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友誼第一1129
-
2 # 情櫻靈動
人的思想可以天馬行空;人的情緒可以起起落落;人的意見可以千差萬別;人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各有不同;人的方圓之道各有千秋;人的舍與得各有虧贏;人的個性獨一無二;人的做法千差萬別;人的心態可在一念之間。
幸福也只是一種心態。少時,一直以為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了就幸福;長大後,認識了幸福如同一個追尋的目標;成熟後,才發現只不是一種心態,領悟了就是幸福;幸福還可以是世上千寒,心中如太陽,可以永暖;還可以是一場美夢,笑著醒來;亦或一顆小糖,絲絲甜甜,滿足味蕾;幸福就是你擁有的正是你期望的;幸福還可以是活法兒、孤獨感、輕療愈、簡而美、斷離舍、尋暖愛、懂感恩、守底線、銘心志、平常心、寬容心、內觀心、苦與樂、悟生死等;幸福是千萬個碎片化快樂組成的內心能量場。
人生沒有意義,回憶往事,才明白所努力過的事,做對了就是意義,錯了也有意義,整天渾渾噩噩的過著,最後連酸甜苦辣鹹都沒償過就老了。真正的幸福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活著的意義就是因為事件的意義。
活著就是生下來活下去,行天地之間,艱辛無比,短暫無常,一個人活到連死都不怕的時候,人也就坦然了,人生其實沒有意義,是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情本身有了意義,才願意去行動,去付出。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工作也幾乎變成了生命的全部意義,回到家就是全家其樂融融的吃飯與交流,用自己的手構築著一個安寧的家。
莫泊桑曾經說過,人生既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糟,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凡事要有一顆平常心。可現實中總遇到一些斤斤計較、嘮嘮叨叨、吵吵鬧鬧、糾纏不休等場景,這些事件常擾得自己不得安寧。還有工作,對於我們這些農民工來說,這不叫工作,只是賣苦力的事,這個工地幹兩年,那個工地幹幾月。空檔期還東家幾天,西家幾天,在我們眼裡叫活路,有時候會問朋友:“昆昆,你在哪幹,有沒有活路得?”意思是活計、事情、混飯吃,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來交流著我們的世界。
作者餘華在《活著》一書中寫道: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人和事物所活著。對於我們這些農村人來說,活著僅僅是為了生計所迫,對外界的人和事不太感興趣,也產生不了太多誘惑。有時候弄到一盆花,挖到一棵草,都會拿回家來養著自賞,別人不要的樹,怕弄死了可惜,也拿來種在房前屋後,怕可惜了這棵樹的命,一到春暖花開,看著都是心情愉快的就是幸福。知足而樂,安平樂道,常在我們口裡道出,有時候在想,活著就是在為某些小習慣樂此不疲。工作上開心了、生氣了,下班就會下館子,老闆拿到工程款了也下館子,反正沒酒就沒意思。喜歡小麻將的,輸光了工資,下次還去,懷疑活著真沒意思。在農村最大的心病是孩子讀書,好好讀書,苦了是值得的,可偏偏孩子要生出惡習來,活著就是苦悶。
《賢愚經》上有一句:“常者皆盡,高者必墮。合會有離,生者皆死。”意思是:曾經有的終有一天會全部失去,高高在上的有朝一日必定會從高處墜落。相聚在一起的,也會有離別的時候,現在還活著的人,來日終有死去的時刻,珍惜當下,讓每一件小事也可以變成快樂的小因子。
榮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觀天上雲捲雲舒。古人云:“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人要寂寞了可以看看書,散散步,閒著發慌了又去尋點事做做,人生的幸福不過如此。
回覆列表
看過一篇論文考關於試圖確定最優的休閒時長為何。作者檢視了人們所擁有的“自行其是時間”之長短——簡言之,就是醒著並且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時間究竟有多長——與人們對自身生活的滿意度高低之間的關係(“自行其是”活動有若干範例,如看電視、社交、去影院、與家人共處以及單純閒著)。
該論文分析到的資料涵蓋了大約3.5萬名某華人,結果表明,給生活滿意度打分最高的人群有兩大特徵:在職、每天約有2小時30分鐘的閒暇時間。對沒有工作的人群而言,這個最佳時長則是4小時4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