭。

    因此能夠限制工人,商業階級的,只有住。不斷的提升工業聚集地的房價,來限制工業人口的膨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人病重,請問你是繼續舉債砸錢給醫院,還是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