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倒峰

    月薪8000,有8000的理由,16000也有16000的付出。兩種付出,兩種收穫。

    這就是搞研究與工廠的區別,但是對於人生的意義來說,確是完全不同的,搞科學研究,無論是對於自身國家還是,社會都是在做貢獻!自己也會有無比的成就感!

    在企業呢?自然是艱辛多一些,雖然薪酬看似目前看似不錯,但是對於人生的長遠規劃來說,遠沒有在研究所的意義重要。

  • 2 # 職場隊長

    選工作,錢不是最主要的,而應從長遠著手,選對了工作,長期來看,你的收入是不會少的。

    1.職業規劃。根據自己的興趣,明確職業規劃,確定在什麼行業發展。最好的職業狀態是:在熱愛的領域努力地玩。

    2.選擇企業。分析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以及所處的發展階段。創業期,風險收益都大;發展期比較有前景;成熟期比較安穩;衰退期不建議加入,除非你有志於力挽狂瀾。

    同時,瞭解創始人的價值觀和性格,儘量選擇有激情有夢想的老闆。

    3.瞭解崗位。如果你是研發人員,要了解企業對研發是否重視,每年研發費用有多少?崗位發展的空間有多大?

    4.瞭解上司。很多人離職都跟上司有關,工作是否開心也大多跟上司有關,而一個好的上司可以給你提供很多幫助。

    5.最後考慮待遇。

    如果你有選擇困難症,可以拿張白紙畫個表格,左列研究所,右列企業,接著給以上每一項打個權重分值,五項總分100分。最後分別彙總研究所和企業的分數,選擇得分最高的。

  • 3 # 手殘的二叔

    私企月工資1.6萬元,和研究所工資8000元應該選哪個?

    很多人只看表面工資,但實際上各種待遇差異卻往往被忽略了。我們一起看看忽略了什麼?

    第一,個人所得稅

    在私企工作,各種工資報價動輒幾萬,可是這都是虛擬報價,真正到手的原沒有這麼多,因為要扣個人所得稅的。

    按照2019年新的個人所得稅計算辦法,月薪3萬元年入36萬元,扣除一年免稅額度6萬元,實際上共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45308元,真正到手工資只有31.5萬元左右。

    二,社保、公積金繳費待遇

    說實話,多數私營中小型企業繳納社會保險和公積金都是按照最低基數繳納的,不管給你多少錢工資,一般來說個人頂多也就每月承擔1000元左右。

    實際上參加社會保險個人需要繳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的8%,醫療保險個人繳費基數的2%,失業保險大約0.3%~1%之間,住房公積金一般繳費比例是5%~12%。月薪3萬元,基本上都能達到各地的最高繳費基數了,按照繳費基數每月2萬元計算,差不多每月需要繳納4000元的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

    樣每月到手收入又會減少4000元,一年收入又會減掉48,000元。

    當然我們不要忘了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是需要進行納稅基數的扣除的,再加上國家最近實施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規定的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房租支出、貸款利息支出、贍養老人支出等附加扣除,差不多至少能夠免掉個人所得稅1~2萬元。

    總體來看在企業工作,即使約定30k的工資,每年實際到手收入也就在28~30萬元左右。更不用說只有1.6萬的月薪,相較之下,研究所等單位能夠帶來的收益會更加穩定,綜合發展也不比企業差。特別是疫情當前的今天,其還有抗風險高這一優點,所以綜合比較下,二叔更推薦月薪八千的研究所工作。

  • 4 # 阿風自娛

    你好,很幸運跟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如果想深造就在研究所待著。想早一些步入社會就去企業。我個人覺得應該選1.6萬的企業。這個前景也是有的,從工作中提煉出來的社會閱歷,研究所是帶不來的。

    如果有一點共鳴點個關注支援一下。

  • 5 # 莫言行路早

    既然是選擇,就要慎重考慮。首先要了解研究所和企業的工作特點,其次要搞清自己的真實想法。

    1、研究所和企業的工作特點

    研究所屬於國企性質,比如航空、中電、中船、兵器等系統內均有研究所,主要是從事技術工作,搞課題研究和參與專案。工作相對穩定,合同制,改革後也不存在“鐵飯碗”。工資不高,福利不錯,社保、房補、休假等執行國家政策,也有加班的情況。有專案,收入會高一些。只要肯幹也能晉升,但很快就看到天花板。沒有上升機會,就只能維持現狀。有難度的工作也外包,缺乏成長性。有忙的也有閒的,你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企業是做產品研發的,規模大、效益好的細分為產品預研、產品開發、技術預研、技術開發等。不缺專案,能自己乾的就不外包,尤其是核心的技術。一切以市場為導向,時間緊、任務重,工作壓力大,個人成長快。工資高、福利較研究所差一些,經常加班,能力強就能晉升。民營企業人員淘汰比較快,不養閒人,缺乏保障。

    2、搞清自己的真實想法

    我的一位同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國企,先到的車間做技術員,後來到工藝部做技術主管。轉眼間45歲,職位沒變,薪酬5.5K,而且還隨著效益浮動,或許是習慣了這種環境,現在也沒別的想法。他的一位前同事,畢業後在企業從事技術崗位8年,後來辭職去了北京一家大型汽車集團,現在月薪近2W。兩個人想法不一樣,現在的境況也大不相同。

    如果從個人的角度而言,不論在哪都能學到東西,只不過是所學多與少的差異。但每個人的個性特質、內心動機是不同的,成就動機弱的,可以考慮穩定安逸的,成就動機強的最好是考慮有挑戰性的。當然你也可以先找一個,有了積累再進行第二次選擇,這就要求你對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和分析,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無論是研究所還是企業,都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國有企業新畢業生要好進一些,你不妨先進去積累一些工作經驗,今後可以再選擇。當然如果你能承擔壓力、想盡快提升自己,也可以直接進入月薪1.6W的企業。只要你能搞清自己的真實想法,選擇並不難。

    一起職場悟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迷你世界不停被噴,迷你玩家有什麼想說的,mc有什麼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