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藥第三戰線

    你會不會電話一響就很鬧心,尤其是陌生來電,第一反應是關掉不接?

    你上學那時候,有沒有超級怕老師點名回答問題?

    你也許不是個害羞的人,可有時也會對社交活動感到焦慮。這是因為,其實外向的人也可能會社交恐懼,不過是表現得不明顯而已。

    社交恐懼不能和羞澀、內向劃等號——內向在於可以閒聊但是不想,而社交恐懼在於有時很想卻不能。

    社交媒體平臺層出不窮,可是社交恐懼(也叫社交焦慮)彷彿成了時代病。

    在路上看到熟人不知道是該打招呼還是裝沒看見,打招呼又怕對方沒看到自己好尷尬,不打招呼對方看到了又很不好,最後內心掙扎一番默默繞路。

    聽到電話鈴聲第一反應是好煩,超級不想接,尤其是陌生電話。內心OS“這是誰?找我幹什麼?好突然,有急事應該會再打過來吧,先假裝沒看到來電。對。”

    一些讓你不舒服的小事發生時,你暫時不會表達負面感受,大概覺得沒必要,想盡量減少社交活動。於是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會因為一個很小很小的事件徹底爆發,別人就會覺得你心胸狹窄、莫名其妙,你也有苦說不出。

    跟不算太熟的人主動說話前,在腦中無數次模擬談話內容。“我這樣說,她會不會誤解?她會回答什麼?如果這樣的話,我要說什麼?”每一場談話都像在準備面試一樣有沒有,然而模擬了好久,有時候還是沒說出口,尷尬癌發作。

    會覺得別人在針對你,過度分析一些不重要的小事。“你發的那條狀態不會是在說我吧?”“為什麼你不再回復一下?怎麼不發個表情?”內心的一系列複雜活動只有自己知道。

    到新的環境,結識新朋友的時候好慌張,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談話進行不下去。尤其三個人的時候,兩人交談甚歡,自己無所適從。

    不喜歡演講辯論這類的活動,不僅是緊張,還可能會臉紅髮燙、手腳冰涼、心跳過速、胸悶頭痛、呼吸急促等等,伴隨各種不適。擔心很多沒發生的事,總是把事情想糟。“我會不會在presentation上出醜?” “我要是緊張得說不出話怎麼辦?“

    你的七大姑八大姨突然來串門,沒有提前打招呼,好像裝作家裡沒人不想開門。對於這種強加的突然,哪怕是驚喜,都會覺得很要命。

    你可能或多或少會有些上面這些社交恐懼的表現,但這並不足以說明你是社交恐懼症患者,只有醫生可以做專業診斷。

    不過通常來講,社交恐懼會有這樣的幾種思維模式:

    “我有讀心術” – 大家一定都是像我這麼想的,而我想到的常常是負面的結果。

    “我預知未來” – 事情還沒發生,我就已經預演好了最壞發展路線,我就知道到時候我會超級緊張,超級焦慮。

    “天災要降臨” – 如果大家看出來我的緊張焦慮,會覺得天塌下來了一樣。

    “焦點在我這” – 感覺別人總是在注意著我,分分鐘覺得自己“被中心”。

    如果你常常像上面這樣想,對不起,你社交恐懼了。

    要是你的朋友患有社交恐懼,說下面這些話,你只會讓他們更尷尬。

    “我知道你怎麼想的,我也有害羞的時候。”

    “你這不是什麼障礙,不就是害羞嗎。”

    “克服一下就好了,放輕鬆點。”

    “你應該直面恐懼。”

    首先,你只能代表自己,你不可能真正瞭解別人的想法。其次,道理誰都知道,社交恐懼的人很清楚自己的各種假設很不理性,但是如果放輕鬆可以解決問題,他們也不會社交恐懼。

    這就像告訴抑鬱症的人“你想開點就得了唄”一樣,並不能起到緩解作用,只會讓人更難受。

    社交恐懼者不需要你對他小心翼翼,但是如果你能夠以舒服的方式與他們對話,他們會對你的一些小善意很感激,社交恐懼者不想被當做弱勢群體對待,你只要稍微用心,對他們多理解一點,就可以成為非常好的朋友。

    給你10條黃金法則,教你隨時隨地來一場無障礙溝通。

    在想了解別人時,先講點自己的故事,可以增強信任感。

    對話的時候,不要問可以用“是”或“否”來回答的問題,這有時候聽起來像是在審問,問些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促進對話的進行。

    也不要打斷他說話,社交恐懼的人能鼓起勇氣主動交流需要很大努力,被打斷可能會加重他的焦慮,擾亂他的思維。

    多多讚美別人剛說的話,可以讓對方覺得你很感興趣,交流就會更愉快地進行,尷尬症都會在讚美中化解。

    如果社交恐懼的人對某個領域特別感興趣,你就多問問關於這個話題的東西。你會發現人們一旦開始談起自己瞭解並喜歡的東西,談話就會很舒服很順利。

    保持距離,輕聲細語也會有幫助,配合些肢體語言當然會更好。

    除非你們真的非常熟悉,不然不要問太過隱私的問題,不然會讓對方產生排斥感,同時也留些問題、留些空間給下一次的對話。

    結束對話的時候,記得表示跟你聊天很開心。如果方便的話,還可以直接聊起什麼時候再聚一次,去一起玩點什麼。有時候社交恐懼者覺得一起做些事比找話題閒聊要舒服一些。

    明確表示出你把他們當朋友,會減少因為懷疑友情是否存在而產生的煩惱。如果社交恐懼者不珍視一段友情,很可能是因為他以為對方沒有把自己當朋友。

    其實,有社交恐懼心理的人比你想象的要多,他們需要的不過是一點點理解,一點點善意,一點點幫助,一點點尊重。

    如果你社交恐懼,不必再覺得自己是座孤島,很多人也有相似經歷;

    如果你的朋友社交恐懼,不必再覺得難以溝通,細節與耐心是最好的潤滑劑。

  • 2 # 蕭瀟心理說

    題主這裡的社交恐懼我暫且理解為是社交恐懼症。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會。

    那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呢?它又被稱為社交焦慮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

    引發社交恐懼症的原因有多方面:

    1、生理原因:有研究表明,人體內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失調會引發社交恐懼症。這種物質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資訊,過多或過少都可引起人們的恐懼情緒;

    2、心理原因:害怕被他人拒絕,對自己沒有自信,比如我們常能看到一些新聞,一個長相姣好的女孩子常常覺得自己不好看、沒有自信,而去一而再再二三地整容,這種屬於對自我的接納度和認可度是比較低的;

    3、家庭原因:在個人成長中經歷過一些床上,特別是父母(重要他人)的負面評價,或者沒有習得相應的社交技巧;

    4、社會原因:一個人最處的環境的影響,遭遇社交上的挫折。比如一個開朗的人經歷了一次失敗的戀愛後,變得害怕與他人交往;

    那麼再看,外向和內向在心理學上是氣質指向性的不同。人的言語、思維和情感常指向是向內還是向外。

    從一般理解來看,內向的人似乎更容易患社交恐懼症。但是要知道人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內向的人會有外向的部分,外向的人同樣會有內向的那部分。所以在外在因素的影響下,外向的人依然可能患上社交恐懼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大爆炸之前,經過了多少地球年?之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