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唐朝中後期指的是安史之亂後唐朝逐步由強盛轉向衰落,直至最後滅亡的一段時期,持續一百多年。在中國古代王朝更迭中,都免不了受歷史週期率的影響,它是封建王朝執行的內在規律,並在很大程度上不以明君賢臣的意志為轉移。就唐朝而言,自安史之亂後,歷位皇帝並沒有特別差的昏君或暴君出現,肅宗,德宗,文宗最多算能力普通,但不差勁,而代宗,憲宗,武宗,宣宗還是比較英明的,尤其是憲宗,宣宗,其在位的作為直追太宗李世民,只可惜晚唐積弊已久,積重難返,宣宗的最後作為也不過是迴光返照。
晚唐的困局主要受制於三大頑疾:中央上宦官專權,朋黨相爭,地方上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是由於晚唐諸位皇帝都是宦官所立,為了使文官集團受到牽制,有些皇帝不得不重用宦官,雖經歷了甘露之變和宣宗時的大力整頓,但到懿宗時宦官又死灰復燃。而朋黨之爭,士大夫之間的矛盾鬥爭空耗國力,浪費資源,國家執行效率低下。最嚴重的是藩鎮割據,由於肅宗沒有聽取天才李泌向平叛方略,沒從根本上解決藩鎮問題,使藩鎮反叛每過幾年暴發一次,嚴重損耗國力,藩鎮最要命的是截留地方的國家賦稅,國家沒有收入,只能一步步走向滅亡。
重點說一下唐宣宗,這位大智若愚,裝傻充愣的皇太叔即位後,像變了一個人,開啟了自己僅僅13年當皇帝的開掛人生。宣宗是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穆宗的弟弟,文宗,武宗的叔叔,在一心想要他傻命的侄子唐武宗死後,宣宗為宦官馬元贄等擁立為帝 。 即位後,宣宗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先解決宦官專權和牛李黨爭。他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喜讀《貞觀政要》。他在位期間,整頓吏治,重視人才選拔,並限制皇親和宦官 。對外關係上,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復河湟,這是安史之亂後,唐對吐蕃的重大軍事勝利之一。宣宗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宣宗性格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詠他,稱其為“小太宗”。 大中十三年,李忱因服長生藥中毒,於大明宮駕崩,享年五十歲,在位十三年,有點短,假如再給他十三年,他是完全有能力挽狂瀾於既倒,抉大廈於將傾的。可惜他兒子太不爭氣了,即位後把他攢下的一點家底全敗光了。
不同意,唐朝中後期指的是安史之亂後唐朝逐步由強盛轉向衰落,直至最後滅亡的一段時期,持續一百多年。在中國古代王朝更迭中,都免不了受歷史週期率的影響,它是封建王朝執行的內在規律,並在很大程度上不以明君賢臣的意志為轉移。就唐朝而言,自安史之亂後,歷位皇帝並沒有特別差的昏君或暴君出現,肅宗,德宗,文宗最多算能力普通,但不差勁,而代宗,憲宗,武宗,宣宗還是比較英明的,尤其是憲宗,宣宗,其在位的作為直追太宗李世民,只可惜晚唐積弊已久,積重難返,宣宗的最後作為也不過是迴光返照。
晚唐的困局主要受制於三大頑疾:中央上宦官專權,朋黨相爭,地方上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是由於晚唐諸位皇帝都是宦官所立,為了使文官集團受到牽制,有些皇帝不得不重用宦官,雖經歷了甘露之變和宣宗時的大力整頓,但到懿宗時宦官又死灰復燃。而朋黨之爭,士大夫之間的矛盾鬥爭空耗國力,浪費資源,國家執行效率低下。最嚴重的是藩鎮割據,由於肅宗沒有聽取天才李泌向平叛方略,沒從根本上解決藩鎮問題,使藩鎮反叛每過幾年暴發一次,嚴重損耗國力,藩鎮最要命的是截留地方的國家賦稅,國家沒有收入,只能一步步走向滅亡。
重點說一下唐宣宗,這位大智若愚,裝傻充愣的皇太叔即位後,像變了一個人,開啟了自己僅僅13年當皇帝的開掛人生。宣宗是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穆宗的弟弟,文宗,武宗的叔叔,在一心想要他傻命的侄子唐武宗死後,宣宗為宦官馬元贄等擁立為帝 。 即位後,宣宗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先解決宦官專權和牛李黨爭。他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喜讀《貞觀政要》。他在位期間,整頓吏治,重視人才選拔,並限制皇親和宦官 。對外關係上,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復河湟,這是安史之亂後,唐對吐蕃的重大軍事勝利之一。宣宗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宣宗性格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詠他,稱其為“小太宗”。 大中十三年,李忱因服長生藥中毒,於大明宮駕崩,享年五十歲,在位十三年,有點短,假如再給他十三年,他是完全有能力挽狂瀾於既倒,抉大廈於將傾的。可惜他兒子太不爭氣了,即位後把他攢下的一點家底全敗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