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競教育

    關鍵詞:合理的玩 自控力養成 遊戲化學習 一起互動 引導思考

    想想我們小時候,玩的什麼?七巧板、九宮格,蹴鞠踢毽子、打彈珠.......因為物質生活水平有限,娛樂方式沒現在這麼豐富。七巧板開發想象力,九宮格則是數學魅力的啟蒙,蹴鞠踢毽子更是強身健體的體育運動,我們下課後聚在一起玩的不亦樂乎。

    現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娛樂方式多元化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電子裝置和娛樂內容,孩子們都能接觸到,作為社交與娛樂方式,因為孩子們都玩,又怎能讓他不玩?

    不看不玩,與其他孩子沒共同語言了,會孤僻

    在學校,包括回家,作業那麼多,作為成年人下班公交車車開心消消樂啥的休閒休息、王者榮耀玩玩釋放壓力。小孩子適當的玩也是可以從繁重的作業中脫離出來得到放鬆。

    遊戲化學習,很多的教育類APP都有遊戲化的教學與進階設計,而遊戲化的產品如“我的世界” “紀念碑谷”等可以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想象力、設計的能力

    。。。。

    動畫片與遊戲,對孩子的成長是有一些好處的,但是玩的太久、不學習了、不出去運動了,沉迷遊戲是不提倡的。

    從孩子沉迷遊戲原因出發去思考如何引導孩子少玩遊戲,養成其他的興趣愛好,對於家長的說教和管控效果不明顯的,可以給孩子報培訓班

    網上瘋傳的什麼“楊永信電療”,還有“豫章書院事件”,想必家長朋友也應該都聽說過,這種變相體罰孩子、強制戒除網癮的做法是兒童教育與心理諮詢行業專家不推薦的。

    強堵不如疏,循序漸進,讓孩子減少玩遊戲的時間

    1、第一步:多瞭解孩子,交流互動,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

    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建立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共同語言,比如你也可以瞭解下王者榮耀這款遊戲,瞭解一些英雄人物的歷史,在互動中跟孩子聊遊戲裡的英雄的真實歷史故事,跟孩子一起去查閱資料、看歷史書籍,讓孩子把英雄的故事講給你聽。。。等等,讓孩子感覺你在關心他,相比硬生生的收起他的手機/pad裝置而言,這樣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沒有較大的牴觸心理。

    孤僻 內向 是大多過度玩遊戲孩子的最典型特徵,但凡社交能力強,興趣廣泛的孩子,會有其他的諸如繪畫、籃球等愛好,週末與爸媽出去活動的也會很多。工作是工作,有時間儘量抽出一個月至少一次的戶外親子時間。

    家長的“一言一行”,很多時候,可以看到各位家長玩開心消消樂、手機麻將、手機鬥地主等遊戲,有些下班跑去茶館搓麻將、打牌,有好好的管理孩子麼?有些家長也玩王者榮耀,有正確的引導孩子麼?

    家長們可能自控力就差,影響到孩子。對於高中的孩子,可能在小學的時候家庭教育就存在一些問題,家長也應該有所反思從自身做起,從管理與溝通方式改變做起。

    2、第二步:轉移興趣與注意力,參與到戶外拓展、戶外運動與各種興趣拓展中去

    與孩子一起參與親子類的冬令營或夏令營之類的,短期的週末的也行,探索自然、拓展自我,也能鍛鍊孩子的身體,在現實生活的挑戰中獲得成就感。而美術、音樂、程式設計等興趣課程,可以讓孩子喜歡上這些愛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結交到新的朋友。

    3、第四步:可以引導到休閒益智類遊戲上來,如《我的世界》、《紀念碑谷》等

    與王者榮耀不同,休閒益智並不會讓孩子過度的沉迷,並且在遊戲中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考、想象力、創造力等

    4、對於嚴重沉迷,甚至揚言要去職業隊打職業,成為職業的電競選手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呢?

    在調查中發現,有幾個自認為玩的很好的孩子,受到看直播,選手高薪資待遇和榮耀光環的影響,難免覺得自己在同年齡段孩子中很厲害,有要去打職業的想法和衝動,可能家長怎麼勸也勸不住,非去不可,這種情況,除了家長們的普通引導外,交給專業的培訓機構進行教育和引導。

    每個孩子的沉迷情況不一樣,有的家長說了不玩了 去做作業,孩子還挺,有的不聽還跟爸媽生氣,有的在學校跟同學聚在一起就玩。除了沒收裝置,究竟該如何循序漸進的讓孩子少玩?每個時代,孩子的娛樂與社交方式都不一樣,不可能完全讓孩子戒掉,21天養成一個習慣,一步步來。

    荔枝微課 千聊 不定期線上公開課,為家長答疑解惑,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奉獻自己的研究與實踐心得;也可以在活動行、互動吧搜尋競趣教育,關注主辦的線下公開講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路飛果實覺醒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