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評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當時的各個戰勝國家在法國的巴黎召開了會議,也稱巴黎和會。

    在巴黎和會上戰勝國簽訂了對戰敗國的合約,史稱《凡爾賽和約》。

    其實,與其說是合約,實際上是戰勝國對於戰敗國家的一種嚴厲制裁,尤其是德國,因為它是同盟國家集團的老大。

    而且《凡爾賽和約》僅僅是一個總稱,它的下面還有許多的分合約。

    用現代概念來講的話,就是《凡爾賽和約》是董事會,而董事會下面有許多的分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戰,分為兩個軍事集團,暨協約國家和同盟國家。

    同盟國家的成員包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

    義大利原為同盟國家成員之一,但是這個善於見風使舵的傢伙因一時之氣,轉而投入到協約國家集團麾下,最後竟成了戰勝國之一。

    其實你不要小看同盟國家,看似成員不多,其實力量卻並不小。

    其中的奧匈帝國包括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的一部分。

    而當時的土耳其奧斯曼也比現在要大得多,它還包括歐洲的一部分領土。

    戰勝的協約國家為了確保這些戰敗的對手不至於再死灰復燃和東山再起,利用戰勝國的優勢,簽訂了幾乎是讓這些戰敗國永世都不得翻身的苛刻條約。

    當時參加巴黎和會的戰勝國家有27個,共有代表成員1000餘人,但是會議的控制中心卻是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和美國。

    日本雖屬戰勝國,但是一個新崛起的後起之秀,亦屬於亞洲國家,因不滿分贓不均憤而退出。

    美國雖然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工業生產能力,但在工業技術方面和國際影響力方面都不如英法兩國,且是一個美洲國家,亦難以融於歐洲事務。

    新成立的蘇俄政權,雖說原屬協約國家行列,但早被國際聯盟排斥在外。

    而義大利這個也想分一杯羹的國家,最終因實力不夠強大,不能夠和英法兩國平起平坐,再加上義大利在戰爭中沒有出太大的力,也被英法冷落在一旁。

    用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的話說,屬於你們義大利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這樣,最後真正主持巴黎和會最終決定權的就剩下了法國總理孟梭和英國首相勞合喬治。

    但是,在對於戰後賠償的問題上,法國總理和英國首相因意見不合,也激烈地爭吵起來,兩人都各不相讓。

    最終經過三個多月的激烈爭吵,一個旨在制裁德國的一個合約最後達成了一致。

    第一,關於領土問題。

    薩爾煤礦由法國開採,協約國家佔領萊茵河線時間為15年,萊茵河東岸的50公里之內為非軍事區。

    比利時、德國、丹麥、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重新劃定,總共有八分之一的領土和十分之一的人口不再屬於德國。

    第二,關於軍事問題。

    德國要廢除普遍的義務兵役制度,而且德國的陸軍和海軍的人數以及裝備都有裁定數目。

    第三,關於賠償問題。

    德國要為戰勝國家賠償約200億的馬克。

    除了制裁老大之外,協約國對於它手下的那些跟班也沒放過。

    1919年的9月10日,對奧地利簽訂了《聖日爾曼和約》,合約規定奧地利必須承認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的獨立與領土完整。

    禁止奧地利和德國合併,不再保留歐洲以外地區的利益和特權,廢除強迫徵兵制、交出全部軍艦、不得擁有空軍、陸軍最高員額為3萬人,並支付戰爭賠償。

    1919年的11月27日,對保加利亞簽訂《納依合約》。

    合約規定保加利亞將馬其頓劃歸南斯拉夫,全部軍艦歸其他國家所有,拆毀正在建造的軍艦,取消義務兵役制,陸軍最高員額為3萬人,並支付戰爭賠償。

    1920年的6月4日,對匈牙利簽訂《特里亞農合約》,條約規定匈牙利和奧地利一樣,承認戰勝國確定的幾個新國家的邊界問題,禁止普遍義務兵役制,限制保留陸軍3萬人,並支付戰爭賠款。

    同時土耳其也受到了嚴厲的制裁,根據簽訂的《色佛爾合約》規定,美索不達米亞、巴勒斯坦、敘利亞和黎巴嫩作為昔日奧斯曼帝國的屬地脫離土耳其。

    在委任下的名義成為英法兩國的殖民地,武裝力量不得超過5萬人,不準擁有空軍和炮兵,由戰勝國監督土耳其的財政、關稅、工業和交通,並維持各戰勝國的裁判權制度。

    在巴黎和會上,由美國總統威爾遜提議 促成了國際聯盟的誕生,但是國際聯盟成立之後,由於美國沒能得到既得利益而拒絕參加,這樣一來國際聯盟便成為了由英法兩國操控的一個組織。

    但是作為戰勝國各成員國之間,都存在著彼此之間的相互矛盾。

    英國和法國在歐洲利益上有激烈的衝突,美英日三國在亞洲利益上有衝突,在對待中國問題上,英美之間有著利益衝突,但在相互之間又都打壓日本。

    儘管美國參加了歐洲戰爭,併成為了戰勝國家,但它沒有在歐洲奪取到絲毫的利益。

    其中對德國最為不放心的是法國,法國和德國本為世仇,對於沒能達到完全肢解德國和奴役德國心中十分不滿。

    但是英國也不願意看到法國強大,於是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對德國進行支援,以此來達到削弱和均衡法德之間的實力。

    同時法國和英國在爭奪歐洲和中東霸權中存在著巨大的矛盾,又不得不和美國達成了妥協。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實際上是各個帝國主義之間的爭奪,在相互之間既互相爭奪又互相勾結。而希特勒上臺之後正是利用了這個互不信任的機會,先是秘密發展空軍和潛艇,後又出兵非軍事區萊茵河,再然後吞併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最後利用各個強國之間的麻痺和疏於戰備的機會,利用裝甲戰車橫掃歐洲,報了凡爾賽合約的一箭之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別人總看不慣你過的好?