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N64860904
-
2 # 枕石山房
青銅器的銘文,在書法字型屬於金文,又稱籀文,鐘鼎文,統稱大篆。
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謂青銅,就是銅和錫的合金。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12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 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金文可略分為四種,即殷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東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漢金文 (前221年~219年)。
-
3 # 公子想
青銅器的銘文,又稱金文或鐘鼎文。商周青銅器銘文的書體,一般稱為大篆或稱籀書,也有稱為為古籀的,是一種很成熟的書法藝術了。
青銅器上的銘文一般認為產生於商代早期,科學發現的二里岡、盤龍城等地墓葬中出土的青銅上還沒有出現銘文。商代中期以後,尤其是盤庚遷殷以後,青銅器的鑄造技術有了明顯的發展,銅器銘文在這一時期逐漸興盛起來。
銅器上的銘文是按照墨書原本先刻出銘文模型再翻範鑄造出來的,不同時期的文字在書寫風格上有著很大的差異,也體現出商周時期墨書的書體演變和書法藝術。
商代銅器的銘文一般字數較少,總體上銘文字型略長方形,筆到蒼勁遒美,情勢凝重,歸納起來字型風格主要兩種風格:一是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畫起止多顯鋒芒,如我們熟悉的後母戊鼎銘文。另一種風格是運筆有勁,字型瘦勁,筆畫挺直,不露或少露鋒芒,如戍嗣子鼎的銘文。
西周早期的書體,在繼承商代銘文的風格外,有了新的發展,這一時期的字型的風格總體給人的感覺是青秀雋美,筆道首尾出鋒,結構更為嚴謹,型款章法自如,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銘文:何尊、康侯簋、召卣,利簋、天王簋等器物。
西周中期以後銅器銘文的書寫向著書寫便攜的方向發展,許多銘文保留著肥筆和收尾出鋒的特點,但是拜託了早期那種端嚴謹持的作風,筆道更為柔和,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器物銘文有牆盤、永盂、師虎簋等器物的銘文。
春秋晚期到戰國早期是器物銘文發展作為興盛的時期,不同地區的銘文有著不同的風格,蔚為壯觀。北方黃河流域地區的器物銘文繁簡併用,字型更為細長,書法清新,代表器物有王孫遺者鍾等器物銘文。
同一時期,南方各諸侯國出土的青銅器上的銘文,則更為多變,有的筆畫弧曲,書寫松張,如曾侯乙編鐘的銘文;有的筆畫纖瘦,書寫隨意,如吳王光鑑的銘文;有的字型修長,筆到剛勁,縱橫成行,如蔡侯申墓葬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春秋晚期還出現一種鳥篆書作為裝飾性的文字,代表的有越王勾踐劍的銘文。
此時處於西邊秦國,則有籀書演變為了秦篆,如商鞅方升上的銘文,就是標準的秦篆,也就是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的標準小篆。
回覆列表
字型一般統稱為金文。文字作為記載工具,從甲骨文的萌芽,經金文、大篆後,統一為小篆,時代大概是商後期萌芽,直至春秋戰國,這樣金文的歷史定位就明確了。文字的審美屬性是與生俱來的,這源於人的審美本能,不盡能用,還要美觀,這也是所有藝術的起源,如均勻、對稱等等。金文的載體是青銅器,銘文青銅器無論是什麼作用,可以感受到,人們對它是極重視的,所以設計、工藝、銘文的審美也極其用心。於是,金文的字形設計可以說是明確文字審美屬性的重要開端,是後續文字發展過程中審美屬性的重要參照,所以學者們把青銅銘文作為文字學的重要研究資源的同時,也很重視發掘他們的美,這也是“金文”成為一種字型的原因,它代表了一個時代人對文字的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