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貴酒雲商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從酒被髮明出來至今,出現了眾多愛喝酒之人。要說歷史上著名的“酒鬼”,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絕對當之無愧。劉伶不僅嗜酒如命,而且喝完酒後還有一個前衛的癖好:裸奔。

    據《世說新語》記載,劉伶因飲酒過度而導致身體不適,感到異常口渴,就向妻子討酒喝。他妻子把酒倒掉,把酒器毀壞,哭著勸道:“你喝酒過量,這對身體不好,必須要把酒戒掉!”

    劉伶說:“好,但我不能自己禁,只能向鬼神禱告,自己發誓來戒掉酒癮。你就準備祭祝用的酒肉吧。”妻子說:“我按照你交代的去辦。”於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請劉伶去禱告發誓。

    劉伶跪著說:“天生我劉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婦人之言辭,千萬不能聽。”說完拿起酒肉就吃喝起來,頹然醉倒了。

    劉伶嗜酒如命由此可見一斑,另外一則流傳的故事,則更是把劉伶嗜酒表現的淋漓盡致。

    據說,妻子見劉伶根本無心戒酒,十分生氣。一次劉伶又喝得爛醉,妻子就找人幫忙一起把劉伶扔進了家裡釀酒的大缸子裡,然後氣呼呼地蓋上蓋子,回孃家去了。可不曾料到,半醉半醒的劉伶開心極了,覺得妻子對他真是極好,竟然在酒缸裡安逸地喝起酒來。

    3天后,妻子回來了,卻哪裡都找不到劉伶,她突然想到了什麼,便急匆匆地來到了酒缸子面前,開啟蓋子一看:他老人家坐在缸裡呼呼大睡,酒缸裡的酒早就沒了,妻子趕緊把他叫醒了,劉伶迷迷糊糊地說:“我還沒喝夠呢!”妻子看著這樣的丈夫,真是欲哭不得。

    除此之外,劉伶喝醉後裸奔的事情,也可謂是鄰里皆知。

    有人去他家串門,看他醉倒在地,一絲不掛,遂恥笑之。結果他把臉一板:“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褲衣。諸君何為入我褲中?”啊?你們鑽我褲襠裡幹啥來啦?

    酒雖好物,適飲為宜。在此也提醒各位酒友,切勿學習劉伶的嗜酒,可以向劉伶的才華看齊。

  • 2 # 小編虎哥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至秦朝一統天下,崇尚法家,焚書坑儒,到漢朝又推崇儒家,普及禮法,經歷數百年。期間根深蒂固的禮儀文化早已經深入人心,約束著世人的言行舉止。

    在飲酒上,古人同樣受到禮法的約束,有著約定俗成的規矩。

    儒家講究酒德二字。酒德兩字最早見於《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飲酒”,《尚書.酒誥》中集中體現了儒家的酒德,這就是:“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只有在有病時才宜飲酒;“執群飲”,禁止民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儒家並不反對飲酒,用酒祭祀敬神,養老奉賓,都是德行。

    這裡面很多要求和現代飲酒習俗都差不多,比如勸少飲、禁過度。但有病的時候更適宜飲酒和現代有出入,現代醫學表明,即使是輕微感冒,也不適宜飲酒。

    飲酒作為一種飲食文化,在遠古時代就是一種大家必須遵守的禮節。這種禮節或簡單或繁瑣,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下不遵守,就會被認為不懂規矩。又因為飲酒過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亂,制定飲酒禮節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飲酒時不遵守酒禮,深感長輩有責任,於是從古代的書籍中採集了大量的資料,專門寫了一篇《觴政》。這雖然是為飲酒行令者寫的,但對於一般的飲酒者也有一定的意義。

    中國古代飲酒有一些禮節,一直流傳下來:主人和賓客一起飲酒時,要相互跪拜。晚輩在長輩面前飲酒,叫侍飲,通常要先行跪拜禮,然後坐入次席。長輩命晚輩飲酒,晚輩才可舉杯;長輩酒杯中的酒尚未飲完,晚輩也不能先飲盡。這是完全按照古代三綱五常、倫理順序制定的。

    另外,古代飲酒的禮儀還有四步,分別是: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嚐嚐酒、味,並加以讚揚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這一套繁瑣的動作今天已經看不到了,現代人飲酒,要麼小杯慢酌,要麼一飲而盡。

    古代還有一些特殊的飲酒叫法,根據飲酒物件的不同進行劃分。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時還有說上幾句敬酒辭。客人之間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時,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為度。

    可以看出,古人喝酒是很有講究的,也許他們更看重的不是喝酒這件事,而是喝酒的過程,以及和誰一起喝。不過如此注重禮儀和倫理綱常,應該是平原地區,而這些地區更偏愛綿柔型酒,應該和性格有關。

  • 3 # 小呆歷史觀

    酒的歷史在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在《史記》便有商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的記載。古人吟詩作對以美酒助興,將士出征借酒壯行。中國酒文化,是燦爛華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人說“飲惟祀”,就是說在古代喝酒最早是一種祭祀活動才會有的。糧食釀酒的就在古人看來是非常珍貴的,只用來祭祀鬼神。後來人們生產生活水平提高,酒也像今天一樣進入人們的正常生活。但是古人喝酒是有很多規矩的,比如說儒家的酒德文化:“飲惟祀,無彝酒,執群飲,禁沉湎”。一是祭祀的時候才喝酒;二是不多飲;三是不聚眾喝酒;四是不沉迷於喝酒。

    古人喝酒還講究步驟和禮儀。第一步“拜”表示對敬酒者的感謝;第二部“祭”灑一點兒,敬天敬地,這有點像我們小時候每當水稻收穫以後,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在用新米做好飯後,首先的地一碗都會用來祭天地老爺以求保佑明年的豐收;第三部“啐”就是嘗一口,表示謙遜再加以讚賞;第四部“卒爵”最後才是一飲而盡。

    在酒席宴上,主人敬客人叫“酬”,客人回敬主人叫“酢”,客人間相互敬酒叫“旅酬”,一人挨個向別人敬酒叫做“行酒”在敬酒時敬酒人和被敬酒的都要起立叫“避席”。一般敬酒以三杯為度,不可多飲。當然“酒逢知己千杯少”那又另當別論了。

    而現代人的酒文化好像已經變味兒了。現今生活節奏的加快,似乎人們做任何事都喜歡開門見山。我們今天在各種宴席聚會上更多的是“拼酒”而與古時的飲酒天差地別。往往在酒席上熱菜還沒上,人已是酩酊大醉。如今是“拼酒文化”橫行的時代,酒駕醉駕引起的交通事故等違法事件更是屢見不鮮。“是兄弟就幹了”,“只要你幹了事情馬上辦,合同馬上籤”,現在的人把敬酒改成了勸酒甚至逼酒,更有甚者上桌就揚言要把誰誰誰喝趴下。

    此圖來自wangl

    常言道“小酌怡情,過量傷身”,這說明人們對這種暴飲行為是持批判態度的。而現代人也更多的是把喝酒的情懷演變成了陋習。暴飲酗酒終歸是對我們的身體、家庭、乃至社會有諸多不宜的。所以現在的我們更要多多的反思,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懂得享受的同事,更應該懂得剋制,不被風氣所綁架。

  • 4 # 朝聖者——周子云

    古人如何喝酒?

    首先是古人釀的酒用今天的話說是“純天然”的,同時,古人把釀酒也是看得很神聖的,釀酒前必須敬天敬地,祭祀酒神。而釀出的酒均是純糧食酒,即使喝多喝醉了也不會傷身。今天的人說古人釀的酒度數低,就像醪糟酒一樣,這是對古人的不敬,亦或說是今人的無知,純古法釀造同樣可以釀出六七十度以上高度酒,醇香綿柔,後勁十足。

    古人喝酒時往往會先敬天敬地,認為酒是糧食精,亦是天地神靈的恩賜,一定要懂得感恩!

    古人喝酒是為了祭祀、出征、慶賀、交友、待客……等,而往往不是為喝酒而喝酒,所以,才有數不清的與酒有關的名篇。

    古人更會從一個人酒後的表現來評價一個人的人品,因為人在清醒時會偽裝,酒後則潛意識的東西就會不受控制而暴露出來,而一個人的品質好壞往往是脫下偽裝脫下面具之後才看得到的。

    古法釀造的酒可以盡情的喝,今人釀造的市面上的酒,即使是名酒,也勸君少沾。

  • 5 # 歷史守望者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是李白著名詩篇《將進酒》的選段,可見酒文化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

    壹·酒起源的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神仙造酒。就是說酒不是凡間之物,是上天賜予的。神仙在造酒的過程中,酒不能發酵,需要有三種人的血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才能釀出來。神仙先找到一個文人索要了一滴血,隨後又問一個武將要了一滴血。神仙就在想,天地之間文人武將都是人中龍鳳,上哪去找第三滴血去,找呀找等到第49天還沒找到。神仙情急之下,看到一個凡人,拉著往窖子裡滴了一滴血,哪知道這人是個瘋子。

    酒好歹釀出來,但是此後凡人喝了酒以後。剛開始溫文爾雅,再喝一會開始捋起胳膊,喝到最後的時候就耍酒瘋。

    第二種說法是原始社會,一個叫夷狄的人物造的酒,但是也沒有具體的考證。

    第三種說法是杜康造酒。曹操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第三種說法是最有歷史典籍依據的酒文化起源。

    貳·酒的趣聞·三碗不過崗

    古人喝的酒都是純糧食釀造的,度數比較低,叫做米酒。跟現在的啤酒差不多,也就有個十度八度。

    酒的趣聞最為大家瞭解的是武松打虎,三碗不過崗。

    話說陽穀縣有個壯士叫武松,此人天生豪爽、力氣驚人,而且酒量特別好。

    有一次武松回家探親,路過一家酒鋪,酒癮上來了,一看門口掛著一個橫幅“三碗不過崗”。武松心想:呵,店家好的口氣。

    不管三七二十一,小二勸解不成只好上酒。咕嘟咕嘟,連著喝下十八碗,差不多相當於現在喝了十八瓶啤酒。

    拿上行李繼續趕路,小二說“客觀千萬不可,山上有大蟲吃人”。

    武松說,呵,少來這套,剛才嚇唬我不成,又拿老虎嚇唬我。

    好言勸不住該死的鬼。武松晃晃悠悠進了山,沒想到真遇上老虎了。現在後悔也晚了,只能硬著頭皮把老虎打死了。

    一轉眼,一個醉漢變成了打虎英雄。真可謂是“好酒成就英雄”。

    友情提醒

    在古代,酒被看作是神聖的飲品,因為社會生產方式相對落後,又是經過糧食發酵的,屬於稀缺物品。所以,有錢人在飲酒的時候,特別講究,要有一定的儀式感,不想現在划拳、猜拳、拼酒。現在的喝酒方式,要是放到古代壓根沒人跟你喝,主要是太不講究了。“喝酒雖解乏,切勿多貪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情煩躁時需要怎麼做能快速平靜下來投入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