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元上中醫黃良雪
-
2 # 鍾文整脊康復
這類情況更多還是考慮足弓長時間處於過伸狀態,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誘發足底筋膜炎,一般可以透過針灸 藥敷進行鬆解,工作中可以使用有足弓墊的鞋墊減輕關節壓力,下班後可以適當進行鍛鍊促進血液迴圈,睡覺時墊高患肢小腿促進血液迴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
-
3 # 康復醫學黃教授
這是一個有趣同時也很嚴肅的問題,從我專業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曾經提到,我們人類的足部構造與功能堪稱鬼斧神工!一句話就點出了足部問題的精華。這麼多年來,我非常關注踝關節與足部功能治療的相關資訊與研究,我發現非常多人都不明白自己的身體或者不明白疼痛出現的原因,只會一味的尋求止痛效果,到最後產生不可逆的問題,,才走向手術的結果,實在可惜。
足部共有26塊骨頭所構成,彼此之間透過33個關節相連結,其中包含足內肌與足外肌(延伸至小腿肌肉)共超過100條,足內有精妙的三個足弓,再加上特殊的不對稱踝關節,組成了我們人體在站立或行走過程中最重要的支撐面。
人類是唯一能靠雙腳行走的高階生物,所以足的構造與功能擔負起全身平衡能力的第一道防線,此外在保護頭部的能力上,也屬於第一道緩衝機制的角色。行走過程中透過地面反作用力,傳達訊息給我們足內的關節與肌肉,產生一系列的本體感覺,經由周邊神經,脊髓神經,傳達至大腦運動皮貭區域,透過整合功能與判斷,再下傳資訊到踝關節與足部肌肉關節,調節在不同的路面上所必須具備的條件與能力,所以我們人類可以行走、跳躍、跑步、甚至衝刺、改變方向、急停轉彎等,這些種種變化都有賴於這一套精密的系統操作。
知道這些基本知識之後,回到你的問題:
1,你必須在充滿石頭的地面走上超過兩萬步,於是你的足底筋膜會遭受到很大的挑戰,在重複的牽張過程中,足底筋膜會開始產生疲乏或者是高張力,於是根據功能性筋膜鏈的理論推斷,從足底,小腿,大腿後側,腰部,肩頸後背,都會因為大量使用而產生脫水現象,此時筋膜滑動受限,而導致肌筋膜發炎疼痛。
2,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走,大量的本體感覺往上傳送,為了維持平衡,大腦運動皮質區域,會下達指令給所有的肌肉做工耗能,由於為了維持平衡不跌倒,足內肌會強烈收縮,保持足部構造的完整性,時間一長,足內肌肉沒有得到放鬆,肌肉疲乏,攣縮於是產生,疼痛出現。
3,足弓支撐是維持平衡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足弓的組成依靠的是肌肉力量,韌帶,以及骨頭的排列位置,所以當肌力疲乏下降,韌帶重複牽拉受損,骨頭排列組合瓦解,足弓最終塌陷失去支撐能力。
如何緩解與治療,首先工作方式與環境無法改變,那麼就要做足準備,以下提供幾個方法做參考,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操作:
1,放鬆治療:每日工作結束,必須放鬆,可以泡上大約38~40度的熱水,然後將下肢抬高20分鐘。
自我足底按摩,或者是利用網球鬆解筋膜,購買泡沫軸鬆解小腿,大腿後側及腰部筋膜(可以上網購買並有教學影片)
牽拉運動,有效放鬆肌肉組織,並且使肌肉維持良好柔軟度。
針灸治療,透過穴位經絡啟用,調整身體,啟用免疫系統,協助身體機能保持良好活性,並且快速恢復疲勞。
2,運動療法:由於你的狀況是使用過度的狀態,大量使用的是功能性筋膜鏈的淺背鏈,那麼根據交相抑制原則,就需要鍛鍊前淺鏈肌肉,包含踝關節穩定能力,脛前肌肉,大腿前側肌肉,甚至核心肌群與腹肌。
有氧運動,大量工作後,靠休息是無法恢復疲勞的,選擇心律能維持在120次/分鐘的有氧運動,而且是不承重的,比如游泳,固定式腳踏車等,都是恢復疲勞的好方法,甚至可以選擇在水中散步,特別有效。
3,支援與保護:挑一雙緩震效果佳的鞋子,穿上護踝,強化小腿與足部功能,來對抗你高強度的工作,這個部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因為預防勝於治療。
回覆列表
腳底板疼痛,一般來說是腳底板筋膜勞損發炎所致,從中醫的觀點來說,應該是溼濁停滯,氣滯血瘀,導致血脈不通而疼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