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
2 # 龔洪海博士
你好,有可能是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和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糖尿病足前期症狀出現糖尿病神經病變和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引起的四肢麻木,伴有針扎性疼痛,如果不及時治療極易引起的糖尿病足,建議及時檢查下肢血管超聲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等糖尿病足的綜合檢查.以便明確診斷,從而有助於治療,糖尿病就是損害全身大血管會併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糖尿病足;微血管會併發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一旦併發症出現,說明病情已經很嚴重.我們常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糖尿病的併發症是潛移默化,慢慢發展而來.慢性併發症是可怕的,但是,只要正規治療,就會得到良好的控制,建議您到糖尿病專科醫院綜合治療,不要認為吃點降糖藥就可以控制病情.祝您早日康復!
-
3 # 王桂真營養師
腿疼,是糖尿病人經常出現的問題之一。糖尿病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與自身高血糖有著密切的關係。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最擔心的就是高血糖引起的各種併發症。而腿疼,也往往與併發症有著密切的關係。
確診為糖尿病的人,即使飲食已經控制的比較好,往往也需要長期服用藥物。而服用藥物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降血糖,更多的是為了預防高血糖引起的各種併發症。在糖尿病的諸多併發症之中,血管病變較為常見。
糖尿病會導致大、中動脈粥樣硬化,它主要是侵犯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和肢體外周動脈,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腎動脈硬化、肢體動脈硬化等等。而肢體外周動脈粥樣硬化則以下肢動脈為主,這就會表現出下肢疼痛,糖尿病患者就會感覺到經常腿疼。甚至在走路的時候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走路不穩等情況發生。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雖然運動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但是也要注意運動量。如果運動量過大,肌肉長時間的處於勞累狀態就很容易出現腿疼的情況。一口吃不成胖子,運動也需要循序漸進。
運動可以加快身體的代謝更加,尤其是飯後1~2個小時以後,適當的運動,可以很好的幫助患者控制血糖。對於糖尿病人來說,飯後1~2個小時之後,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比如步行、騎腳踏車等等。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宜。而運動時間,一天在一小時左右就可以。
運動可以降血糖,而飲食治療也同等重要。在服用藥物的基礎上,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才能讓藥物治療發揮更大的作用。
-
4 # 孫醫生講糖
糖尿病人出現腿疼有很多原因,其中有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所導致,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一定要非常警惕,防止漏診、誤診的出現,及時根據各種病因進行治療。
糖尿病人出現的下肢疼痛原因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有時會出現腿疼,很多人就會第一時間想到是不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出現的原因。確實,這是糖尿病人腿疼最為常見的原因。
糖尿病神經病變可能會損傷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和自主神經,遠端對稱性多神經病變最為常見,佔所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75%,有研究表明在10年以上病程的糖尿病其神經病變在50%以上。
糖尿病人出現周圍神經病變的表現之一就是疼痛,有時還會非常疼,被稱為痛性神經病變,這屬於後天獲得性周圍神經病變倒是的神經痛,易於出現嵌壓,疼痛表現為燒灼痛、針刺痛和非自發性疼痛,伴有感覺過敏。接觸面板可能是疼痛加劇,如穿襪子、穿鞋子,都可能使患者感覺到異常疼痛。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首先要改進生活方式,酒精和維生素缺乏都可能引起神經痛,因此戒酒和補充維生素為基本治療。有時要採取止痛藥物治療甚至手術治療才能得到改善。
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
糖尿病人出現周圍血管病變的時候也會出現疼痛,這種疼痛表現一般比較特異,為間歇性跛行。糖尿病人長期血糖控制不理想時,動脈血管會出現粥樣硬化並斑塊形成,動脈管腔變窄,當走路的時候,動脈管腔出現痙攣缺血,就會出現下肢的劇烈疼痛,患者就會停下來,待痙攣解除,疼痛消失,才能夠繼續前行。
這是血管的一種保護性措施,但是如果出現了嚴重的周圍神經病變,這種疼痛的感覺減退,不能有效的傳遞給大腦,那麼繼續行走,就會出現足部的嚴重缺血,出現感性壞疽等病變而導致截肢等嚴重後果。
如何確定為周圍血管病變導致的疼痛,辦法是觸控患者的下肢動脈如足背動脈、膕動脈甚至股動脈,看血管的搏動情況和分段情況,一般病變者會出現搏動減弱,甚至消失。下肢血管多普勒檢查和下肢血管造影能夠更明確的分辨動脈病變的程度、範圍。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也會出現腿的疼痛。這是糖尿病的周圍神經病變、周圍血管病變和感染三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患者表現為足部和腿的疼痛,面板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出現了細菌感染,區域性分泌物增多,有異味等表現。
出現下肢的神經和血管病變的時候,要注意足部的保護,穿合適的鞋子和襪子,不要運動量過大,每天溫水洗腳,由他人協助剪指甲,每天進行足部的檢查,發現紅腫破損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以上因素所致的疼痛都要求在營養神經、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療的同時,平穩血糖,減少血糖的波動,注意足部的保護和護理,出現問題及時進行治療。
糖尿病人合併其他部位病變導致的疼痛腰椎管狹窄
腰椎管狹窄的患者也可能出現間歇性跛行的現象,這是神經性因素的原因。應注意鑑別。腰椎管性間歇性跛行,主要是腰椎管狹窄時,椎體及神經根受壓,行走時下肢肌肉的運動會使椎管內相應脊神經節的神經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出現靜脈淤血和神經根受牽拉,相應部位微迴圈手足而出現缺血性神經根炎,出現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疼痛。當蹲下、坐下或者躺下休息後,神經根的壓力負荷降低,脊髓及神經根缺血狀態得到改善,症狀就會減輕、消失。但行走時會再次出現,停下就會緩解,如此反覆。
神經性跛行患者一般足背動脈搏動良好,有階段性感覺障礙,步行距離會隨著病程的延長而逐漸縮短。下肢血管造影一般不存在血管的狹窄。這些有助於與血管性跛行患者進行鑑別。但應注意,糖尿病患者可能兩種因素都存在。
大量運動
大量運動會導致腿疼,糖尿病人和非糖尿病人的運動早期都會出現腿疼的情況,由於大量運動後乳酸等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在下肢不能及時排出去而導致。這種情況下運動要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
痛風
痛風出現的下肢疼痛會比較明顯,之前有大量飲酒、吃海鮮等高嘌呤食物史,或者服用利尿劑等藥物干擾尿酸的代謝,一般來說,患者為肥胖,有高尿酸血癥史。當痛風發作時,尿酸可能為正常或者偏高狀態。
曾經出現痛風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平時應該透過生活方式調整、低嘌呤飲食、藥物等方式將尿酸降到360umol/L以下的水平,方能減少痛風再次發作的可能。
綜上所述:糖尿病朋友會出現一些特異性疾病導致下肢的疼痛,要平穩血糖,注意足部保護才能防止截肢等嚴重事件的發生。
出現大量運動、痛風或者腰椎管狹窄等原因時,要根據病因及時進行處理。糖尿病朋友一定要在密切觀察糖尿病各種併發症的同時,不可忽視其他疾病導致下肢疼痛的可能,防止漏診。
-
5 # 每天講糖
糖尿病人腿疼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數與血糖控制不佳有關,需要注意併發症的發生。
糖尿病腿疼是什麼原因?1、運動過度
運動可以有效降低血糖,但如果運動過度,很可能損傷肌肉。特別是連續的、長時間的、過度的運動,讓肌肉長期得不到休息,產生的乳酸以及其他的代謝物質得不到很好的清除,持續的累積,患者便出現了腿疼的症狀。
應對方法:每天不過度運動,堅持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就會對血糖有益。
2、糖尿病對血管的損害
長時間的血糖控制不佳,或者是患糖尿病的時間過長,容易造成血管的損害,血液迴圈不暢,很可能是會造成腿部的不適、疼痛、發睏以及酸脹感。
應對方法:到醫院去進行血管彩超的檢查,明確下肢血管是否出現了問題。
3、糖尿病神經病變
由於血糖比較高,使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而引起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除了出現腿疼症狀外,下肢容易出現水腫、脈管炎、連瘡腿,嚴重者可以出現區域性皮膚髮涼、發黑、潰爛等症狀。
應對方法:長期服用二甲雙胍控制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適當的補充維生素b12,另外,補充維生素d,可以幫助支援健康的神經功能。
糖尿病患者出現腿疼應儘早進行干預治療,患者可以對症口服活血化瘀類的藥物和抗凝的藥物進行治療。
還可以用熱敷、按摩、針灸等中醫理療進行調理,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可以減少上述症狀的發生。
在調理治療期間,糖友應該堅持控制好血糖,堅持服用降糖藥物,控制好血壓、血脂等指標。
-
6 # 內分泌科醫生北京
糖尿病人出現腿疼,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請問您糖尿病多長時間了?一般糖尿病超過5年的病程就容易出現糖尿病的併發症。目前就你的情況來看需要除外糖尿病大血管病變。
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往往伴有血脂代謝的異常,血管內皮就會受損傷,就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伴斑塊形成。斑塊逐漸的增多,增厚,互相連線,逐漸形成堵塞血管。類似於下水道管被油漬逐漸堵塞。
如果堵塞到一定程度,比如說60%~70%的狹窄 就會引起肢體供血障礙 ,在平常安靜時,血供需求不高的時候,可能供血能得到保證, 也許沒有不舒服的表現。如果一旦活動較多。比如走一走,可能就會出現四肢遠端供血不足,疼痛就是為一個缺血的表現。有的人臨床上常表現為沒走幾百米就會感覺腿疼,需要停下來休息幾分鐘或者片刻疼痛就會緩解,才能繼續行走。這種現象在臨床上叫做“間歇性跛行”。
如果出現這種症狀,應該到內分泌科就診,至少完善下肢血管超聲的檢查,瞭解狹窄的程度,必要時需要行支架植入治療 ,以改善供血使症狀得到緩解。
值得提示的是,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否則狹窄程度會越來越重,甚至閉塞。再加上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存在,就容易出現逐步出現四肢遠端面板顏色的改變,感覺的改變,面板破潰不容癒合。引發糖尿病足的發生。嚴重者需要截肢治療。
所以建議糖友儘快到內分泌科就診。以明確原因,及時處置。
-
7 # 康怡每日健康
建議:
1、需要到醫院除外糖尿病導致的下肢血管病變和/或周圍神經病變,明確病因後治療才會有效果;
2、2型糖尿病確診時或1型糖尿病確診5年以上,需要全面篩查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3、無論是否已發生併發症,都要積極控制血糖,同時還要控制血壓、血脂和體重;
回覆列表
糖尿病人確實是容易出現腿疼,尤其是小腿和足部,出現這種原因往往有幾種情況,比如糖尿病人為了控制血糖走路比較多,肌肉長時間的處於勞累狀態就容易出現症狀,另外糖尿病本身也會誘發下肢的血管和神經出現問題導致腿疼,該怎麼辦?咱們好好的聊一聊。糖尿病人為了降糖,走的太多。
管住嘴、邁開腿,這是控制血糖一個比較基本的策略。透過運動可以很好的幫助患者控制體重,身體的代謝更加活躍,尤其是飯後1~2個小時以後,適當的運動,可以很好的幫助患者控制血糖。
但有些糖尿病的患者,不想用藥物去控制血糖,單純的就是想依靠運動來把血糖控制下來,每天幾乎是在三餐後都要運動很久的時間,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每天行走的步數可能超過3萬步,而且為了控制血糖,幾乎沒有休息!
連續的、長時間的、過度的運動肌肉肯定會不堪重負,運動過程當中,肌肉產生的乳酸以及其他的代謝物質得不到很好的清除,持續的累積,患者肯定會有腿部的痠痛感。應對:正常情況下,我們建議糖尿病的病人在餐後運動的時間沒有必要太長,4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適當的延長到50分鐘,一小時也是可以的,但是沒有必要強求運動太長的時間。而且我們通常建議鍛鍊三天左右,要休息一天,給身體一個休息的機會,啥機器不停的運轉也會有可能出問題,何況咱們人呢?是不是?
現在透過走圈、快走來降糖的糖尿病人非常多,建議大家在行走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穿一雙適合的鞋,這個鞋底要略厚一些,底要略軟一些,這樣也會幫助減輕下肢所承受的壓力,不至於在行走的過程當中過度的刺激關節。在快走的過程當中,速度不需要太快,能微微的出汗就可以了。心率能達到自己最快心率的60~70%就可以了,每個人的最高心率是不同的,測算的方式是:220-年齡!
另外快走的場地也要注意,儘量要選擇平的操場,不要選擇那些崎嶇的山路,或者是路面不平的水泥路,對於下肢的刺激也是比較大的,有可能誘發疼痛。
糖尿病對血管的損害也會導致腿疼!長時間的血糖控制的不好,或者是糖尿病的時間過久容易造成血管的損害,這是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情了。那麼當血管的管腔變得狹窄,血液就會越來越迴圈不暢,而在運動過程當中形成的代謝的廢物和雜質就不能被快速的帶走,沉積在肢體的遠端就容易造成腿部的不適、疼痛、發睏以及酸脹感。如果有一些糖尿病人還吸菸的話,這種情況會變得更加的嚴重。
當病情越來越嚴重以後,患者會出現間歇性的跛行,就是行走一段時間出現明顯的疼痛之後需要休息一段時間,才能慢慢的再次行走,之後再次出現疼痛,變成這樣的一個惡性迴圈。
應對:要到醫院去進行血管彩超的檢查,明確下肢血管是否已經出現了狹窄,嚴重的情況需要做下肢的血管造影,明確到底有多少個階段,血管出現了狹窄,是否需要進行外科干預?血管CT檢查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明確完問題以後,要在專業的醫生幫助下科學合理的用藥,控制自己的血管病情,同時要在內科醫生的幫助下積極的控制血糖,吸菸的患者一定要戒菸,儘量控制自己的飲食,慢慢的將血糖控制住,把症狀穩固在一定的程度。
出現血管問題的患者或者可以說所有糖尿病的病人都應該進行踝泵鍛鍊,這個動作可以促進下肢的血液迴圈,儘量減輕血管問題的程度,幫助我們預防下肢血管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也會導致疼痛如果糖尿病人經常的出現腿部疼痛和抽筋,不一定是缺鈣導致的,很有可能是由於糖尿病引起的神經損傷導致的,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疼痛,燒灼痛,刺痛和麻木是最常見的症狀。另外很多糖尿病人服用二甲雙胍控制血糖,發展壽光會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所以維生素b12缺乏也有可能導致症狀。應對:長期服用二甲雙胍控制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適當的補充維生素b12,可以起到營養神經的作用,幫助控制疼痛。而且要補充維生素d可以幫助支援健康的神經功能。疼痛如果比較明顯影響了生活質量的朋友們可以適當的口服鎮痛藥。針灸也能幫助神經痛的患者減輕一定的症狀。
糖尿病人出現疼痛的家庭措施●踝泵,在前面已經說到了這個動作可以很好的促進下肢的血液迴圈,建議糖尿病人沒事的時候就做一做,每天沒有固定的數兒,300、500不嫌多,500、1000不嫌少。
●每天習慣性的泡一泡熱水澡,或者用溫水泡泡腳。糖尿病患病時間比較久血糖控制得不好或者已經出現了神經病變,在進行泡腳的時候一定要測好溫度,儘量不要高於45度,否則容易導致燙傷,因為很多時候糖尿病出現神經病變以後,對於溫度的感覺會變差,非常容易導致燙傷。
●夜間睡眠的時候儘量將下肢抬高15~20度左右,這樣可以促進下肢的血液迴圈,減輕可能帶來的腫脹與疼痛。
●日常生活當中可以適當的喝一些促進血液迴圈的飲品,比如薑茶。在姜當中含有一定的抗炎,促進血液迴圈的成分,適當的喝一些這樣的飲品,可以很好的起到食療的作用。
總結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控制血糖不能單純的依靠運動,這是要透過飲食控制、藥物以及生活習慣改變綜合在一起,才能起起到一個更好的效果。單純的依靠運動,在長時間過度的運動當中,有可能導致運動損傷,如半月板的損傷,關節的損害,韌帶的損傷,當這些損傷出現以後,由於糖尿病的存在,治療起來往往效果不好,而且因為不能運動,導致血糖控制也變得愈發艱難。
同時糖尿病人也要明確,糖尿病容易出現血管以及神經的問題,會導致患者出現小腿或者是足部的疼痛,當疼痛不是特別嚴重,透過物理措施能幫忙緩解,那說明還可以自行控制,如果疼痛越來越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相應的檢查,具體怎麼辦在文章當中已經給大家做了介紹,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