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卡洛斯Icaruss
-
2 # 太平洋電腦網
你對比特幣就不理解了,比特幣挖完了,維持算力的礦工還是會有收入的。因為在這個區塊鏈網路上,每一步的交易都需要收取手續費,而這些手續費會是日後礦工的主要收入。
比特幣網路裡區塊儲存的通常是:比特幣的交易的細節資訊和交易見證的資訊。要完成一筆交易就需要足夠多的節點進行見證。隨著這個網路的的區塊越來越多,需要給出見證證明的節點也越來越多。
需要給出見證證明的節點越來越多,交易也越來越多,這回導致網路擁堵,交易週期不斷拉長。在沒有足夠多的見證證明給出之前,交易發起方是能夠篡改交易的內容,那麼區塊鏈網路的安全性就大打折扣了。
去過銀行的都知道,銀行是給VIP使用者開闢了專門的綠色通道,讓VIP使用者得到優先的辦理業務的特權。那麼如何稱為VIP使用者,當然是高存款的使用者最有機會成為VIP使用者啦。那麼給出更高交易手續費的交易就會得到優先的處理權。
現在比特幣的網路交易數量巨大,付出高手續費的交易會得到優先處理權,那麼節點的收入就更高了。
為了獲得更高的收入,這些節點必須保持甚至提高算力,才能獲得高收入,比特幣的區塊鏈網路依然會保持強大的算力。
不過,同時為了提高交易的速度,區塊鏈網路的各方礦工和相關人士都提出不一樣的方法,其中“隔離見證”就是其中一個。把交易資訊細節和交易見證的資訊分開,提高區塊鏈網路的交易速度。當然,這是後話了。
所以啊,比特幣網路的算力還是會被維持下去的,只要交易一直存在。
首先呢,要挖完比特幣,需要等到一百多年之後。在這一個世紀的時間裡,會發生多少事情誰也說不好。但是如果說在這一個世紀的時間裡,比特幣長期苟活也是不可能的。技術總是在進步,總是在發展,解決的方案也是多種多樣的。我認為遠在比特幣挖完之前就會有相應的解決方案。比如現在IOTA的Tangle模式,就是一種所有幣全部挖完的模式。它也可以很好的執行,而且效能要比比特幣強很多。實際上我大體上認為挖礦這件事在數字資產的生命週期中只是扮演一個很有限的階段,幣總是要挖完的,挖完之後怎樣做?不管你怎樣做,都不是去死。只不過換一種玩法而已。無人維持算力純屬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