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開車塞一下也是差不多1小時。地鐵好處就是不塞車,而且地鐵上可以看kindle等等,壞處就是過安檢排隊半天,沒座位擠死人。
6
回覆列表
  • 1 # 鬼谷縱橫

    這麼說吧,我農村的,十幾年前,誰家有輛摩托車開出去就很威風了,現在嘛,個個都買了小車。

    農村的路本身就不寬,鎮上的公路一般就兩條車道,鄉路就一條道。

    現在過年,不管有錢沒錢,都買了輛小車,過來回家開回村了,感覺很牛的樣子。現在車又不是很貴,又有分期付款,一個人工資六七千都能買輛車坐了,所以說車已經是很普通的交通工具了。然而還有很多人以為開了車回家就很威風。出個門也開車,去鎮上也開著車,去市場買個菜也開著車。

    一幾所以,現在農村過年的時候整天堵車,以前是沒有堵車這個詞的。

    我們茂名是有年例的,去親戚朋友家吃年例一般不會遠,開摩托車也就五分鐘十分鐘的事,但是太多人喜歡裝逼開小車,結果一堵就是幾個小時,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 2 # 奔跑兄弟127989589

    如果明知會被堵車的話就叫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實當人養成一個習慣時,就視已為生活規律不可缺少的一部,就如自己有了車覺得去哪還是開車會方便些,買車為的就是出行方便。

  • 3 # 雨夜風聲話家常

    因為地鐵的線路是固定的。而車的線路是靈活的,想往哪裡開往哪裡開?而且地鐵人多的時候擠得不得了,想找個座位兒難,如果路程再長點,那真是叫累。開車就不一樣了,可能我一個人就坐了整輛車。就算堵車,我也是在坐著。堵的時間長了,還能把座位兒放下,躺一會兒。反正比地鐵舒服。所以我肯定寧願開車不願坐地鐵。

  • 4 # 不可見的存在

    好多人是因為不想擠地鐵!真的太擠了!還有的是要拜訪客戶!還有的是去的地方沒地鐵!還有的是接送孩子,接送孕婦!接送客戶,接送領導!等等加起來就多了!

  • 5 # 已無法輸入使用者名稱

    理由太多了,最重要的是。可以一直保持一個相對愜意的私密空間,地鐵可以做到嗎?各種氣味,各種侵犯,遇到下雨刮風還可以讓你享受VIP級的狼狽。所以縱有千種方便的理由,我依然願意孤獨的堵在路上。

  • 6 # 夢瑤臺

    這個問題我這個有車也坐過地鐵的非常有資格回答,如果地鐵夠方便,我當然不想開車堵車,問題是地鐵真的沒有那麼方便,所有地鐵站都造得很大,從地鐵入口走到坐地鐵的軌道前一般要走好一會,很多時候還要轉車,轉地鐵又要走很多路,好容易上了地鐵又擠得要命一路站,與其這麼累我寧願自己開車,堵車也比這強,至少自己坐在車裡不用那麼累,無非是等一會而已。

  • 7 # 建設種花家

    本人有車自08年開始,地鐵通車自12年開始。(我大西安)說實話,我已快3年多沒開車上下班。原因有三:一,不堵車。西安說實話,主要幹道,二環內上下班時間都堵成狗,不如地鐵快。二,路程超過6公里,每個月養車費用500+,地鐵上下一個月100內,省錢。三,家裡有病人,車要隨時機動。

    所以,本人就不開車,寧願地鐵。所以,反觀寧堵車,不地鐵的,我本人揣測:一,方便,從門口到門口。不用走路,不用擠,不用排隊。這些時間基本抵消紅綠燈、堵車時間。二,舒適,車上想幹啥幹啥。三,車買了,不用,難道放那裡看嗎?稅交了,保險買了,還要隨時被突然的汽油標號問題打個措手不及,沒來得及開夠報廢年限,被尾氣給截胡,心裡不爽。不如狠勁兒的開,用夠了再說。

  • 8 # 止水-玄芝

    因為地鐵不方便。

    中國的地鐵市區內區間距離,也就是兩站之間距離大約1公里。在地鐵覆蓋最密集的北京和上海最核心地段,多數目的地距離地鐵出口超過500米,比如上海的恆隆和上海商城,北京的中央電視臺。對於多數人,這都不是舒服的距離,而且花時間。所以遇上天氣不好,下雨下雪大風高溫低溫,500米實在不友好。

    這個區間距離從哪來的,我一直沒考證出來。日本和歐洲的區間距離都很短,巴黎的1公里可以有4站路,東京的最遠也就800米。我估計1公里的資料來自蘇聯,因為北京1號2號線的區間是1公里,上海地鐵60年代的試驗段也是1公里。而那個年代所有城市建設都是參考蘇聯,而且地鐵還用做戰略防空洞。

    鐵路勘測第一,第二,第三院一直是中國地鐵設計的核心力量,你看這名字就知道有多少蘇聯背景。1公里的區間圖紙在不斷複製到各個城市。這個距離不是根據人體習慣量化的資料,也不是商業密度指示的參考(上海伊勢丹商場就是因此死掉的),它單純的是個人防引數,未經過任何核算反饋試驗糾正,它甚至僅僅是為了方便計算,因為1+1+1+1這種模式對於計算機未出現的年代顯然更方便統計工程量。

    工程設計既然未從人身體感出發,那會方便嗎?

    再引申一些,都說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那環路是個什麼東西,人為降低通行效率嗎?連南方遍佈水系的城市也是幾個環。為什麼?因為蘇聯是這樣,而各個學校,設計院的都是按照蘇聯體系培養的,而蘇聯是不會關注使用者體驗的。

    蘇聯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 9 # 凡爾納4

    這要分人。有的人就喜歡自己開車,堵一點也沒關係。有的漂亮女同志也是儘量自己開車,男同學在地鐵上看見美女有哪個沒在心裡跟人家顛鸞倒鳳好幾站的。有錢人也不愛坐地鐵,畢竟公共交通上素質低的人比較多,懶得相處。有車又願意坐地鐵的,基本男的居多。刨除為了上下班趕點的人群,其他的就是限號。也有不喜歡擁堵的一類人,高峰期是寧願坐地鐵也不開車的。還有一些理念超前的,真的是為了低碳,以前一直以為是口號,直到來了個土豪boss,真真就每天地鐵來上班。

  • 10 # wugangbuhao123

    我想買車,不是為了裝逼,純粹是為了方便!地鐵雖然是快,但安檢,擠車,轉車……,關鍵是你到的地方未必就是地鐵口,可能還得走路甚至轉公交車,一個人還好,如果是老婆孩子,父母一起,真的不方便。汽車就算是堵車,那也可以舒舒服服的待在車裡面,如果非要跟我談什麼停車,油費,路費,那你就天天待在家裡,什麼錢都不用花了!

  • 11 # 犍為真人

    一,地鐵往往並不順路。從出發點到地鐵列車,從地鐵列車到目的地,加起來走的路程往往都有幾百米,1公里多,有時還要轉車。步行的時間累計十幾分鍾到半小時。除非出發點和終點都在地鐵口附近。

    二,地鐵上經常沒有座位。好多時候一站就是幾十分鐘,那麼就寧願選擇開車。

    三,開車堵車,不是每次都堵。相信大家在選擇是否開車時都會綜合考慮堵車的機率或平均堵車時間。要是明明知道某條路線必堵且時間遠大於坐地鐵,我想沒有人願意放權地鐵的。

    四,在有重物和人多的時候,開車更方便。重物就不多說了。同行人多,開車的成本就會降下來,而且坐車的人什麼都不用操心(買票,等車,走路),直接坐到目的地。特別是當有老人和小孩時,更加顯出開車的優勢。

  • 12 # 9思無邪9

    有生之年就坐過兩次地鐵…不喜歡和一群不認識的人擠在一起…空氣不好,走來走去,還容易丟東西,手機錢包啥的丟了咋辦??還有,帶孩子擠地鐵怕孩子有危險。北方冬天冷夏天熱,孩子也遭罪…

  • 13 # 五月的魚刺

    我來回答,地鐵很不方便,現在除了京滬,別的城市會出現一種情況地鐵上就20分鐘,兩頭走路竟然也要20分鐘。。。我想就算地鐵口,進站,安檢,等地鐵也得5分鐘以上了。現在杭州南京等城市非高峰時段地鐵間隔6分鐘8分鐘都有。。

    帶重物地鐵不方便打車也不方便,打車首先得把重物帶到小區門口,而且南京出租後備箱有天然氣罐子,不能放太多東西的。

    再就是老人小孩不方便。沒斷奶的女人出門抱著小孩在地鐵餵奶真的不方便。

    再就是美女,夏天穿短裙,地鐵不方便,都是些色狼看腿看胸,但是自己開車就沒事的。還有逛完超市逛一天商場真的不想坐地鐵。。

  • 14 # 揩油佬

    本人有一回早晨去離家僅僅幾公里的餐館門口,取隔夜停在那裡的車。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步行十分鐘,乘地鐵一號線轉二號線。期間,兩班地鐵都有數分鐘候車時間,轉乘上下樓即可。出地鐵步行五分鐘,全程用時六十五分鐘。開回家五六個紅綠燈,大部分要排隊等燈,但整個回程僅僅需十分鐘。退一萬步講,在最堵的市中心,在晚高峰,一小時開十幾公里也是最最起碼的。地鐵倒一班,候車,首尾步行一小段,浪費了大量細碎的時間。如何節省時間,如何選擇出行方式 ,一目瞭然。

  • 15 # 城市競爭

    當地鐵像蜘蛛網一樣,遍地都是的時候,私家車也就自然而然的離開人們的生活了!現在誰家沒有一輛兩輛車,所以裝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 16 # 西門吹牛2016

    那要看你去哪多少人去了,一家人去市中心,如果那裡有停車位當然開車去,方便,堵車就堵吧。如果目的地沒有車位,傻子開車啊,肯定打車。如果是一個人,情況大體一樣,方便停車就開車,不方便停車那就坐地鐵就不需要打車

  • 17 # 鄉當幸葫醬

    我覺得從對城市瞭解的角度看吧~坐公交可以瞭解一個城市的現狀、看到它的日常、但是地鐵呢?黑壓壓一片、哪個城市都一樣~很沉悶的!地鐵坐多了容易壓抑對身體不好!

  • 18 # 金瑟祺安

    說說一個老司機的心路歷程。我上海的,07年高三暑假拿到的駕照。慶幸拍牌早,那時候家裡通了點路牌照三萬大洋搞定(還覺得好貴),家裡給買輛小海馬(當時還叫海南馬自達)純代步車。那年就是魔都,有車還是較有面子的。恨不得去超市買盒牛奶都開車去。11年換了一輛7人商務車,當時還在外面公司打工,因為工作緣故常跑外地,我的車容量大,幾乎就當公司公車使用,總經理月末都補貼我油錢,這輛車讓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淺。至今未換。16年考慮過換車,換一輛更好的,自身經濟能力也允許,家裡也願意補貼,自己又有渠道低息分期。按理沒有理由不去買。但是考慮再三還是沒有實行。為什麼?15年16年兩年低得驚人的用車率。車基本放在車庫積灰。出去是能不開車則不開車(除了接送姑娘還是得講究一下的)。一方面越來越不喜歡開車,堵車真心不是一個舒適的體驗,簡直浪費生命。我活動的地方基本都在上海中心地帶,停車也是個大問題,念念不忘和朋友約在淮海中路人民坊附近,到目的地找車位愣是找了二十分鐘,最後還是碰巧一輛車離開,見縫插針才搞定的。另外行車的體驗真心不好,不說素質差的司機動輒別車按喇叭讓人心情很不愉快,行人過橫道線能夠插著耳機盯著手機螢幕眼光都不帶瞥一眼的讓人直想罵娘。電瓶車橫衝直撞,車道上晃晃,指不定啥時候十字路口突然來一下橫穿。上海的公共交通確實方便,地鐵密度和里程世界之最不說了,公交車有自己的車道而且專道越管越嚴速度基本也有保證。共享單車出來後,摩拜ofo小鳴都用,地鐵公交都一邊去了,天氣好心情好的話七公里內的絕對踩單車沒二話(前提口罩得戴好,靠非機動車最右邊慢悠悠踩),我家慢悠悠踩到靜安寺撐到頂打到南天門四十分鐘非夏天還不帶出汗,這個通勤時間還在可接受範圍內。如果時間不趕,我還選擇長途步行快走(我的步行速度一般七公里一小時),益動做個運動記錄邊走還可以邊想想心事。如果時間趕,一號專車,滴滴打車,優步,太方便。所以,現在的車對我來講,除了週末自駕,去機場,工作緣故需要去遠郊,接送重要人物,基本沒有第五種用車理由了,所以,也就沒換車必要了。接下來換車只有等結婚時。

  • 19 # YIYAN一言

    首先是地鐵線路不夠密集,不像馬路那麼多。其次,坐地鐵前奏太繁瑣,漫長的甬道,繁瑣的安檢,出來又是遙遠的步行。第三是乘車人的素質參差不齊,大聲喧譁,秀恩愛,吃東西,亂七八糟的香水味道,讓人十分難受。第四是地鐵太擁擠,基本都沒有位置,好不容易坐個位置還得給讓座,不讓就慘了,結果大家都知道,這裡只對這種被綁架的道德呵呵。第五是地鐵站與站之間距離太遠,如果像公交車那樣近,選擇的人肯定更多。

  • 20 # 會動的機械

    我覺得吧就是個人的生活態度啊,有車堵在路上但是車裡寬敞啊,即便是颳風下雨也不怕啊,但是地鐵就不一樣了,特別的擠而且平時天氣好還沒事,萬一遇到了天氣不好的時候那可就慘了,颳風下雨再回到家肯定是全身溼透,你說要是你你選哪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中路飛一直以消耗生命來戰鬥,後期該怎麼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