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248119494
-
2 # 小蝸牛1238681511
我覺得孤單並不是說長大才會有,它一直伴隨我們成長,小時候你什麼也不懂有父母為你保駕護航所以你會衣食無憂所以你不會感覺你孤單,但你長大後,脫離父母開始獨立後你會面臨很多的困難,生活的壓力此事全靠你自己抗,你便會感覺到孤單,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世界上也不回有另一個相同的你,所以當你所面對困苦只有你自己才會明白,別人無法幫你。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孤單的,只不過大多時候我們不去想,或沒法去想。如果你覺得怎麼做都沒效果,那不妨多去看看大自然,成為自然的友人。與天地為伴也就不怎麼孤單了。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明白,我們本身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學會與自己為伴,與寂寞為伴,你的生活才會更精彩!
-
3 # 悠悠微影
正常的小孩子,大多都是不孤單的,要是有人問為什麼?追究其中的道理:這是天性使然。
當小孩子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他的天性是合於自然的。也就是說他還沒有形成獨立的自我意識,在這樣的小孩子看來,世界與自我其實是一體的。這就是小孩子情感特別真摯和單純的原因。哪怕看到身邊一個喜歡的玩具破壞了,也會非常傷心。因為在他看來,那個玩具不是“我的”,而是“我”——玩具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和他是一體的。傷害了玩具就等同於傷害了他。
莊子在《齊物論》裡說到:慾望深的人,天機就淺了。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小孩子長大以後,慾望逐漸多了起來,也就漸漸的形成了獨立的自我意識。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自我和世界是分開的,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需要自我保護的原因。一旦感到自己情感將要受到傷害,就下意識的把自我和世界其它事物分開。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幾乎所有正常的成年人,8他們的內心都是孤單的。而且,自我意識越強的人,他們的情感越脆弱,越害怕受到傷害,因此也就越孤單。
渴望他人的理解,想要尋求他人的共鳴,可是一旦敞開心扉卻又怕受到傷害,這就是幾乎每一個成年人的內心世界。
說起來很可笑吧,仔細想想又有些可悲,就像歌中唱的那樣“越長大越孤單”。可是現實的世界就是如此,我等凡夫俗子又能如何呢?即便看透了其中的道理,在世風日下,人心狡詐的今天,也只能裝作糊塗的活著。
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在參透其中奧妙後,依然保持真我,做一個真性情的人。
做一個真性情的人,不是指我行我素,完全不顧及他人感受,而是要明白世界於我為一體的道理,這就是道家“天人合一”在入世為人時的理念。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懂得了怎樣自尊自愛,也就明白了怎樣愛他人了。
佛門有“不二法門”,雖然長大後會覺得孤單,但正是因為這種孤單的感受,才促使我們進入深層次的內心思考,激發我們的天性,讓我們努力的完善自我,從而敞開自我,塑造自我後追求無我的境界。
回覆列表
我們慢慢長大,我們會發現好像越來越孤單。這是成長的一個過程。
幼兒園的時候,我們都是糖黏豆,每天嘻嘻哈哈一塊玩耍。
小學的時候,我們也還是會和小夥伴在一起的,但是因為一堆又一堆的作業,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漸漸少了。
中學的時候,我們開始有了自己喜歡的東西,追逐著自己的的夢想,還有為我們的自己升學煩惱。因為我們之間的水平有了差距,我們漸漸疏遠了。我們都各自認識了新的朋友。但是越長大,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越來越複雜,沒有兒時的那種純粹。
人們總說大學是最美好的時光,但是在大學裡,我們的專業不同,課程不同,在一起的時間也是少之又少;假如是相同專業的,下課之後,我們也要為部門,社團,學習,兼職,各種各樣的事情而奔波,煩惱。
越長大,我們要獨當一面的事情就越多,獨自一人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多,遇到問題,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所以,學會孤單,是長大的一門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