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人菲菲經中介介紹,按照價格從低到高排序相中了一套“絕版”湖景房,在周圍均價一萬每平米的地段,僅售五千一平。
菲菲像撿到寶一樣買下了它。
可之後交了房,她才發現其中的隱患:屋頂防水層腐爛,造成屋內牆壁發黴,房門尺寸不正規,無法改裝。
這些毛病讓房子低價也脫不了手,幾個月前的“寶”變成了燙手山芋。唐小姐找了多家裝修公司也無法改造,更因為這套房,挨著母親和男友的數落。
▲《夢想改造家》中委託人菲菲買房後發現諸多隱患
在設計師的幫助下,房子煥然一新。但菲菲還是被折磨得心力交瘁,即便欄目組有品牌的贊助,使用防水材料和改造花費還是高達27.8萬元。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慣性消費觀。終於熬到買得起房,開上了車,拿著三萬的月薪,還是在不該省的地方瞎省錢。攢下一萬,想有十萬;到了十萬,還想早點存到一百萬……
■ 一味省錢,反而不能如願省到錢
節儉,是典型的中國式消費觀。這種“美德”,在老一輩的人身上尤為明顯:不敢吃,不敢穿,始終盯著死期的存款。
當你擁有某樣東西后,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變高,“丟了一百塊的痛苦比撿到一百塊的幸福更強烈”。
當人們對錢抱有“擁有感”時,就會讓人們覺得花一百塊錢買東西的痛苦大於買到一百元商品的快樂,所以當一百塊的商品打折時,他們才會買,因為此時獲得這件東西的快樂能夠彌補失去這些錢的痛苦。
人們熱衷於買團購券,積攢優惠券,正是利用這些抵消心理上的稟賦效應。
可是正如開頭提到的菲菲一樣,為了省錢,我們常常忽略了省錢的代價。
時下年輕人都流行追求詩與遠方,很多人因此樂於窮遊,而仔仔細細看完網上五花八門的窮遊攻略後,會發現看起來省錢的方式其實並不省錢。
有的時候為了省錢,會選擇出行坐廉航,但廉航公司通常都很任性,說取消航班就取消航班,彌補的措施可能是讓你去另外一個城市搭航班飛往目的地,提前支付的酒店預訂和景區門票都只能白白扔掉。
額外代價不僅消耗時間金錢,還會帶來精神上的折磨。
一期《鏘鏘三人行》談到逃票話題,香港嶺南大學教授許子東說自己在德國的時,曾被一個留學的博士生帶著逃票。這個博士說,在德國逃票被抓的機率是五十分之一,所以很多人都不買。
許子東戰戰兢兢聽了博士的話。但是在接下來整段旅程中,他一直都在擔驚受怕,覺得每一個迎面走來的人都像是要查票。這恐懼的代價遠遠超過了那兩馬克車費。
吳曉波在《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一書中提到,太多人忘記了賺錢本身就是為了花。但是錢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用錢換來喜愛的商品,讓生活心曠神怡才是金錢的正確使用方式。
對於善於使用金錢的人來說,對錢沒有擁有感,就能輕易逃脫稟賦效應的桎梏。
錢只有被用掉了,你才擁有它的真實價值。
■ 敢花錢是灑脫,懂花錢是智慧
每天都有朋友在問,雙十一買點啥好,好像這天不買東西就吃了大虧。然而每次收完貨看著一堆快遞箱,又要悔不該當初:該買的買了,不該買的也買了。
看似買到就是賺到,但其實在商家和消費者的博弈中,消費者一直都是被操控的一方。
市場在進化,營銷策略也在不斷升級,商家從操控商品質量轉而操控消費者心理。
為了讓消費者每年都買新車,通用公司Quattroporte曾經提出“有序製造不滿情緒”。明明買了幾年的車還能繼續用,但他們偏偏用各種廣告鼓勵車主為了一兩個功能換置新車,在消費者腦中植入淘汰觀念。
賣家不喜歡消費者用理性來考慮購買需求,只希望他們能像孩子一樣,看見櫥窗裡的某件東西后就大聲說出:我要這個!
所以購物節誕生了,各種各樣的噱頭和口號隨之而來。一瓶香水讓你化身乘飛機逃婚的酷女孩,一份理財保險讓你瞬間財務自由逃離北上廣。
“購物實現階級跨越”的肥皂泡泡,越吹越大。
■ 消費觀塑造眼界
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叫:好看的臉蛋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然而,無論“好看”還是“有趣”都需要投資才能實現。
二十歲的女孩子抹點大寶就能容光煥發,二十五歲的女人就要用精華眼霜來拖延衰老的到來。
劉嘉玲曾經說,她欣賞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痕跡,不會用醫美手段改變自己的臉,但必要的護膚功課還是要做的。
有網友曾經在微博上說過自己對“好看”的理解:
“好看”就是一件很費勁的事,不用怎麼努力的好看,只存在於極其短暫的少女時光。成年定型以後,再漫不經心的美麗,都要有足夠的工序支撐。所以臉某種程度上不僅是臉,也是我們憑一己之力築起的千里之堤,是不得不靠汗水與意志搭建和雕琢的一部分。
身負珠玉,也要付出維護珠玉的代價。
確保臉足夠好看只是錦上添花,而投資大腦、擁有有趣的靈魂才是核心。
時下最酷的消費是投資內涵,最美的性感是大腦的多元。
你可以生來不是高富帥,白富美,但如果你把自己不當回事,不肯投資自己,那估計你也沒有機會逆襲了。
同樣的一筆錢,你可以投資理財,再生資本;也可以集齊口紅,買來自信;或是學習未知的學問,鍛鍊欠缺的技能,見識陌生的世界,結交更多有趣的人。
但,營銷廣告永遠無法定義你是誰,只有你自己才可以。
委託人菲菲經中介介紹,按照價格從低到高排序相中了一套“絕版”湖景房,在周圍均價一萬每平米的地段,僅售五千一平。
菲菲像撿到寶一樣買下了它。
可之後交了房,她才發現其中的隱患:屋頂防水層腐爛,造成屋內牆壁發黴,房門尺寸不正規,無法改裝。
這些毛病讓房子低價也脫不了手,幾個月前的“寶”變成了燙手山芋。唐小姐找了多家裝修公司也無法改造,更因為這套房,挨著母親和男友的數落。
▲《夢想改造家》中委託人菲菲買房後發現諸多隱患
在設計師的幫助下,房子煥然一新。但菲菲還是被折磨得心力交瘁,即便欄目組有品牌的贊助,使用防水材料和改造花費還是高達27.8萬元。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慣性消費觀。終於熬到買得起房,開上了車,拿著三萬的月薪,還是在不該省的地方瞎省錢。攢下一萬,想有十萬;到了十萬,還想早點存到一百萬……
■ 一味省錢,反而不能如願省到錢
節儉,是典型的中國式消費觀。這種“美德”,在老一輩的人身上尤為明顯:不敢吃,不敢穿,始終盯著死期的存款。
當你擁有某樣東西后,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變高,“丟了一百塊的痛苦比撿到一百塊的幸福更強烈”。
當人們對錢抱有“擁有感”時,就會讓人們覺得花一百塊錢買東西的痛苦大於買到一百元商品的快樂,所以當一百塊的商品打折時,他們才會買,因為此時獲得這件東西的快樂能夠彌補失去這些錢的痛苦。
人們熱衷於買團購券,積攢優惠券,正是利用這些抵消心理上的稟賦效應。
可是正如開頭提到的菲菲一樣,為了省錢,我們常常忽略了省錢的代價。
時下年輕人都流行追求詩與遠方,很多人因此樂於窮遊,而仔仔細細看完網上五花八門的窮遊攻略後,會發現看起來省錢的方式其實並不省錢。
有的時候為了省錢,會選擇出行坐廉航,但廉航公司通常都很任性,說取消航班就取消航班,彌補的措施可能是讓你去另外一個城市搭航班飛往目的地,提前支付的酒店預訂和景區門票都只能白白扔掉。
額外代價不僅消耗時間金錢,還會帶來精神上的折磨。
一期《鏘鏘三人行》談到逃票話題,香港嶺南大學教授許子東說自己在德國的時,曾被一個留學的博士生帶著逃票。這個博士說,在德國逃票被抓的機率是五十分之一,所以很多人都不買。
許子東戰戰兢兢聽了博士的話。但是在接下來整段旅程中,他一直都在擔驚受怕,覺得每一個迎面走來的人都像是要查票。這恐懼的代價遠遠超過了那兩馬克車費。
吳曉波在《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一書中提到,太多人忘記了賺錢本身就是為了花。但是錢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用錢換來喜愛的商品,讓生活心曠神怡才是金錢的正確使用方式。
對於善於使用金錢的人來說,對錢沒有擁有感,就能輕易逃脫稟賦效應的桎梏。
錢只有被用掉了,你才擁有它的真實價值。
■ 敢花錢是灑脫,懂花錢是智慧
每天都有朋友在問,雙十一買點啥好,好像這天不買東西就吃了大虧。然而每次收完貨看著一堆快遞箱,又要悔不該當初:該買的買了,不該買的也買了。
看似買到就是賺到,但其實在商家和消費者的博弈中,消費者一直都是被操控的一方。
市場在進化,營銷策略也在不斷升級,商家從操控商品質量轉而操控消費者心理。
為了讓消費者每年都買新車,通用公司Quattroporte曾經提出“有序製造不滿情緒”。明明買了幾年的車還能繼續用,但他們偏偏用各種廣告鼓勵車主為了一兩個功能換置新車,在消費者腦中植入淘汰觀念。
賣家不喜歡消費者用理性來考慮購買需求,只希望他們能像孩子一樣,看見櫥窗裡的某件東西后就大聲說出:我要這個!
所以購物節誕生了,各種各樣的噱頭和口號隨之而來。一瓶香水讓你化身乘飛機逃婚的酷女孩,一份理財保險讓你瞬間財務自由逃離北上廣。
“購物實現階級跨越”的肥皂泡泡,越吹越大。
■ 消費觀塑造眼界
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叫:好看的臉蛋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然而,無論“好看”還是“有趣”都需要投資才能實現。
二十歲的女孩子抹點大寶就能容光煥發,二十五歲的女人就要用精華眼霜來拖延衰老的到來。
劉嘉玲曾經說,她欣賞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痕跡,不會用醫美手段改變自己的臉,但必要的護膚功課還是要做的。
有網友曾經在微博上說過自己對“好看”的理解:
“好看”就是一件很費勁的事,不用怎麼努力的好看,只存在於極其短暫的少女時光。成年定型以後,再漫不經心的美麗,都要有足夠的工序支撐。所以臉某種程度上不僅是臉,也是我們憑一己之力築起的千里之堤,是不得不靠汗水與意志搭建和雕琢的一部分。
身負珠玉,也要付出維護珠玉的代價。
確保臉足夠好看只是錦上添花,而投資大腦、擁有有趣的靈魂才是核心。
時下最酷的消費是投資內涵,最美的性感是大腦的多元。
你可以生來不是高富帥,白富美,但如果你把自己不當回事,不肯投資自己,那估計你也沒有機會逆襲了。
同樣的一筆錢,你可以投資理財,再生資本;也可以集齊口紅,買來自信;或是學習未知的學問,鍛鍊欠缺的技能,見識陌生的世界,結交更多有趣的人。
但,營銷廣告永遠無法定義你是誰,只有你自己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