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偵探娛樂姐
-
2 # 杏媽育兒
這個問題不能夠簡單的對待。承擔家務是一個孩子從小必須知道和履行的家庭職責。換而言之,做家務活是一個孩子理所應當的責任。但是,在教育孩子涉及到經濟問題的時候,可以用“勞動代價”來約束和兌現彼此的承諾——比如,當你的孩子在學校裡不小心弄傷了一個同學,涉及到賠付醫藥費的時候,你可以用增加家務勞動專案,核算勞動價值(金錢),來完成對損失的“彌補”。而其實質上這也是教育的一種方法和形式而已!
-
3 # 博聖孕嬰助手
僅僅從獎勵錢來看,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妥。勞動創造價值的理念是應該讓每個孩子都知道的。這個問題的重點是孩子得到錢之後的使用方法,給錢並不是壞事,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念,一個是從孩子自己角度來看,應該消費在學習、有益興趣愛好上;從家庭來看,應該培養孩子共同承擔某些責任與義務,適時讓孩子參與到家中的某些財務支出,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家庭責任感。如果把“獎勵錢”換成“按勞賺錢”的表述,我們就會覺得相對可以接受,還是那句話“錢”並不邪惡,重要的的怎麼使用。
-
4 # 周凌溧親子家園
如果孩子做家務給錢獎勵,那ta做家務就沒有任何意義了。純粹是為了錢。
有一個很典型的事例,就是一對父母讓孩子做家務,每次孩子做完之後,父母都會給錢獎勵,不得不說,這個效果很好,孩子越來越愛做家務。
可有一天,媽媽讓孩子洗碗,孩子說:今天我要玩,不賺這個錢了。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就是典型的一切向錢看,有錢、錢多就做,沒錢絕不做。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你給我一百,我就只做一百元的事情。
這樣的人沒有感情。眼裡只有錢。
所以,孩子做家務不能給錢獎勵。你這樣會害了自己,更害了孩子。
-
5 # 王子書童
一分耕壇,一分收穫。孩子做家務父母適當給點錢獎勵我覺得是應該的。這樣做的目地並不是一切都要朝錢看,而是提高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積極性。
我們家侄兒六歲的時候,他到我家來玩,我對他們兄弟倆說:誰幫我掃完地,我給他一元錢。兩兄弟立刻跑來幫我把地掃得乾乾淨淨,然後拿著自己勞動掙來的錢歡喜的很。從此以後,每次來我家都問我有沒有事要他做。而有的家裡即是你獎勵錢,孩子也未必做家務。
按理說,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應該責無旁貸的幫家長分擔一些家務。如果家長適當的獎勵一點錢,讓孩子體會到勞動過後的成就感,提高他們的經濟意識,我覺的沒什麼不好。
-
6 # 萌寶派
首先,家長們要了解,你們的表揚和獎勵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熱情和動力。應根據具體家務安排來制定合理的獎勵制,可以定製詳細的表格,按照積分的規定,每天做完一項家務能得到一個小積點,多少個積點可以實現一個願望,但是不要直接給孩子錢,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變得功利,也違背了做家務的初衷。
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養成幫忙做家務的習慣,讓孩子學會承擔家務。這樣在他們走向成年的過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這種體驗和責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適應生活,更懂得如何照顧好自己。
-
7 # 夕媽育女
孩子也是家庭成員之一,也有義務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所以孩子做家務無需給錢獎勵。這是增進孩子家庭責任感的一種方法,給錢後孩子體會到的是我在幫爸爸、媽媽忙,他沒有把自己作為家庭一分子來看,所以這對孩子承擔家庭的責任感來說沒有幫助。
-
8 # 夢過09
一、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二、為愛付出是理所應當的事
三、我勞動、我光榮
-
9 # 知名心理諮詢師
不應該 這樣會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 只要幫家裡做事都要給錢 那要是有一天你老了 沒錢了 他還會照顧你嗎 我們愛孩子沒錯 但是不能溺愛
-
10 # MT桌布君
我認為可以給的。
第一:讓他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每一分每一角都是辛辛苦苦賺過來的,並不都是大風颳過來的。
第二:當我們給完錢時應該讓他了解我為什麼給錢。久而久之孩子們也知道了你的良苦用心 知道你賺錢不易,到最後可能都不會要你錢都肯做家務了。
第三:一定要給小孩講清楚,不然可能到最後天天問你拿錢說做家務了,但是實際上金錢和家務活沒有很直接的關聯,我們處理不當反而會弄巧成拙。
其實我認為可以換一個鼓勵方式,精神鼓勵。做一件家務可以給個小紅花,小星星,親一個,抱一個,讓生活充滿儀式感!
-
11 # 快樂無憂劉老師
肯定不應該給,為什麼???
因為家是盡義務的地方,是講愛的地方,如果幹點活就給錢,會助長孩子的得失心,做什麼都想得到回報,讓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心態。孔夫子說:愛之能勿勞呼?就是說你愛你的孩子嗎?能不讓他勞動嗎?這是反問句,就是愛孩子一定要讓她勞動,做家務。因為養成愛勞動、愛付出的習慣,會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果實,同時在勞動中磨鍊了意志,開啟了生活的智慧,又能感受到父母每天為家庭付出的不易,好處太多了。
沒有付出和利他的心態將來步入社會,進入工作崗位,不會讓領導賞識和同事的喜愛的。
所以,父母的觀念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
12 # 北京大郝
給孩子零花錢,年齡最好要4歲以上,孩子懂得錢的意義,並能一定程度上支配。
1.說給多少錢,就給多少錢,不克扣,不超額
每月限制好給孩子多少錢,說給多少,就給多少,孩子花錢的時候不對孩子多加干涉,孩子可以一天給一部分,也可以一次性買一個貴重的商品,但所有這些都是孩子們自己計劃的。如果他們過火了,孩子再也沒有零花錢了。讓孩子參與進來,學習有目的有計劃的花錢。
2.告訴孩子零花錢還剩多少,並給予一定指導
孩子往往對自己花錢的額度並沒有清楚的認識,為了讓孩子們買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需要提醒孩子們有多少零花錢他們及時離開,並指導孩子們計劃購物,而不為孩子的衝動消費買單,在有限的零用錢中,孩子學會了選擇和放棄。
3.孩子想要買什麼,做了決定,就要支援
家長要把零花錢的支配權交給孩子,如果有必要,幫助孩子分析他們的使用價值和信任他們的孩子的選擇能力。
可以學習一下下面這個小故事:
有一次,女兒在區裡和她的好朋友潘玩。她女兒想吃冰淇淋,我請她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但我的朋友潘凡也想吃,我女兒認為買潘冰冰淇淋超出了她的預算,這可能影響未來的消費,但媽媽說孩子們應該知道如何分享。
我女兒轉向我,問我:“媽媽,潘潘也想吃。,我要不要買兩根?
我告訴女兒:你是零花錢的主人,你考慮冰淇淋的成本和朋友的價值,哪個能讓你更快樂?
經過反覆衡量後,女兒為盼盼買了冰糕。
在實踐中,孩子真正地學會了分享,這是給孩子自由控制權的結果。
4.管理零花錢的方法
家長教孩子認標籤、識價格、記錄收支和計算花銷的方法,幫孩子更好地管理零花錢。
孩子有了零花錢,月度計算在花錢時非常謹慎,對數字和單詞的渴求也與日俱增。
購物時,孩子們會問他們的母親,他們的名字和價格,自己學著找對應的標籤。
需求讓孩子對這些充滿了興趣,此時,學習能力最強,孩子們很快就會學會很多單詞。
家長還可以玩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練習簡單的計數和計數,“做你自己的主人”的感覺給其他孩子帶來快樂。
家長為孩子準備一個記錄本,用簡單的圖畫表述每月的花費情況,以便幫助孩子更好地支配零花錢,制定更合理的計劃。
5.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消費觀念,如貨比三家等
有的孩子捨不得花錢,有的孩子出手大方,這是孩子性格或家庭影響等多種原因決定的。
不管孩子選擇哪種消費觀,在反覆摸索甚至犯錯中,孩子都能學到權衡和取捨,這就是讓孩子支配零花錢的意義所在。
讓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錢,對於孩子的意義比家長看到的、想到的要多得多。
家長給孩子的不單單是錢,而是尊重和自由。
沒有人能代替孩子完成人生的課題,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給孩子充足的自尊和愛,讓孩子在獨自面對成長的時候,走得更遠。
-
13 # 蜜桃姐姐
在工作中有三個因素需要你考慮:
家庭職責。
因為孩子們住在家裡,他們被期望為家庭的整體功能做出貢獻。把衣服放在洗衣槽裡,幫忙做飯和洗碗,打掃自己的臥室和浴室。人們也應該被期望清理自己。如果一個孩子做了一架模型飛機,他需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好,一旦他完成了這個專案,他就需要清理所有的垃圾。
學習理財。
兒童,尤其是10歲以上的兒童,需要學習理財的機會。因此,與學習財務管理相關的零錢是個好主意。解釋一下,每週給你的兒子5到10元的零用錢,然後告訴他你希望他能省下一部分(大約每週1元),捐給慈善機構或其他,然後剩下的錢他可以隨意花。
確切地指定你希望他用這筆錢做什麼,比如電影票,糖果,書,遊戲,或者給家人的生日或節日禮物。你可以教他預算和計劃,引導他承擔財政責任。
如果他在週一收到零花錢後,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糖果上,然後又想在週五晚上和朋友一起買零食吃,那就不要再花錢了。簡單地說:“你把零用錢都花光了,你需要下週做個更好的計劃。”
額外工作的補償。
當孩子們完成超出他們職責範圍的任務時,他們就可以得到報酬。修剪草坪、打掃車庫或地下室、照顧弟弟妹妹或打掃廚房碗櫃都屬於這一類。
現在一個明顯的問題是,如果孩子拒絕整理他的臥室和浴室,不幫忙做飯和洗碗,不把髒衣服放進籃子裡,或者不收拾他的東西,會發生什麼?父母可以決定是不給孩子零花錢,還是取消上網或看電視等特權,還是採取互惠措施“既然你這周沒幫我洗碗,我週六就不能開車送你去朋友家了。”
當你使用這些策略中的任何一種時,記住你的目標,那就是孩子對家庭的整體運作做出貢獻,並且學會管理金錢。如果你沒有達到這些目標,接下來就會出現權力競爭,問問你的兒子如何繼續下去。協商和妥協,直到達到養育孩子的目標。
記住,當你的兒子完成一項任務時,要表達你的感激之情。“奉承”能讓你和孩子走到一起。
-
14 # 鹿媽親子
不應該。
孩子做好了自己本分的家務,為他額外做出的家務,給一些獎勵是可以的。但是,用金錢或者物質做獎勵,不太妥。
用金錢獎勵家務弊大於利,要謹慎。
可以養成自力更生的精神,但是也容易讓孩子變得唯利是圖。
從這個角度來說。用錢獎勵獎勵有一定的積極性。
但是卻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孩子為家裡做一點什麼都談錢。
洗個碗要工資,曬個衣服要工資; 做家務還要談條件,不給錢就不幹。因為孩子做家務是出於錢這種外在的動力才去做的,而不是內心真正的體諒父母。這就容易讓家庭關係變成冰冷的金錢交易關係。
家和公司是不一樣的。家是一個講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地方。企業是市場關係,用勞動換取報酬。如果經常用錢獎勵孩子,極易將家庭互助關係與企業交易關係混淆。
中華民族珍貴的親情關係變得冷漠,就像像國外孩子成年以後與父母的關係是比較疏離的。
多用精神獎勵鼓勵孩子做家務
父母不妨用愛、用陪伴來獎勵孩子。有一個著名的媽媽,叫做陳美玲,她將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大學。她很少用物質獎勵孩子。她是怎麼獎勵孩子的呢?比如說認真刷牙就可以在爸爸媽媽臉上塗鴉哦。這其實是一種陪伴、互動。我們也可以借鑑。比如孩子幫忙做家務,父母週末放下工作,多陪孩子玩1個小時遊戲,陪孩子去看電影等。
-
15 # 鶴舞蘭天逍遙客
該不該用零花錢鼓勵小孩做家務?答:不應該!孩子的教育從零抓起,從每一件小事抓起。孩子的教育無有盲區。當然了家長的意願是好的,想叫孩子從小幫著家裡做家務,免的孩子大了又懶又饞什麼也不會,也幹不了。但是教育引導的方式方法錯了。比如;你告訴孩子,去把那地掃一掃,掃乾淨了,給你買連環畫。而下一次,你又會讓孩子去把那吃飯的桌子給拾掇拾掇,拾掇乾淨了給你十塊錢的零花錢。時間長了,活是在你的獎勵下,哄誇中每次都做了。但是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已培育出,沒有獎勵,沒有零花錢是不會去幹的。而只要你讓他去做點事,那都需要物品和現金的獎勵,還需要你講好聽的話給他聽。而且這還是剛開始,是小時候。而稍微大一點,這種方法就會失效,因為他並沒有在你的物質獎勵下,而養成在家裡幫著大人幹活的好習慣。而覺得幹活是你家長的事情,而他乾的那些事,那些活都是在幫你做事情。一旦在思想形成了是在幫你幹活的心理和想法,而他在幹一些活和事情時,你做家長就需要付出代價。而隨著歲數年齡的增長,那連環畫,十塊八塊的零花錢也不會再引起孩子的興趣。那時你又該怎麼辦?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一個是把做人的道理講給孩子聽,要做一個勤快的人,正直的人,要學會心疼奶奶媽媽爺爺父親,要學會幫助家裡,做一些附合他的歲數,而力所能及能做的事情。如孩子不聽話也不要慣他們的毛病。聽話的孩子,用語言適當的表揚,但還不能過多。如不聽話,該強迫就強迫,不要從小慣孩子不勤快偷懶的毛病。這種強迫涉及不到人權,也涉及不到對孩子的不尊重。這是家長應盡的責任,這也是孩子成長必須經過的過程。回答完畢。
-
16 # 分享178600268
有的孩子喜歡零花錢有的不喜歡,只要每天給個鼓勵比零花錢管用,孩子就愛幹活。我記得小時候父母給我5分錢買糖,我都嫌累贅不要,不愛吃糖,拿著錢又怕掉了,還得好好保管,給自己帶來麻煩。我的孩子小時候也是這樣,拿錢誘惑不管用,不如來個鼓勵管用。拿錢鼓勵不是好事,這會養成花錢的習慣,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掙錢的能力,一旦長大沒有正道掙錢的本領又能花錢會怎樣?
-
17 # 疼伊一
我倒是沒用錢引導過小孩做家務或者其他,我都是用她喜歡的玩具或者書籍的,反正就是她感興趣的,挺起作用的,現在八歲,家裡丟垃圾的活兒她承包了,哈哈,平時我喊吃飯收拾桌子也都很積極
現在我的兒子已經10歲了,我覺得他已經長大了,可以在家裡多幫點忙了。他已經開始每週整理他的房間了,但我希望他能幫我佈置餐桌和倒浴室裡的垃圾。丈夫認為我們應該給他每週額外任務的零錢,但我不同意。在房子裡幫忙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你認為在什麼情況下,孩子們做家務需要得到補償?多少是公平的?
回覆列表
開始可以,只要開始做了,就可以改變方法了。可以給老師說,讓他在班上表揚一下,說孩子回家幫做家務,非常不錯。隨便就引導不要報酬的孩子最棒,方法很多的!其實,有時候老師在班上說一句話,比自己在家裡說十句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