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蝸牛小夥伴
-
2 # 育兒百寶箱
家長都希望孩子變得更聰明,所以大多會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其實,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家長只需要給孩子一些拼圖玩具就ok了。拼圖看似簡單,但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複雜的,這需要他們有敏銳的觀察力與耐心才能hold住。
拼圖玩具促進寶寶腦部發育
如果把拼圖打散,讓孩子去拼,這個過程對於孩子的思維能力是很好的培養,因為他們需要考慮怎麼才能把這些拼圖全部聯合在一起,拼成一幅畫。建議家長給孩子選擇寶寶感興趣的圖案,比如小動物、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卡通人物等。千萬不要從一開始就給寶寶難度係數太大的拼圖,要知道由簡易難,這樣才不會讓寶寶失去興趣。
不同年齡選擇的拼圖也不一樣
13-18個月大的寶寶:這時候寶寶已經會走會抓東西了,家長可以給孩子玩一些手腳協調的遊戲了。拼圖就是其中一個,孩子在玩耍期間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在玩拼圖期間,孩子可能會學會字母,並且識別每一塊區域上面的各種圖案。
2歲的寶寶:這時候他們會把小圖片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3-4歲的寶寶:旋轉拼圖,然後根據自己的記憶將拼圖重新拼在一起。這時候家長給孩子的拼圖拼塊數量應該在5-8塊左右。
4歲的寶寶:拼塊數量可以多一點,12-18塊左右。
5歲的寶寶:拼塊數量可以在18-35塊左右。
6歲以上孩子:可以給其複雜一點的拼圖,拼圖數量可以在50塊以上。
家長給孩子選擇的拼圖最好是有吸引力的,讓孩子一看就有興趣。家長在選擇拼圖難易程度時一定要跟他們的年齡成正比,孩子越小,難度係數閱讀。
此外,拼圖的圖案可以是食物、汽車、動物、人物等。這樣,孩子在玩拼圖的時候會了解到什麼是三角形、什麼是圓形、什麼是方形、更能從拼圖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友情提醒:家長在開發孩子智力時,應該根據小朋友的具體情況來,而不是一味地強加給孩子,要知道這樣只會妨礙孩子的生長髮育,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所以,與其逼迫孩子上課,倒不如透過玩遊戲來増智,孩子玩得開心,也能變得聰明!
-
3 # 坨坨媽帶你秒懂孩子
關於拼圖遊戲,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怎麼能玩好拼圖遊戲呢?這裡大有文章!
第一,要無意的製造偶遇,引發小朋友的興趣。也就是說,你可以放品種,類別,難度不一的拼圖材料在一個角落裡,讓孩子看到,並能夠產生興趣。
第二,小朋友的生理發育特點決定了她目前的動作水平和智力狀態,所以需要給小朋友以合適的拼圖。比如有9塊的,12塊的,36塊的,有動物的,交通工具的,七巧板類的,還有中國地圖!品種繁多,符合了小朋友對具體事物的興趣到象徵物的替代。
第三,在過程中要學會觀察,引導和鼓勵,我們的目的是引導孩子總結規律,但是不能抹殺了孩子的創造力,也許你會發現經他手下的拼圖,一張畫也許就變成了另一張畫,難道這不是可喜的事情嗎?在孩子已經想盡了辦法還是不能獲得真諦,那麼不妨家長往前推她一把,幫她把重要環節解決了,然後跟她在一起往下,慢慢的她就學會了某些規矩,而且,要記得,親子游戲最終的目的是要快樂,在笑聲中激發創造力和生命力!
最後,走進大自然,用大自然的物品拼出美麗的畫卷!
-
4 # 魚寶寶來了
我不講理論,只講自己的經驗
我是寶寶兩歲多開始跟他玩6格拼圖的,一開始我都沒有料到孩子已經可以玩拼圖了,所以還帶著懷疑態度,沒想到,一會功夫就能拼好,這大大出乎了我的預料。
隨著難度增加,從一開始的6塊變成了9塊,稍微用點時間也就能完成了。3歲開始我給他買了個不到100塊的拼圖,你會發現孩子的角度和大人完全不一樣,大人可能用的更多的技巧,而孩子他們更注重細節
我的意見是,從孩子感興趣的動畫人物開始,從最開始6片,9片循序漸進,慢慢增加難度
拼圖不僅僅是鍛鍊了寶寶的視覺觀察能力,同時空間思維,手部精細運動都會得到很好的鍛鍊
-
5 # 我是小羽麻麻呀
我沒有刻意教過孩子怎麼去玩拼圖,最開始他接觸的是12片的超級飛俠的拼圖,超級飛俠動畫片他很熟悉,每一個角色的外貌特點,他都瞭然於胸,再加上拼圖上也有圖片,他觀察起來比較容易,他拼的過程中沒有教給他任何技巧,都是自己觀察摸索,從最開始的12片到24片再到48片,這個過程中,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很專注,觀察力也很強。
建議您:1.從最簡單的,有孩子熟悉的圖片的拼圖開始,不要過於計較結果,適當的引導孩子,讓孩子觀察每個圖塊的特點,慢慢的就熟練了。
2.孩子的觀察能力是要慢慢培養的,要讓孩子體會到其中的樂趣,不要給孩子壓力。
-
6 # Dfairy
不知道你家寶寶多大年齡。
超過兩歲的寶寶先從簡單的四片開始,內容要簡單圖片要大,顏色鮮豔。
我當時從某寶上買的卡片紙上面是動物和數字等(1-10)然後我自己剪成四片,一片大約有5-8釐米直徑大小。然後我先演示,接著讓寶Bora。孩子非常喜歡還便宜。
當然除了拼圖我還有大塊積木等其他益智類玩具。
三歲後就增加難度了,而且他自己也會操作。
最大的忌諱就是,你只在旁邊看,不要說,千萬不要說他。哪怕他拼了好長時間。如果真的好長了,孩子有不耐煩的跡象了,你可以問孩子需要媽媽幫忙麼?一定要問他,徵求意見。不要評說,不要急不要吼。
和孩子一起玩需要耐性的。千萬不能急。
-
7 # 彩姐姐
教孩子玩拼圖要先觀察整幅圖的內容,將整個畫面記住,同時要保留一張完整圖以便孩子觀察和方便家長引導,然後才打亂順序。怎樣教孩子玩呢?
1、教孩子玩拼圖要注意由易到難,剛開始玩拼圖時拼圖數量只要4張就可以了,然後逐漸增加到6張、8張、12張...........
2、陪孩子玩拼圖時家長在旁引導孩子去發現規律,融要同啟發式的方法去引導而不是告訴他先拼哪一片,比如你可以提醒孩子
這兩片拼在一起顏色相同嗎?能不能拼在一起?
這片和哪片線條能連在一起嗎?
又比如指著一張的一部份引導孩子觀察發現有哪一片的另一部分能組合在一起成為完整的圖
3、千萬不要強迫孩子, 用點耐心去陪孩子玩。如果小孩今天確實沒興趣玩了,那就放一放緩一緩再試。
4、拼圖物件一般都較細小,而且有些劣質的還容易刮傷,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玩時注意安全和衛生拼圖不能放進嘴巴咬,特別是3歲以下的寶寶一定要有家長在旁陪著才能玩。
-
8 # 霍格沃茲校長
每當同事們問我給孩子玩什麼玩具好時,我都會推薦拼圖。拼圖目前是我女兒的最喜歡的玩具之一,關於拼圖有多好,真的是誰玩誰知道啊。
她現在的拼圖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對於玩得比較熟練的60塊的拼圖,基本15分鐘之內就能獨立完成,我作為一個大人,連我自己都感到好驚訝。後來給她買了更高階的,她就不大願意自己動腦筋了。
其實,一開始給我女兒玩拼圖,我並沒有抱著什麼目的,只是想訓練一下她的專注力和動手能力而已,沒想到還給他玩出了個花。現在回頭來看,我很慶幸自己很早就給他接觸拼圖了。不管孩子擅不擅長拼拼圖,我都建議一歲後要多給孩子玩玩拼圖。
01玩拼圖的好處我也是看到女兒進步這麼大才仔細思考了下,和大家說一說吧。
一是提高動手能力。玩拼圖的時候小朋友需要拿著拼圖塊不停地調整位置,還要把拼圖疊加起來或者插進去。這些小小的動作對孩子精細動作、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二是提升認知。透過陪著孩子玩拼圖,我有個大的發現,孩子和我們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很大的區別,我教她是先找規律,由外而內一圈一圈拼。
她卻靠著自己的記憶來拼,看似沒有章法,其實她會先把畫面記住,再找相應的圖片放進去,所以有時候她會拼得比我還快,孩子的記憶力在這個過程裡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是培養耐心。我女兒小的時候其實很沒耐心,比如拼圖她拼不出,會把東西全部摔倒地上。現在她慢慢學會了“耐心”,知道要多研究一會,才能破解“難題”,實在不會的,還會主動請求幫忙,“媽媽你可以提醒我一下嗎?”,而不是“媽媽,你幫我拼吧”。我就發現,當她拼對了圖的時候,她的成就感爆棚,這會激勵她繼續鑽研。
02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我們的拼圖選擇應有所區別。
1歲以前
我女兒在1歲以前接觸的拼圖都是帶手柄的拼圖,圖案則是字母、水果、數字這些簡單的圖案,孩子只要拿著手柄,拼圖填進相應的位置就可以了。
帶手柄的拼圖有個好處,主要是寶寶的手指還沒那麼靈活,帶手柄的會比較方便他們進行抓取。而且,這種拼圖也比較簡單,主要考驗的是小朋友對圖形的認知能力。
1.5歲-3歲
2-3歲是小朋友拼圖能力飛速發展的時期,選擇符合孩子認知能力的拼圖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圖案的選擇上可以選擇交通工具、動物、動畫人物等他們熟悉的內容。拼圖的片數逐漸由2片,逐漸過渡到9片,16片,40片,48片,60片等。等孩子有能力駕馭一種型別的拼圖以後,再“進階”。
3歲以後的拼圖我就不特別寫了,因為3歲+的小朋友玩的拼圖和大人玩的差不多,只是塊數的多少而已。
03玩拼圖,引導她循序漸進很重要!
我上面羅列那麼多值得嘗試的拼圖,其實我女兒真正玩過的不多。原因很簡單,她只對自己感興趣的圖案有興趣去拼!
第一,優先考慮孩子喜歡的題材。女兒小一點的時候,喜歡動物,我就給她買各種動物的拼圖。再大一點的時候,我會讓她自己選擇想要的拼圖,這樣她拼起來比較積極性高。所以,我們一定要投孩子所好呀!
第二,按階段學習。給孩子選擇拼圖一定不要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選擇要符合孩子的認知過程(一般拼圖都有標示孩子的適用年齡,如6M+,3+ 等),沒必要一上來就挑戰很難的。否則遊戲過程給孩子帶來的挫敗感會打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先在成就感中循序漸進,逐級挑戰,他們會越來越喜歡這個智力遊戲的。
我前面講過,我給女兒玩的拼圖,片數是逐漸增加的,這中間都是她能夠熟練自己拼完上一個階段的內容後,再“進階”的。
第三,引導多次練習。女兒15分鐘能夠拼完60片拼圖,並不是天資高,她是在反覆拼同一個拼圖的情況下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的。在接觸新的拼圖的時候,她還是需要花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的。
另外,我們平時在指導孩子拼圖的過程中,儘量不要代勞或者頻繁提醒,只有在孩子一直卡在一個地方沒有進展的時候,稍微提點一下就行了,讓孩子自己在探索過程中充分享受成就感來得更有意義。
小朋友的學習有快慢,擅長的東西個體差異也很正常,大人不需要太功利地去看待這件事,只要孩子有進步就是成功。
-
9 # 自在研究所
1.你的孩子是否喜歡玩拼圖呢?
2.為什麼要孩子玩拼圖?
先分析第一個問題:拼圖顯然是好東西,是益智產品。但是今天既然說的是“玩”,那當然就是要以“感受到快樂”為標準。但是這位家長好像並不在意孩子開心不開心。只是注重結果好不好,例如是不是學會了,是不是能不犯錯誤,學得更快更好。
當我們以結果為目的的時候,就容易產生批判;我們會對孩子的緊張視而不見。事實上,緊張就是因為孩子也很怕犯錯、很怕得到批評。這是非常典型的“情感忽視”。很多家長會在無意識中犯這樣的錯誤。以為孩子並沒有情感需求,只有學習需要,有進步的目標。
連“玩“都不關注孩子的感受,竟然以結果為目的,簡直是本末倒置。這對孩子來說,太不公平,也太傷感了。
第二,這位家長在自我反思中說到“我只要看見她拼錯了,心裡就不由自主的想糾正她”,這是非常好的。要抓住這個念頭深入挖掘下去,其實真正的困擾是:你實在不能接受孩子犯錯。
你覺得孩子方法不對、自己不研究還不聽你指導,無非都是源自於你很迫切地要解決孩子“在拼圖上總犯錯”的事實。你心裡有一個強大的聲音在呼喊:孩子你不可以錯啊。你可以不錯的。你明明學的會的。這麼簡單的東西,你只要好好學就一定學得會。你為什麼就不聽我、不配合、還要方案我糾正呢?諸如此類。
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絕對化思考”,也可以稱之為“非理性”的信念。
因為作為一個人,始終都是有權利、也是有可能犯錯的。犯錯是他的自由,不是好壞的問題,是他只要去嘗試就有可能存在的必然風險。更何況,還是孩子在玩、在探索的時候,本來就是從錯誤中總結經驗,去摸索、創造、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或許也就是拼圖的價值。
你把“最好不好錯”,自己上升成了“這麼簡單,就不可以錯、應該不會錯”。這種升級是你自己極端化的想法,並不是客觀、理性的生活事實。更何況,這還是一個孩子的嘗試、遊戲而已。你越是強調這種不理性的“不應該”,你就越不能接受事實。你的痛苦、焦慮、矛盾、失望都是真實的。但,這些感受,都是跟著你的信念衍生而來的——是你自己想出來的。與你的孩子無關。
如果不能及時理解、及時看到自己這種“絕對化”的思維傾向。恐怕你之後還會有大把機會,在各種學習過程裡和你的孩子產生矛盾。你不但會讓自己痛苦,還會造成孩子的低自尊、對自己的批判和否定,甚至是對學習本身的恐懼和厭惡。
千萬不要,讓自己的非理性思想,成為讓自己辛苦、讓孩子痛苦的根源。我們做父母的,首先是要正視自己的問題,才會發現與孩子相處的幸福~
所謂教育,不過是先成就自己,順便幫助孩子!祝福你!
-
10 # 松子教育漫談
拼圖是一個好好玩的遊戲,多數孩子都比較喜歡。如何教導分四步:
第一步,選擇孩子喜歡的拼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喜歡的最容易引導,帶著孩子去拼圖,讓孩子自己選。
第二步,從最簡單的拼圖開始。
讓孩子學習拼圖時有成就感,必須從簡單拼圖開始,當有成就感後再慢慢加大難度。
第三步,和孩子比賽。
剛開始可以故意輸給孩子,讓孩子有信心接著玩,當有一定水平了,可以不讓著孩子了,適當加大難度。
第四步,時刻保持耐心。
這條最為關鍵,它關乎是否能教導成功。
總結:教導學拼圖四步走,關鍵是耐心!
-
11 # 柚小萌玩具城
首先啟蒙拼圖要簡單:針對每個發展階段,選擇合適的拼圖,手抓板,直邊拼圖,帶底板拼圖,4片,9片,12片等,針對初次玩拼圖的小朋友,我建議越簡單越好,2歲以內的孩子,不妨都從手抓板開始啟蒙,越是簡單的,越容易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拼圖花色要選對:瞭解寶寶的喜好,按照孩子的喜好來選拼圖,拼圖的顏色儘量是鮮豔的亮色。男孩可以選一些車的拼圖,男孩女孩都愛的小動物的拼圖。還有寶寶愛看的動畫片裡的卡通形象,也是很好的花色選擇哦!
最後引導陪伴不能少:拼圖也是一種親子活動,陪伴和引導也是有技巧的。孩子拼拼圖的時候,我們不妨放下手裡的東西,認真看看娃拼圖的每一步,在他需要引導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幫助。這裡說的引導不是指導,而是啟發孩子去思考:到底放哪邊好呢?
-
12 # 滄海小船
就我的經驗來說,我也沒有特意引導,完全是根據寶寶的興趣一步步來推進的。
最開始,給寶寶買了帶齒伏的玩具墊,類似於這樣的。
然後寶寶經常把玩具墊拆開玩。我就順著她的興趣,把拆開的齒伏給對準,讓寶寶一個個地按壓,給拼接好。她很喜歡這個遊戲。
後來,寶寶再大一點,她就可以自己把齒伏給對好,然後自己按進去。這完全都是她自發這樣做的。
我這個時候開始嘗試給她買彌鹿的一階拼圖,正好也是帶齒伏的,類似於這樣的。
因為有了之前玩具墊的鋪墊,寶寶對一階的彌鹿拼圖很感興趣,也很容易就拼好了。
小傢伙很感興趣,在她能夠熟練地完成一階拼圖以後。我就慢慢給她進階。
如果她覺得有難度,就緩一緩,還玩之前的拼圖。如果她覺得很容易,那麼就進階。
我會問她,還拼嗎?她說拼那就接著拼,她說不拼就玩其他的。
回覆列表
我們是偶然的機會,本來帶他去書店買書,正好碰到有奧特曼的拼圖,孩子喜歡,就買了一套回來。沒想到,出書店,孩子就迫不及待要開啟玩。當時就去了書店對面的公園,一共八張拼圖,孩子當時非拼完不走。
孩子喜歡的,肯定是最有興趣和動力的。孩子熟悉的,拼起來也是最容易的。我當時還想教孩子怎麼區分邊塊、角塊和心塊,怎麼依據顏色拼圖案。可是,我發現,這些高深的東西,他壓根不感興趣,更確切的說是不理解。孩子有自己去思路。因為簡單,八幅圖,他很容易就自己完成了。當時覺得對三歲的他很不可思議。問他怎麼拼的。孩子給我講,這個是什麼奧特曼,那個是什麼奧特曼,這個是什麼怪獸,那個是什麼怪獸。
孩子興趣正濃,得空就玩他的奧特曼拼圖。玩的認真,玩的神速。後來我發現,他好像是用大腦對拼圖拍了張照片一樣,不像我要根據顏色位置來拼,他是根據腦海中的照片來拼的。
後來我給他買了熊出沒、維尼熊與跳跳虎、米奇、豬豬俠等各一百片裝的盒裝拼圖。剛開始拼,有難度,是我陪他一起完成的。我給他拼好四條邊,他拼裡面。玩幾遍以後,他腦海裡的照片好像就已經有了,開始自己去拼,拼不好的求助。我發現他拼熊出沒的時候,是按熊大、熊二、光頭強的人物角色去完成的。具體到人物,比如光頭強的腳、腿、手指、臉、帽子等,都是分解記憶,整體完成的。光頭強好拼,熊大、熊二、翠花則相對很難拼,因為同一角色身上的顏色都基本是一樣的,不仔細觀察或多次嘗試,不好找準。
孩子玩熟之後,我們嘗試把四盒合計四百片圖片混合在一起,挑戰自己。可能是腦海中的影象太清晰了,孩子竟然可以把四百片圖片大致按四幅圖分類,然後逐一去拼,分不開的在圖形完成差不多的時候再拼進去。孩子完成的相當不錯。曾經好長一段時間,他都喜歡錶演他的拼圖技能,玩的很有成就感。現在偶爾也會拿出來拼拼,但時間長了不拼,他的腦海影象慢慢就模糊了,速度比之前還是慢了些。
本來計劃給他買幾盒五百片的回來,後來,因為迷上了小拼裝,就沒讓他再繼續挑戰。今天碰到這個問答,我們也可以拾起來拼圖再玩玩啦,!
我總結,帶孩子玩拼圖:首先,從他喜歡的熟悉的動畫片拼圖開始會更好,有動力也有興趣。其次,可以給孩子指導,但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拼圖方式,自己的思維實現的成果才更有成就感。另外,爸爸媽媽與其指導孩子怎麼拼,不如當個忠實的粉絲,張大嘴巴送出你的驚奇,去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認可,這才是孩子的自信之源、興趣之源、動力之源。最後就是,讓孩子明白,拼圖玩的就是挑戰!單張拼圖好拼,多張拼圖混合,是更有意思的挑戰。當然,寶爸寶媽們也可以自己幫孩子去多元化挑戰。
玩拼圖,鍛鍊孩子的耐心和思維,提升孩子挑戰困難的勇氣,提高孩子面對問題的信心,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