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搞
-
2 # 蕭大俠學堂
蛇
對一些幾十年前收集但隨後被扔到博物館抽屜裡的化石碎片的最新分析中被辨認出來的。這些化石要追溯到1.67億年前~1.43億年前。此前,已知最古老的蛇類化石大約有1億年的歷史。
由於掩埋上述化石的沉積物分佈在截然不同的環境中,很有可能這些蛇類(圖為其中一個種類的概念圖)居住在不同的棲息地。2015年1月27日,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雜誌網路版上報道稱,這些化石展示出了蛇類的所有特徵,尤其是蛇的頭部,這些化石包括了來自所有四個物種的牙齒、頭骨或頜碎片以及其中兩個物種的脊椎。
這些化石非常零碎,以至於無法弄清這些蛇有多長或者它們的形態是怎樣的。事實上,來自其中一個新種的某些椎骨顯示,該蛇類擁有後肢。四個新物種的廣泛分佈以及由此推測出的生態多樣性表明,最早的蛇類可能是在2.4億年前~2.2億年前進化而成的(大約是超大陸——盤古大陸正在破裂的時候),而這個時間有可能更早。歷史古仔翻開生物進化的歷史,蛇在地球上的出現,比人要早得多。30多億年以前,地面上開始有了最原始的生物。經過長期的進化,生物種類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從水生到陸生,到了距今大約3.4億年前後,出現了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這就是爬行動物。在這個時期裡,獸類和鳥類的祖先也先後從爬行動物的原始種類中演變出來,鱉、鱷、蜥蜴的老祖宗也誕生了。蛇和蜥蜴的親緣關係最為密切,它們是近親,蛇是從蜥蜴變來的。在蜥蜴的原始種類裡面,有一部分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適應了新的環境,四肢逐漸退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徵,變成了蛇;另有一部分雖然四肢沒有了,但由於沒有具備蛇的特點,所以仍然是蜥蜴。例如貴州產的脆蛇蜥和細蛇蜥,就是這一類沒有足的蜥蜴。所以,蛇是爬行動物中最年輕的一個分支,也是最後登上生命舞臺的適應性很強的爬行動物。
最早的蛇類化石發現在白堊紀初期的地層裡,離今大約有1.3億年。實際上,蛇的出現比這還要早些。據推測,在距今1.5億年前的侏羅紀,大概就已經有蛇了。毒蛇的出現要晚得多,它是從無毒蛇進化而成的,出現的時間不會早於2700萬年。如果地球的歷史像一部放映2小時的電影,那麼,要到末了5分鐘,銀幕上才出現蛇,最後1分鐘才能看到毒蛇。
可以推測,人類的祖先古猿還在樹上生活的時候,是有機會遇到樹棲的蛇的。後來森林逐漸稀疏衰落,古猿被迫下地,遇到蛇或接觸蛇的機會就更多了。原始人類在與各種動物的鬥爭中,蛇必然也是一個重要的對手。他們捕捉蛇作為食物,或者被蛇咬而發生傷亡。後一情況,在《韓非子》五蠹篇中就有所記述,認為“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在中國猿人化石的產地,曾經發現了蛇的遺骸。種類 今世界上的蛇約有3000種,其中毒蛇有650多種。中國蛇類216種,毒蛇65種。蛇的個體差異很大。分佈在加勒比群島的馬丁尼亞、巴貝多等島上的盲蛇,是世界上最短的無毒蛇,只有9釐米長,最長不過11.94釐米。最大的毒蛇是眼鏡王蛇,最長達5米多。分佈在東南亞、印尼和菲律賓一帶的蟒蛇,一般都超過5米,最長的可達10米左右。而南美洲的水蟒則更大,體重200公斤左右。有記錄最大的蟒蛇是印度尼西亞捕獲的網紋蟒,長14.85米,重447公斤,取名為“桂花”。世界上陸生蛇中最毒的蛇為細鱗太攀蛇(俗稱內陸太攀蛇),毒液毒性位居榜首,是不折不扣的毒蛇王。世界上還存在著一種名叫海岸太攀蛇的蛇,很多人誤以為海岸太攀蛇更厲害,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海岸太攀蛇在的毒性稍微較細鱗太攀蛇弱。
壽命不同蛇類的壽命各不相同,主要與種類或生活條件有關。一般情況下,小型蛇類的壽命在2~5年左右,中型蛇類5~12年左右,大型蛇類10~20年,蟒蛇可活到30~40年,甚至更長。但蛇類在野生狀態下,由於棲居環境不太穩定,食物有時短缺,加之天敵和疾病的嚴重危害,其壽命不如人工養殖條件下的長,許多科學家試驗也都證明了這一點。
-
3 # 薄彩之樂
蛇的出現大概在1.5億年以前,毒蛇的出現則要晚得多。它是由有毒蜥蜴進化而來,在2700萬年前才出 現。目前世界上的蛇約有3000種,其中毒蛇有600多種。中國蛇類216種,毒蛇65種。 蛇的個體差異很大。分佈在加勒比群島的馬丁尼亞、巴貝多等島上的線蛇,是世界上最短的無毒蛇,只有9釐米長,最長的線蛇王也不過11.94釐米。分佈在東南亞、印尼和菲律賓一帶的網蛇,一般都超過6.25米,最長的可達10米左右。而南美洲的水蟒更長,竟達11米以上,體重100多公斤。已經證實蛇最重的紀錄,是1960年在巴西城發現的一條南美蟒蛇,重227公斤,長8.46米,腰圍111.76釐米。世界上最毒的蛇為海蛇,這種蛇出沒在澳洲西北海岸的阿西莫暗礁附近,它每次分泌的微量毒液,就足以使上萬只老鼠當場斃命。
-
4 # 紫雨傘的傳說
蛇的歷史比人類都要早,應該是在恐龍時代就有的,只不過那個時候的蛇有翅膀,會飛翔。有腳。屬於魚蛇,後來經過大災難,恐龍等動物滅絕,蛇類為了生存,自殘去了翅膀,因為有翅膀,就會多消耗營養,在海里生活,隨著海底溫度升高,它們爬向陸地,多手多腳也會消耗,於是他們自殘又把手腳去掉,成為現在樣子,不過還儲存著下海的習慣
-
5 # 瞬間159823411
蛇屬於爬行動物,早在一億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那些個大的爬行動物,比如恐龍都已經滅絕了,而一些小型的,例如蛇、蜥蜴、青蛙等都活的很滋潤,充分說明了適者生存。
蛇和人類的聯絡也是非常密切的。最有名的要數農夫和蛇的寓言故事。在神話故事中也經常提到蛇,比較著名的有上古兇獸騰蛇、巴蛇。甚至傳說中人類先祖伏羲、女媧也是人首蛇身。西方也有很多關於蛇的傳說:聖經中魔鬼的化身,誘騙夏娃和亞當吃下禁果的蛇。還有九頭蛇、羽蛇神等。
和人類關係最密切的還要數家蛇。凡是上了年頭的房子中基本上都有蛇。我就見過,家裡的老人不讓驚擾,說家蛇護宅,而且不咬主人家。也確實沒有聽說過家蛇咬人的事。
回覆列表
翻開生物進化的歷史,蛇在地球上的出現,比人要早得多。30多億年以前,地面上開始有了最原始的生物。經過長期的進化,生物種類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從水生到陸生,到了距今大約3.4億年前後,出現了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這就是爬行動物。在這個時期裡,獸類和鳥類的祖先也先後從爬行動物的原始種類中演變出來,鱉、鱷、蜥蜴的老祖宗也誕生了。
蛇和蜥蜴的親緣關係最為密切,它們是近親,蛇是從蜥蜴變來的。在蜥蜴的原始種類裡面,有一部分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適應了新的環境,四肢逐漸退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徵,變成了蛇;另有一部分雖然四肢沒有了,但由於沒有具備蛇的特點,所以仍然是蜥蜴。例如貴州產的脆蛇蜥和細蛇蜥,就是這一類沒有足的蜥蜴。所以,蛇是爬行動物中最年輕的一個分支,也是最後登上生命舞臺的適應性很強的爬行動物。
最早的蛇類化石發現在白堊紀初期的地層裡,離今大約有1.3億年。實際上,蛇的出現比這還要早些。據推測,在距今1.5億年前的侏羅紀,大概就已經有蛇了。毒蛇的出現要晚得多,它是從無毒蛇進化而成的,出現的時間不會早於2700萬年。如果地球的歷史像一部放映2小時的電影,那麼,要到末了5分鐘,銀幕上才出現蛇,最後1分鐘才能看到毒蛇。
可以推測,人類的祖先古猿還在樹上生活的時候,是有機會遇到樹棲的蛇的。後來森林逐漸稀疏衰落,古猿被迫下地,遇到蛇或接觸蛇的機會就更多了。原始人類在與各種動物的鬥爭中,蛇必然也是一個重要的對手。他們捕捉蛇作為食物,或者被蛇咬而發生傷亡。後一情況,在《韓非子》五蠹篇中就有所記述,認為“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在中國猿人化石的產地,曾經發現了蛇的遺骸,這也表明當時猿人與蛇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生活和生產鬥爭的實踐,勢必會在原始人類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可能由此產生對蛇的畏懼和崇敬的心情。
在原始部落中,以蛇作為圖騰的氏族也很普遍。據摩爾根《古代社會》中的記載,在美洲印第安人裡面,就有9個部落中有蛇氏族,有的甚至以響尾蛇作為氏族的圖騰。在澳洲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也是這樣,特別是華倫姆格人,還要舉行一種蛇圖騰崇拜的儀式。參加這種儀式的人,用各種顏料塗抹全身,打扮成蛇的樣子,模仿蛇的活動姿態扭動身體,且歌且舞,歌唱蛇的歷史和威力,以祈求蛇神賜福保佑。可以說,在一切動物崇拜裡面,對蛇的崇拜是最廣泛的,在大多數原始氏族的宗教信仰中,蛇曾經佔據一個突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