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生幾度心涼
-
2 # 知常容
因為到最後發生政變之後,武則天是把權力交回給了李唐,也就是還政給他的兒子。原來他也考慮過立他的侄子為太子,後來有人勸他說,你只是姑姑,百年之後,兒子終究比侄子親。
武則天是2000多年帝制下的女性第一人,他是寒門向世家大族發起挑戰的總代理,經過他的血腥的清洗,使得從漢代以來逐漸形成的世家大族灰飛煙滅,關隴集團基本上消耗殆盡。
對整個社會的人才流動來說,他的貢獻是很大的。可以說他為科舉制掃清了障礙。使得科舉制真正的成為選拔人才的主要渠道。
武則天的功過,沒有辦法去評述,因為站在當時的評價與站在後人的評價,站在每朝每代的評價都不一樣,因為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看你需要什麼,他符合就是好的,不符合就不好。
若干年後,男女平等,甚至女性當權的時候,武則天將會被推到一個很高的地位。
-
3 # 張慶東字恕鳴文化原創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67歲稱帝,坐位15年。年邁的武則天最後將帝位傳給了兒子李顯,以太后的身份下野。為什麼她要將帝位歸還給兒子,而沒有傳給侄子。史無真實記載武皇的真實考,大都只是推揣。但是,她死後是以皇后的身份與李治合葬的。因其當過皇帝,後人稱“乾陵”為“二聖之陵”。在此我結合當時歷史背景也推揣一下,交由大家共享:
一是看武皇帝位的獲得。武則天在廢除李顯帝位之後,又扶李旦登位。李顯、李旦都是武則天生的兒子,都兩坐皇位。尤其是李旦,兩次坐皇位,兩次禪位下野。第一次是禪位其母武則天,自己退位為王。第二次是禪位其子李隆基,當太上皇。可見其決伐才能不太勝任皇帝。武則天皇位來自自己的親兒子。
二是從血統講,兒子親於侄子,兒子是自己的,侄子是孃家人,只能算血緣親戚。武則天皇位來自於兒子,也應還給自己的兒子。只有這樣方合倫常。
三是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國禮儀影響。只有功得圓滿的女人,死後都可入祖墳,進祠堂。皇后、女皇帝也是如此,方能配享太廟。中國從古至今,沒有孃家給嫁出去的女,死後請回祖墳,還供牌位的。只有在夫家,有自己兒、孫供奉你。
四是李唐大臣態度也有直接關係。大臣只做李唐大臣,對做大周之臣是非常牴觸的。儘管武氏當時從文、武方面都做到了高頂,但也要看許多重臣、要臣的“臉色行事”。當然,迫於當時的武氏強權,年邁的武則天也只能用“偷樑換柱”之法,一方面穩住武三思,另一方面暗派人保護髮配為廬陵王的李顯回京坐大位。
綜合分析,武則天雖年老但她非常老道,完成皇位交接,自己退位稱太后,死後遺詔立“無字碑”,與李治合葬稱“二聖之陵”的“乾陵”。不能不說她的特別特別的睿智!
創建於2017.12.3
編輯
-
4 # 焦泉禪院
有人提出武則天死後為什麼不叫坤陵?
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弘道元年,死後葬於陝西省乾縣境內的梁山上,墓陵叫乾陵,有唐代帝陵之首的美稱。
在古代,乾為八卦之首,又代表天,代表帝,與高宗的尊號"天皇大聖皇帝"和溢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相吻合,而高宗陵墓取名叫乾陵,也是符合陰陽八卦,帝陵之稱的。
武則天稱帝后,神龍元年11月,崩逝於與洛陽上陽宮。不管她在世時,稱帝多年,多大的權力!但死後畢競是李治的妻子,死後改稱為大聖皇后,不能以帝的稱號,另建其陵墓,最終還是合葬於乾陵玄宮之中。
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應合了,李治和武則天墓葬的天地配合,最佳絕妙的,完美結合。乾為天陽,坤為地陰,陰陽交合,乃萬物生靈之地。
所以古人和現在後人,不能以她在位稱帝的權勢,而改名什麼坤陵,這是不合乎情理的。
-
5 # 秦風熱線
中國漢朝時,帝王陵墓多取所在地名,如漢武帝的茂陵,因位居興平境內的茂鄉而得名;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園,因位居咸陽境內的正陽鎮而得名。
到了李治時期,其尊號為“天皇大聖皇帝”,諡號為“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古時候有“乾為天,為君,為父”之說,所以,唐高宗李治去世後,就將他的陵墓命名為“乾陵”。這就是乾陵的來歷。
“乾陵”是得到武則天的認可的。乾為天,坤為地,天地作合,也暗示著當時“二聖”並立的政治體制,這也就為武則天后來大膽執政、勇於改革立新創造了“天意”,贏得了民心。乾為陽,代表陽剛之氣的男人;坤為陰,代表溫柔嬌氣的女人。武則天平生崇拜兇猛善戰、能治國平天下的男子,她的名字就有“匡則天下”之意,所以,在給丈夫李治和自己的陵墓取名時,她肯定要取具有陽剛之氣的“乾”來作為陵墓的名字。
天皇、天后,乃國之所籍,從政治意義上講,“乾陵”肯定就是由武則天親自命名、而由大臣商議後確立的。“乾陵”的命名反映了武則天治國理政的宏大志向,有“則扶民眾、順應天意”之意,也符合“武則天”名字的含義。
回覆列表
按易經陰陽學說男為阻女為陰,武則天的陵應該叫坤陵不假,但請記住,武則天的另一種身份是大周皇帝,與李治是平起平坐的,女人的身份此時完全被遮蔽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