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amblerrural
-
2 # 吃貨糖的爸爸
鈴木是個好車企,一直堅守著小型車陣地。但是現在中國車市行情和多年之前大不一樣,以前三四萬只能買微型車,所以Alto能賣出很好的銷量,但是隨著汽車價格的下降,三四萬元內的選擇變得多了起來,而且消費者的選擇也變得多樣性,買車的需求開始從原來的能遮風擋雨到了現在對空間,油耗,品牌,配置等等各方面的高要求,微型車不再吃香,自主品牌十萬內落地的小型,緊湊型,甚至中型車越來越多,而鈴木還是圍繞小型車開拓市場,旗下唯一一款中型車就是專業越野車Grand Vitara,還是整車進口,受眾面也比較小,旗下轎車,SUV定價都有點偏高,像最近新出的驍途,同樣價格,我可以選擇自主品牌緊湊級別的城市SUV,同樣價格,幹嘛不買大的?就像鈴木Vitara,車是好車,價格比同級別本田Vezel,xrv這樣用FIT底盤改造而來的所謂SUV低幾萬塊,還有四驅可以選擇,但是為什麼賣不過那倆樣子貨
-
3 # 我家呀
沒符合中國消費者的胃口,花小錢,裝大❌華人買車對動力要求不是特別高,首先是要大,得加長,還要加點亮晶晶的鍍鉻裝飾條提升逼格,內飾用料得軟,還要有一塊哪怕是一點逼用沒有的大螢幕,隔音可以不好,動力可以一般,但是看著要有檔次,鈴木正好跟華人的消費心理相反!!!
-
4 # 就想看看評論
謝謝邀請,鈴木這個車從各種角度來說都是不錯的,但有一樣是欠缺的:它自己定位的客戶受眾群體太小了!比如Swift,只能是年輕女性可以接受,如果一箇中年男人開這個車他自己估計都不舒服。在比如Jimny,這絕對是臺好車!但是僅限於年輕人有豁車愛好的群體,否則日常生活不是很便利不實用。Vitara也不錯,但是僅從尺寸上就考慮錯位了,既不大也不小,從目前消費心態來講要不就大個氣派,要不就小個靈巧,否則就是目前這樣高不成低不就。所以鈴木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市場定位不準。
-
5 # 波蘭蠢驢
鈴木的車第一,低價車不好看,而且排量太小,車裡坐三個人就要用力踩油門,第二,好看的車,價格又貴,差不多可以買中國產車頂配或者其他出名的品牌合資車的配置了,所以沒錢的不會買鈴木,稍微有錢的的感覺價效比不高,有錢的看不上。
-
6 # 羅城莫老爺
鈴木這個問題真不能稱為“叫好不叫座”,銷量差其實跟鈴木戰略和自身優劣勢有關,具體下面展開分析。
第一,企業問題鈴木修思想古板,是個好廠長好車間主任,但不是個好CEO。整個品牌的戰略方向有問題,目前鈴木所有的困境都源於此。
第二,銷售團隊、廣告團隊問題全是沒腦子的,不瞭解市場需求,沒學過營銷手法,甚至根本沒有去營銷的意識。
你可知道鈴木在派克峰爬山賽PPIHC的卓越表現?派克峰爬山賽是最艱苦、最恐怖的越野賽事之一,也是改裝效能最高的賽事之一,鈴木車隊經理和車手田島伸博曾經連續六年奪冠,號稱山路之王、怪物田島,900多馬力的鈴木汽車我就問你怕不怕?
然後呢?鈴木宣傳過麼?鈴木的銷售人員可曾動動腦子想過怎麼做廣告麼?沒有,真的沒有。
可以說鈴木是最早對中國汽車和摩托車進行技術援助的企業,在80年代技術一片空白的時候我們要搞汽車產業,向大眾,雅馬哈,本田進行技術求助,人家都不幹,為啥?你兔搞汽車的都是軍工企業啊,長安、哈飛、昌飛、嘉陵、長江、大江,這都是軍工企業啊。只有反骨仔鈴木來了。秦川當時造一臺Alto,只需交30塊錢的版權費。當時中華大地有多少麵包車是用鈴木的技術造出來的
所以個人認為陳游標式的做好事要秀出來,對於企業來說是值得提倡的。
第三,豬隊友實力坑爹。長安鈴木可能是合資企業裡外資方話語權最弱的一個了,長安鈴木成立20多年都處於一個只賣四款轎車的局面,Alto、羚羊、Swift、天語,只有一款三廂車,剩下三款A0級,這能賣的好才怪。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之間也鬧得厲害,後來長安把昌河收了,鈴木也想再找個中國公司合資: “長安汽車有自主權去和福特、PSA合作,我相信長安汽車高層也能夠理解我們的做法。”長安:“呵呵”,就是不讓。
第四:成也小車,敗也小車。八九十年代,小車是符合中國乃至全世界需要的。即使是我剛工作的2005年,我自己和周圍的朋友絕大部分也都是買A0級小車的。現在呢?第一次買車的人誰還會買A0級?中國產B級車也就十幾萬。雖然發動機差點,可是大啊,外觀好看啊,內飾漂亮啊。鈴木就不明白這個道理,10萬的成本吧,你把8萬花在動力和安全系統,2萬花在內飾和外觀,你能賣得過5萬花在內飾和外觀的車?
一個品牌裡的高中低型號,低端型號是走量賣錢的,但是高階型號是撐門面的。
品牌檔次跟豐田大眾福特比上不足,價格跟中國產品牌比下有餘,車型又沒有南韓品牌豐富,更新換代還慢,設計又沒有法國品牌有個性,南韓品牌和法國品牌現在都不行了,你鈴木沒死就不錯了。
-
7 # 雷凌雙擎和鈴木uu
空間小,也是當時放棄Vitara的原因,有點後悔,挺不錯的一款車,當時沒去試駕,其實空間夠用就可以,當然這是資金不夠寬裕的情況。
-
8 # 華木木
鈴木汽車是小車之王。做小車的那麼多,能做到全球之王,當然車肯定不錯的。銷量差,我覺得是多方面原因的。
第一個肯定是產品原因。鈴木好像並沒有拿的出手的大車,好像有個Grand Vitara,但是中國產了嗯嗯嗯,換了車一樣。說白了就是沒有造大車的經驗,需要和其他廠商合作開發大車。小車方面,自己更新簡直是蝸牛一般。總結,小車更新慢,大車搞不出。
第二個市場原因。中國是國土大國,別特麼扯華人不懂車什麼滴,我覺得喜歡大車的人肯定是佔大多數的,所以還是大車市場。
第三個團隊原因。中國是大市場,小車領域其實鈴木做的好了依舊可以活的很滋潤,但是鈴木那幫人自己瞎搞,自己作死。關於鈴木的傳聞不是一個兩個,有頭有眼不說,還能說出具體員工,可見一斑。
銷量差,不是華人不懂車,而是自己作死。不懂中國市場。
題外話,鈴木對中國還是幫助比較大的,像368發動機系列,465系列,鈴木幫我們不少。
-
9 # 使用者3725810369415
鈴木汽車的銷量真的差嗎?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不懷好意,最起碼不夠客觀公正。至於鈴木退出中國,只能用中國的一句老話來理解,道不同不為謀。
回覆列表
鈴木汽車是以製造小微型車起家的,這與當初日本國內的汽車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分是不開的。由於其車型小巧輕便,質量穩定,尤其是價格低廉,在經濟水平不是很高的發展中國家的汽車消費市場極具競爭力,人們的錢包還不是很鼓的情況下這種小微型汽車成了最好的選擇。像中國九十年代初期乘用汽車剛起步階段,鈴木的微型麵包車、Alto以及後來的北斗星、Swift等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銷量佔據了國內汽車市場份額的前幾名就充分說明了鈴木汽車所具備的這些特質。但是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華人汽車消費水平和觀念的不斷升級,以及汽車市場的不斷壯大完善,人們購買汽車也向著多樣化、大型化、高階化發展,尤其是中國沒有日本那樣的對小微型汽車的優惠稅收政策,鈴木這種小微型的汽車的銷量在國內市場上也就越來越低,逐步成為主流汽車市場的陪襯,甚至慢慢被邊緣化了。2012年鈴木汽車宣佈正式退出北美市場也說明了這個趨勢,在歐洲,也是極難見到鈴木品牌的小微型汽車。現在鈴木汽車除了在日本國內市場外,最大的海外市場就是印度了,並且近年已然成為印度乘用車市場的銷量冠軍,有點象當年鈴木在中國的情形,說明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汽車市場也還不夠成熟,經濟型的小微型汽車更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可以想象若干年後,隨著印度經濟水平的發展,鈴木在印度是否會再次重蹈中國市場的覆轍也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