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戰鬥大黃蜂
-
2 # 歪嘴說歷史
首先,安祿山與楊國忠二人之間的關係非常惡劣。楊國忠是楊貴妃的族兄,楊貴妃受到唐玄宗的寵愛之後,由於愛屋及烏,楊國忠也開始飛黃騰達起來,更是升到宰相之位。由於楊國忠和安祿山二人都是新貴,同樣得到楊貴妃和唐玄宗的喜愛,但是楊國忠的發跡卻要比安祿山晚得多。在安祿山已經升任平盧節度使後,楊國忠還沒升到高官範圍,於是安祿山根本瞧不起楊國忠。於是在楊國忠升任宰相之後, 就經常找安祿山麻煩,且在看到自己無法制服安祿山之後,就開始時常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
二人矛盾進一步升級的激發點是唐玄宗聽信楊國忠至言,召安祿山入朝試探。天寶十三年,唐玄宗召安祿山入朝,試探其是否有謀反之心。可是安祿山是一個非常狡猾的人,早在這次試探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安祿山見到唐玄宗之後,就立即表明了自己的赤誠之心,反而在唐玄宗面前贏得了更高的信任。當然,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的矛盾卻更加激烈,甚至一觸即發。
楊國忠擔任宰相之後,對安祿山的敲詐過狠,且有沒有足夠的手段能夠控制安祿山,加上楊國忠擔任宰相後的政治腐敗,名聲載道,於是安祿山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的安史之亂。
-
3 # 徽公子
楊國忠生於官宦之家,其祖上都是為官之人,雖不是大富大貴之家,但也是衣食無憂,這讓楊國忠自小就養成了放蕩不羈的性格。長大後的楊國忠又染上了喝酒賭博的惡習,在唐朝那個以軍功標榜的時代,他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
所以楊國忠很被人看不起,處處碰壁。後來他被迫從軍,但是他實在不是做軍人的料,他即無士兵的勇敢,也無將官的謀略,因此他很不得志。
離開四川后,楊玉環很快就把楊國忠引薦給了唐玄宗,而楊國忠也憑藉楊氏姐妹受寵的先天優勢,巧為鑽營,結交朝中大臣及後宮諸妃。
在不道一年的時間裡,楊國忠便身兼十多個要職,成為了朝中重臣,唐玄宗又賜他名字“國忠”,因此楊釗也就改名為楊國忠了。
當他羽翼豐滿後,開始把矛頭指向了他昔日的盟友李林甫,而唐玄宗為了討好楊貴妃,也為了剷除權力過大的李林甫,便逼著李林甫辭官告老還鄉,將楊國忠拉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之位。
此時的楊國忠身兼四十多個要職,其權傾大唐朝野,古之罕有。他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對所有的朝廷官員不論賢愚是他的黨羽一侓提拔,不是他的門下全部打壓,致使許多忠臣良將報國無門。
安祿山為何要反?還不是被楊國忠逼急了!
宰相楊國忠一直跟安祿山不對付,多次在玄宗面前說安祿山要造反,玄宗不相信。於是楊國忠又多次沒事兒找事兒地刺激安祿山,他就想趕緊把安祿山逼反了,好向玄宗證明自己的正確。
安祿山終於被逼急了,就跟孔目官、太僕丞嚴莊和掌書記、屯田員外郎高尚,以及將軍阿史那承慶密謀起兵事宜。
除了這幾個人之外,其他麾下兵將並不明白安祿山的心意,只是奇怪從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八月開始,安祿山多次犒賞士卒,整頓物資,檢閱兵馬,行動似乎跟以前不大一樣了。正好有派往京師長安的官員回到范陽,安祿山就偽造玄宗給他的旨意,召集諸將宣讀,說:“陛下密旨,命我帶兵入朝討伐楊國忠,你等都要跟隨。”眾將面面相覷,卻誰都不敢提出任何懷疑和反對意見來。
十一月九日,這天正好是甲子日,安祿山調動所部兵馬,並轄區內的同羅、奚、契丹、室韋等少數民族士兵,總共十五萬大軍,號稱二十萬,公然在范陽扯旗造反了。他命令范陽節度副使賈循守備范陽,平盧節度副使呂知誨守備平盧,部將高秀巖守備大同,其他部將都率領兵馬,連夜出征天剛亮的時候,各路兵馬齊集薊城城南,閱兵並且誓師。
安祿山再次欺騙屬下,詭稱去討伐楊國忠,並且在軍中張掛榜文,表示:“誰敢提出異議,一律殺他三族!”就此揮師南向。天寶十五年六月,安祿山的叛軍攻陷了潼關,長安危在旦夕,但是身為宰相的楊國忠不去組織軍隊平叛,而是勸說唐玄宗逃往四川避難。
當他們行至馬驛時,楊國忠的政敵太子李亨、宦官李輔國、禁軍將領陳玄禮等人群情激奮,殺死了楊國忠及其子楊暄,逼迫楊貴妃自縊,滅了楊家滿門,實是機關算盡得不償失。
-
4 # 往來古今
唐玄宗對安祿山不薄,甚至可以說是對他寵愛無邊。但是楊國忠一心想扳倒安祿山,不斷向唐玄宗舉報安祿山要造反。但經過一次次試探,安祿山都偽裝的很好,每次都成功打消皇帝的猜忌。
最後,楊國忠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竟然做起了主動逼迫安祿山造反的勾當。他把安祿山在長安城內府上的門客都抓起來審問,最後造反證據沒審出來,卻把安祿山的門客都審死了,這成功激怒了安祿山。
其實安祿山造反,不僅僅是因為楊國忠的逼迫。
經常出入長安的安祿山,看遍長安的繁華,皇帝的生活太令人嚮往了,此外安祿山也見過了長安的兵力,太平盛世久了,府兵制瓦解,長安附近的軍事防禦力量大大降低。
當時唐玄宗已經70高齡,誰也不敢保證他什麼時候會一命嗚呼。早年,安祿山為了巴結唐玄宗,曾經把太子晾在一邊,稱只知陛下一人,不知有太子,這無疑得罪了太子。要是太子繼位,安祿山肯定過不得好日子。所以這些都是炸藥,只是楊國忠做了這點燃炸藥的導火索。
楊國忠在知道安祿山真正造反以後,第一反應不是憂國憂民,而是笑了。他終於證明了自己的舉報是正確的。邊將叛亂,當朝宰相竟然幸災樂禍,論為是千古笑柄。
-
5 # 希望永遠
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安祿山發動叛亂的藉口是討楊國忠。楊國忠與安祿山都是天寶年間的新貴,同樣受著玄宗的寵通。但是,楊國忠的發跡要比安祿山晚得多。當楊國忠尚未擔任高官要職時,安祿山早在天寶元年(742年)正月就升任平盧節度使,以後又兼范陽節度使、河北採訪使、御史大夫,稍後又兼河東節度使。天寶九載(750年)又封為東平郡王。楊國忠雖有外戚關係,但遲至天寶七載(748年)始遷給事中,兼御史中丞,專判度支事。安祿山在朝中對老謀深算的李林甫還算懼怕,而對楊國忠則根本瞧不起。楊國忠接替宰相後,看到不能制服安祿山,便經常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祿山。可玄宗認為這是將相不和,不予理睬。楊國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奏請讓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以便排斥和牽制安祿山。天寶十三載(754年)春,玄宗按照楊國忠的意見召安祿山入朝,試其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由於事先得到楊貴妃的通風報信,故將計就計,裝模做樣地向玄宗訴說自己的一片“赤心”,贏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讓安祿山當宰相(加同平章事),並令太常卿張垍草擬詔敕。楊國忠知此立即勸阻道:“安祿山雖有軍功,但他目不識丁,怎能當宰相。如果發下制書,恐怕四夷輕視朝廷。”玄宗只好作罷,任安祿山為左僕射。至此。安祿山與楊國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銳激烈,一觸即發。加之楊國忠任宰相後,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民怨沸騰,終於使安祿山發動了以討楊國忠為名,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 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長安危在旦夕,玄宗根據楊國忠的建議,決定逃往四川避難。當走到馬嵬驛(今陝西興平縣)時,將士們又累又餓,加之天氣炎熱,拒絕繼續前進。此時,楊國忠的政敵太子李亨、宦官李輔國和陳玄禮一致認為,除去楊國忠的時機已成熟,並由陳玄禮出面對將士進行煽動,說這場叛亂全是由楊國忠引起的,殺了楊國忠就可止息叛亂。這時,有20多名吐蕃使者在驛站西門外堵住楊國忠的馬頭,向他要飯吃。激怒了計程車兵們立即將他們包圍上來,大喊:“楊國忠與吐蕃謀反!”一箭射中了他的馬鞍。楊國忠逃進西門內,軍士們蜂擁而入,將其亂刀砍死。接著,楊貴妃也被縊死,楊國忠的大兒子大常卿兼戶部侍郎楊暄以及南韓夫人和秦國夫人也一併被殺。楊國忠的妻子裴柔和幼子楊晞以及沈國夫人逃至陳倉(今陝西寶雞市),裴柔在竹林中讓虢國夫人用劍刺死自己。虢國夫人然後自刎,但沒有死,被縣吏押回獄中,後血凝至喉而死。 馬嵬驛之變,表面上看來是一場士兵譁變,實質上是由太子李亨和宦官李輔國、高力士等策劃的一場爭權鬥爭。太子李亨自天寶五載(746年)遭李林甫和楊國忠的打擊後,極為孤立;楊國忠任宰相後,又連遭傾軋;安祿山叛亂時,玄宗本想讓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於楊國忠及其姐妹的反對而未成事實;後又棄京幸蜀,如果到了蜀中,李亨在楊國忠勢力的控制下就更無出頭之日了。因此,太子李亨主謀,藉機除掉了楊國忠。
-
6 # 御前帶刀侍衛
楊國忠楊貴妃兩人是祖兄妹關係,兩人同曾祖兄,關係很疏遠,不屬於直系親屬,楊國忠之前是一個市井無賴,品行不端,不學無術,吃喝嫖賭樣樣來,30歲的時候發憤圖強,從軍混前途,但是沒有受到重要,後來被人舉薦進宮,那時候的楊貴妃已經深得皇寵了,同時還有幾位楊氏姐妹也受到了寵愛。
楊國忠溜鬚拍馬將楊氏姊妹們伺候的服服帖帖,還沾親帶故。楊國忠在楊氏姊妹的幫助下,可謂是順風順水,女人的枕邊風比任何表現都好用,加上楊國忠把唐玄宗吃的死死的,這在朝廷中還有能抵抗他的人。巴結還來不及呢,於此同時楊國忠與朝中權貴互相勾結,這也奠定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
志大才疏的楊國忠憑藉楊貴妃之力,繼任右丞相兼管財賦收支,權傾天下。而這時,安祿山的軍政實力已十分強大,也不把楊國忠放在眼內。大唐最有權勢的將領和大唐宰相之間的對抗已無法扭轉,一個手握重兵,控制了北方和東北的邊鎮;一個控制著京師和朝廷,於是,矛盾便開始向對抗演變。
實際上,玄宗雖然不過問政事,但也知道楊國忠是個草包宰相,所以,他寧可相信安祿山,也不願意去相信楊國忠。楊國忠打定主意,要採取極端的手段,逼迫安祿山造反,以造成既成事實,取信於玄宗。這個不學無術的大唐丞相,為了一己私恨,開始把大唐帶向一個苦難的深淵。
此時,身在范陽的安祿山收到身在長安的長子安慶宗密報,得知楊國忠派人包圍了自己在京的住宅,暗中處死了自己的門客李超,既恨且懼。唐朝廷再派使者來時,他總是以生病為由,不出門迎接。即使相見也是盛陳武備,戒備森嚴,如臨大敵。此刻,玄宗已經開始坐不住了。種種跡象表明,他一向信任的安祿山並非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但思慮了很長時間,玄宗都沒有采取任何軍事上的防範措施。安祿山本來一直感激玄宗的厚遇,想等玄宗死後作亂,但見楊國忠一心在置自己於死地,覺得已經危在旦夕,他終於下定了決心:起兵謀反。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說安祿山造反是楊國忠逼的。
-
7 # 李飛熊
只能說楊國忠政治能力太低,最終逼迫安祿山造反。雖然楊國忠之前,李林甫也是一個奸相,但卻能死死壓制住安祿山。到了楊國忠接任相位,安祿山被迫提前造反。
楊國忠發跡路線楊國忠是楊貴妃族兄,他前期發跡路線,和楊貴妃的關係並不是很大。但楊國忠後期,之所以能登上宰相的位置,楊貴妃的作用不可小視。
楊國忠在發跡之前,簡直就是一個潑皮無賴,被所有人看不起。直到他遇到劍南節度使仇兼瓊,對方給了楊國忠一大筆錢,還打發他到長安去做官。因為仇兼瓊和李林甫不合,想著楊國忠能依靠楊貴妃發跡,從此對抗李林甫。此後,楊國忠開始逐漸靠近權力中心。
雖然楊國忠年輕的時候很混蛋,但也是有真實本領的。他本人比較擅長理財,這個能力贏得了唐玄宗的欣賞。再加上和楊貴妃的關係,自然受到了格外的照顧。
國忠稍入供奉,常後出,專主薄薄,計算鉤畫,分銖不誤,帝(唐玄宗)悅曰:“度支郎才也。”累遷監察御史。此時奸相李林甫大權在握,楊國忠便投靠了他,一起對付太子李亨,甚至一度危及到太子之位。而楊國忠非常善於察言觀色,前期獲得了李林甫和唐玄宗的歡心。只是後來,因為爭奪權力,楊國忠開始和李林甫發生矛盾。
只是楊國忠的水平實在不咋滴,加上楊貴妃的助攻都打不過李林甫。後來還是李林甫病死,楊國忠才趁機當上了宰相。在楊國忠當上宰相的過程中,楊貴妃是出了大力的。而楊國忠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能幹,便開始大力揭發安祿山謀反事蹟。
楊國忠逼反安祿山安祿山此時正受唐玄宗寵愛,沒有人敢揭發他謀反的事蹟。而楊國忠因為安祿山不是自己一派系,他本人也不是楊國忠提拔起來的,再者為了在唐玄宗面前表現自己能力,仗著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楊國忠開始不遺餘力地揭發安祿山。
祿山還幽州,覺國忠圖己,反謀遂決。楊國忠接下來的動作,更進一步刺激到了安祿山。楊國忠派人捕殺李超、安岱等人,這些人都是和安祿山交好的。只不過安祿山此時還沒準備好,因此給唐玄宗上書辯解。唐玄宗聽信了安祿山的言辭,沒有引起警覺。
國忠寡謀矜躁,謂祿山跋扈不足圖,故激怒之使必反,以取信於帝。楊國忠認為是自還沒有激怒安祿山,於是更加賣力地在唐玄宗面前提起安祿山要造反的情形。最終,安祿山生怕被打個措手不及,於是舉旗造反,而名義上則是誅殺奸臣楊國忠。
楊國忠知道這個訊息後,不僅沒有絲毫驚慌失措,還洋洋自得自己的先見之明,以示自己先前的言論正確。但他卻沒有平定叛亂的措施,也沒有提前做下預防。因此,只能跟隨唐玄宗匆匆逃往四川。
最終,在馬嵬坡前,軍士譁變,楊貴妃、楊國忠及其家人,都被殺害。原來有傳言,安祿山雖然久有反心,但因為唐玄宗厚待他,安祿山本想等唐玄宗駕崩之後再造反。但禁不住楊國忠再三說他壞話,被逼之下,安祿山提前發動了叛亂。
其實,史書中之所以這樣記載,不過是為了替唐玄宗開脫罷了。安祿山幾百斤的大胖子,身體也一直不好,自然會在他準備充分的時候造反,而楊國忠只不過是加快了安祿山造反的步伐。
安祿山聲稱誅殺楊國忠,及軍士譁變殺掉楊國忠,其實都是在找一隻替罪羊。而楊國忠在位期間無所作為,排除異己,任用私人,明知安祿山要造反卻沒有絲毫準備,最終的鍋自然會甩到他頭上。
-
8 # 3D地理視覺
天寶十四載八月,安祿山突然下令犒勞三軍,把將士們的伙食換成大魚大肉,好吃好喝伺候著。士兵們雖然十分開心,但也很疑惑,最近也沒打仗,為何伙食水平突然提高了這麼多。不過,士兵們心中的疑問很快便消失了。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十五號,安祿山召集全軍,從懷裡掏出一份密詔對大家說,我奉皇帝之命進京討伐奸臣楊國忠,大家抄傢伙,行動起來吧。將士們這才明白,他們的安將軍這是真正要邁出造反這一步了。就這樣,安祿山領兵十五萬,兵鋒直指長安。
客觀來說,安祿山之所以造反,一是因為他想自己做皇帝,二是因為宰相楊國忠的步步緊逼。從安祿山打著討伐奸臣楊國忠的幌子起兵就能看出,他對楊國忠是多麼的恨之入骨。放著待遇優厚的節度使不做,安祿山為何冒著被誅九族的風險造反呢?
一、長安太繁華,皇帝的生活太令人嚮往
開元天寶年間,安祿山為了巴結唐玄宗,不斷來長安拍唐玄宗的馬屁。再加上他拜楊貴妃為乾媽,所以出入皇宮很方便。每次從塞外來長安,安祿山都感受著塞外之寒酸和長安之繁華形成的鮮明對比。
長安皇宮內最吸引安祿山的是什麼呢?美女和娛樂。皇宮內的美女,不能說都和楊貴妃一樣傾國傾城,但顏值也都是不俗的。像楊貴妃的姐姐們,都是萬里挑一的美人,對於安祿山來說,這已經不是美人了,而是神仙姐姐。
塞外除了沒有長安內水靈的美人,娛樂活動也是相當匱乏,樸實的胡人遠不如皇家貴族會玩。安祿山最喜歡的娛樂活動叫舞馬。每次宴會,唐玄宗都把他的舞馬隊叫出來,讓馬兒叼著酒杯,踩著鼓點跳舞。
安祿山被這些紙醉金迷的生活迷亂了雙眼,他心裡逐漸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二、中原的武裝力量太弱
太平盛世久了,府兵制瓦解,長安附近的軍事防禦力量大大降低。長安附近唯一的軍隊就是皇帝的禁軍了。可盛世之下,皇帝的禁軍也都和平民無異。讓長期在塞外打打殺殺的安祿山計程車兵對付皇帝的禁軍,可能就像割草一般容易。
經常出入長安的安祿山,見長安附近兵力空虛,心中的那個想法便放大了幾分。
三、玄宗老了,如果太子掌權,後果不堪設想
天寶年間,唐玄宗已經70高齡,誰也不敢保證他什麼時候會一命嗚呼。早年,安祿山巴結唐玄宗,曾經把太子晾在一邊,稱只知陛下一人,不知有太子,這無疑得罪了太子。要是太子繼位,安祿山肯定挨收拾。
所以,隨著玄宗年紀逐漸變大,安祿山動手的想法也越來越迫切。
除了以上幾點,還有一點重要因素就是楊國忠的步步緊逼。他為了扳倒安祿山,不斷向唐玄宗舉報安祿山要造反。但經過一次次試探,安祿山都偽裝的很好,每次都成功打消皇帝的猜忌。
最後,楊國忠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竟然做起了主動逼迫安祿山造反的勾當。他把安祿山在長安城內府上的門客都抓起來審問,最後造反證據沒審出來,卻把安祿山的門客都審死了,這成功激怒了安祿山。
楊國忠在知道安祿山真正造反以後,第一反應不是憂國憂民,而是笑了。他終於證明了自己的舉報是正確的。這真是太雷人了,邊將叛亂,當朝宰相竟然公開幸災樂禍,真是千古笑柄。
-
9 # 致印良知
唐玄宗年輕的時候,很有事業心,辦成了幾件大事,並重用姚崇、宋璟、張九齡等有才能之人,據統計,在開元年間,唐朝人口7000萬,耕地6.6億畝,前來朝貢的蕃國70多個,國家圖書館藏書53915卷。
到了晚年,已對政務沒有了興趣的唐玄宗,將賜予兒子李瑁的女人楊玉環收為已有,成為他的最愛,從此,“愛美人不再愛江山”,將江山就交由別人去打理,為安史之亂埋下了禍根。
楊國忠,原名楊釗,是楊貴妃的堂兄。他憑藉貴妃得寵的條件,在宮內宮外巧為鑽營,尤其是在理財方面,受到十分賞識,並步步高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便身兼15餘職,成為朝廷的重臣。後來楊國忠勾結了李林甫,並在陷害太子李亨時充當了李的黨羽,並積極參與其活動。李林甫死後,楊國忠擔任右相兼文部尚書,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餘職。
此時的安䘵山已經升成了河東、平盧等三個地區的節度使(司令官),擁兵十五萬,楊國忠眼看不能制服安祿山,便經常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意圖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祿山。
玄宗按照楊國忠的意見召安祿山入朝,試其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事先得到楊貴妃的資訊後將計就計,訴表忠心後反倒贏得玄宗更加的信任,讓安祿山當宰相。楊國忠阻道:“安祿山雖有軍功,但目不識丁,不能當宰相,否則恐怕四夷皆輕視朝廷。”玄宗只好作罷,任安祿山為左僕射。
從此,安祿山與楊國忠的矛盾更加尖銳激烈,以至於後來一觸即發。加之楊國忠任宰相後,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民怨沸騰,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終於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清君側為名的安史之亂。
-
10 # 影視職員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事件,它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安”是指安祿山,“史”是指史思明。“安史之亂”是指他們共同起兵反對唐朝的一次叛亂。安祿山身為楊貴妃的義子,深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寵愛,且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權利和勢力,為什麼安祿山還會發動叛亂,製造出安史之亂呢?這跟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可以說是關係密切。首先,安祿山與楊國忠二人之間的關係非常惡劣。楊國忠是楊貴妃的族兄,楊貴妃受到唐玄宗的寵愛之後,由於愛屋及烏,楊國忠也開始飛黃騰達起來,更是升到宰相之位。由於楊國忠和安祿山二人都是新貴,同樣得到楊貴妃和唐玄宗的喜愛,但是楊國忠的發跡卻要比安祿山晚得多。在安祿山已經升任平盧節度使後,楊國忠還沒升到高官範圍,於是安祿山根本瞧不起楊國忠。於是在楊國忠升任宰相之後, 就經常找安祿山麻煩,且在看到自己無法制服安祿山之後,就開始時常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二人矛盾進一步升級的激發點是唐玄宗聽信楊國忠至言,召安祿山入朝試探。天寶十三年,唐玄宗召安祿山入朝,試探其是否有謀反之心。可是安祿山是一個非常狡猾的人,早在這次試探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安祿山見到唐玄宗之後,就立即表明了自己的赤誠之心,反而在唐玄宗面前贏得了更高的信任。當然,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的矛盾卻更加激烈,甚至一觸即發。
楊國忠擔任宰相之後,對安祿山的敲詐過狠,且有沒有足夠的手段能夠控制安祿山,加上楊國忠擔任宰相後的政治腐敗,名聲載道,於是安祿山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的安史之亂。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的原因出了楊國忠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安祿山手上握有重兵。唐朝的法律給了節度使非常大的權利,加上安祿山做了十多年的節度使,於是造成了他一個人掌管的兵力就幾乎佔據了唐朝所有節度使兵力總和的40%左右,這還不算安祿山私下招募的私兵,有如此大的地盤和兵力,加上安祿山的野心,造反是在所難免的!
-
11 # 活著就是一種情懷
導語
一個混跡於市井的小人,一個憑藉裙帶關係做到宰相的跳樑小醜,實在是不應該在大唐盛世的歷史中佔據一席之地。
盛世大唐,由盛轉衰,他是一個大大的推手。盛唐實質毀於安祿山的安史之亂,可是上述的小丑楊國忠卻是添油加火,推波助瀾之人。
唐玄宗的國舅哥
《新唐書》中記載:楊國忠,張易之之出也。
《資治通鑑》中記載:楊國忠,張易之之甥也。
張易之,熟悉唐史的都應該知道他是武則天的男寵。無論楊國忠是他的兒子還是外甥,但他們之間可能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
年少時,放蕩不羈,好吃懶做,逢賭必輸。到了三十歲,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做了影響一生的決定:參軍!碰到了他人生貴人,四川富豪——鮮于仲通,並結識了了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
一個富豪,一個高官,一個靈通剔透,三人一拍即合,藉著楊玉環得寵的機會,楊國忠混入了朝廷!
楊國忠和安祿山之間不得不說的李林甫唐玄宗和楊玉環打的火熱的時候,正是李林甫專政的時候。李林甫就是個“政治流氓”,他對任何人都口蜜腹劍,陰謀迭出。他的專橫跋扈,玄宗的不理朝政,是的玄宗的宰相組合張九齡、裴耀卿被排擠出局。李林浦一人獨大。李林甫的獨大,遭到玄宗及地方節度使的不滿。而楊國忠恰巧在這個時刻出現,上可以有楊玉環在玄宗那裡的枕邊風,下可以有地方政權的支援。玄宗和節度使們都找到了可以替代李林甫的人!
合作中的衝突
為了搞掉李林甫,楊國忠和安祿山有了合作。倒也是因為這次合作,他倆接了死結。
楊國忠拉攏安祿山是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更看不起靠女人,幹掉李林甫,自己好一攬大權;安祿山跟楊國忠合作是想也是想幹掉李林甫。但是:此時大紅大紫的楊國忠根本看不起安祿山;而手握重兵的安祿山更看不起靠女人上位的楊國忠。
這兩個相互看不起的人,其實都不是他倆表面的那種淺薄的人。楊國忠,能混跡在朝廷高層,位居宰相,會是個膚淺之人麼?他實際上城府很深,他已經看出安祿山是個不安分的人;安祿山,手握重兵,唯一懼怕的李林甫已被他和楊國忠聯手搞死,現在就等著老皇帝玄宗閉眼後他就揭竿而起了。
畢竟,楊國忠就在玄宗身邊,想黑某個人是很方便的:
其一:他天天在玄宗面前嘀咕安祿山要造反。
其二:楊國忠拉攏了兼任隴右、河西兩地的節度使哥舒翰,而且他和安祿山兩人又是勢不兩立。哥舒翰曾對拉攏他的安祿山說過“古人云,野狐向窟嗅,不詳!”,把安祿山比作“野狐”。
如此這般,安祿山感到自己太危險了,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
12 # 公子靈均
感謝悟空問答,唐玄宗晚年,安祿山打著討伐楊國忠的名義,發動了安史之亂。眼看兩京無法固守,玄宗只好倉皇逃走,行至馬嵬坡,兵士譁變,先殺了楊國忠,後又逼著玄宗賜死了楊貴妃。今天我分享一下楊國忠是怎樣把安祿山逼急的,致使安祿山叛亂竟然打著討伐楊國忠的名義。
楊國忠早年就是一個不良青年,愛好喝酒賭博,沒錢了就去借貸,他的這種行為,讓親朋好友都不願意帶他玩。後來他沒有辦法,就去投了軍。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楊國忠是到哪都惹人厭,他的上司對他也是看不上眼。無奈之下,他又投靠了當地的地頭蛇鮮于仲通,鮮于仲通也是個“人才”,他後來帶幾萬唐軍攻打南詔國,結果“僅以身免”。
按照楊國忠本人的能力和性格,他應該沒有什麼機會青史留名,不過他有一個好表妹,就是被後世評為“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在楊玉環從壽王李瑁床上,升遷到公公李隆基床上後,楊國忠也憑藉裙帶關係,一步步的走入了大唐的權力核心。最初他跟著奸相李林甫混,所以他和李林甫扶植的邊將安祿山,還有一點香火源。但是隨著李林甫去世,楊國忠又沒有能力駕馭安祿山,他就想把安祿山給滅了,自己再扶植一個邊將引為外援。
楊國忠對安祿山的打壓是全方位立體式。首先減除安祿山的羽翼“捕祿山所善李超 、安岱 、李方來 、王岷殺之”,對於和安祿山相好的文官,他也沒有放過“貶其黨吉溫於合浦”。然後他又打算剷除安祿山的根基,想用明升暗降的辦法,把安祿山調離他的老巢。
總結,楊國忠就是這樣一步步把安祿山逼的無路可走只剩造反可走了,以致使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還打著討伐楊國忠的旗號,足見把安祿山逼的有多狠。所以後世才有人說是楊國忠間接引發了“安史之亂”。 -
13 # 貪吃的駱駝
楊國忠早年就是一個不良青年,愛好喝酒賭博,沒錢了就去借貸,他的這種行為,讓親朋好友都不願意帶他玩。後來他沒有辦法,就去投了軍。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楊國忠是到哪都惹人厭,他的上司對他也是看不上眼。無奈之下,他又投靠了當地的地頭蛇鮮于仲通,鮮于仲通也是個“人才”,他後來帶幾萬唐軍攻打南詔國,結果“僅以身免”。
按照楊國忠本人的能力和性格,他應該沒有什麼機會青史留名,不過他有一個好表妹,就是被後世評為“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在楊玉環從壽王李瑁床上,升遷到公公李隆基床上後,楊國忠也憑藉裙帶關係,一步步的走入了大唐的權力核心。最初他跟著奸相李林甫混,所以他和李林甫扶植的邊將安祿山,還有一點香火源。但是隨著李林甫去世,楊國忠又沒有能力駕馭安祿山,他就想把安祿山給滅了,自己再扶植一個邊將引為外援。
楊國忠對安祿山的打壓是立體式,全方位的。首先減除安祿山的羽翼“捕祿山所善李超 、安岱 、李方來 、王岷殺之”,對於和安祿山相好的文官,他也沒有放過“貶其黨吉溫於合浦”。然後他又打算剷除安祿山的根基,想用明升暗降的辦法,把安祿山調離他的老巢。所以駱駝認為,安祿山造反不全是楊國忠的因素,但是楊國忠的因素佔的比例最大。
-
14 # 希望星晨58298869
天寶十四載即公元755年,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藉口,發起了使大唐生產力遭受了嚴重破壞的,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大唐從此由盛轉衰,陷入了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黨爭不休等等萬劫不復的境地。
楊國忠是怎樣把安祿山逼急了的?
1.楊國忠利用自己當了右相,在大唐中央主持日常工作之便,處心積慮地在皇帝面前詆譭安祿山。
楊國忠與安祿山都是玄宗執政的天寶年間的政壇新貴,都受到了玄宗的寵溺;不過,楊國忠的發跡比安祿山晚,當楊國忠還在大唐中央打雜時,安祿山早在742年正月就升任了平盧節度使,以後又兼任了范陽節度使和河東節度使,750年又被封為東平郡王;這個時候,他就成了一方諸侯,已經是大唐的潛在威脅了。
楊國忠雖是皇親國戚,但在748年才開始擔任給事中,安祿山在朝中對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有幾分忌憚,卻根本看不起一無所取的楊國忠;楊國忠接替李林甫的宰相後,由於能力和資歷有限,不能制服安祿山,就處心積慮地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之心,還羅列了很多事實與跡象來加以證明,他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祿山;而作為政壇老司機的玄宗以為這是將相不和導致的,並沒有引起重視,但這個時候,安祿山已經感覺到了來自楊國忠的沉重的威脅。
2.楊國忠著手削弱安祿山的權力。
楊國忠為制肘安祿山,向皇帝奏請讓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這樣就可以牽制安祿山,對安祿山形成了打壓之勢;安祿是在行伍中脫穎而出的,對楊的伎倆心知肚明,自然有應對之策;754年春,玄宗依楊國忠的建議召安祿山入朝,試其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早有安排,他將計就計,勇赴大唐中央向玄宗訴說了自己的一片“赤膽忠心”,使玄宗對他更加信任,還打算讓安祿山加同平章事,就是要升任安祿山為宰相。
這引起了楊國忠的嚴重不安,向立即勸阻道:“安祿山雖有軍功,但他目不識丁,怎能當宰相?如果發下制誥,恐怕四夷輕視朝廷。”,玄宗只好作罷,最後,升安祿山為左僕射完事;至此,安祿山與楊國忠的矛盾更加尖銳激烈,趨於白熱代,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3.楊國忠三觀不正:賣官鬻爵,排斥異己,弄得民怨沸騰,使得安祿山對大唐產生了絕望情緒。
楊國忠任宰相後,拉幫結派、廣培勢力,導致了政治腐敗、貪汙成性、軍備廢馳,弄得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使安祿山看清了大唐中央外強中乾的本質,於是,他以討楊國忠為名,發動了奪取皇位的武裝叛亂,給整個中華民族造成了嚴重的災難。
-
15 # 肖邦老師的課堂
我們知道楊國忠是唐朝天寶年間的宰相,他是楊貴妃的堂兄,張易之的外甥。由於唐玄宗喜愛楊貴妃,因此楊國忠才得以受到唐玄宗的重用。那麼楊國忠怎麼會逼安祿山造反呢?他們兩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安史之亂是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藉口發起的叛亂。楊國忠與安祿山都受到唐玄宗的寵信,可是楊國忠比安祿山出山晚一些,楊國忠在朝廷為官時,安祿山早已是平盧,范陽節度使了。因此安祿山看不起楊國忠,認為他沒什麼本事,靠外戚身份才坐到宰相的位置。楊國忠身為宰相也不能節制安祿山,楊國忠就經常向唐玄宗說安祿山有反心,但唐玄宗覺得這是將相不和,就沒有在意。
楊國忠眼看唐玄宗不重視,於是奏請讓哥舒翰為河西節度使,牽制安祿山,然後又要唐玄宗召安祿山進宮,試探他是否有反心。可是有意思的是,楊國忠的妹妹楊貴妃向安祿山通風報信,安祿山進宮後,訴說他自己的赤子忠心,使得唐玄宗要封安祿山為宰相,楊國忠趕緊勸阻,唐玄宗這才作罷。
這樣就使得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越來越來尖銳,兩人甚至成為了仇人,而且楊國忠在為相期間,官吏貪腐嚴重,民怨四起,這就給了安祿山討伐楊國忠的藉口,進而發起了兵變,使得楊國忠隨唐玄宗逃往蜀地,在馬嵬坡,發生了兵變,楊國忠被殺。從事件發生的起因來看,是安祿山本來就有反心,再加上他與楊國忠爭權,就藉此發動政變,總的來看,是唐玄宗晚年昏聵所致。
-
16 # 聊以自娛2
楊國忠是怎樣把安祿山逼急了的?還不是為了權力嗎?在官場,或者說政治上,其實沒有所謂“真正的”敵友關係,只有相互利用關係。楊國忠、安祿山就是這樣,他們曾經聯手對付共同的政敵李林甫,然而轉眼又成為政治對手。楊國忠志大才疏,沒有多少能耐。水平和能力還不如李林甫。但他比李林甫野心更大。硬是活生生地把安祿山逼成了對手了。當然,安祿山也不是什麼“好鳥”,“安史之亂”內因是安祿山、史思明,外因無疑是楊國忠。當然也有唐玄宗、李林甫、楊貴妃的“功勞”。今天主要討論的是楊國忠,安祿山,其他人暫不多提。下面說說背景,看他們是如何聯手與反目的:
楊國忠(?—756年),本名楊釗,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唐代宰相、權臣。東漢太尉楊震之後,武則天情夫張易之的外甥,楊貴妃的族兄。安祿山(本名:康軋犖山,703 -757年),營州(今遼寧朝陽)人,大燕皇帝,“安史之亂”的禍首。安祿山通曉六國語言,曾做過牙郎。他秉性機靈,雖胖卻以驍勇聞名。他經常賄賂唐朝官員為他說好話,因此取得了李林甫、唐玄宗的喜愛信任,自此平步青雲。可參看我昨天的回答:《正史上真實的李林甫是怎樣一個人》?
當時李林甫權勢很大,楊國忠投靠了他。李林甫開始是拉攏楊國忠的,在“倒亨”(扳倒太子李哼)運動中,李林甫擬訂名單,楊國忠負責捕人,兩人是聯手出擊,攻守兼備,朝中一時間造成了唯“李楊”是從的恐怖風氣。但李林甫很快發現,楊國忠不肯甘居人下,時常有不經請示、先斬後奏的情形。於是李林甫不斷整治楊國忠,楊國忠在後來一段時期內,處境尷尬,要不是有楊貴妃幫助說好話,楊國忠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可惜李林甫很快死去,楊國忠翻了身。安祿山仗著唐玄宗對自己的無比恩寵,初見李林甫的時候,並沒把李林甫的那個老頭放在眼裡。李林甫則不動聲色。當時朝中大夫王鉷在朝堂上和楊國忠齊名,身兼二十多職,混得風生水起。李林甫當著安祿山的面,將王鉷叫過來問話,王鉷對李林甫態度甚是恭敬。這讓安祿山很感意外和驚恐,從此以後,他見到李林甫就再也不敢放肆了。安祿山每次和李林甫對話,儘管小心翼翼,但是李林甫卻能摸透他的心思。和李林甫在一起,哪怕是數九寒冬,安祿山也會大汗淋漓,讓他驚懼不已。安祿山可以把滿朝文武都不放在眼裡,唯獨對李林甫是畢恭畢敬。安祿山後來直言:他這一生誰都不怕,就怕李林甫。
在對待李林甫上,二人目標一致、狼狽為奸、互為援手,但李林甫根基深厚、黨羽眾多,楊國忠、安祿山就算聯手也不是“個兒”,根本就不是李林甫的對手。他們只能依靠楊玉環,再透過唐玄宗之手壓服李林甫。李林甫可以讓楊國忠老老實實離開京城,做劍南節度使。也可以讓安祿山乖乖地聽話任,擔任河東節度使。所以,楊國忠、安祿山恨死了李林甫。《舊唐書》說:李林甫已病重不能起身,楊國忠從劍南召回京城,到華清宮謁見李林甫,拜於床下。此時,李林甫已無力再對付楊國忠。他流著淚對楊國忠道:“我很快就要死了,你一定會繼任宰相的,我的後事就託付給你了”。楊國忠對李林甫仍非常忌憚,汗流滿面,連稱不敢。所以當李林甫死了,天寶十二年(753年),楊國忠與安祿山合謀,誣告李林甫與叛將阿布思結為父子,同謀造反。安祿山還派阿布思部落的降將入朝作證。唐玄宗命有司審理。李林甫的女婿楊齊宣擔心自己受到牽連,便附和楊國忠,出面證實。當時,李林甫尚未下葬,被削去官爵,抄沒家產。諸子被除名流放嶺南、黔中,親黨中則有五十餘人被貶。唐玄宗還命人劈開李林甫的棺木,挖出口內含珠,剝下金紫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禮安葬。
李林甫死後,楊國忠、安祿山短暫地政治聯姻便宣告結束。志大才疏的楊國忠是憑藉楊貴妃之力,繼任右丞相兼管財賦收支、權傾天下的,本身卻沒有什麼能耐。而此時的安祿山軍政實力強大,根本不把楊國忠放在眼內。大唐最有權勢的將領和大唐最有權勢的宰相之間的對抗,是無法避免的了,一個手握重兵,控制了東、北方的邊鎮;一個控制著京師和朝廷大位,於是,矛盾便由開始的互相看不慣逐步演變為相互對抗。楊國忠多次對唐玄宗說,安祿山一定會叛亂的。唐玄宗儘管不過問政事,但也知道楊國忠是個草包宰相,所以,他寧可選擇相信安祿山,也不願意去相信楊國忠。楊國忠打定主意,要採取極端的手段,逼迫安祿山造反,以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取信於玄宗。這個不學無術的大唐丞相,為了一己私恨,開始把大唐帶向一個苦難的深淵。寶十二載(753年),楊國忠又對唐玄宗說:“召他(安祿山)進京,他一定不會來”。唐玄宗於是下令召見安祿山,安祿山卻來了。天寶十三載(754年)正月,安祿山到華清宮拜見唐玄宗,乘機哭著說:“我是外族人,不識漢字,皇上越級提拔我,以致楊國忠想要殺我”。唐玄宗對他更加信任,於任命他為左僕射的高官,才讓他離去。以後,只要有人說安祿山要造反,唐玄宗一定會大發雷霆,把他捆綁起來送交安祿山。楊國忠一計不成,又施一計:暗中派人四處蒐集安祿山的劣跡,還派兵包圍了安祿山京城住宅,將躲在裡面的安祿山部下抓起來處死。想依此激怒安祿山,讓他有謀反舉動,這樣才好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壞話。你看,楊國忠是多麼愚蠢和無能啊!
此時,身在范陽的安祿山得到身在長安的長子安慶宗密報,知道楊國忠派人包圍了自己在京的住宅,暗中處死了自己的門客李超,既恨又怒。安祿山本來是感激玄宗厚遇之恩的,原打算等玄宗死後再作亂,但發現楊國忠一心在置自己於死地,感到危在旦夕,他終於下定了決心: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藉口清君側,剷除忤逆楊國忠為由,在范陽起兵,史思明隨後響應,大唐王朝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的序幕就此揭開了。此刻,唐玄宗得知安祿山謀反,坐不住了,這時才明白他一向信任的安祿山,並非是忠心耿耿的臣子。既恨又惱,苦悶了很長時間,但沒有采取什麼有效的軍事上防範措施。“安史之亂”於是越演越烈。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說安祿山造反是楊國忠逼迫的。
順便說一句,安祿山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初一(一說正月初五),安祿山長年長瘡癤,雙眼失明,全身長滿塊狀毒瘡,在華清宮溫泉洗澡時,在其子安慶緒的操弄和支援下,被大臣嚴莊和一個叫李豬兒的侍從操刀入室殺死了。至於楊國忠之死,據唐姚汝能<<安祿山事蹟>>記載,天寶十五載六月(756年7月15日),楊國忠先是引起眾怒,隨後被一個“騎士張小敬先射國忠落馬,便即梟首,屠割其屍”。《舊唐書》說,士兵保衛唐玄宗到了馬嵬坡,又累又餓,怨氣很大,在太子李亨主謀下,領頭的將軍陳賢禮說,天下大亂,是因為楊國忠一手造成的,這時,正好一位藩人使者找楊國忠說事,士兵於是大呼:“楊國忠謀反了”!大家隨後就把楊國忠包圍起來,將他斬首示眾!楊國忠、安祿山之死。正是應了這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啊!
-
17 # 讀史鑑往
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前,朝中很多大臣都知道有一天安祿山會造反,但就是唐玄宗不相信。在當時最為得寵的人有三個,分別是後宮中的楊貴妃,朝廷中的楊國忠,還有統軍在外身為三鎮節度使得安祿山。 安祿山是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但楊國忠也不是什麼好人,關鍵這兩人還不怎麼對付。
楊國忠也是最早發現安祿山有反意的最早人之一,於是他就不停地在玄宗耳邊說安祿山會飯,但玄宗還是不信。於是楊國忠一合計,乾脆逼安祿山造反,這樣就可以讓玄宗知道了,藉此來除掉他,可惜楊國忠沒想到的是他玩脫了,最後還搭上了自己一家和楊貴妃的命。
楊國忠一直想要扳倒安祿山,奈何安祿山不在朝中,沒有唐玄宗的命令,楊國忠是奈何不了安祿山的。於是楊國忠向玄宗說安祿山確實懷有野心,只要陛下召見他,他必定不敢過來。
玄宗雖然不信,但人說得多了也難免心存疑慮。於是同意了楊國忠的方法,發了一份詔書讓安祿山進京。結果安祿山接到聖旨之後馬不停蹄地就從范陽來到了長安。
一見到玄宗,安祿山就聲淚俱下,訴說自己只是一個卑微的胡人,承蒙陛下的寵愛,才有了今天尊貴的地位,把陛下當成再生父母一樣,怎麼會反叛呢?都是因為楊國忠的嫉恨,才會有這樣的謠言,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在他手上。
玄宗看到安祿山不僅來了,還做出這樣的姿態,也覺得對不住他,於是賞賜了安祿山很多財物,還想擢升他為宰相。楊國忠一聽,這可不行,自己想要的是扳倒安祿山,怎麼搞到自己面前爭寵了。於是向玄宗力薦:“安祿山只有軍功,沒有讀過什麼書,怎麼可以當宰相呢?以後四夷豈不會輕視我們。”於是玄宗這才作罷。
其實安祿山如果做了宰相,說不定安史之亂就不會爆發了。可是楊國忠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了這件事,也讓安祿山明白了,只要楊國忠一直受玄宗寵信,指不定哪天自己就會死在他的讒言之下。
於是安祿山在玄宗還信任自己的時候,向玄宗討要了一些空白的委任狀,用以提拔自己的部下。這完全就是用朝廷的恩德來給自己籠絡人心。
安祿山走了,去準備他的造反之事。楊國忠繼續在朝中剷除異己,獨攬朝綱。而玄宗也老了,可能他也意識到了安祿山和楊國忠並沒有自己想得那麼好,但他卻並不想做什麼,只想在這最後的時光醉生夢死,活在大唐盛世的夢中。
之後安祿山向玄宗建議用三十二名番將代替漢人將領,玄宗想都沒想就同意了。楊國忠極力反對並說安祿山反跡已露,建議玄宗將其明升暗降,讓其入朝為相,藉此解除他的兵權。但這個時候玄宗是怎麼也不相信安祿山會反了,當初不讓安祿山為相的是你,現在讓的也是你,乾脆皇帝讓你做算了。
到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徹底坐不住了,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尊重朝廷,連朝廷派的欽差大臣也不待見。
欽差裴士淹回到長安之後,立馬向玄宗報告了安祿山的異狀。但是玄宗卻不以為意,而楊國忠卻認為時機到了,自己說的玄宗不聽,乾脆把安祿山逼反,這樣玄宗就知道他說的是對的了。
於是楊國忠派兵包圍了安祿山在京師的宅邸,並把他的門客都扔進了監獄並且秘密處死。安祿山在京城的長子安慶宗聽說之後,立馬把事情密報給了安祿山。榆樹安祿山下定決心起兵。
安祿山起兵的訊息傳到京師的時候,玄宗正在驪山遊玩,對於這個訊息根本不信,還認為是別人的誣陷。而楊國忠卻洋洋得意,自己說的事情是對的吧!他還認為安祿山的叛亂很快就會撲滅,安祿山的首級也將會被送往京城。可是他想錯了,安祿山的起兵並不是他到達權力巔峰的起點,而是他生命的終點的開始。
安祿山會反不過是時間問題,但很大可能是在玄宗死後。安祿山還是感念玄宗的恩情的,他已經是三鎮節度使,朝中也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包括太子。只要玄宗一死,他的末日也將到來,但只要玄宗還寵信他,他就不會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去造反,但是由於楊國忠的騷操作,直接把安祿山給逼反了。楊國忠相比較李林甫還是太嫩了。在李林甫當權之時,安祿山可是畏之如虎,絲毫不敢有任何異心。
-
18 # 四川達州人
安祿山是特定環節出現的問題。
唐玄宗喜好軍功,猛將強兵都安排在北方藩鎮,又因軍事需求的特殊性質,所以節度使都實際兼任所在州的刺史,等於軍政一把抓。
當然,在漢族將領控制下,這暫時還不算什麼大問題。
可惜,唐朝還有個制度叫出將入相。
邊鎮大將輪換幾次就能入朝為相。這讓宰相李林甫非常擔憂,邊將來當宰相,自己的地位甚至職位就危險了。
所以李林甫開始想歪招。
大力提拔胡將。
胡將大不了會漢語,認識幾個漢字,最多隻能當節度使,朝廷肯定不會能讓四書五經都不認識的胡將來當宰相啊。所以,安祿山(粟特)、高仙芝(高句麗)、哥舒翰(西突厥)、李光弼(契丹)、僕固懷恩(鐵勒)、安思順(安祿山堂兄)等人都成為邊鎮大將。
問題在於,權術厲害的李林甫能完全控制安祿山,楊國忠就沒這能耐啊。重要的是,李林甫與楊國忠是政敵,所以楊國忠不喜歡安祿山。
口蜜腹劍李林甫:號肉腰刀
這是楊國忠要收拾安祿山的原因。
753年1月李林甫死。楊國忠登相,誣告李林甫與叛將阿布思合謀造反,李林甫人死茶涼,未下葬被削爵,開棺剝奪官服以庶民下葬,家族(兒子25,女兒25)50多人被流放。
李林甫死後,安祿山失去制約,加快造反步伐,當時很多大臣都清楚,楊國忠也知道,可惜唐玄宗不相信。
楊國忠
楊國忠又奏請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以削弱安祿山。
754年春,楊國忠說如果安祿山沒有造反心思就該到京城。唐玄宗將信將疑,詔安祿山。安祿山得楊貴妃等人傳信(可憐的楊國忠)親自來長安,一陣哭訴後唐玄宗越發相信安祿山是忠臣。
安祿山
到了這,安祿山與楊國忠已經不可能並存了,雙方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最重要的是,安祿山沿途真切觀察到了守備與軍隊的真實情況,百年安逸生活讓內地空虛,完全不是邊軍對手。
安祿山造反已是必然。這遠不是民族矛盾造成的,安祿山叛軍中有大量漢族,唐軍中也有大量胡族。安史之亂就是叛軍謀求皇位和統治權。
755年初,唐玄宗再招安祿山,安祿山不敢再去。同年,唐玄宗給安祿山長子安慶宗賜婚,安祿山推病不去。
安祿山不敢再等了。於755年11月造反起兵,藉口清君側(楊國忠)。第二年正月初一就迫不及待在洛陽自稱燕帝。
回覆列表
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安祿山發動叛亂的藉口是討楊國忠。楊國忠與安祿山都是天寶年間的新貴,同樣受著玄宗的寵通。但是,楊國忠的發跡要比安祿山晚得多。當楊國忠尚未擔任高官要職時,安祿山早在天寶元年(742年)正月就升任平盧節度使,以後又兼范陽節度使、河北採訪使、御史大夫,稍後又兼河東節度使。天寶九載(750年)又封為東平郡王。楊國忠雖有外戚關係,但遲至天寶七載(748年)始遷給事中,兼御史中丞,專判度支事。安祿山在朝中對老謀深算的李林甫還算懼怕,而對楊國忠則根本瞧不起。楊國忠接替宰相後,看到不能制服安祿山,便經常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祿山。可玄宗認為這是將相不和,不予理睬。楊國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奏請讓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以便排斥和牽制安祿山。天寶十三載(754年)春,玄宗按照楊國忠的意見召安祿山入朝,試其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由於事先得到楊貴妃的通風報信,故將計就計,裝模做樣地向玄宗訴說自己的一片“赤心”,贏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讓安祿山當宰相(加同平章事),並令太常卿張垍草擬詔敕。楊國忠知此立即勸阻道:“安祿山雖有軍功,但他目不識丁,怎能當宰相。如果發下制書,恐怕四夷輕視朝廷。”玄宗只好作罷,任安祿山為左僕射。至此。安祿山與楊國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銳激烈,一觸即發。加之楊國忠任宰相後,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民怨沸騰,終於使安祿山發動了以討楊國忠為名,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